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之九
明威真人威邪品第十九
玉清天中雲宮北方明霞紫房上真道君,受号明威真人,以慈忍之道,赴感含識,大悲成就,濟度危難。
常在凝神,九億大劫為一瞬須。
俯乘應變,下流二界,幽明兩途,上中下心,受真正氣,各乘一信而行其身。
率無不服,任其大歸,不乖其常。
自愚至智,不出洪冶,雖任其性,無能回越。
獨有大道而超之。
明威真人哀世不出,故悲覆之,教以乘服之道,漸趣無為。
是時十方世界後學聖人,及以凡夫畜生之類,并諸鬼神,一切祇向,除得正者,傍則大道,随分乘服,以趣一道。
所謂學聖之士,乘道妙氣。
學世事者,乘世軌範,乘服滅法,形骸朽爛,遊魂流浪,而不能止。
各駕其氣而适一方,固其所知,占道專德。
於是衆生所乘既異,遇感不同。
乘道妙氣,必果正真;乘服邪道,自至朽爛。
無上大道哀其夭傷,故流生道妙氣而養諸有。
於是上皇太真普施道化,出法對治,善決衆病,覆載含識。
演正一之道,而化上士;盟威之法,相裂邪根,聚天雲瑞氣,成陰生之文以超枯骨;置天官上司,以主衆生。
太醫真王變生起死,痊除痼疾,續絕補阙,流通經緯,益血足腦,開決聾盲,使聰察映朗,齒長形幼,彌久彌嬰。
明威大真神力無礙,權實之道等無優劣,真應之身遍於塵界,道德威神始終不異,起感之形随類應變。
音聲萬殊,嗜好亦爾。
下世不達,自離其源。
一身之中忽相睽背,妄想生患,神邪兆焉。
不明大冶洪範之始。
中古以下,淳澆狼狽,勃然興僞,飒焉以廢。
衆於邪道,求其至當,奔馳擾競,不免塗炭。
甘心惬分,良可哀哉。
爾時明威大真以萬物未始,洞曉其終,逆制威儀,顯示當來上述真正,不言邪道,令修習之人心有繩準,的當指實,辨知邪正。
邪正之道立便試驗。
試驗之道,所謂正行、正命而行正法。
正法醫邪,正身不傾,正行不動,正命不夭。
不夭之命,謂命無窮盡,不傾之身謂塵劫反嬰,不動之行謂動之行,謂行無上道。
修習大聖真實之法,變煉形神,出有入無,永斷生死,衆累不繼,即此之身而成法身。
不受生老病死之苦,謂之永斷生死。
習邪道者,其狀易露。
何以知之?知邪之修法,習不定生,習之老而死,不能易,令人反嬰,骨朽皮皺,牙凋發白,喪聰失明,須臾爛壞。
背道敗德,輪轉邪俗,不能絕待,不能遣累。
蠶食行世,惑亂下愚,身命不正。
強言神變灰滅之後,形離識散,自謂精靈證無上果,此名邪說,不可依憑。
若見此人,亦不放舍,應以方便,為說生道而濟度之。
無上大道哀諸邪僻,故出明威,指歸溺喪。
好真之士弘誓修習,自密其身,不動流俗,當正爾儀,當潔爾行,掩爾之明,蔽爾之聰,服諸輕妙,内外芳鮮;不間貴賤,不辨妍醜,視酒色财同於腐臭。
臭想不懷,況更輕犯。
一接身心,真氣遠離,況常親近,狎之求道,邪鬼乘間,禍害來任,翹足傾敗盡須臾。
明威大真逆紀後劫,偏邪之道邪起陰氣,濁惡之世便即易興。
淳樸既喪,澆浮競作。
下界四天,自号神王,如此之魔,名為天神。
濁惡之世遍於下土。
四天之下,山林石精,附着生人,皆相放效,自号仙王,并及六天故氣之魅,共為群黨,支流散釋,随世立名。
背道之人供食祈福,蛀人精氣,食人血脈,減人年命。
人不自知,入人身中。
亦能令人惡生愛死。
如是諸鬼入汝身中,子息繁育,精氣強梁,交通生人。
蟲魅鬼女亦能令人辨諸空義,妬嫉生道。
若有男女修學生道,是諸惡鬼競來侵害,欲人死亡,取其魂神,共作俦侶。
以是義故,憎惡生道。
後學之人身得成道,邪魅惡黨服事驅使,不得自在。
以是因緣,學道之人須應明知外道邪疾,預曉明威之法揮割祟,保護形神。
世若有人奉事邪道,心堅不舍。
於是善人方便,教招不從,不得親近,勿受其言。
何以故?初學之人道力尚微,未任降伏諸異道。
是故應當敬而遠之。
大歸之會,自有大道下世教化,示其威神,降伏強梁。
大歸之際,功過邪正,分明自判,無能回改。
後學之人好樂真道,先擇明師,幽求博遠。
能進修者專精上道,傍通世典,貫煉群籍,俯仰經緯。
一藝無疑,上辨天經。
明道深義,請受必決,分别邪正,雖處凡地,可謂聖師。
第二之師不便世事,又亦不明大道深義,但遵一法。
堪度世者,齋潔精至,執意不回,凝神守戒,誓不為惡。
如此之師,與道合同,精氣不散,易得感通;形固神凝,中和内養,非久之間,刻時升度,骨肉俱飛,永果真道。
雖曰第二,不失明師。
第三之師,無的修守,但以慈悲、忍辱,常修不殺,領戶化民,救治疾病,了達明威,誠不欺诳;不視貧富、妍醜、貴賤,施散财食;行平等意,視他之親猶如己親,視他之身猶如己身;見他危難,方便濟度,令得安穩;見人遭苦,願與同疾,殷懃愍念,不相棄舍。
及至大
常在凝神,九億大劫為一瞬須。
俯乘應變,下流二界,幽明兩途,上中下心,受真正氣,各乘一信而行其身。
率無不服,任其大歸,不乖其常。
自愚至智,不出洪冶,雖任其性,無能回越。
獨有大道而超之。
明威真人哀世不出,故悲覆之,教以乘服之道,漸趣無為。
是時十方世界後學聖人,及以凡夫畜生之類,并諸鬼神,一切祇向,除得正者,傍則大道,随分乘服,以趣一道。
所謂學聖之士,乘道妙氣。
學世事者,乘世軌範,乘服滅法,形骸朽爛,遊魂流浪,而不能止。
各駕其氣而适一方,固其所知,占道專德。
於是衆生所乘既異,遇感不同。
乘道妙氣,必果正真;乘服邪道,自至朽爛。
無上大道哀其夭傷,故流生道妙氣而養諸有。
於是上皇太真普施道化,出法對治,善決衆病,覆載含識。
演正一之道,而化上士;盟威之法,相裂邪根,聚天雲瑞氣,成陰生之文以超枯骨;置天官上司,以主衆生。
太醫真王變生起死,痊除痼疾,續絕補阙,流通經緯,益血足腦,開決聾盲,使聰察映朗,齒長形幼,彌久彌嬰。
明威大真神力無礙,權實之道等無優劣,真應之身遍於塵界,道德威神始終不異,起感之形随類應變。
音聲萬殊,嗜好亦爾。
下世不達,自離其源。
一身之中忽相睽背,妄想生患,神邪兆焉。
不明大冶洪範之始。
中古以下,淳澆狼狽,勃然興僞,飒焉以廢。
衆於邪道,求其至當,奔馳擾競,不免塗炭。
甘心惬分,良可哀哉。
爾時明威大真以萬物未始,洞曉其終,逆制威儀,顯示當來上述真正,不言邪道,令修習之人心有繩準,的當指實,辨知邪正。
邪正之道立便試驗。
試驗之道,所謂正行、正命而行正法。
正法醫邪,正身不傾,正行不動,正命不夭。
不夭之命,謂命無窮盡,不傾之身謂塵劫反嬰,不動之行謂動之行,謂行無上道。
修習大聖真實之法,變煉形神,出有入無,永斷生死,衆累不繼,即此之身而成法身。
不受生老病死之苦,謂之永斷生死。
習邪道者,其狀易露。
何以知之?知邪之修法,習不定生,習之老而死,不能易,令人反嬰,骨朽皮皺,牙凋發白,喪聰失明,須臾爛壞。
背道敗德,輪轉邪俗,不能絕待,不能遣累。
蠶食行世,惑亂下愚,身命不正。
強言神變灰滅之後,形離識散,自謂精靈證無上果,此名邪說,不可依憑。
若見此人,亦不放舍,應以方便,為說生道而濟度之。
無上大道哀諸邪僻,故出明威,指歸溺喪。
好真之士弘誓修習,自密其身,不動流俗,當正爾儀,當潔爾行,掩爾之明,蔽爾之聰,服諸輕妙,内外芳鮮;不間貴賤,不辨妍醜,視酒色财同於腐臭。
臭想不懷,況更輕犯。
一接身心,真氣遠離,況常親近,狎之求道,邪鬼乘間,禍害來任,翹足傾敗盡須臾。
明威大真逆紀後劫,偏邪之道邪起陰氣,濁惡之世便即易興。
淳樸既喪,澆浮競作。
下界四天,自号神王,如此之魔,名為天神。
濁惡之世遍於下土。
四天之下,山林石精,附着生人,皆相放效,自号仙王,并及六天故氣之魅,共為群黨,支流散釋,随世立名。
背道之人供食祈福,蛀人精氣,食人血脈,減人年命。
人不自知,入人身中。
亦能令人惡生愛死。
如是諸鬼入汝身中,子息繁育,精氣強梁,交通生人。
蟲魅鬼女亦能令人辨諸空義,妬嫉生道。
若有男女修學生道,是諸惡鬼競來侵害,欲人死亡,取其魂神,共作俦侶。
以是義故,憎惡生道。
後學之人身得成道,邪魅惡黨服事驅使,不得自在。
以是因緣,學道之人須應明知外道邪疾,預曉明威之法揮割祟,保護形神。
世若有人奉事邪道,心堅不舍。
於是善人方便,教招不從,不得親近,勿受其言。
何以故?初學之人道力尚微,未任降伏諸異道。
是故應當敬而遠之。
大歸之會,自有大道下世教化,示其威神,降伏強梁。
大歸之際,功過邪正,分明自判,無能回改。
後學之人好樂真道,先擇明師,幽求博遠。
能進修者專精上道,傍通世典,貫煉群籍,俯仰經緯。
一藝無疑,上辨天經。
明道深義,請受必決,分别邪正,雖處凡地,可謂聖師。
第二之師不便世事,又亦不明大道深義,但遵一法。
堪度世者,齋潔精至,執意不回,凝神守戒,誓不為惡。
如此之師,與道合同,精氣不散,易得感通;形固神凝,中和内養,非久之間,刻時升度,骨肉俱飛,永果真道。
雖曰第二,不失明師。
第三之師,無的修守,但以慈悲、忍辱,常修不殺,領戶化民,救治疾病,了達明威,誠不欺诳;不視貧富、妍醜、貴賤,施散财食;行平等意,視他之親猶如己親,視他之身猶如己身;見他危難,方便濟度,令得安穩;見人遭苦,願與同疾,殷懃愍念,不相棄舍。
及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