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之五
八節品第十三
爾時,西靈上仙與其侍從千二百人俱以虛皇三年八月二十六日晨朝之,時齊駕飛龍之輿,上登雲路,入玉清天中谒高真上帝大悲天尊,請受《八節真經》,并觀至聖威儀、上道所治中天福境微妙真化之事。
心進天門,步虛雲庭,齊整威儀,一時稽首長跪而止。
良久之間,仰瞻上方雲宮之中,見大悲真帝神儀澄湛,精彩遐邈,凝凝溶溶,處於天心,坐於雲光之中,猶如輕霄,澹於玄天,以浮雲之籠朝晖。
日上靈眸,初月臨眉,绀發凝煙,丹唇吐霞。
首巾萬變之金精,身佩億轉之瓊羅。
手飛承天,足蹈招搖,恍惚希微,虛寥窅冥。
道适長存,理契無生。
真通精應,妙感神情。
不隐不彰,不濁不清;如有如無,如晦如明。
俯同有識,升入無形。
閑居綿邈,虛演真經。
窈窕神唱,無聲而聲。
真儀不動,運化無停。
手回八氣,足轉七經。
合會有生,覆載無功,陰德無稱,焉能強名?道光無限,玄源不測。
心居何有,形遊絕域,泯然黯忽,寥廓常沖。
混同先後,不必居中。
無起無滅,無始無終。
真宰挾侍,神人有群。
瓊鐘鼓節,金爐揚氛,甘露流津,靈氣凝雲,真光徹照,香風洞熏,皓元蒼黃,胚胎不分。
難得名言,斯皆自然。
爾時,諸仙仰瞻真帝,心無疲倦,嗒喪其刑,都忘威德。
始欲無言,未通玄默,道數不窮,誠希有克。
須臾之頃,重複再拜,心欲有陳,懼不能宣,敢冒威神,惟思道恩。
爾時,真帝愍其戰栗,乃命左侍上真呼語仙人曰:子等是三天上仙,幸因宿慶,身入道流,已登不退,猶應進修無上秘要,為世救燔,無瞬息甯。
來此何緣,默而不言?我等大聖,雖至極至尊,不忘大悲,動息六虛,心遊萬機,有志必感,誠無所違。
爾時,仙人長跪而言:小兆不揆,竊好真仙,形弊骨葷,至塵至穢。
特以天慈普被滋潤,無疆零落,反榮枯朽,沾洽金符,育骨玉字。
生屍沐玄源之浩津,酌洞清之流澤。
竊聞道窮則反,物極有歸。
塵穢之徒恒複思本,數千萬劫念睹高尊。
恐習氣未消,不敢輕觸。
躊躇之間,已經億劫。
不期乘機遇運,肘步天庭,遭遇天尊,以申翹想。
久欲谘啟,未敢陳辭。
仰睹真威,怳然自失,五情無主,口不能宣。
特以慈尊沉愛情深,賜垂提飾,借以威光,令得有言。
敢騰力款,申此微心。
爾時,左真奉天尊教勅,宣揚道化,為諸後學決斷衆疑。
而告仙人曰:汝欲何願,恣女所陳。
仙人阖衆歡喜,禮謝真人,而作是言:雖道在人,亦非以輕生重法。
億劫勤苦,履峰蹈險,經水過火,不憚艱危,遂感高真念此無知,出靈文以見授。
真氣布無涯之澤,大道降陰生之符。
反已逝之危魂,榮已凋之朽質。
上愧日新之道,而下元日新之德。
數千萬劫,環轉三天。
不期乘運上升,塵穢玉清之境。
遠披六霧,洞出八天。
裂三界之羅,登七覺之位,雖有養道微功,未能泯無形之地。
今日有幸,得入太玄無生之生,生道固矣。
所翹所望,於此頓足。
直以有心,欲聞八節真要。
修齋立功,求福謝愆,拔悲苦願,生死開泰,升入道源。
爾時,真人聞上仙之辭,愕然而言;子在三天之中,何得聞八節真要?此乃是太極生神寶章之首篇也。
天帝所秘,上真所修,傳之於口,不見其文。
法授當來成真之人。
子從何緣而得聞之? 爾時,仙人頓首而言:小兆去聖遐遼,真文隐絕,特以言龍初會九真大集,朝慶太一虛無天尊。
爾時,大聖出法度真,聞唱篇目,不睹其文。
中心憶持,未曾舍離。
輕陳渴仰,幹忤天心,賜以大慈,願垂恺悌。
真人告曰:子有真相,得聞至法。
是子運會應合成真。
傳吾寶經,當得其人。
違科輕洩,退真無道。
爾時,上仙拜諾真人,奉遵教勅,不敢洩慢。
是時真人即命金童焚天寶名香,啟金台寶藏,開笈發蘊,出《八節寶經》一篇着碧案之上,正當天尊之前。
是時仙人一時作禮,頓首良久,不敢陳辭。
天尊以知其意,俯而愍之,即命真人捧此寶經以授仙人。
受已,複禮天尊。
真人告曰:此經是上道之寶文。
大悲天尊昔聚雲氣以成其文,令諸真人仰而則之。
此文大道真氣化成雲篆,氣布已後,靈章複虛。
子欲寫之,刻玉為簡,紫金為字。
寫之了日,當還付我。
真人又曰:汝等仙人且舍靈宮西台摹寫真文。
此舍自有天廚,供給學人。
亦有丹台瑤林,恣汝遊息。
是諸仙人歡喜受諾,往舍西台刻玉镂金,摹寫靈文。
大悲天尊《八節寶經》曰:立春之日,溫氣始生。
雲宮開東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春分之日,和氣始成。
雲宮開正東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立夏之日,暄氣始生。
雲宮開東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夏至之日,炎氣始成。
雲宮開正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立秋之日,清氣始生。
雲宮開西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秋分之日涼氣始成。
雲宮開正西之門,百神俱朝,議定罪福生死簿錄。
功過進退,纖塵顯露。
衆真大镂,百神受事,功過毫分,無不上達。
立冬之息,嚴氣始生。
雲宮開西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冬至之日,凝氣始成。
雲宮開正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天尊告當來學真之士:修吾八節之道,立功修行,身不履非,志不邪遊。
常當齋戒,以求升度。
嚴其始終,供贍所須。
丹志勤勤,恒始救燔;拳拳不怠,動息無忘。
常思師道,如在目前。
孤身幽林,永絕人事。
六時禮願,以求密契。
綿綿微微,不興不廢。
功滿行成,與真俱會。
未至節一日,行道禮願,随心所陳,氣合香煙。
六時上聞,動止合儀。
默坐精思,三日
心進天門,步虛雲庭,齊整威儀,一時稽首長跪而止。
良久之間,仰瞻上方雲宮之中,見大悲真帝神儀澄湛,精彩遐邈,凝凝溶溶,處於天心,坐於雲光之中,猶如輕霄,澹於玄天,以浮雲之籠朝晖。
日上靈眸,初月臨眉,绀發凝煙,丹唇吐霞。
首巾萬變之金精,身佩億轉之瓊羅。
手飛承天,足蹈招搖,恍惚希微,虛寥窅冥。
道适長存,理契無生。
真通精應,妙感神情。
不隐不彰,不濁不清;如有如無,如晦如明。
俯同有識,升入無形。
閑居綿邈,虛演真經。
窈窕神唱,無聲而聲。
真儀不動,運化無停。
手回八氣,足轉七經。
合會有生,覆載無功,陰德無稱,焉能強名?道光無限,玄源不測。
心居何有,形遊絕域,泯然黯忽,寥廓常沖。
混同先後,不必居中。
無起無滅,無始無終。
真宰挾侍,神人有群。
瓊鐘鼓節,金爐揚氛,甘露流津,靈氣凝雲,真光徹照,香風洞熏,皓元蒼黃,胚胎不分。
難得名言,斯皆自然。
爾時,諸仙仰瞻真帝,心無疲倦,嗒喪其刑,都忘威德。
始欲無言,未通玄默,道數不窮,誠希有克。
須臾之頃,重複再拜,心欲有陳,懼不能宣,敢冒威神,惟思道恩。
爾時,真帝愍其戰栗,乃命左侍上真呼語仙人曰:子等是三天上仙,幸因宿慶,身入道流,已登不退,猶應進修無上秘要,為世救燔,無瞬息甯。
來此何緣,默而不言?我等大聖,雖至極至尊,不忘大悲,動息六虛,心遊萬機,有志必感,誠無所違。
爾時,仙人長跪而言:小兆不揆,竊好真仙,形弊骨葷,至塵至穢。
特以天慈普被滋潤,無疆零落,反榮枯朽,沾洽金符,育骨玉字。
生屍沐玄源之浩津,酌洞清之流澤。
竊聞道窮則反,物極有歸。
塵穢之徒恒複思本,數千萬劫念睹高尊。
恐習氣未消,不敢輕觸。
躊躇之間,已經億劫。
不期乘機遇運,肘步天庭,遭遇天尊,以申翹想。
久欲谘啟,未敢陳辭。
仰睹真威,怳然自失,五情無主,口不能宣。
特以慈尊沉愛情深,賜垂提飾,借以威光,令得有言。
敢騰力款,申此微心。
爾時,左真奉天尊教勅,宣揚道化,為諸後學決斷衆疑。
而告仙人曰:汝欲何願,恣女所陳。
仙人阖衆歡喜,禮謝真人,而作是言:雖道在人,亦非以輕生重法。
億劫勤苦,履峰蹈險,經水過火,不憚艱危,遂感高真念此無知,出靈文以見授。
真氣布無涯之澤,大道降陰生之符。
反已逝之危魂,榮已凋之朽質。
上愧日新之道,而下元日新之德。
數千萬劫,環轉三天。
不期乘運上升,塵穢玉清之境。
遠披六霧,洞出八天。
裂三界之羅,登七覺之位,雖有養道微功,未能泯無形之地。
今日有幸,得入太玄無生之生,生道固矣。
所翹所望,於此頓足。
直以有心,欲聞八節真要。
修齋立功,求福謝愆,拔悲苦願,生死開泰,升入道源。
爾時,真人聞上仙之辭,愕然而言;子在三天之中,何得聞八節真要?此乃是太極生神寶章之首篇也。
天帝所秘,上真所修,傳之於口,不見其文。
法授當來成真之人。
子從何緣而得聞之? 爾時,仙人頓首而言:小兆去聖遐遼,真文隐絕,特以言龍初會九真大集,朝慶太一虛無天尊。
爾時,大聖出法度真,聞唱篇目,不睹其文。
中心憶持,未曾舍離。
輕陳渴仰,幹忤天心,賜以大慈,願垂恺悌。
真人告曰:子有真相,得聞至法。
是子運會應合成真。
傳吾寶經,當得其人。
違科輕洩,退真無道。
爾時,上仙拜諾真人,奉遵教勅,不敢洩慢。
是時真人即命金童焚天寶名香,啟金台寶藏,開笈發蘊,出《八節寶經》一篇着碧案之上,正當天尊之前。
是時仙人一時作禮,頓首良久,不敢陳辭。
天尊以知其意,俯而愍之,即命真人捧此寶經以授仙人。
受已,複禮天尊。
真人告曰:此經是上道之寶文。
大悲天尊昔聚雲氣以成其文,令諸真人仰而則之。
此文大道真氣化成雲篆,氣布已後,靈章複虛。
子欲寫之,刻玉為簡,紫金為字。
寫之了日,當還付我。
真人又曰:汝等仙人且舍靈宮西台摹寫真文。
此舍自有天廚,供給學人。
亦有丹台瑤林,恣汝遊息。
是諸仙人歡喜受諾,往舍西台刻玉镂金,摹寫靈文。
大悲天尊《八節寶經》曰:立春之日,溫氣始生。
雲宮開東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春分之日,和氣始成。
雲宮開正東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立夏之日,暄氣始生。
雲宮開東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夏至之日,炎氣始成。
雲宮開正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立秋之日,清氣始生。
雲宮開西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秋分之日涼氣始成。
雲宮開正西之門,百神俱朝,議定罪福生死簿錄。
功過進退,纖塵顯露。
衆真大镂,百神受事,功過毫分,無不上達。
立冬之息,嚴氣始生。
雲宮開西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冬至之日,凝氣始成。
雲宮開正北之門,三司進朝,以定善惡。
天尊告當來學真之士:修吾八節之道,立功修行,身不履非,志不邪遊。
常當齋戒,以求升度。
嚴其始終,供贍所須。
丹志勤勤,恒始救燔;拳拳不怠,動息無忘。
常思師道,如在目前。
孤身幽林,永絕人事。
六時禮願,以求密契。
綿綿微微,不興不廢。
功滿行成,與真俱會。
未至節一日,行道禮願,随心所陳,氣合香煙。
六時上聞,動止合儀。
默坐精思,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