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之八 幽栖品第十八 爾時玉清天中雲宮右台真宰上相,名曰慈忍,一号通玄,位總三十四天上司,主知三界興衰、災否之事,掌握諸天之樞,總持九地之機;回轉靈綱,旋運玉衡,瑩拂二景,開明五辰,灑潤甘露,蒸發雲雨,化諸未化,編隸幽藏。

    含氣之徒不失所宜。

    役使群龍,驅馳萬神,調禦正氣,流布仁和;使四序不虧,八節固常,二十四氣不失恒則。

    正定黃道,開辟天原。

    遏陰成於巨冥,鎮陽長於渌波。

    消火精於炎方,滅水靈於北阿,植五芝於天田,孕應帝於紫微。

    十二真官變育有生,六儀威神環輔形魂。

    雲書自明,天經朗虛。

    萬兆則之,智慧日生。

    不言而化,不為而成。

    掩偏氣於六天,置四司以主生,植百谷以繼命,顯神藥以導生。

    億百千劫,深根不傾。

    以道續絕,故得如此。

     爾時有大唐世界行道國王名曰昭德,其姓玄氏。

    合國臣子專心行道。

    時有邊邦小國三萬六千,國王遙睹威神,回心想念,各将臣宰陳大威儀,香花幢蓋,作妙音聲,披誠露膽,内外殚盡,從初發心。

    行至道場,念念相續,無諸雜想。

    聚集大國,焚香陳願,渴仰上方太空之中,翹誠願念,如有所待。

    願為九玄七祖、一切兆民,并及王身,而作是言:願得無上大道,覆護憐憫,延續劫運,慈造衆生,解脫網羅,赦諸愆咎。

    使幽明兩途,同得開悟。

    信根成立,堪任至法,見身成道。

    是諸國王陳此上願,一日一夜,六時啟請;一日一夜,六時作樂。

    其音和雅,微妙清暢,能令聞者皆發道心,舍惡從善,誠不疑貳。

    香煙上騰,熏於帝庭;微言清暢,聞於真宰。

     爾時雲宮天尊以正月七日晨朝之時,應有生以無形,教含識以希聲;垂神足於太虛之表,彈法指於遙空之中。

    真光掩日,洞朗無幽,微音清暢,随隸應之。

    瑩拭凡眼,開決俗耳,揮空洞之音,而贊慈忍曰:善哉善哉,慈忍護世,得力無比。

    常以道眼而視衆生,常以道心而憫衆生,常以道手而攜衆生,常以道體而化衆生,常以道足而導衆生,常以道父而子衆生,常以道母而育衆生,常以道朋而友衆生。

    時諸天子遙聞上方光音清徹,歡喜攝念,各作是言:道不虛行,果在今日。

    是諸天子倍加精進,都忘雜想,唯道自理,不慕其餘。

    雖聞希音,猶限三萬六千天地。

    但願至道無違,敢希玄鑒,乞骨肉俱飛,永為真仙,九祖獲慶,魂度南宮,即是天下太平,人民歡樂。

     爾時雲宮天尊又暢微音,而告諸王曰:天子則天而無心,民奉天子而無事。

    天子與民俱太平,即此無憂亦無慮。

    善男子,無上大道雖居三萬六千玄天之上,俯觀凡境,猶如指掌。

    汝諸王等,精修至道而不懈者,未有不成上聖者也。

    譬如良農,善能播植,既植其母,必得其子。

    汝守太平之道,焉得不處常樂?我施至法,與諸上真主知諸大而得太平。

    上真化下,與我無異。

    汝欲奉道,志願生身而得度者,此亦不難,但問志之何如,未有學而不成,未有種而不生。

    子審其原,自果其流,理固自然,必定無惑。

     爾時諸王雖欽和教,而心未通真,私心願念,欲見天尊。

    天尊已知其意,即命上真通玄,擊太空神磬,演出虛琴之辭,而語諸王曰:虛白為道本,太虛為道體。

    虛白無所染,道本無所邪。

    真人重至法,塵俗慕喧嘩。

    願看行屍間,接踵骛榮華。

    眄此雲宮真,向道皆驕奢。

    耳目不視聽,聰察無所遮。

    寂靜守無為,檢志勿紛葩。

    圓通無異趣,忘想是真家。

    法體常虛無,其量包太空。

    唯當裂塵網,摧除煩惱叢。

    孤标流俗外,冥然與道同。

    道本無所見,内視自觀心。

    結固不能繼,障累日銷沉。

    高步雲崖端,無中咀德音。

    安坐不移處,賢聖自相尋。

    所在存惠利,屏迹栖山林。

    披褐挹流霞,焚香陳子心。

    功成同道體,萬化無不升。

    塵劫猶未旦,冥冥無始終。

    告汝登真機,德滿道彌沖。

     爾時諸王睹此神異,歎未曾有,各相謂言:大道威神,無所不在。

    太虛之聲,尚演微辭。

    金口之言,若為微妙。

    計我回心,未過三月,已得見聞無上至法。

    終身修習,定不廢捐。

    我等徒衆已得道恩,不當退敗,失去前功。

    各舍王位,從道出家,生身受度,豈不快樂?耽玩榮名,權握四海,不免威刑,亡失善利,生老病死,凋逝朽爛,沉淪滓濁,良可為哀。

    時諸天王登即禅位,付囑勳臣,卻後七月七日,焚香禮虛。

    大臣誓願,願從大道,求乞出家,舍世煩惱,栖隐山林,請入玄台之中。

    作此願已。

     爾時三萬六千玄天,及十方國土真阙光明,進於常日。

    仙霞慶霄,流灑甘露。

    九色之雲,結成鳳文,羅絡四天,光映下界。

    微風吟籁,噓唱靈章。

    天樂自鳴,諷詠真經。

    衆音和會,不可名目。

    皆是雲宮真帝流布道氣,演出正音;化生王身,使真氣速感,改凡成聖。

    爾時真帝但以威神,應感諸王,不以法身對凡,演說如天,則道不言而言,但以四時化成萬物。

    天為道子,猶能若斯。

    無上大道以氣化物,真精流變,不可見聞。

    唯得度者,而自見聞;不受度者,未能得見。

     爾時諸王各各仰視上方,采誦天經、雲書靈章三十九篇,以十月七日焚香禮願,請入玄台之中。

    是時諸王已能出入無形,坐在立亡,恍惚難測。

    目有流光,身生五氣。

    既入玄台,各坐於瓊樹之下,蔭以瑤枝,坐以金床,雲龍俠座,仙童立侍,天給香花,以承正足。

    背以蒼璧之垣,面以金精之池、五河之靈,潤以瓊津。

    九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