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三夜,騰九祖之宿疊,謝一身之極過。

    上為天子,次及兆民。

    奉道之門,施力救功,供給齋廚,同為啟陳。

    當此之日,誠無不達,道無不聞。

    懷道之士勤而行之。

    上士長齋,不獨此時,恒祈升度,心無暫休;形絕外遊,志不邪求。

    營生得生,當複何憂?於是大悲天尊演《琴心上經》,其文曰: 回首仰圓羅,合景挹靈芒。

    拘魂制七魄,思審定中方。

    行住禮虛無,寝息宴玄房。

    饑餐黃璧花,渴飲瓊根漿。

    神旌命大魔,合體煉真光。

    複照觀太無,恒在空中遊。

    圓通民波際,真化靡中期。

    窅眇無終始,行者當明知。

    寂寥忘理教,應運闡弘規。

    降道不自昭,要當先所施。

    會歸無二處,随心自合離。

     大悲天尊曰:後世合真之人得吾此文,調虛琴而行之,恒立青蓋之下,駕雙白虎,俠二赤龍。

    塵劫未始,聖不知終。

    一十八年,克見太平。

    真道之原,慎勿妄宣,七祖受考,身不得仙,億劫絕望,與道無緣。

    爾時,仙人刻玉文訖,送經奉還真人,并見新文以簡天尊。

    天尊告曰:上道寶經七百年中許傳三人。

    世無其人,韬之玉笈,禁不妄宣。

    是時仙人頓首禮謝:小兆有幸,得叨秘法。

    特蒙慈尊,弘愍之至,内懷喜慶,誠不自申。

    又複頓首。

    天尊告曰:子得寶經,真道畢矣。

    勤而行之,當應自知。

    天尊又曰:子且遊觀玉清道境。

    待秋分之後,複歸下界。

    爾時,仙人奉天尊教勅,歡喜禮謝,次禮真人。

     真人告曰:子奉恩遊觀,此有常法。

    我玉清天尊有真光之車,以給仙真遊行十方。

    乘此車者,微塵世界一瞬已周。

    是時仙人既受教已,齊駕真光之車,如一瞬頃,以至玉清天西南方太空之中,不測邊際。

    至二十八日秋分之節晨朝之時,忽見諸天真仙億萬衆從雲宮西門而入,陳列天儀,施張供具,遍滿玄中,燒香散花,作天妓樂,歌頌贊歎,朝谒天尊,三日三夜。

    三司校錄生死罪福,諸得度者名編青簡,天降雲車,浮空上升,骨肉俱飛,永為真仙;罪過塵積,注名黑簿,減年奪算,沉屍九幽,罪魂受對,萬劫無原。

     爾時,三司之官各奏其音,升降相背,哀樂不同,天官之司奏和雅調暢之音,地官之司奏宮夷之音,水官之司奏悲魂長夜之音。

    凋風折金石之聲,嚴氣動風雨之鳴。

    此乃天地自然之音,常會吉兇之際。

    衆音雖繁,而我大道天尊未曾聞之,夷心在玄,泯然不覺。

    三司塵穢不關耳目,每所感授,默與無言,暗達彼心,量任其宜,生成無功,陰德不差。

    适諸有生,日用無知,大道雖高,鑒之甚卑。

    大道凝然,機中則施。

    不去不來,不踳不馳,不亡不存,不合不離,不虛不滿,動用無訾。

    吾辰敷華,雙景曜芒。

    循環紫戶,寝宴金房。

    六氣下流,三元上騰。

    不疾不遲,不減不增,自然而明。

    去死納生,不為而為,不行而行。

    真神不動,化合萬并。

    真神元心,應化元情。

    能卷能舒,能晦能明。

    不二不中,不随不迎,不興不廢,不死不生。

    不形而形,不名而名。

    處晦而明,處濁而清。

    不獨不群,不混不并。

    綿漠希微,不順不違。

    往無所适,來無所歸,居無所止,動無所依。

    空步不移,坐應萬機。

    恍惚難尋,冥寂無違。

    輕我者衆,則我者稀。

    逐臭如塵,讵反靈機。

    朦胧愛覆,動用習疑,背道流亡,誰當複歸?險徑孤遊,茕茕可哀。

    泛川無反,何時逆來。

    三塗永吟,九夜長哀,苦魂離散,衆怨兢栽。

    告汝來生,道如晨晖,德同下流,無日不新,無時不歸;下攝萬川,上總千機;照而不煩,沈而能希;無情可鑒,無心可照;八爻空轉,虛回七曜,自然經緯,生靈之要;微中又微,妙中又妙。

    告汝來生,行不乖常,動不離無。

    常能不傾,無能深根;常無不适,無無不生。

    不動而适,不勞而生。

    适無不遍,生無不周;遍而不廢,周而不休。

    其形如雲,其氣如流,流極還來,雲低必浮,來而能有,浮而能虛。

    告汝來生,勿用其明;明極則暗,暗極還明。

    常能守暗,身恒太平,辟卻三災,銷滅五兵,十惡不來,六賊不行,郊境無陣,城邑不驚,百實成熟,花樹敷榮,風雨調适,萬物自生。

    告汝來生,去情離欲,餐元服一,抱道懷德;招集善友,驅遣陰賊。

    以威自儀,以戒自勒。

    嗜味損己,貪媱自克,所願無成,所求不得。

    殺盜資身,橫行威福,勿恤下賤,行害施割,呵天罵地,奔馳恻怛,五神内戰,怨僧外結,陽氣蓄洩,陰經夭關,狹邪作道,不得其末。

    子當慎之,勿得輕洩。

    勿将死屍佩吾生文,莫将毒志懷吾寶經,莫将邪聲吟吾正真,莫将陰賊入吾道場,莫懷淫想強行吾道,莫将敗壞之身以求全生之道,莫将十惡之身破毀十善之道。

    莫以五逆之劍自割,破其五藏;莫以惡眼而視善人,莫以亂意入吾定門,莫以六塞之身求吾六通,莫以沉濁之身仰吾猋辀,莫以臭爛之身洿吾道場,莫以淫母害父之心亂吾法。

    衆善男子,入吾道場,才起一念,機雖未發,罪目已構;況身親任,萬福舍離,百禍叢聚,生死重罪,報對不休。

    善男子,行吾道者,戒慎虛無,不欺太空,與道為俦。

    依吾戒者,真道易求;背吾戒者,生死長憂。

    可不慎之,可不慎之! 爾時,天尊重告仙人言:夫朝禮之法,不獨八節之日。

    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三十日,當此之日,修身謝過,大道遙鑒,如對目前。

    諸學道人初中後心平等不異,求福無厭,修身不倦。

    善男女等,專志守一,能得吾道;虛襟任真,能成吾道;慈悲忍辱,精進不懈,能周吾道。

    神人為俦,衆靈給使。

    子若反是,空喪一生。

    語諸來生,孰思吾言。

    爾時,諸仙奉天尊嚴誠,歡喜頓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