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色慶雲以為大城,七變光氣以為樓台,萬變金精以為四門,金剛寶光以為關楗,太虛真氣以為寮孔,忍辱寶光以為卻敵,智慧寶光以為城塹,玄源洞清以為泉池,四信寶光以為階道,六度寶光以成寶樹,戒珠寶光以為花實,朱雀寶光以為幢蓋,青龍寶光以為神麾,白虎寶光以為瑞節,玄武寶光以為鐘磬,玄風寶光以為仙樂,法雷寶光以警衆生,法輪寶光以宣道化,空洞寶光演出靈文,萬氣寶光以召生魂,神符寶光以召死魂,陰生寶光以起枯骨,九轉寶光以除痼疾,太和寶光以為天廚,甘露寶光以為良井,日月寶光以為燈燭,香雲寶光以為飛蓋,天花寶光以為禾薦地。
爾時,天尊以一慈力流出諸光,上極無上,下窮無下,十方世界皆悉洞徹,遙見天尊如在目前。
此會大衆亦睹十方,猶如指掌,生死二魂皆悉乘光,一時雲萃,群妖奉節,自喪其精,亦皆乘光匍匐而至。
爾時,諸地水神排破堅冰,撥開積雪,湧出半身,飲和至化。
爾時,地中草木遊根伏牙,悉皆湧出,其才見霜雪,盤施甲裂,騰雲吐紅。
須臾之頃,神嶽冰消,溟津凍泌,地乳瓊漿,天垂甘澤。
天尊凝視良久,喜諸群微,心知向道,乃開發金顔而啟法口,怡然微笑。
萬變真光,流出金吻。
十方世界皆於光中洞觀真相,欣喜踴躍,不覺自失。
人及非人,悉皆傾想,注念真光,入其心目,三日三夜,停然不動,亦無勞極。
又於真光之中各各見其魂魄,圍繞天尊,須臾之頃變成嬰孩,入其身中,各坐府内,湛然不動。
自覺其身改為童子,色美發黑,氣力如雲。
時諸死魂飲和生氣,悉成人形,反真複胎。
靈魔變節,道德成心,地水之神半身沐光,以極其靈,胎卵潛胞,随母獲安,皆含正氣。
開剖之日,順性成就,飛走輕利,無諸夭傷。
積疾新痾,登即痊除。
群蟲不螫,毒草樹滅。
天尊告諸有生言:此非自然,皆因道化。
一瞬之頃,神力周備,萬物以具,受真正氣。
至十五日日中之時,下土凡夫各獻丹誠,并赍供具,以慶下元,盡世所有,供養天尊。
天尊告諸仙人言:凡夫不同,或獻丹誠,或獻珍寶,及以谷帛,一香一味,一塵一色,大道慈悲,應為納受。
為說正法,示正威儀,長其信根,令其歡喜。
以是因緣,遠離邪僻,免脫生死,長入道流。
可不善哉,可不善哉!是時諸仙人及非人,天地之間有形無形,悉皆同聲,一時稱善。
當此之時,香光徘徊,流霞四象,三景交道,互西互東,真謠長虛,梵歌太空;寶蓋浮煙,長幡引風;龍王負爐,以散反魂;仙童擊磬,居城四門;天樂和善,響徹無邊。
能令衆生虛裹披玄,寂坐飛龍,默誦靈篇,植根先劫,樹果後來,見在無際,都忘二邊,泯諸煩滓,無心默淵。
自冥光氣,柔弱剛堅。
天尊說此法已,即入大悲大定。
須臾之頃,寒谷吐風,吹諸憧蓋,铿铿鈴鈴,虛響空鳴,變為悲聲。
玄雲不流,真光湛然,神煙籠象,七曜收輝,日道南移,月路陰歸,九壤複堅,衆流冱溟,水精浮景,遊氣潛形,濕族淵居,甲否盤榮,蠢伏藏氣,蟻蚑吞聲。
爾時,天尊至十五日禺中之時,微動左手,抗齊神心,彈指三聲。
爾時,群仙及諸凡夫皆見天尊出大悲大定,歡喜稽首而作是言:慚愧慈尊道化有勞,濟度無窮,幽顯解脫,歡喜無量,聖凡慶快。
不審天尊,衆生未度之前,何故金容啟笑;化度之後,翻入大悲,日月不明,七曜收輝,霜氣吐凝,嚴風扇威,皇道南移,月路陰歸,群物憔悴,五内含哀。
彈指之聲,令衆慘悲。
願為分别,釋結除疑。
天尊告言:善男子,汝當知我初微笑,喜衆回向,易得度脫。
得度之後,勿忘大悲。
若忘大悲,雖度非度。
以是因緣,故我為諸衆生入大悲大定,彈指當心,示其内外和合,三轉法輪而為群生。
無上大道,法應如此。
諸人聞說,衆疑頓決,重複稽首天尊:謝煩金口。
中時已至,欲請天尊聖衆慈悲,為受衆生微塵供養成就之心,願垂恺悌。
爾時,天尊不違其意。
大衆列坐會中而受供養。
爾時,天尊以方便力故,臨受食時,即命中真左侍飛往上界大羅之中,取太虛寶光之器二口,各圓十分,安着座上。
玄虛之中,一器先盛大羅天中自然天廚、日華月液;以一空器拟盛下界衆生所獻珍心。
爾時,四天之下一切人民及諸異類持物施者,或手,或口,或心所獻之物,一時俱到天尊座前,各各心疑寶器狹小。
天尊知其疑惑,即告之曰:汝等但施,勿嫌器小。
諸人心疑,不敢仰答。
天尊又曰:汝心狐疑,不能決定。
我知汝心嫌此器小。
是時天尊即命中真捧下寶器,小傾其口,而向諸人,即告之言:汝欲施供具之者,先令人王,次及群臣、兆民、異類,各持本心,入我器中。
諸人受命,俯觀寶器,忽見無際,不測淺深。
四天之下,一切人民一時持獻而入器中,或車或輿,或步或騎,升沉飛走,都無妨礙。
未入之人見器猶小,入中始知器無邊際,歎未曾有。
而作是言:我等小智,欲以度量天尊太虛寶器,不受塵露,是我各煩惱覆障,不能得知大道法器。
向若不蒙天尊故命中真欹器示我,我心狐疑,施亦無福。
爾時,諸人入寶器已,周遍按行,莫知其極,見有無量世界并在其中。
仰視上方,天天相次,日月星辰倍明下界,寶器之中盡是天真大聖,空間虛白,甘露大海、百寶山嶽、天禽天獸、隐草瓊樹、香雲香風、法雷法雨。
是時大衆複觀所施,蓋不足言。
次周行,忽至天尊說法之所,從器中出,亦不覺知。
其時圓光停照,時不改中。
天尊媿其盡心獻諸供具,欲以方便,示其稀有天廚上味,即告大會之中國王、王子、群臣、兆民、仙人、非人等,而作是言:我愧汝等為道遠來,獻我供養。
我以為汝受納之訖。
諸人慚其供具微少,默而無答。
天尊以知其意,重告之言:下元大慶,萬福俱會,齋時以至。
恐汝饑虛,我此一器之中先盛上界太虛天廚,欲施汝等無上法食。
汝當列坐,受我法食。
是人諸人以次而坐,複思前施,及入太虛寶器之時,各更狐疑,互相謂言:向者施供及入寶器,是為夢中,為是覺時?
爾時,天尊以一慈力流出諸光,上極無上,下窮無下,十方世界皆悉洞徹,遙見天尊如在目前。
此會大衆亦睹十方,猶如指掌,生死二魂皆悉乘光,一時雲萃,群妖奉節,自喪其精,亦皆乘光匍匐而至。
爾時,諸地水神排破堅冰,撥開積雪,湧出半身,飲和至化。
爾時,地中草木遊根伏牙,悉皆湧出,其才見霜雪,盤施甲裂,騰雲吐紅。
須臾之頃,神嶽冰消,溟津凍泌,地乳瓊漿,天垂甘澤。
天尊凝視良久,喜諸群微,心知向道,乃開發金顔而啟法口,怡然微笑。
萬變真光,流出金吻。
十方世界皆於光中洞觀真相,欣喜踴躍,不覺自失。
人及非人,悉皆傾想,注念真光,入其心目,三日三夜,停然不動,亦無勞極。
又於真光之中各各見其魂魄,圍繞天尊,須臾之頃變成嬰孩,入其身中,各坐府内,湛然不動。
自覺其身改為童子,色美發黑,氣力如雲。
時諸死魂飲和生氣,悉成人形,反真複胎。
靈魔變節,道德成心,地水之神半身沐光,以極其靈,胎卵潛胞,随母獲安,皆含正氣。
開剖之日,順性成就,飛走輕利,無諸夭傷。
積疾新痾,登即痊除。
群蟲不螫,毒草樹滅。
天尊告諸有生言:此非自然,皆因道化。
一瞬之頃,神力周備,萬物以具,受真正氣。
至十五日日中之時,下土凡夫各獻丹誠,并赍供具,以慶下元,盡世所有,供養天尊。
天尊告諸仙人言:凡夫不同,或獻丹誠,或獻珍寶,及以谷帛,一香一味,一塵一色,大道慈悲,應為納受。
為說正法,示正威儀,長其信根,令其歡喜。
以是因緣,遠離邪僻,免脫生死,長入道流。
可不善哉,可不善哉!是時諸仙人及非人,天地之間有形無形,悉皆同聲,一時稱善。
當此之時,香光徘徊,流霞四象,三景交道,互西互東,真謠長虛,梵歌太空;寶蓋浮煙,長幡引風;龍王負爐,以散反魂;仙童擊磬,居城四門;天樂和善,響徹無邊。
能令衆生虛裹披玄,寂坐飛龍,默誦靈篇,植根先劫,樹果後來,見在無際,都忘二邊,泯諸煩滓,無心默淵。
自冥光氣,柔弱剛堅。
天尊說此法已,即入大悲大定。
須臾之頃,寒谷吐風,吹諸憧蓋,铿铿鈴鈴,虛響空鳴,變為悲聲。
玄雲不流,真光湛然,神煙籠象,七曜收輝,日道南移,月路陰歸,九壤複堅,衆流冱溟,水精浮景,遊氣潛形,濕族淵居,甲否盤榮,蠢伏藏氣,蟻蚑吞聲。
爾時,天尊至十五日禺中之時,微動左手,抗齊神心,彈指三聲。
爾時,群仙及諸凡夫皆見天尊出大悲大定,歡喜稽首而作是言:慚愧慈尊道化有勞,濟度無窮,幽顯解脫,歡喜無量,聖凡慶快。
不審天尊,衆生未度之前,何故金容啟笑;化度之後,翻入大悲,日月不明,七曜收輝,霜氣吐凝,嚴風扇威,皇道南移,月路陰歸,群物憔悴,五内含哀。
彈指之聲,令衆慘悲。
願為分别,釋結除疑。
天尊告言:善男子,汝當知我初微笑,喜衆回向,易得度脫。
得度之後,勿忘大悲。
若忘大悲,雖度非度。
以是因緣,故我為諸衆生入大悲大定,彈指當心,示其内外和合,三轉法輪而為群生。
無上大道,法應如此。
諸人聞說,衆疑頓決,重複稽首天尊:謝煩金口。
中時已至,欲請天尊聖衆慈悲,為受衆生微塵供養成就之心,願垂恺悌。
爾時,天尊不違其意。
大衆列坐會中而受供養。
爾時,天尊以方便力故,臨受食時,即命中真左侍飛往上界大羅之中,取太虛寶光之器二口,各圓十分,安着座上。
玄虛之中,一器先盛大羅天中自然天廚、日華月液;以一空器拟盛下界衆生所獻珍心。
爾時,四天之下一切人民及諸異類持物施者,或手,或口,或心所獻之物,一時俱到天尊座前,各各心疑寶器狹小。
天尊知其疑惑,即告之曰:汝等但施,勿嫌器小。
諸人心疑,不敢仰答。
天尊又曰:汝心狐疑,不能決定。
我知汝心嫌此器小。
是時天尊即命中真捧下寶器,小傾其口,而向諸人,即告之言:汝欲施供具之者,先令人王,次及群臣、兆民、異類,各持本心,入我器中。
諸人受命,俯觀寶器,忽見無際,不測淺深。
四天之下,一切人民一時持獻而入器中,或車或輿,或步或騎,升沉飛走,都無妨礙。
未入之人見器猶小,入中始知器無邊際,歎未曾有。
而作是言:我等小智,欲以度量天尊太虛寶器,不受塵露,是我各煩惱覆障,不能得知大道法器。
向若不蒙天尊故命中真欹器示我,我心狐疑,施亦無福。
爾時,諸人入寶器已,周遍按行,莫知其極,見有無量世界并在其中。
仰視上方,天天相次,日月星辰倍明下界,寶器之中盡是天真大聖,空間虛白,甘露大海、百寶山嶽、天禽天獸、隐草瓊樹、香雲香風、法雷法雨。
是時大衆複觀所施,蓋不足言。
次周行,忽至天尊說法之所,從器中出,亦不覺知。
其時圓光停照,時不改中。
天尊媿其盡心獻諸供具,欲以方便,示其稀有天廚上味,即告大會之中國王、王子、群臣、兆民、仙人、非人等,而作是言:我愧汝等為道遠來,獻我供養。
我以為汝受納之訖。
諸人慚其供具微少,默而無答。
天尊以知其意,重告之言:下元大慶,萬福俱會,齋時以至。
恐汝饑虛,我此一器之中先盛上界太虛天廚,欲施汝等無上法食。
汝當列坐,受我法食。
是人諸人以次而坐,複思前施,及入太虛寶器之時,各更狐疑,互相謂言:向者施供及入寶器,是為夢中,為是覺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