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寶器極小,若是覺時,不應得入;若是夢時,應無施心。
又複寶器才經一寸,一切天地并在其中。
我等恍惚,未能辯了。
爾時,衆中有一人王,名曰辦心,告諸人言:我等大衆未得真道,常如夢行。
法器大小,入與不入,施與不施,一種同夢。
汝等勿言,但當思念。
中時以至,天尊哀愍,施我等衆無上法食。
須臾之頃,天尊即命七童使者駕六龍大車,載天寶器,以次施食,任諸大衆、仙人、兆人等而取多少食之。
既飽随意,懷藏器中,天廚都不減少。
諸人食之,五藏花敷,腸胃盈滿,耳目聰察,關節調理,衆病永滅,六識開張,思惟道恩,得六通慧,反照前後,九萬大劫所經業緣,皆如指掌,方悟前心定如夢幻。
爾時,辦心與諸大衆禮拜天尊而作是言:不審天廚亦有盡不? 天尊告言:虛空若盡,天廚乃盡。
是故大道有無盡藏而給衆生。
辦心又問:食此天廚,果報雲何? 天尊告言:食天廚者,壽命無盡,形同太虛。
爾時,天尊即命中真傾此寶器,散於天廚,着空虛中,所拂草木皆成花實,日華月液變成甘露。
泛空中者化成真光和氣,萬劫之後,若有道德天子及諸學人飲我甘露,餐我和氣,凡百人民食我果實,随其根性,皆獲利益。
爾時,會中睹此殊妙,不可思議,合衆上啟天尊而作是言:無上大道至法微妙,神力無比,而此大衆已蒙天尊慈悲之澤,不揆塵穢,欲從天尊暫陪霄駕,遊於上界,以申禮願,所希便足。
不審天尊大慈之心願見聽許?天尊告言:汝等大衆法食之後,心中何如?時會大衆各各答言:法食之後,萬倍於前。
天尊又問:昔夢之心,存亡如何?答言:法食之後,夢想頓忘。
天尊告言:汝等諸人欲見上界,各各複思,令汝自見。
是時大衆複思良久。
天尊告言:思何所見?答言:都無所見。
又問:思何所聞?答言:思無所聞。
又問:汝心何所起?眼無所見。
汝心何所滅?耳無所聞。
答言:心無所起,眼無所見;心無所滅,耳無所聞。
天尊告言:無見之見,謂之正見;無聞之聞,謂之正聞。
無上大道,法無起滅。
無聞無見,無去無來,無身無心,無光無相,形洞太虛。
天尊說此語已,攝諸大會入太虛寶器,擲着上方。
是二寶器同時而上,到於太空大羅之中,如彈指頃。
是時諸人各各皆見元氣之尊虛寥獨坐,在於玄虛,中出空洞自然靈章,亦無光相,窈冥寥寂。
是時諸人各申禮願,叩頭良久,問訊天尊而作是言:不審天尊大聖虛寥獨絕,與世永隔,都泯聲譽,使下界凡夫翹誠渴仰,欲求多福,無處依歸。
唯願天尊宣揚道化,救脫來生。
又複叩頭良久,伏地不起。
天尊不答。
須臾之頃,空虛滅無,唯見天中泛然遊氣,如有如無,才聞清天之上微有空洞靈音,俯聽則有,仰視則無,綿綿冥冥;谛聽或聞,其辭希微,不可得解。
天尊又於會中舉大慈手,入於有頂,接取諸人還着會中。
須臾之間,又環繞擲之,周旋十方微塵世界。
一彈指頃,以周七匝,還到會中。
諸人各各自知乘道神力,得見十方虛空道境。
又從器中而出,了了分明,心中無惑,始知上界空無所有。
爾時,天尊與諸來衆到十六日夜三更之初,攝取太虛天寶,及諸光氣、一切威儀俱入星宮。
是時天下仙人、神人、靈人、人王、兆衆皆知天尊真化事畢,欲還上界,恐畏以後無處決疑,新入道人及諸來生欲建三元齋請,不明科法,不如今日上聖化度自在解脫。
合衆苦請天尊教示後學,建福修功,必有成克。
爾時,天尊告諸人曰:三元大慶自是道法自然之良辰,衆真朝拜太極之吉日也,下仙凡人修身拔亡之要機也。
此時诠簡功過,校定吉兇,上帝下觀,司非糾彈,地司上奏,水府錄簡,有功成真,過谪罪魂,冥司考罰,苦不能言。
汝欲齋請,當依正法,三日三夜,燒香禮悔,精思念道,吟誦經戒,常存十念:一念道恩,二念經恩,三念師恩,四念天恩,五念父母恩,六念善神恩,七念施主恩,八念善友恩,九念過去恩,十念見在恩。
天尊告言:若有善男女等,修此十念,生十善道。
一善之中,十神扶衛,故名百神之身。
人無十念,名為百惡。
所謂百種善神翻賊其身。
上士十念,身得真仙;中士十念,身得延壽;下士十念,身得長年。
天尊告言:三元齋請,随時豐儉,要在聖盛潔内外合同。
當此之日,諸天大聖皆悉下觀,善神監齋,在人左右,三日三夜,功過上聞。
子當精進,殷勤勿怠。
道在玄中,遙鑒子心。
三元寶經流通品第十二 爾時,四天之下諸國天子前進作禮。
辦心天子而作是言:不審天尊演說此經,當何名之?雲何奉持?雲何流布?雲何供養?雲何付囑?願為分别,開示未聞。
天尊告言;善男子,此經名《太上大道三元寶經》。
如經奉持,廣宣流布四天之下,使不斷絕。
此經所在之處,别笈盛貯,燒香供養,付囑有道國王、王子、大臣、學真道士,齋戒之處,為人解說,開悟未聞。
時會大衆聞天尊所說,燒香散花,贊歎圍繞,奉行教勅。
是時天尊至五更之初,浮空而去。
是諸仙人徘徊雲路,戀慕霄駕,而作步虛曰: 飄飄上雲路,黯黯入長霄。
星官日去遠,光陰劫數遙。
仰聽金顔隐,傾想伫神猋。
願得映霞轸,焚香稽首朝。
玄風轉飛蓋,紫氣泛仙車。
浮空不待駕,合景忽升無。
徘徊哀下界,顧盼愍群諸。
三元真化畢,翛然入大虛。
萬氣浮空上,千光合太微。
霄間望華蓋,虛裡盻霞衣。
真儀入雲路,圓曜逐風飛。
願得三元會,金容乘運歸。
爾時,下界仙人及諸大衆作步虛已,翹仰雲路,傾盻神光,目送霞猋,拜辭真帝。
須臾之頃,天垂紫雲,地起輕霧,煙霞交合,唯聞天樂漸漸高遠。
時會大衆各還本土,依金口宣揚道化,流布寶經,齋講設會。
四天之下,皆蒙玄佑,福德無盡。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之四竟 #1敦煌本P.5507於卷前有并列三行注:「皇極天尊說上元寶經左真玄會注筆」、「正一天尊說中元寶經中真洞虛注筆」、「衆妙天尊說下元寶經右真昌會注筆」。
又複寶器才經一寸,一切天地并在其中。
我等恍惚,未能辯了。
爾時,衆中有一人王,名曰辦心,告諸人言:我等大衆未得真道,常如夢行。
法器大小,入與不入,施與不施,一種同夢。
汝等勿言,但當思念。
中時以至,天尊哀愍,施我等衆無上法食。
須臾之頃,天尊即命七童使者駕六龍大車,載天寶器,以次施食,任諸大衆、仙人、兆人等而取多少食之。
既飽随意,懷藏器中,天廚都不減少。
諸人食之,五藏花敷,腸胃盈滿,耳目聰察,關節調理,衆病永滅,六識開張,思惟道恩,得六通慧,反照前後,九萬大劫所經業緣,皆如指掌,方悟前心定如夢幻。
爾時,辦心與諸大衆禮拜天尊而作是言:不審天廚亦有盡不? 天尊告言:虛空若盡,天廚乃盡。
是故大道有無盡藏而給衆生。
辦心又問:食此天廚,果報雲何? 天尊告言:食天廚者,壽命無盡,形同太虛。
爾時,天尊即命中真傾此寶器,散於天廚,着空虛中,所拂草木皆成花實,日華月液變成甘露。
泛空中者化成真光和氣,萬劫之後,若有道德天子及諸學人飲我甘露,餐我和氣,凡百人民食我果實,随其根性,皆獲利益。
爾時,會中睹此殊妙,不可思議,合衆上啟天尊而作是言:無上大道至法微妙,神力無比,而此大衆已蒙天尊慈悲之澤,不揆塵穢,欲從天尊暫陪霄駕,遊於上界,以申禮願,所希便足。
不審天尊大慈之心願見聽許?天尊告言:汝等大衆法食之後,心中何如?時會大衆各各答言:法食之後,萬倍於前。
天尊又問:昔夢之心,存亡如何?答言:法食之後,夢想頓忘。
天尊告言:汝等諸人欲見上界,各各複思,令汝自見。
是時大衆複思良久。
天尊告言:思何所見?答言:都無所見。
又問:思何所聞?答言:思無所聞。
又問:汝心何所起?眼無所見。
汝心何所滅?耳無所聞。
答言:心無所起,眼無所見;心無所滅,耳無所聞。
天尊告言:無見之見,謂之正見;無聞之聞,謂之正聞。
無上大道,法無起滅。
無聞無見,無去無來,無身無心,無光無相,形洞太虛。
天尊說此語已,攝諸大會入太虛寶器,擲着上方。
是二寶器同時而上,到於太空大羅之中,如彈指頃。
是時諸人各各皆見元氣之尊虛寥獨坐,在於玄虛,中出空洞自然靈章,亦無光相,窈冥寥寂。
是時諸人各申禮願,叩頭良久,問訊天尊而作是言:不審天尊大聖虛寥獨絕,與世永隔,都泯聲譽,使下界凡夫翹誠渴仰,欲求多福,無處依歸。
唯願天尊宣揚道化,救脫來生。
又複叩頭良久,伏地不起。
天尊不答。
須臾之頃,空虛滅無,唯見天中泛然遊氣,如有如無,才聞清天之上微有空洞靈音,俯聽則有,仰視則無,綿綿冥冥;谛聽或聞,其辭希微,不可得解。
天尊又於會中舉大慈手,入於有頂,接取諸人還着會中。
須臾之間,又環繞擲之,周旋十方微塵世界。
一彈指頃,以周七匝,還到會中。
諸人各各自知乘道神力,得見十方虛空道境。
又從器中而出,了了分明,心中無惑,始知上界空無所有。
爾時,天尊與諸來衆到十六日夜三更之初,攝取太虛天寶,及諸光氣、一切威儀俱入星宮。
是時天下仙人、神人、靈人、人王、兆衆皆知天尊真化事畢,欲還上界,恐畏以後無處決疑,新入道人及諸來生欲建三元齋請,不明科法,不如今日上聖化度自在解脫。
合衆苦請天尊教示後學,建福修功,必有成克。
爾時,天尊告諸人曰:三元大慶自是道法自然之良辰,衆真朝拜太極之吉日也,下仙凡人修身拔亡之要機也。
此時诠簡功過,校定吉兇,上帝下觀,司非糾彈,地司上奏,水府錄簡,有功成真,過谪罪魂,冥司考罰,苦不能言。
汝欲齋請,當依正法,三日三夜,燒香禮悔,精思念道,吟誦經戒,常存十念:一念道恩,二念經恩,三念師恩,四念天恩,五念父母恩,六念善神恩,七念施主恩,八念善友恩,九念過去恩,十念見在恩。
天尊告言:若有善男女等,修此十念,生十善道。
一善之中,十神扶衛,故名百神之身。
人無十念,名為百惡。
所謂百種善神翻賊其身。
上士十念,身得真仙;中士十念,身得延壽;下士十念,身得長年。
天尊告言:三元齋請,随時豐儉,要在聖盛潔内外合同。
當此之日,諸天大聖皆悉下觀,善神監齋,在人左右,三日三夜,功過上聞。
子當精進,殷勤勿怠。
道在玄中,遙鑒子心。
三元寶經流通品第十二 爾時,四天之下諸國天子前進作禮。
辦心天子而作是言:不審天尊演說此經,當何名之?雲何奉持?雲何流布?雲何供養?雲何付囑?願為分别,開示未聞。
天尊告言;善男子,此經名《太上大道三元寶經》。
如經奉持,廣宣流布四天之下,使不斷絕。
此經所在之處,别笈盛貯,燒香供養,付囑有道國王、王子、大臣、學真道士,齋戒之處,為人解說,開悟未聞。
時會大衆聞天尊所說,燒香散花,贊歎圍繞,奉行教勅。
是時天尊至五更之初,浮空而去。
是諸仙人徘徊雲路,戀慕霄駕,而作步虛曰: 飄飄上雲路,黯黯入長霄。
星官日去遠,光陰劫數遙。
仰聽金顔隐,傾想伫神猋。
願得映霞轸,焚香稽首朝。
玄風轉飛蓋,紫氣泛仙車。
浮空不待駕,合景忽升無。
徘徊哀下界,顧盼愍群諸。
三元真化畢,翛然入大虛。
萬氣浮空上,千光合太微。
霄間望華蓋,虛裡盻霞衣。
真儀入雲路,圓曜逐風飛。
願得三元會,金容乘運歸。
爾時,下界仙人及諸大衆作步虛已,翹仰雲路,傾盻神光,目送霞猋,拜辭真帝。
須臾之頃,天垂紫雲,地起輕霧,煙霞交合,唯聞天樂漸漸高遠。
時會大衆各還本土,依金口宣揚道化,流布寶經,齋講設會。
四天之下,皆蒙玄佑,福德無盡。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之四竟 #1敦煌本P.5507於卷前有并列三行注:「皇極天尊說上元寶經左真玄會注筆」、「正一天尊說中元寶經中真洞虛注筆」、「衆妙天尊說下元寶經右真昌會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