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元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方之天帝。
三界,則三界之魔王也。
○少微曰:上聖大道,威能制天,至學力微,唯能禦地。
制天能使三景停輪,白骨複命,禦地能令三界稽首,垂死卻生。
大小之涯,不可相越也。
所以爾者,學士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
少微曰:天政,謂日月五星,天文七政也。
德可伏禦地隻,束縛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
幽栖曰:爾者,然也。
夫至學之士,名行既登於真格,功用則蔑於世人。
所以然者,為骨體未真,穢氣仍在,則十方未可召制,諸天未得振威。
止可攝禦邪魔,卻垂死之死,不能令朽骸枯骨複形更生,此至士之格也。
○少微曰:學士即上至學之士也。
神力不弘,功未圓備,不能威制天象,隻可伏禦地祇。
力能臨死卻死,未能回骸起朽也。
輕誦此章,身則被殃。
少微曰:五帝威神侍衛《靈寶》,司察輕慢,良為險巇。
供奉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幹,神明護門。
幽栖曰:輕誦者,謂不整潔形服,不依按科儀;或行立坐卧,聊耳妄誦。
豈但己身受考,抑亦上累祖宗。
若唯敬禮尊崇,則緻門戶興盛,一身受福,昌系子孫,惡根不生,常與善會。
既千神來護,何萬災能幹?以此而言,誦而不味者,未若不誦而敬。
諸持經之士,宜審詳焉。
斯經尊妙,獨步玉京。
少微曰:言獨用此妙道,可以飛步玉京。
《本相經》雲:大羅天上,有玉京之山,無根而生,據空而停,其中有紫微上宮,辟方三十萬裡。
金樓玉台,七寶光飾。
玉室上有三十六所,方圓八千裡,真文大字,滿在其中。
度人無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範,德難可勝。
少微曰:《爾雅》雲:範,法也。
○幽栖曰:既諸天所崇,不傳下世,處紫微之秘藏,在玄都之特用;為度人之最,标衆道之首。
巍巍聖範,殆昆侖之冠霄;德量難勝,以溟海之莫測。
斯之妙道也。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
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宮。
幽栖曰:此言凡誦者,則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誦持十過者。
則諸天衆聖,降集於房廟,播祖祢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
下離北府,上入南宮。
朱宮者,即南宮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
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阙,遊宴玉京也。
幽栖曰: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也。
謂法三火之數,即三三如九。
朱宮是南方,屬火。
以火煉形,故雲三火。
九年受其煉化,然後更生貴族。
生即便修此經,昔熏習之仍在,萬遍之功既滿,三千之德複圓,遂超然升度,徑得神仙;登金阙而朝聖君,遊玉京而谒元始,此十遍之格也。
○少微曰:此明能度先祖也。
按《三元品戒》,朱陵度人之格,凡有三等。
九年者,中福之格,大福則乃三年,小福則二十四年。
皆更生下界,得為貴人。
藉其先緣而能好學,不經生死,便得神仙。
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
幽栖曰:上學之士者,則聞道勤行,見法必學,始終不替。
寒暑無虧,此太清九宮已下有仙名者。
既修誦此經,使身得道,飛升仙域,受煉南宮。
夫魂魄升仙,則火煉鬼質;生身得道,則火煉垢穢。
初故皆入南宮,然後登其本位,此上士之格也。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屍解之道。
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反形,遊行太空。
幽栖曰:世人者,即常途之人也,非出群之士。
既以祖因福淺,身業功微,故生前則享壽遐齡,沒後則解形暫滅。
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艱,期限數登,則神歸形複。
既改形容於三官之館,易童顔於九煉之屍,故不入南上之宮,便曆太空之境。
太空在太清已上三域,此世人之格也。
從真至此凡有五等,則階級差殊也。
○少微曰:又明世人誦之,亦能自度也。
世人德薄,功行未圓,雖不能骨肉同飛,亦能屍解而度。
《本相經》雲:前功不立,後則骨肉不仙,是故屍解而得道也。
按上經,屍解有四種: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托形於獄;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質於履,長房解形於竹;三者水火煉,若馮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樹;四者大陰煉質,視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亦屍解也。
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
《真語》:裴君曰:屍解仙者,不得禦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九宮,但不死而已。
以弓劍曰兵解,竹杖曰文解,兼水火、太陰,為四種解也。
此經微妙,普度無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
無量之福,生死蒙惠。
幽栖曰:此經功力緻用,眇邈難思,十轉則萬炁齊仙,五級則度人無量。
天人沐解脫之慶,生死,賴拔度之恩也。
上天所寶,不傳下世。
少微曰:天尊說經之時,不傳下世;王母所請許保甲申之災,因此流通,人間始有也。
宋君曰:此經度人,凡有四種。
一者白日升天,即身而度;二者屍解變易而度;三者死而不朽,後更起生;四者魂神暫滅,即升南宮受化。
業有輕重,故報有差殊,兼度曾祖,故曰生死蒙惠。
至士赍金寶效心,盟天而傳。
輕洩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幽栖曰:既稱秘於玄都,固宜不傳下世。
今因太上流布,方複降授人間。
故令至士赍金寶以效心約輕,宣之重誓,違盟則九祖獲考,寶秘則億曾齊功。
○少微曰:夫靈文秘重,授受良難,豈得率爾輕傳,殃延九祖。
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幽栖曰:此言五帝玉童玉女者,是五帝之玉童玉女來侍,非五帝與玉童、玉女俱侍此。
五帝即五老帝君,非五方之帝也。
童之與女,都四十八人,既常營衛神經之文,亦兼保護誦經之者。
則叉薦舉精誠之功,司察洩慢之過,受誦之子,宜慎之焉。
若出入遊行,必宜攜執,則使持文而護身,免災而無慮矣。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
幽栖曰:正月,上元大慶之月也。
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斷鬼神連逮之役,受仙官拔度之慶。
夫言齋者,謂身無雜務,心不外想,内外清虛,抱元守一,終乎此月。
故言長齋。
三界,則三界之魔王也。
○少微曰:上聖大道,威能制天,至學力微,唯能禦地。
制天能使三景停輪,白骨複命,禦地能令三界稽首,垂死卻生。
大小之涯,不可相越也。
所以爾者,學士穢氣未消,體未洞真,召制十方,威未制天政。
少微曰:天政,謂日月五星,天文七政也。
德可伏禦地隻,束縛魔靈,但卻死而已,不能更生。
幽栖曰:爾者,然也。
夫至學之士,名行既登於真格,功用則蔑於世人。
所以然者,為骨體未真,穢氣仍在,則十方未可召制,諸天未得振威。
止可攝禦邪魔,卻垂死之死,不能令朽骸枯骨複形更生,此至士之格也。
○少微曰:學士即上至學之士也。
神力不弘,功未圓備,不能威制天象,隻可伏禦地祇。
力能臨死卻死,未能回骸起朽也。
輕誦此章,身則被殃。
少微曰:五帝威神侍衛《靈寶》,司察輕慢,良為險巇。
供奉尊禮,門戶興隆,世世昌熾,與善因緣,萬災不幹,神明護門。
幽栖曰:輕誦者,謂不整潔形服,不依按科儀;或行立坐卧,聊耳妄誦。
豈但己身受考,抑亦上累祖宗。
若唯敬禮尊崇,則緻門戶興盛,一身受福,昌系子孫,惡根不生,常與善會。
既千神來護,何萬災能幹?以此而言,誦而不味者,未若不誦而敬。
諸持經之士,宜審詳焉。
斯經尊妙,獨步玉京。
少微曰:言獨用此妙道,可以飛步玉京。
《本相經》雲:大羅天上,有玉京之山,無根而生,據空而停,其中有紫微上宮,辟方三十萬裡。
金樓玉台,七寶光飾。
玉室上有三十六所,方圓八千裡,真文大字,滿在其中。
度人無量,為萬道之宗,巍巍大範,德難可勝。
少微曰:《爾雅》雲:範,法也。
○幽栖曰:既諸天所崇,不傳下世,處紫微之秘藏,在玄都之特用;為度人之最,标衆道之首。
巍巍聖範,殆昆侖之冠霄;德量難勝,以溟海之莫測。
斯之妙道也。
道言:凡誦是經十過,諸天齊到。
億曾萬祖,幽魂苦爽,皆即受度,上升朱宮。
幽栖曰:此言凡誦者,則不限高下之格,是能依法精心誦持十過者。
則諸天衆聖,降集於房廟,播祖祢之幽魂,及昆宗之苦爽。
下離北府,上入南宮。
朱宮者,即南宮也。
格皆九年,受化更生,得為貴人。
而好學至經,功滿德就,皆得神仙,飛升金阙,遊宴玉京也。
幽栖曰:格皆九年者,即九年之格也。
謂法三火之數,即三三如九。
朱宮是南方,屬火。
以火煉形,故雲三火。
九年受其煉化,然後更生貴族。
生即便修此經,昔熏習之仍在,萬遍之功既滿,三千之德複圓,遂超然升度,徑得神仙;登金阙而朝聖君,遊玉京而谒元始,此十遍之格也。
○少微曰:此明能度先祖也。
按《三元品戒》,朱陵度人之格,凡有三等。
九年者,中福之格,大福則乃三年,小福則二十四年。
皆更生下界,得為貴人。
藉其先緣而能好學,不經生死,便得神仙。
上學之士,修誦是經,皆即受度,飛升南宮。
幽栖曰:上學之士者,則聞道勤行,見法必學,始終不替。
寒暑無虧,此太清九宮已下有仙名者。
既修誦此經,使身得道,飛升仙域,受煉南宮。
夫魂魄升仙,則火煉鬼質;生身得道,則火煉垢穢。
初故皆入南宮,然後登其本位,此上士之格也。
世人受誦,則延壽長年,後皆得作屍解之道。
魂神暫滅,不經地獄,即得反形,遊行太空。
幽栖曰:世人者,即常途之人也,非出群之士。
既以祖因福淺,身業功微,故生前則享壽遐齡,沒後則解形暫滅。
然不拘三官之制,不受九府之艱,期限數登,則神歸形複。
既改形容於三官之館,易童顔於九煉之屍,故不入南上之宮,便曆太空之境。
太空在太清已上三域,此世人之格也。
從真至此凡有五等,則階級差殊也。
○少微曰:又明世人誦之,亦能自度也。
世人德薄,功行未圓,雖不能骨肉同飛,亦能屍解而度。
《本相經》雲:前功不立,後則骨肉不仙,是故屍解而得道也。
按上經,屍解有四種:一者兵解,若嵇康寄戮於市,淮南托形於獄;二者文解,若次卿易質於履,長房解形於竹;三者水火煉,若馮夷溺於大川,封子焚於火樹;四者大陰煉質,視其已死,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亦屍解也。
肉皆百年不朽,更起成人。
《真語》:裴君曰:屍解仙者,不得禦華蓋、乘飛龍、登太極、遊九宮,但不死而已。
以弓劍曰兵解,竹杖曰文解,兼水火、太陰,為四種解也。
此經微妙,普度無窮,一切天人,莫不受慶。
無量之福,生死蒙惠。
幽栖曰:此經功力緻用,眇邈難思,十轉則萬炁齊仙,五級則度人無量。
天人沐解脫之慶,生死,賴拔度之恩也。
上天所寶,不傳下世。
少微曰:天尊說經之時,不傳下世;王母所請許保甲申之災,因此流通,人間始有也。
宋君曰:此經度人,凡有四種。
一者白日升天,即身而度;二者屍解變易而度;三者死而不朽,後更起生;四者魂神暫滅,即升南宮受化。
業有輕重,故報有差殊,兼度曾祖,故曰生死蒙惠。
至士赍金寶效心,盟天而傳。
輕洩漏慢,殃及九祖,長役鬼官。
幽栖曰:既稱秘於玄都,固宜不傳下世。
今因太上流布,方複降授人間。
故令至士赍金寶以效心約輕,宣之重誓,違盟則九祖獲考,寶秘則億曾齊功。
○少微曰:夫靈文秘重,授受良難,豈得率爾輕傳,殃延九祖。
侍經五帝,玉童玉女,各二十四人,營衛神文,保護受經者身。
幽栖曰:此言五帝玉童玉女者,是五帝之玉童玉女來侍,非五帝與玉童、玉女俱侍此。
五帝即五老帝君,非五方之帝也。
童之與女,都四十八人,既常營衛神經之文,亦兼保護誦經之者。
則叉薦舉精誠之功,司察洩慢之過,受誦之子,宜慎之焉。
若出入遊行,必宜攜執,則使持文而護身,免災而無慮矣。
道言:正月長齋,誦詠是經,為上世亡魂斷地逮役,度上南宮。
幽栖曰:正月,上元大慶之月也。
故能福及上世祖曾,幽魂苦爽,斷鬼神連逮之役,受仙官拔度之慶。
夫言齋者,謂身無雜務,心不外想,内外清虛,抱元守一,終乎此月。
故言長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