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關燈
小
中
大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之六
昭靈品第十五
爾時,南昌宮中上仙,名曰昭靈,與其侍從萬五千人俱皆是言龍初會凡身受度,修道成聖,具慈悲力,身得六通,能遊無間,壽命已定,如煉真金,無有變易;升自在地,智慧廣大,不可度量;身心無礙,猶如虛空。
以七月十五日上登太霄,升入玉清天中,朝谒天尊於雲宮之中,頓首道前,問訊起居而作是言:兆以塵濁穢賤,濫當開度。
昔蒙大道,慈流非分,援擢錫以壽命,叨佩至法。
自此已後,依戒修行,果所希望,理應晨夕侍衛天尊,常當受事。
特為下界凡夫形骸腪臭;又為天路遙長,非凡所登,誠違起居。
每以翹想青雲之上,欽慈紫阙之下,徒以人微道淺,緻乖心願。
郁悒之情,曆劫纏懷,不任戀慕之誠。
仰披雲霧,上冒威嚴,得睹尊顔,以申虔拜。
言畢頓首,喜不自勝。
天尊欲之而告仙人曰:生化之道,理合自然。
我亦未曾故有所施,亦無情而鼓物,焉能生汝?善男子,如人愛滅,道亦無心逆其情而生之;汝心好生,道亦無心違汝情而減之。
若以萬物之情,極升沉之願者,於際會之間,自然而辦。
道處玄極之際,故能順物如流,生之與滅,道不能違也。
生而不滅,吾道無心而能減之;滅而不生,道亦無心而能生之。
汝今得生,由汝願力,道無心而生之。
心有背向,各尚其志,雖有道力,不能先之。
汝願學道之初,元由汝心,自因自果,不我知也。
所謂自然之道,冥自然之心耳。
是時諸仙人聞天尊之言,不敢辭對。
天尊又曰:天路遙長,汝來何為?仙人答曰:故申對謝,欲觀上道微妙至法。
天尊告曰:上道混化,塵沙不辨,如胚胎之未分,似混沌之無元;棄賢去智,不晦不明,溟涬無際,焉能有妙與汝觀之?無上大道,若變化一事,若起滅一事,若受一事,若持一事,若居一事,若舉一事,若顯一事,與衆觀之,與人疑之,無有是處。
無上大道亦無微妙,冥冥空寂,自覺覺他,無心觀察,無心分别,此之與彼,況能有妙與汝觀之。
無色無相,猶如虛空,無有内外。
善男子,汝欲觀者,可往雲宮東北方,去此方有大地微塵裡數。
太虛之中有三上真在彼空中修無上道,今入凝神大定,于今已經九億大劫。
次應入忘形大定八億大劫。
次應入六虛大定七億大劫。
次應入無礙大定六億大劫。
次應入太虛大定五億大劫。
次應入洞惠百萬大劫。
次應入生惠十萬大劫。
當來應下,觀三十七天。
次遊凡境。
俱号後聖太平天尊。
将諸侍從億億萬衆說無為法而度衆生,此時成道,數如塵沙。
汝欲觀者,觀此天尊微妙之法。
爾時,仙人聞天尊教示,歡喜拜伏,奉辭天尊。
時諸仙人齊駕慶雲,浮空而去。
倏欻之間,已到太虛,遙見三真在於空中,窈霭溟漠,依烯紫雲之内,霏微於明霞之上。
丹霄結緯,黃精為床,三氣凝液,二景銜芒,太虛為牖,虛境為窗。
胚胎未始,混沌初元,服氣藏真,寥寂無言,沖虛絕象。
萬化未根,空湛靈軀。
五花潛敷,三宮育真,六府凝神,三魂不浮,七魄不遊,神精不動,真氣不流,恬淡滢停,無所經求。
爾時,仙人睹此微妙,齊下慶雲,膝步輕雲,泛虛而往,空陳所因,匍匐飲氣,不敢有言。
虛跪玄中,不知劫數。
注心觀妙,不覺有身。
倏欻之間,不見三真,霞帳所明,不測所之。
良久之間,欻亡空帳,唯存光炁,胧胧而然。
又良久之間,忽見三真出虛入無,或亡或存,呼吸風雲,乍合乍分。
良久之間,冥然絕影,合氣都亡。
複經良久,靈風八震,神氣四沖,吹噓交扇,顯晦不恒。
又良久之間,不動而生,不營而成。
三晨坦察,萬化潛萌。
兆靈根於紫精,散靈魄於雲房,動空塵於無境,流元和於皓蒼,噓萬氣於叢生,布真精於萬萌,垂神足於靈綱,閉握固於初嬰。
出六虛而無辦,為衆有而窺窗。
不沉不浮,處空而停;不動不寂,履化而經。
無形之形,無生之生。
處幽而孚,處昏而明。
反觀複照,妙體無形。
常住不變,焉能所更。
心冥不動,假寓無驚。
不宰不割,不教不令,不智不愚,不令不行。
夷然用道,無情交競,捐機釋垢,虛心自鏡。
塞穴窒隙,收視反聽,影響雖繁,端心無異。
冥乎太空,形無死地。
爾時,仙人睹此神化,五情自失。
雖經劫數,冥然不覺。
忽見真人入於生惠,始悟風雲改變,萬物動生。
是時仙人但於空中頓首,霄間行願,雖承道力,喜懼不敢自甯。
爾時,三真慜諸仙人,知其來意,乃震希聲而語仙人曰:子來何為,艱辛雲路?吾與子同禀一道,外何所觀?爾時,仙人不敢陳辭,但求哀慜,賜垂開度。
是時太平道君告仙人曰:子何不任神氣於忽怳之間,委自然於有無之際,随會合離,縱運推移。
欻怳浮虛,體不常居。
存於無形,銷聲滌慮,曠若長虛,冥神無處,鑒虛映空,服氣藏真。
混紫精之靈根,晦凝魄於雲房,泯輕塵於太始,息元和於昊穹。
任物自生,從真晦明。
輕少雲崖之端,能不動而常行,宅中虛而已立,恒如嬰兒之未嬰。
不聽不窺,随之有情。
不釋不取,不滿不空,泯而無際,是謂玄同。
爾時,仙人虛聞真君之言,微聲一諾,響未卒聞,仰視真人已升虛極。
追從不及,欲啟不聞,形入太無,氣泯浮雲。
思心欽戀,願欲侍從,丹誠僅半,欻而告言:我絕待無系,雲何自滞?子未都忘,乘雲禦氣。
是時仙人才欲有言,以見太真禦空而邁,速逾奔星,迅過電掣。
爾時,仙人思惟良久,忽見真君金容在玄,應周色象,泛泛而然,若遊氣之在虛,不可視聽,知其神化微妙之事。
爾時,仙
以七月十五日上登太霄,升入玉清天中,朝谒天尊於雲宮之中,頓首道前,問訊起居而作是言:兆以塵濁穢賤,濫當開度。
昔蒙大道,慈流非分,援擢錫以壽命,叨佩至法。
自此已後,依戒修行,果所希望,理應晨夕侍衛天尊,常當受事。
特為下界凡夫形骸腪臭;又為天路遙長,非凡所登,誠違起居。
每以翹想青雲之上,欽慈紫阙之下,徒以人微道淺,緻乖心願。
郁悒之情,曆劫纏懷,不任戀慕之誠。
仰披雲霧,上冒威嚴,得睹尊顔,以申虔拜。
言畢頓首,喜不自勝。
天尊欲之而告仙人曰:生化之道,理合自然。
我亦未曾故有所施,亦無情而鼓物,焉能生汝?善男子,如人愛滅,道亦無心逆其情而生之;汝心好生,道亦無心違汝情而減之。
若以萬物之情,極升沉之願者,於際會之間,自然而辦。
道處玄極之際,故能順物如流,生之與滅,道不能違也。
生而不滅,吾道無心而能減之;滅而不生,道亦無心而能生之。
汝今得生,由汝願力,道無心而生之。
心有背向,各尚其志,雖有道力,不能先之。
汝願學道之初,元由汝心,自因自果,不我知也。
所謂自然之道,冥自然之心耳。
是時諸仙人聞天尊之言,不敢辭對。
天尊又曰:天路遙長,汝來何為?仙人答曰:故申對謝,欲觀上道微妙至法。
天尊告曰:上道混化,塵沙不辨,如胚胎之未分,似混沌之無元;棄賢去智,不晦不明,溟涬無際,焉能有妙與汝觀之?無上大道,若變化一事,若起滅一事,若受一事,若持一事,若居一事,若舉一事,若顯一事,與衆觀之,與人疑之,無有是處。
無上大道亦無微妙,冥冥空寂,自覺覺他,無心觀察,無心分别,此之與彼,況能有妙與汝觀之。
無色無相,猶如虛空,無有内外。
善男子,汝欲觀者,可往雲宮東北方,去此方有大地微塵裡數。
太虛之中有三上真在彼空中修無上道,今入凝神大定,于今已經九億大劫。
次應入忘形大定八億大劫。
次應入六虛大定七億大劫。
次應入無礙大定六億大劫。
次應入太虛大定五億大劫。
次應入洞惠百萬大劫。
次應入生惠十萬大劫。
當來應下,觀三十七天。
次遊凡境。
俱号後聖太平天尊。
将諸侍從億億萬衆說無為法而度衆生,此時成道,數如塵沙。
汝欲觀者,觀此天尊微妙之法。
爾時,仙人聞天尊教示,歡喜拜伏,奉辭天尊。
時諸仙人齊駕慶雲,浮空而去。
倏欻之間,已到太虛,遙見三真在於空中,窈霭溟漠,依烯紫雲之内,霏微於明霞之上。
丹霄結緯,黃精為床,三氣凝液,二景銜芒,太虛為牖,虛境為窗。
胚胎未始,混沌初元,服氣藏真,寥寂無言,沖虛絕象。
萬化未根,空湛靈軀。
五花潛敷,三宮育真,六府凝神,三魂不浮,七魄不遊,神精不動,真氣不流,恬淡滢停,無所經求。
爾時,仙人睹此微妙,齊下慶雲,膝步輕雲,泛虛而往,空陳所因,匍匐飲氣,不敢有言。
虛跪玄中,不知劫數。
注心觀妙,不覺有身。
倏欻之間,不見三真,霞帳所明,不測所之。
良久之間,欻亡空帳,唯存光炁,胧胧而然。
又良久之間,忽見三真出虛入無,或亡或存,呼吸風雲,乍合乍分。
良久之間,冥然絕影,合氣都亡。
複經良久,靈風八震,神氣四沖,吹噓交扇,顯晦不恒。
又良久之間,不動而生,不營而成。
三晨坦察,萬化潛萌。
兆靈根於紫精,散靈魄於雲房,動空塵於無境,流元和於皓蒼,噓萬氣於叢生,布真精於萬萌,垂神足於靈綱,閉握固於初嬰。
出六虛而無辦,為衆有而窺窗。
不沉不浮,處空而停;不動不寂,履化而經。
無形之形,無生之生。
處幽而孚,處昏而明。
反觀複照,妙體無形。
常住不變,焉能所更。
心冥不動,假寓無驚。
不宰不割,不教不令,不智不愚,不令不行。
夷然用道,無情交競,捐機釋垢,虛心自鏡。
塞穴窒隙,收視反聽,影響雖繁,端心無異。
冥乎太空,形無死地。
爾時,仙人睹此神化,五情自失。
雖經劫數,冥然不覺。
忽見真人入於生惠,始悟風雲改變,萬物動生。
是時仙人但於空中頓首,霄間行願,雖承道力,喜懼不敢自甯。
爾時,三真慜諸仙人,知其來意,乃震希聲而語仙人曰:子來何為,艱辛雲路?吾與子同禀一道,外何所觀?爾時,仙人不敢陳辭,但求哀慜,賜垂開度。
是時太平道君告仙人曰:子何不任神氣於忽怳之間,委自然於有無之際,随會合離,縱運推移。
欻怳浮虛,體不常居。
存於無形,銷聲滌慮,曠若長虛,冥神無處,鑒虛映空,服氣藏真。
混紫精之靈根,晦凝魄於雲房,泯輕塵於太始,息元和於昊穹。
任物自生,從真晦明。
輕少雲崖之端,能不動而常行,宅中虛而已立,恒如嬰兒之未嬰。
不聽不窺,随之有情。
不釋不取,不滿不空,泯而無際,是謂玄同。
爾時,仙人虛聞真君之言,微聲一諾,響未卒聞,仰視真人已升虛極。
追從不及,欲啟不聞,形入太無,氣泯浮雲。
思心欽戀,願欲侍從,丹誠僅半,欻而告言:我絕待無系,雲何自滞?子未都忘,乘雲禦氣。
是時仙人才欲有言,以見太真禦空而邁,速逾奔星,迅過電掣。
爾時,仙人思惟良久,忽見真君金容在玄,應周色象,泛泛而然,若遊氣之在虛,不可視聽,知其神化微妙之事。
爾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