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經法卷之一

關燈
未生,皆得生成。

     天三生木,以地八成之。

    歸東處震為砂,乃艮震合,而木成於水。

    砂者,汞感鉛炁而結。

     說經九遍,地藏發洩,金玉露形。

     地四生金,以天九成之。

    還西兌方為金,乃坤兌合,而金成於土,蓋汞歸土釜而成寶也。

     說經十遍,枯骨更生,皆起成人。

    是時,一國是男是女,莫不傾心,皆受護度,鹹得長生。

     天五生土,以地十成之。

     玄師日:天尊十遍說經,五行生成之道,先五行生數,後五行成數,十轉回靈之道也。

    明其道則長生,用其道則證此十瑞大功。

     重玄章 道言:是時元始天尊 覆述天尊周回說經,以召十方之事。

    重顯指其方所次序。

     說經一遍 震文, 東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太安堂鄉納善世界。

     說經二遍 離文, 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宛梨城境棄賢世界。

    一雲宛梨。

    一作宛利。

     說經三遍 兌文, 西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福堂洲鹹行世界。

     說經四遍 坎文, 北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郁單野清淨世界。

     說經五遍 艮文, 東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福集鄉長安世界。

     說經六遍 巽文, 東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元福田用賢世界。

     說經七遍 坤文, 西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延福鄉仁靜世界。

     說經八遍 乾文, 西北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福德野延賢世界。

     說經九遍, 戌下亥上, 上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諸天宮阙。

     說經十遍, 辰上巳下, 下方無極無量品至真大神、無鞅之衆,浮空而至。

     洞淵九壘,正行遊梵四音,三十六宮,大地官府,北酆諸宮。

     十遍周竟,十方無極天真大神,一時同至。

    一國男女,傾心歸仰,來者有如細雨密霧,無鞅之衆,迮國一半,土皆偏陷,非可禁止。

    於是元始懸一寶珠, 雙手拾玉清文。

     大如黍米,在空玄之中,去地五丈。

     玄師曰:天尊施玄妙大化,懸一寶珠在空玄之中,莫測所懸之系。

    黍米者,馨香五谷之長。

    去地五丈者,離於五欲、五塵、五聚、五色、五香、五聲,出五濁世,在五行數外,故能入空玄之妙。

     薛幽栖注:寶珠者,喻道也,亦同玄珠之義。

    黍米者,五谷之長,為生人之本,言人之得經如命之資米。

    五濁既出,自無衆息;五行不用,永離相刻。

    自然長生久視,得道成真。

     元始登引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十方無極至真大神、無鞅數衆,俱入寶珠之中。

    天人仰看,唯見勃勃從珠口中入,既入珠口,不知所在。

     天真上聖、妙行至真,炁合道妙,體合道真,故能随天尊登引入空玄黍珠之中。

    天人體未合真,不能同入,仰看而已。

    且下格小仙,有芥子納須彌之妙,懸壺天地之境,何況大聖天尊,敷宣大教,示現神變也。

    以至道言之,一國者,一身之比。

    傾陷者,道有傾迮,未全一體,難稱玄重之妙。

    天人則萬神也。

    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妙行真人,則三元之神也。

    天尊則自己元神、一身之主也。

    以内景妙道言之,乃玉清寶珠神仙胎化之訣。

     國人廓散,地還平正,無複欹陷。

    元始即於寶珠之内,說經都竟,衆真監度以授於我。

     元始說經於寶珠之中,衆聖俱入。

    此時隻度道君一人,道君受得此經,故雲以授於我。

    我即道君自稱也。

     當此之時,喜慶難言。

    法事粗悉,諸天複位。

    倏欻之間,寂無遺響。

    是時天人遇值經法,普得濟度,全其本年,無有中傷。

    傾土歸仰,鹹行善心。

    不殺不害, 除身業罪。

     不嫉不妬, 除心業罪。

     不淫不盜, 除身業罪。

     不貪不欲, 除心業罪。

     不憎不。

    言無華绮,口無惡聲。

     複除心業罪也。

    此十二大戒,凡修誦此經,先須受持。

     齊同慈愛,異骨成親,國安民豐,欣樂太平。

     演梵章 經始出教,一國以道,預有至心,宗奉禮敬,皆得度世。

     雙手玉清文至此放。

     宣秘章 道言:元始天尊說經中所言,并是諸天上帝。

    内名隐韻之音,亦是魔王内諱,百靈之隐名也,非世之常辭。

     上聖章 上聖已成, 上聖洞合道妙,功德已成。

     真人通玄究微,能悉其章,誧之十過。

     十遍為一過,百遍為十過,誦經當以十過為法。

     諸天遙唱,萬帝設禮,河海靜默,山嶽藏雲。

     無出入息也。

     日月停景, 目不瞬也。

     璇玑不行, 脈不息也。

    此亦大定之法。

     群魔束形,鬼精滅爽。

     上清文。

     玄師曰:酆都六洞内外一十二宮魔王乃魔靈,又曰群魔。

    此魔壞人善性,附人惡事,幹試學人,世有禽畜,五行精物,化為鬼魔。

    此輩分形異類,神同於人。

    又有外道妖魔及精靈苦爽之鬼,化天尊神仙真人,惑亂善人道士,明詳勿失,墜入此流中。

     回屍起死,白骨成人。

     玄師曰:真人能通玄究微,曉達經内大洞秘諱,獲十品感應功德,此真人之格也。

     至學章 至學之士, 心堅於金石,操烈於水火,天地不能逾,鬼神不能惑,行人之所不能行,以有若無,此太極以下有仙名者。

     誦之十過,則五帝侍衛,三界稽首,魔精喪眼,鬼妖滅爽。

     上清文。

     濟度垂死,絕而得生。

     玄師曰:至人學士誦之,獲六品功德。

     所以爾者,學士穢炁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玉清文,威未制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