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而作是言:我等宿罪,生出惡土,忘失正念,唯惡是與,世世相承,無能悟者,罪垢積習,生入地獄,循環苦趣,不能自知,堅固宿業,一旦消除,不賴道恩,誰如之何?而欲報道,罔知所由。

    唯願天尊降臨下土,授我所請,允我微心。

    於是道君先知其意,化作凡人,遊其世界,言語交通,教其道法。

    或就乞食,止宿其所,教立屋舍,變生為熟;或作導師,為其說法,方便引接;或作醫巫,為其愈疾;或作農夫,教其種植;或作孝子,教其慈義。

    随類現形,同其嗜好。

    為立君臣,漸漸改革,長幼有序,男女有辨。

    種種教誨,一十五年,和氣流行,人漸識法,起立觀舍,書經造像,供修齋會,香油燈燭,喜舍珍财,專心奉道,孝養仁義,君臣禮節,異類得生,幽冥開泰,物各守分,不相殺害。

    於是道君托作大師,寒栖山林;或有徒衆齋戒說法,或時單己,默坐思念,或複講誦,為人說法,或時吉兇,言有征驗。

    神變恍惚,老少不恒。

    合境歸化,施設供養,傾世所有,燒香散花,各陳心願,願得天尊降臨塵穢,開悟衆生。

    叩頭仰天,流血灑地,悲淚嗚咽,七日七夜,心無休息。

    爾時,道君以大慈力故,與諸聖衆乘九色流精、真光之氣,仙童導從,散花燒香,神風激籁,天獸和鳴,麟舞鳳唱,浮空而來,去地五丈而止虛中。

    爾時,先所化人名曰空生,為諸衆生唱導之首。

    不審天尊導化有勞,慈造萬物,得無疲極?迂延雲駕,曲臨下土。

    我等積劫沉滞,罪垢縛累,一旦披霧,沐浴玄津,過太之餘,罔知所謝。

    真源遐邈,上界虛寥,而塵穢之身忽遭大化,朝菌之命,長睹太陽,枯圬載榮。

    生戌今日,欲申微願,輕觸高尊。

    唯願大慈賜以蟲蟻忘退之志,誠有質疑,心所未悟。

    願從天慈,得聞宿命。

    此土因緣、衆生本起,特視玄鑒之恩,賜為分别。

    是時合界大小一時上請,叩頭流血,涕淚交連。

    道君以大慈悲故,凝思良久,即命左侍仙童四十九人齊鼓玄雲之璈,同聲合響,奏天鈞大雅合神之曲。

    又命右侍仙童三十六人吹九和之箫,以合鳳唱,揮玉京八會空洞之音。

    又命侍香玉童焚百和返魂之香。

    又命長牙左吏以扣金鐘。

    又命右直事吏以擊玉磬。

    久久之間,衆音合會。

    慶霄纏虛,流霞四張,神風八達,天樂停音。

    於是天尊口吐香光,大震雷音,而告空生曰:汝今應知大道慈力,生成萬物,故奏衆音,流變萬化,合和生氣,以祛煩惱。

    汝與大衆生此土者從煩惱中來,造諸惡業,輪轉受報,堕此邊地,不聞善道,忘失本心。

    此世界者一名報對世界,一名生死地獄。

    此地獄者,随處皆有,衆生居中,不能得知,日夜焦爛,坐待消滅。

    又此河者,名為生死業報漂浪死津。

    此六大地獄者,随人六根造諸罪過。

    死入此中。

    又此沸湯者,名曰沸湯地獄,世間有人用湯殺物命,死堕此獄,億劫不出。

    此刀山劍樹者,世間愚人好斫刺畜生,死受此苦。

    又生剝皮者,世間愚人劫奪人财,生割魚肉,死後受苦,生下其肉。

    又此毒龍蟒蛇者,世有惡人破毀功德,侵克善人,死受此報。

    又此溷坑中蟲者,是世間愚人,於父母伯叔姑姨姊妹同姓骨肉而生殺想,又於伯叔姑姨姊妹六親骨肉父母師長而生媱想,死入地獄,萬劫不原,今又受雜類之身而生此蟲,常在溷中恒啖臭穢。

    空生,當知世間逆人奸媱骨肉,或懷殺想,生死之罪,萬劫說之,亦不能盡。

    如此之人定不得道,生神不降,生氣不布。

    空生,汝今當知如此惡人身心以定,不須教化,應須遠離,莫受其供,莫坐其床,莫入其門,入者犯戒,神邪所嫉。

    三萬六千威儀,此戒最重。

    故我殷懃,重為汝說,今廣流布、讀誦此經。

    世有聾盲之人,不能讀誦之者,但常燒香禮拜,供養經卷,功德無量。

    若貧乏之人無可書寫經卷,應往有經之家行道禮拜。

    空生當知,如太真之科,諸善男女等好喜放生,施惠窮乏,醫治疾病,孝養父母,山林寒栖,誦念真經,此五種功德無有差别,生身受度,必得真道。

    空生應當開示未聞,念悟心解。

    爾時,大衆聞天尊所說,身心開悟,一時度幸,奉受要言,作禮而去。

     世界品第三 爾時,天尊與諸眷屬、衆真大聖浮空而越炎洲之陽,入光煉之池,以黑帝真文一篇鎮遏火精,一時而返。

    以次東遊,過扶桑之陽東南方,經九億萬裡,有賢善之國。

    其國正方八萬餘裡,四據滄海,一名極樂世界。

    其國有王名曰花秀,有八百大臣,又有三萬八千眷屬、六十四大城;複有六千四百小城。

    其王皆以正法治世,不枉人民。

    其國豐樂,多饒珍寶,節氣溫和,風雨調适,谷帛殷貯,無諸病苦。

    其國西北複有一城,城方二千五百四十裡,城高七千仞;有四大門,門高六千仞,俱闊一裡。

    樓峙高妙,非常華麗。

    城中複有七千寶台,台中各有夜光明月之輝,照曜晨夕。

    城中皆是仙人道士,形如金玉,衣食天廚。

    而此國王、王臣及諸眷屬皆是應運降神,下知國政。

    其城一日之中三過香風,吹去微塵,天雨甘露,以潤土地。

    地多泉池,皆潛通玉津,石髓流黃,飲此水者形如金玉。

    又複一日之中,三過鳳鳴,萬籁虛吟,香雲凝空,流遍演暢,梵唱和雅,微音清朗,非為自然,積福所應。

    爾時,天尊與諸聖衆九百億止此城内,俱坐百寶飛龍之座,座高萬仞,出於城上,雲錦瓊羅,以為敷具。

    張九色流霞之帳,一一帳中皆懸明月神玑。

    其帳四角玄虛之中,皆有龍燭光晖,靈鳳舞空,風琴朗霄,香氣氛氲,天香飄飖。

    爾時,天真高尊而命左仙侍童扣金神之鐘,又命右仙侍童擊靈光之磬,又命侍香玉童梵九龍虬爐百和之香。

    真儀以列,天鈞又陳。

    於是天尊放身香光遍照世界,其光萬變,非可目名。

    彈指之聲,猶如雷音。

    一國男女聞皆警悟,互相謂言:今日何緣有此祥瑞,香光洞徹,風雷調暢,升沉飛走,跳踉踴躍?此當非凡,急宜速往,看是何緣。

    於是國王、王子、大臣、妃後、眷屬又相顧言:我此國土福德成就,常有大聖降臨此地,非是餘緣,必定善瑞。

    汝等諸人各各嚴裝,所須之具,我克明日,與汝等衆,俱詣寶城。

    一國男女同時而至,遙見城中光色輝燠,其光之中皆有真仙歌誦靈章,王及國人叩頭禮謝:今日有幸,得睹天尊降此寶城,喜慶交集,不可思議。

    各各燒香,以陳願念。

    王及人民立城南門叩頭伏地,良久不起,自思何緣承何福慶,遇會今日。

    不敢仰視尊顔,唯願高真大慈之心特見哀愍,開悟未聞,解釋疑網。

     天尊良久謦欬彈指,衆音停奏,而告王曰:子此世界是福之鄉,上界高尊時時周旋,但以劫數遐遠,非子所悟。

    昔天地未光,混沌未分,有天尊上聖下遊此城,于今以得九億大劫。

    我昔時與造化道君勘校劫運,同時在此。

    今者重來觀此世界,亦是因緣,法當更來。

    又此城中諸仙晚學業以淳熟,大聖雖來,無所言說。

    國中男女亦階初地,以道因緣而來生此。

    非久之間,天真慶會,道法大度,惠及於汝。

    子當專心,恭敬寶城,持戒布施,心不退轉,道自降子。

    於是衆中有一童子名曰真行,從座而起,前進作禮,上白天尊,而作是言:自我承福天庭,仰陪霞輩,陶染玄化,百劫于茲,周旋十方,靡所不至,希睹此城莊嚴華麗,人民豐樂,仙伍森羅,瓊林玉枝,虛吟萬籁,淳風反樸,真氣和生,福德巍巍,難可度量。

    唯願慈光照朗蒙昧,令此大衆豁然開悟。

    天尊告曰:子見此城适子懷抱,睹此世界,歎未曾有。

    此界雖名極樂,猶有習氣。

    此中人民、仙人、道士皆是諸方業道之人,功未充足而來生此,未至重玄冥寂之境。

    此中時有聖降為其師,而不久住。

    真行當知,亦如香積童子自言:道極來詣我所,從我執蓋,首末半劫,請我為說微妙道法,方始悟解。

    我又示其大羅高玄之名。

    於是童子遂往起居,谘問妙緻,于今未返。

    真行當知,汝今所見,亦複如是。

    幽秘之理,未可輕說。

    子道數自極,當應得見。

    於是真行與賢善國王臣民疑意不了,重白天尊:不審極樂城中仙人道士、國王臣民前世以來修何功業而生此中?天尊答言:修習之法亦有多途,非為一種。

    子當谛聽,吾為汝說而化國中。

    有四種人天,第一品人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濟度窮厄,施為道法,持戒誦經,晨夕不懈,行道禮願,悔過請福,求見升度。

    功滿行成,上感楮天,名着左契,金簡刻書,以記生錄,身得自在,飛行上清,隐影萬變,道齊真人,長生不死,白日登仙,位應上真,侍衛道君。

    暫過此中,或經一劫、半劫而還天中。

    如此之人,名為上品。

    第二品人在世之日,聰明高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