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人與其侍從住於虛中,但以思念太平天尊所作神變,虛心上玩,欲知真要,願從天尊遊於下界。

    心心願念,志不暫移。

    天尊慜之,乃於玄中而告仙人曰:無上大道法皆自然,神力變化,雖能随心,而心未曾勞;雖複随身,身亦不作。

    所謂無為而為,無作而作。

    無作而作,無所不作;無為而為,無所不為。

    若有為而為,為而不周;有作而作,作而不普。

    不役於心,不勞於身,心不煩而能靈,身不勞而能生。

    生靈合并,無種不成。

    所謂不作而成,不為自生。

    道常無為,無所不為。

    混元根本,理盡於斯。

    善男子,我亦無心而為此神變,推運降合,和生氣,為諸來生而作法門,不得不爾。

    汝今當知無上大道,而為諸塵,經於心口。

    慈悲之道,法應如此。

    亦如汝等昔在塵中,而遇大道,廣作津濟,亭毒含弘,濟度枯朽。

    此亦大道而施慈母之恩也。

    懷抱養育,飲食覆護,種種教招,雖不為勞,亦經於心。

    天道至大,應之甚微,亦無感而不動,未聞求而有違。

    大道如海,衆流所歸;大道如天,群物所依。

    善男子,我不遊之日,近無多時,數萬劫間瞬速已至。

    克此已前,應上大羅之上朝谒元尊。

    次往諸天遍啟群真。

    汝等雖是上仙,周遊之法未至極天。

    汝且還南昌宮中,十萬劫後,我當下過南昌之中,自應見汝。

    爾時,上仙受大平天尊教敕,拜辭而去,歸南昌宮。

     爾時,天尊亦以浮生,上升大羅,朝谒元尊,默而無言,俱以神交。

    又升大羅之上,朝谒虛無天尊,亦皆無言。

    太上冥寂,道境默然而止,不谒不言。

    又入太虛道境,都無所見,太平天尊亦皆無形。

    久如三劫,微以遊氣泛然而下。

    如是三尊升上一萬二千天中,冥然無形。

    次入中一萬二千天,有形無言。

    次入下一萬二千天,始有言說。

     天尊後至玉清天中,見雲宮之内大悲天尊,言推運日至,應勞道化。

    太平天尊答言:為此因緣,上朝真帝,粗得周遍。

    爾時,太平天尊三聖法身同坐一座。

    又經十劫,與大悲天尊靜默而坐。

     爾時,南昌上仙睹天尊真光遠映,不比尋常。

    是時玉清之天已下,諸後學得道上中下仙億億萬衆各赍供具,香花旛蓋,作衆伎樂,浮空而來,朝慶太平天尊,并朝大悲真帝,燒香散花,歌頌贊歎,鼓衆伎樂,圍繞雲宮七日七夜。

    諸天雨花,香煙凝虛,瓊林敷花,以承甘露。

    金山湧出,玉髓流津,龍芝起霞,隐草擎雲,空洞虬吟,仙霞翳天,白虎嘯歌,微風拂塵。

    衆仙四周,真宰列筵。

     爾時,諸仙各下浮雲,齊整威儀,一時稽首,長跪瞻仰,正見天尊各坐三宮,通披霞衣,神識似嬰。

    瞻仰未周,已入無形。

    三宮紫雲霭空而生,良久之間,忽見一尊獨坐一宮。

    複良久間,忽見二尊列坐俠侍,或怳忽存亡,或混三為一,或散一為三,出有入無,體不常居。

     爾時,仙人頓首,良久,南昌上宮照靈仙人長跪空中而作是言:昔在太虛,得睹天尊,數億劫中立侍太空,忘退之心。

    濫蒙垂欲,示以期會,非分提攜。

    自辭以來,傾誠如昨。

    下界迍否,屢有壞成。

    翹勤之心,恒如渴饑。

    忽睹真光遠映,與本不殊。

    如是天尊周旋事畢,辄率仙衆塵穢天庭。

    又複再拜。

    天尊告曰:我知汝心,不煩多辭。

    各且複坐。

     爾時,仙人一時再拜,應命而坐。

    天尊告曰:我本無言,亦忘所心,空傳響應,冥汝虛襟。

    汝知之不?仙人答言:伏蒙告敕,不敢不知。

    天尊然之。

     爾時,大衆默坐百劫,寂然不動,時聞雲宮四方玄中有陰生梵唱四字之章,怳忽難詳,似清風振於虛弦,如玉樹出於瓊音,和韻宛轉,辭理微妙,不可盡解。

    時諸仙人不敢視聽,心中記憶,時得半章。

    其文曰: 靈芝無根,衆化之原。

    中凝七魄,主結三魂。

    二十四真,出入無門。

    杳冥之精,怳忽無情。

    随劫存亡,逐氣而生。

    外凝混樸,内養七經。

    五神植花,三台敷榮。

    紫關素童,反形歸嬰。

    騰雲而升,騁霧現空。

    中有玉真,号曰神公。

    右俠無英,右衛白元。

    玄獸遏後,丹禽擁前。

    上浮翠蓋,下湧金蓮。

    香雲凝空,甘露無窮。

    用之無盡,尋源不終。

     爾時,諸仙聞上方空歌内經,不可記憶。

    百劫之後,昭靈仙人仰視尊顔,見五色香雲從天尊口中而出,上騰太虛。

    爾時,昭靈仙人合衆俱起,作禮請問:不審天尊默坐百劫,音響無聞,今日何故口出香雲?欲知天尊所為因緣,願為分别,開悟未聞。

    天尊告曰:我口出香雲,以應後聖金阙帝君。

    我前下四天之中,時已臨至。

    是時衆聖各應一事。

    當此之時,天地又應。

    天應之時,三景告瑞,五色明霞以為重輪;地應之時,五嶽呈祥,地藏發洩,金玉露形。

    若此之應,金阙帝君不久下世,今未克日。

    當此之時,我亦觀之。

     爾時,昭靈仙人又更谘問空歌内章所出因緣。

    太平天尊告仙人曰:子不知乎,大悲天尊治在此宮虛中,真氣演出此音,自然天經,靈章寶文,難可得遇。

    後聖諸仙聞亦不解。

    此音合和,生神調理,真氣之道,凡所不聞。

    我知汝心,非分記錄。

    汝諸仙人未合受持空歌内經自然之音。

     爾時,昭靈仙人答天尊言:兆以輕生,經當誦念。

    願垂赦宥,聽許受持。

    天尊告曰:子得聞之,是子宿命,法應成真,慎勿妄宣。

    閉口修之,學不負人。

    洩則禍生,秘則福臻。

     爾時,大衆俱起作禮,奉受内經。

    一時之間,上方雲篆空明虛中,字方一丈,八角垂芒,煥煥光明。

     爾時,諸仙重更刻書玉文,各寶一通,韬之錦囊。

    于時雲篆停空不滅。

    天尊告曰:真氣所覆,彌久彌盛。

    汝等修之,亦複如是,壽無劫數,形随日新。

    上真所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