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修,心勿止足。
道數足日,身心大通,三世之事,猶如指掌。
九萬大劫,未方一瞬,而我大道以百億大地微塵劫數為一瞬息。
何有疑惑? 爾時,仙人融真頓首禮謝:小兆不達,塵黩天庭。
昔來餘慶,幸遇天真,下觀六合,哀以翹誠,見授陰生靈符,修之得命,運睹今日,實所未達無上道法。
願哀蒙昧,賜以未聞。
上仙告曰:我識汝心,知汝所師,見汝修學,一時告汝,不得不爾。
須臾之頃,下界三十七天諸仙人等、無數億萬,俱如十月二十日上會立冬朝慶西靈之真,各焚名香,騰試上天,遙禮大帝虛皇天尊,三司校錄,水府上聞,三十七天各陳天儀,張設供具,遙獻上帝無極大道,三日三夜,旋空步虛。
地隻作樂,以樂仙真。
五魔長謠,願化歸玄。
列子調風,雲将收煙。
天花回空,香霧散虛。
左右仙童,吟誦靈書。
須臾之頃,八氣溫舒,明霞飛度,雲庭洞曉,天開玄路。
睹太虛之無涯,見元和之廣布。
三一尊神、萬氣道君,澄漠似淵,容與如雲,權實不異,乍合乍分。
於是一時居中俠侍合形歸無,上升仙居,下遊金城,灌漱瓊津,呼吸紫雲,吐納雲芒,形随日新,塵劫歸嬰。
不去不來,不滅不生,恍惚希微,難可備名。
玄道無心,會於能行。
一時高位,塵劫長甯。
傾天背道,吾所未聞。
爾時,大常虛皇天尊遙放真光,洞於萬天,溫沃幽顯,灌沐慘舒,流潤乾焦,淘汏垢穢,開決聾盲,補諸不足,養生愈疾,制禦萬魔,銷滅災氣,十方世界,無不蒙益。
生死開泰,人神喜慶。
當此之時,巍巍難思,一彈指頃,福慧周普。
大道威神,不可思議,不可思量,不可名言。
爾時,大衆遙心注念,皆願道業普得成就,升入太空,親侍天尊;願玄門廣辟,濟度無窮;願五苦罷對,三塗赦魂;願邊土有生,悉皆行道;願積痾痼疾,鹹悉痊除;願有情無情皆不傷夭。
爾時,大衆發此七願,七覺道圓,七氣天君歡喜贊善。
是時七色慶雲翻然下流,彌覆衆會;七色香光明太玄,七變天樂和攝七神。
七真空生,随氣成形。
是時衆仙朝慶事畢,光音寂響。
至二十四日晨朝之時,遙禮上方,拜辭真帝,浮空而下。
是時西靈上仙當此之時,即入凝神大定,身心不動,真光湛然,自如懸月,經九大劫凝而不瞬。
齋戒品第十四 爾時,棄賢世界皇氏之家積修十善,無橫罰害,常持齋戒,立靖供養。
三元八節,焚香禮虛;十直吉日,朝慶悔過。
專志大道,誠無謟求。
家贍資财,又多僮仆,常於四衢給濟窮乏,舍諸行旅,施散廣大。
每以冬天露積原野,濟惠鳥獸,憐哀貧病、老幼、孤弱,供給所須,令無阙少。
齋講設會,心無厭倦。
長者有妻,其姓豐氏,忽然中時於家睡卧,夢見明玑,自天而下,入其懷中。
又見日光照曜其身,須臾睡覺,便覺有娠。
自此已後,心意怡悅,顔色鮮盛,行步輕便,氣力倍常。
足經十月,以四月八日登台遊觀,忽以中時見有紫雲,去地百丈。
東南而行,聞紫雲之中有人言曰:上仙童子,何不出來。
夫人仰聽,聞有天樂在紫雲中。
須臾之間,香光滿台,熏人鼻根,心意泰然,便覺嬰兒從左腋而出。
心知非凡,即命侍女下報長者。
俄項之間,龍王吐水,灌灑嬰兒,天雨寶花,以為敷席。
長者來見,知其神異,即於台中養育此兒,字曰仙童。
常有紫雲蓋於頭上,口氣芳香,绀發紫容。
年至三歲,紅爪貝齒,目有雙瞳,垂手過膝,音響如鐘。
虎視龍步,舉動鳳翔,所蹈無迹,頂出紫光。
年至五歲,日誦萬言。
凡是經書,悉皆洞達。
俯仰合度,進止儀容。
其辯懸河,其德猶龍。
幽通至極,舉世無雙。
孝養父母。
常於膝下吟誦真經,中究大義。
下明地理,無伎不知。
年至七歲,遊皆有方,言隐事微,聲翼遠方。
德彰世表,名徹天王,聘為國師,辭不應命。
專心孝養,奉事父母,恒如敬天,瞻仰顔色,四時溫凊,無瞬差違。
每得美食,口不先嘗,随時奉新,必獻二親。
父母漸老,年過百歲,衰病相侵。
仙童晨夕侍疾,勤苦三年。
上天愍其丹誠,諸天善神下遊其家。
地藏出谷,以充供食。
大醫真王改容同凡,下為療疾,重得平複,年壽一百三十歲而終於堂。
雖有慧心,無正修守,不能即身而成道真。
是時仙童号眺切怛,悲恸哽咽,絕而複蘇,遍體傷毀。
涕淚流血,哀動天地。
飛鳥堕落,衆獸不乳,苦霧屯擁,凄露郁凝,地祇鳴鼓,山嶽助哀。
國王聞之,束帛贈祭;四遠人民皆悉憔悴,遠近馳赴。
衆鳥銜土,為其域墳。
仙童伏冢三年,營植嘉樹,連蔭接野。
衆鳥翔集,晨夕悲鳴。
三年已後,仙童還家,以二親生資供贍功德,所居宅舍施作道場,香油燈燭,幡花供養,常自灑掃,修父母生時十善之業,齋講設會,濟惠窮乏。
常於夢中見其父母語仙童曰:我生世之日,雖修十善,濟給窮厄,無正所修,身命不固,輪轉受報,出生富貴,今在鬼道。
承昔善業,不被拘系。
雖無罪對,猶負九祖餘疊,停滞太陰,未度南宮。
汝前後所營齋供,雖伸薦拔,未置感通。
汝當為我如法建齋,薦拔九祖。
爾時,仙童睡得覺已,尋思歎息,追憶父母,轉更悲悴。
明旦燒香,叩頭乞願,謹錄夢中之言上陳大道。
爾時,玉清天尊遙感其意,即令上真定光将諸侍從一十四人下降地中五台之陽,托作寒栖大師,時出行世,應赴齋戒,救世危難。
爾時,仙童遙聞大師寒栖五台之中,知是真仙大士,匍匐往請,還家供養。
爾時,仙童到五台之陽,雲昏霧合,草樹蒙籠,猛獸踞道,而不得前。
爾時,仙童倚崖歎息,而語猛獸曰:我是棄賢世界皇氏之子,
道數足日,身心大通,三世之事,猶如指掌。
九萬大劫,未方一瞬,而我大道以百億大地微塵劫數為一瞬息。
何有疑惑? 爾時,仙人融真頓首禮謝:小兆不達,塵黩天庭。
昔來餘慶,幸遇天真,下觀六合,哀以翹誠,見授陰生靈符,修之得命,運睹今日,實所未達無上道法。
願哀蒙昧,賜以未聞。
上仙告曰:我識汝心,知汝所師,見汝修學,一時告汝,不得不爾。
須臾之頃,下界三十七天諸仙人等、無數億萬,俱如十月二十日上會立冬朝慶西靈之真,各焚名香,騰試上天,遙禮大帝虛皇天尊,三司校錄,水府上聞,三十七天各陳天儀,張設供具,遙獻上帝無極大道,三日三夜,旋空步虛。
地隻作樂,以樂仙真。
五魔長謠,願化歸玄。
列子調風,雲将收煙。
天花回空,香霧散虛。
左右仙童,吟誦靈書。
須臾之頃,八氣溫舒,明霞飛度,雲庭洞曉,天開玄路。
睹太虛之無涯,見元和之廣布。
三一尊神、萬氣道君,澄漠似淵,容與如雲,權實不異,乍合乍分。
於是一時居中俠侍合形歸無,上升仙居,下遊金城,灌漱瓊津,呼吸紫雲,吐納雲芒,形随日新,塵劫歸嬰。
不去不來,不滅不生,恍惚希微,難可備名。
玄道無心,會於能行。
一時高位,塵劫長甯。
傾天背道,吾所未聞。
爾時,大常虛皇天尊遙放真光,洞於萬天,溫沃幽顯,灌沐慘舒,流潤乾焦,淘汏垢穢,開決聾盲,補諸不足,養生愈疾,制禦萬魔,銷滅災氣,十方世界,無不蒙益。
生死開泰,人神喜慶。
當此之時,巍巍難思,一彈指頃,福慧周普。
大道威神,不可思議,不可思量,不可名言。
爾時,大衆遙心注念,皆願道業普得成就,升入太空,親侍天尊;願玄門廣辟,濟度無窮;願五苦罷對,三塗赦魂;願邊土有生,悉皆行道;願積痾痼疾,鹹悉痊除;願有情無情皆不傷夭。
爾時,大衆發此七願,七覺道圓,七氣天君歡喜贊善。
是時七色慶雲翻然下流,彌覆衆會;七色香光明太玄,七變天樂和攝七神。
七真空生,随氣成形。
是時衆仙朝慶事畢,光音寂響。
至二十四日晨朝之時,遙禮上方,拜辭真帝,浮空而下。
是時西靈上仙當此之時,即入凝神大定,身心不動,真光湛然,自如懸月,經九大劫凝而不瞬。
齋戒品第十四 爾時,棄賢世界皇氏之家積修十善,無橫罰害,常持齋戒,立靖供養。
三元八節,焚香禮虛;十直吉日,朝慶悔過。
專志大道,誠無謟求。
家贍資财,又多僮仆,常於四衢給濟窮乏,舍諸行旅,施散廣大。
每以冬天露積原野,濟惠鳥獸,憐哀貧病、老幼、孤弱,供給所須,令無阙少。
齋講設會,心無厭倦。
長者有妻,其姓豐氏,忽然中時於家睡卧,夢見明玑,自天而下,入其懷中。
又見日光照曜其身,須臾睡覺,便覺有娠。
自此已後,心意怡悅,顔色鮮盛,行步輕便,氣力倍常。
足經十月,以四月八日登台遊觀,忽以中時見有紫雲,去地百丈。
東南而行,聞紫雲之中有人言曰:上仙童子,何不出來。
夫人仰聽,聞有天樂在紫雲中。
須臾之間,香光滿台,熏人鼻根,心意泰然,便覺嬰兒從左腋而出。
心知非凡,即命侍女下報長者。
俄項之間,龍王吐水,灌灑嬰兒,天雨寶花,以為敷席。
長者來見,知其神異,即於台中養育此兒,字曰仙童。
常有紫雲蓋於頭上,口氣芳香,绀發紫容。
年至三歲,紅爪貝齒,目有雙瞳,垂手過膝,音響如鐘。
虎視龍步,舉動鳳翔,所蹈無迹,頂出紫光。
年至五歲,日誦萬言。
凡是經書,悉皆洞達。
俯仰合度,進止儀容。
其辯懸河,其德猶龍。
幽通至極,舉世無雙。
孝養父母。
常於膝下吟誦真經,中究大義。
下明地理,無伎不知。
年至七歲,遊皆有方,言隐事微,聲翼遠方。
德彰世表,名徹天王,聘為國師,辭不應命。
專心孝養,奉事父母,恒如敬天,瞻仰顔色,四時溫凊,無瞬差違。
每得美食,口不先嘗,随時奉新,必獻二親。
父母漸老,年過百歲,衰病相侵。
仙童晨夕侍疾,勤苦三年。
上天愍其丹誠,諸天善神下遊其家。
地藏出谷,以充供食。
大醫真王改容同凡,下為療疾,重得平複,年壽一百三十歲而終於堂。
雖有慧心,無正修守,不能即身而成道真。
是時仙童号眺切怛,悲恸哽咽,絕而複蘇,遍體傷毀。
涕淚流血,哀動天地。
飛鳥堕落,衆獸不乳,苦霧屯擁,凄露郁凝,地祇鳴鼓,山嶽助哀。
國王聞之,束帛贈祭;四遠人民皆悉憔悴,遠近馳赴。
衆鳥銜土,為其域墳。
仙童伏冢三年,營植嘉樹,連蔭接野。
衆鳥翔集,晨夕悲鳴。
三年已後,仙童還家,以二親生資供贍功德,所居宅舍施作道場,香油燈燭,幡花供養,常自灑掃,修父母生時十善之業,齋講設會,濟惠窮乏。
常於夢中見其父母語仙童曰:我生世之日,雖修十善,濟給窮厄,無正所修,身命不固,輪轉受報,出生富貴,今在鬼道。
承昔善業,不被拘系。
雖無罪對,猶負九祖餘疊,停滞太陰,未度南宮。
汝前後所營齋供,雖伸薦拔,未置感通。
汝當為我如法建齋,薦拔九祖。
爾時,仙童睡得覺已,尋思歎息,追憶父母,轉更悲悴。
明旦燒香,叩頭乞願,謹錄夢中之言上陳大道。
爾時,玉清天尊遙感其意,即令上真定光将諸侍從一十四人下降地中五台之陽,托作寒栖大師,時出行世,應赴齋戒,救世危難。
爾時,仙童遙聞大師寒栖五台之中,知是真仙大士,匍匐往請,還家供養。
爾時,仙童到五台之陽,雲昏霧合,草樹蒙籠,猛獸踞道,而不得前。
爾時,仙童倚崖歎息,而語猛獸曰:我是棄賢世界皇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