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隆福慧無邊。

    空身遊道境,冥心入太無。

    披玄尋寶際,幽契自相符。

    故能明假外,噓累絕群愚。

    誰知不死道,遐因空洞書。

    玄風鼓太無,天樂演微音。

    龍章昭鳳彩,玉字發虛琴。

    飛猋上雲路,散發寫瓊簪。

    稽首禮皇極,焚香陳我襟。

     爾時,仙人說步虛已,重複稽首,請問天尊而作是言:上元高會,以蒙仰睹,沐浴恩化,空心荷佩,福被幽顯,存亡獲濟,忘退罪愆,願垂赦宥,欲從天尊,求乞一願,願為四天之下一切衆生,度脫苦惱,免諸厄難。

    欲請天尊下降丹台神州之中,大度天下人及非人。

     於是皇極天尊而告仙人言:汝等當知三元高會,良辰吉日,元乎正氣。

    正氣化生一氣,一氣化生平氣。

    如此三氣,上應三元天寶宮,所謂日宮、月宮、星宮。

    宮有一尊,我處日宮,号曰皇極天尊,主於上元正月十五日春陽之時,發生萬物。

    月宮之真,号曰正一天尊,主於中元七月十五日,以成萬物。

    星宮之真号曰衆妙天尊,主於下元十月十五日,藏養萬物。

    子但專心於神州之中、及四天之下,教化衆生,令遠邪道,宣揚三尊真帝名字,晨夕願念。

    至此之日,三尊互下,降臨洞府,分形萬億,濟諸天人。

     爾時,衆仙謹承明勅,以正月十七日日瞑之時辭别天尊,歸於下界,過北鬥之中,夜候真人,朝谒靈童,停留七日,而下神州,會於首山之上,議定流化三日三夜之後,東到扶桑之陽,南到炎洲火池之陽,西之崦嵫流金之西,北越陰谷積雪之北,次到壟、青丘、崆峒、具茨,以次告報新得道者,一如上元皇極天尊金口辭也。

    雲中元大會七月十四日正一天尊下降神洲,各令仙人下同具備,謠歌唱令真帝名字,聞四天下。

    各令此日辦諸天供,具盡世所有,施安床座、幡花、香燭,心心繼念。

    是時四天之下,同於此日,殊心合契。

     中元品第十 七月十四日晨朝之時,天下仙人及諸國王、一切人民仰視上方,渴如所待。

     爾時,正一天尊與諸大聖六千萬上真之衆各乘月宮而下其中,諸人皆見,如雲之垂,降臨下土,為人保證無上福田。

     爾時,天尊将二侍者下於丹台,諸餘真衆各赴所感,丹台群仙侍從天尊。

    至十五日日中之時,青丘仙人八十一萬衆俱乘青龍之輿,赍諸供具,來至會所。

    員壟仙人六十四萬衆俱乘朱雀之輿,赍諸供具,來至會所。

    崆峒仙人三十六萬衆俱乘白虎之輿,赍諸供具,來至會所。

    具茨仙人二十五萬衆俱乘玄武之輿,赍諸供具,來至會所。

    崆峒天仙二十五億萬衆俱乘黃龍之輿,赍諸供具,來至會所。

    須臾之頃,東九夷、南八蠻、西六戎、北五狄邊遠之方,諸仙人等各赍供獻,承道威神,浮空而至,各各陳列供養之具,奉獻天尊。

    陳列事畢,圍繞天尊步虛歌贊,焚香散花,作天伎樂。

    衆音合響,神風徘徊,香光纏虛。

    列位以次,俯仰節度,左齊右整,北面長跪,微言寂氣,問訊起居而作是言:萬兆紛纭,多惡少善。

    不期感動,降下高尊。

    而此塵穢之徒竊好真道,濫當開度,功不補過,無能自勉。

    又恐九祖承負釁咎,堕在幽扃;或生出殊方,受形異類。

    幸藉微緣,遭遇大聖,不動而感,高會良辰。

    小兆微生敢求多福,唯願天尊誨示未聞,開發金口,演出靈章《中元寶經》開度後世。

     爾時,天尊高抗深視,良久而言:月宮兆魄,圓羅孕輝,隰壤消煩,金風扇威。

    火木藏養,炎涼氣交。

    皇華垂津,收束氛妖。

    吉辰開宥,萬帝來朝。

    六塵外靜,三毒内消。

    二世獲安,介福所招。

    無所之先,樸散為元。

    形名之後,妖邪所怨。

    萬物亡本,進退乖根,良辰不度,無思道恩。

    悠悠萬兆,痛不能言。

     爾時,天尊說此語已,俯而彈指數聲,天地震動,河海騰波,神氣不暢,悲風不和。

    是時衆仙各起禮謝而作是言、不審天尊以何因緣,俯而彈指,天地震動,日月不明,神氣不暢,悲風不和?小兆道淺,不達至理,心中疑懼,不能自甯。

    唯願天尊大慈憐愍,哀所不悟,唯垂分别,誨以未聞。

     天尊告言:我無名之先,真道大行,言教未施,天下德化。

    我見世後人民多智,各習異端,尚多聞見,仁義互興,财食親輔,棄貧賤弱,父子相嫌,君臣不忠,六親怨争,鄰國相雠,四海交兵。

    以是因緣,不善增長,輪轉相報,無解脫時。

    不如今日衆生尚善,初來聖衆降四天下,一切衆生欲求智慧,以離愚道。

    漸漸工僞,百競馳起,雖地獄空虛,不久盈滿。

    以是因緣,故我彈指。

    衆仙聞說,不覺悲悴。

     爾時,崆峒仙人從座而起,稽首作禮,請問天尊:不審群化之心可回改不?欲請天尊自在神力防遏萬原之端,擁未萌於機上,使合生複根,億兆藏初,唯守一道,泯絕群生,心無起滅,形同太虛。

     天尊告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言者,是大道之第二十之子也。

    何以故?大道元乎虛樸,虛樸散為元氣,元氣自然,成形有生。

    從生立名,因名有言。

    因言生正教,正教生即智慧生,智慧生即巧僞工。

    巧僞工即愚智辯,愚智辯即是非起,是非起即憎愛生,憎愛生即攻戰作,攻戰作即君臣立,君臣立即萌賞罰,賞罰萌即利害見,利害見即陰賊生,陰賊生即罪目結,罪月結則冥司立,冥司立則有水火之罰。

    輪轉無窮,自然如此,非道為之。

    汝所言者,居乎萬機之下。

    故曰我道雖明,背之則暗;我道中正,反之則邪;我道柔弱,舍之則剛;我道長生,輕之則亡。

    大道無親,唯與善人。

    我觀群化,非可卒正。

    自有萬分之一生感和氣,歸原複根。

    大道為此下流正教,以表群目,欲其影從,而汝後學即斯人也。

     爾時,崆峒仙人請問天尊:不審水火之罰,其義雲何?小兆不達,願垂分别。

     天尊告言:水火之罰,凡有四種,陰陽二過,冥司谪之。

    經水過火,所謂冰炭之罰也。

    衆垢齊積,焦沉禍至,天屯地否,水火交會。

    乾極則八海騰煙,山嶽灰燼,天門秘揵,金玉銷爍,三景藏精,風雷扇炎,火翳流焰,天地成冶。

    地否之時,陰成告瑞,移陸溟海,中天湧波,衆真遷治。

    西北水母形如素旐。

    衆鳥南飛,群聚天際。

    飄風激濤,崩騰山嶽。

    金石相觸,磨滅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