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誦。

    頂浮五氣,目有浮光,神彩清澄,威容嚴麗,馨響通徹,紫氣連天,顔貌反嬰,素發歸玄,出有入無。

    進退之間,合衆歡喜,為王作禮。

    仰視上方,慶霄忽變青光,以照會東。

    複良久間,變成赤光,以照會南。

    複良久間,變成白光,以照會西。

    複良久間,變成黑光,以照會北。

    複良久間,變成黃光,以照會中。

    五色光中各有一音,合會流變,寥亮清雅。

    五光連雲,猶如天虹,皎潔洞徹。

    須臾之間,會中真師又放眉間四色光明,以應上方,所謂慈光、悲光、善光、信光。

    是時,大會仰視真光,身心忘倦。

    又聞八色光明有自然音樂,心音開悟,如服甘露。

    是時,諸戎八萬餘人睹此光已,目冥心悶,猶如大醉,六識閉塞,低倒無知。

     爾時,國中有一大臣,名曰守正,見諸夷人低頓無知,前白真師而作是言:我等宿福,生逢有道,得睹真師,見道威神,心開意悟,耳目聰明。

    傾心注玄,歡喜忘倦。

    不審群夷何故低倒,六識閉塞,神似昏醉?身負何罪,迷悶失志?唯願真師示所未聞,令衆開悟,悉其緣業。

    真師答言:大哉,結固業緣不善。

    汝當谛聽,吾為汝說。

    善男子,汝今當知,諸戎狄等初建逆心,招集兇險,上天縱毒,下鬼伐之。

    所有骁壯,一時殄滅。

    國土空虛,十遺其九。

    又悉遭疫,疵疠苦痛,羊馬死盡,群戎饑餓,寒凍殒逝,不可計數。

    此諸胡鬼,悉詣天帝,言訟其主,冤魂執之,惡業不忘。

    是諸戎夷元來悔罪,不圖聞道,雖簉生會,死氣不消,身神被拘,形空無魂。

    以是因緣,使之低倒,迷昏睡熟,為此邪。

     爾時,真師說此語已,大衆一時顧視諸夷,忽見地烝黑氣,平高一丈,蔽覆諸夷。

    色如聚墨,黯無分别。

    忽聞黑氣之中有冤魂吟呴,或大或小,悲鳴凄咽。

    是諸戎狄各於睡中見其眷屬,相向悲苦,冥目自撲,遍體流血,号咷哮吼,叫喚嗚咽,猶如狶鳴,聽之驚人。

    合衆傷痛,彈指泣淚。

    真師告曰:善惡之業,生死相随。

    譬猶形影,無暫舍離。

    道雖愍之,當如其何。

    此黑氣者名曰陰氣,又名殺氣,又名怨氣,又名屍氣,又名濁氣。

    此是坤母地氣,天雨黑灰壅諸夷身,毛發拳縮,形體垢膩。

     爾時,真人俯而彈指,大地震動。

    須臾之頃,上方慶霄之中微灑甘雨,以沐諸胡,香風下流,以熏諸胡。

    六日六夜,目始能開。

    一十二日,黑氣始消。

    群胡形體,悉皆消瘦,無複顔色。

    鼻流沸血,兩眼垂淚,屍氣染身,通體如墨,心眼朦胧,視聽不谛,振掉怳忽。

    譬如狂人,眼中各見冤家,雜畜諸鬼揮刃驅之。

    時諸戎狄舉手扪虛,四散迸走,馳出城外。

    先所乘象見之驚奔,藏伏草澤,莫知所在。

    諸戎狄等見世怨對,眉發秃落,七孔流血,徹骨蟲癞,忘失本心,善惡業緣,如聲響應,容谷無情,随人所呼。

    一切善惡,亦複如是,不回易。

     爾時,大王愍之,狼狽自出,道前叩頭;玄師為諸戎夷攝取怨對,說法度脫。

    爾時,玄師從座而起,三撚焚香,遙禮上方玉清天尊。

    禮訖複座。

    須臾之頃,分形萬億,攝取戎鬼,來入會中,為說三寶第一之義,所謂慈悲、忍辱為諸行先。

    是諸功德,第一中最。

    一切幽明,若離此者,長堕惡道,永不聞法。

    又為諸鬼說離生死法,不颠倒、不縛着。

    複觀真際,空無所有,妄想分别,見有怨親。

    真際既空,怨親亦空。

     是時,真師大混玄澍,沐浴群鬼。

    次為諸鬼說無上道法,所謂一道一法,一慈悲力,一受一生,永無變易。

    法變易法,永離生死。

    既無生死,則無怨對。

    諸結縛着之法,永墜生死無底大河,業風所飄,波浪不息。

    離此法岸,永沒泥滓。

    汝諸鬼等欲離生死,應舍大怨,常行一慈。

    設複有人衰損我者,我為虛受,不以惡心加報於彼。

    如此之法,名離大怨。

    若離大怨,則能遠離生死之怨。

    大事已辨,名之無餘。

    一切怖畏不能恐動,深根固蒂,不為業風之所傾拔。

    譬如大士,不吝财寶,負債速還,有财不收,斷吐一切怨家債主,求於道寶,為法施主,不吝塵穢無明之财。

    是時,群鬼聞真師說微妙法,悉舍本心,歡喜踴躍,皆發忍辱無上道心。

    上元真帝應時心開,洞發慈光,下照群鬼。

    是時,群鬼睹此神力,深信道法,曉悟長生常住之道,心無變易,舍離怨對,虛己和敬。

    一切異類皆為知識,為欲聞法,求入道場。

    真人許之。

    大衆作禮,安坐北面,俨然不動。

     是時,諸戎身所患疾登即差愈,亦悉同時各見真人為其說法,身心開悟,皆發道意,俱得解脫。

    真師告曰:汝諸戎等,罪業結固,障累未銷,未得入會。

    且於城外罽帳寥立,專心願念,各自悔過,一日六時,遙禮城中法會之所。

     爾時,阍人名曰慎靈,睹此事已,前進作禮,請問真師而作是言:不審諸夷過去、見在,緣何罪業未得親近法會之場?真師坐而熟告之言:此諸戎狄前身先是此國中人,住在玄谷之陰。

    以其前身為大齋主,因散席之次,相共田獵,放火燒山,傷殺禽獸三百餘命。

    以其承齋之功德不圓,就生於邊地,作戎狄主,連今三生。

    承此禽慶,故得見我。

    向不殺生,應生中國富貴之門。

    此戎今生餘報未盡,更相率欲起叛心,謀害大國道德天王。

    群鬼縱毒,殺其家國,十損其九,冤魂上訴,身神被執。

    以是因緣,未得入道,服於正法。

    故令住此城外,遙禮法會。

    阍人聞說,重問真師:弟子職當守衛,掌知車駕,城門多事,四方輻湊。

    奉勅在此,部分回列,使車騎出入,行伍次第,諸聽法人教其進止。

    為此煩劇,不得入會,禮拜聽法。

    晨夕願念,翹想丹盡,唯願真師哀愍孤露,為作依怙。

    真師告曰:汝但有心,專誠笃志。

    大道遙鑒,不論内外,及以近遠。

    大道常以平等濟物,邊遠戎魂,尚沾玄化。

    汝以有福,親衛城門。

    一切善人晨夕攸往。

    汝善知識,最廣餘人,今又見我,真善知識。

    憶昔往劫,我下為緣,托栖丹霍,七十小劫,坐一林間,為諸仙人說三十二天住壽之法。

    汝於爾時,受身鴛鴦,三百生中依栖丹林,晨夕見我,或時複銜棗果獻供法衆。

    乘此因緣,生於中國,重得見我。

    阍人聞真人之言,悲涕嗟歎,頓首伏地。

     爾時,真君又告阍人曰:汝起,取水沐浴汝身。

    沐浴竟已,真人又曰:燒香敬禮上方慶霄之中大悲真帝,然後伏地。

    爾時,真人以自在神力,令此阍人心中忽然開悟,見其前生所經業緣,了了分明。

    起禮真君,号咷悲泣。

     真君告曰:汝為小罪,今身之中未得成道。

    為汝知聞,鞭撻人畜,冥司注記,以汝毒心。

    向不為此,生身合度。

    汝當努力,兢兢戒慎官犯衆惡,後身之中,正得升度。

    阍人悲泣,重白真人:不審此愆可首悔不?真人告曰:汝自終身悔過,始應免罪。

    阍人又問:不審道尊往劫為諸仙說諸住壽,其法秘要,可得聞乎?真人告曰:我分一身,即時在此會中為仙人、道士及王父太帝王,欲序說上天住壽之法。

    汝欲聞者,随我往聽。

    阍人答言:奉勅典衛,不敢遠遊。

    真君語曰:我已分汝之身為兩人也。

    阍人後顧,又見一身執事知當。

    乃知真師上道威力,随心變化。

    乃随真師入會聽法。

    複見座上有一真師,金容相似,大衆人民不能分别真應之事。

     爾時,阍人請問真師:無上大道,至真至妙,分形散體,為得幾身?答曰:無上大道分身為氣,天上地下無所不在。

    雖雲真應,實不曾異。

    大衆歎言,道無不在。

    方知萬物皆有道性,得一道者無不太平。

     爾時,道君告諸大衆曰:此欲界之中,同於一天,四方言之,名曰四天。

    四天之中,亦有真仙,不願上升,治在此天。

    天号雖殊,上下仙壽,等無優劣,俱不退轉。

    或以應身亦有生滅,神化隐遷,希微常住,湛然不動。

    此四天下,男女善人學成後聖,住此世壽,修短任意。

    或入名山洞府,及諸小天之中,億百千劫。

    後願上升,先入太黃天中,住壽一億萬劫。

    次升太明天中,住壽二億萬劫。

    次升何童天中,住壽三億萬劫。

    次升平育天中,住壽四億萬劫。

    次升元明天中,住壽五億萬劫。

    次升七曜天中,住壽六億萬劫。

    次升趙衡天中,住壽七億萬劫。

    次升蒙翳天中,住壽八億萬劫。

    次升和陽天中,住壽九億萬劫。

    次升恭華天中,住壽十億萬劫。

    次升耀明天中,住壽十一億萬劫。

    次升竺落天中,住壽十二億萬劫。

    是諸真仙欲住天中者,不願升上,亦随其意,勝報無盡,不論上下。

    次升入虛明天中,住壽十三億萬劫。

    次升入端靜天中,止住十四億萬劫。

    次升入玄明天中,止住十五萬億劫。

    次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