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者,五百生中,受人割切,苦痛萬般。
反逆君主者,死入地獄,萬劫受苦,出生邊地無主之域,常被攻劫,晨夕恐怖。
媱戒最重。
若有男子、女人於父母、姑姨、伯叔、兄弟、姊妹、六親骨肉一念之頃而生色想者,八萬大劫受地獄報,鐵釘刺身,種種燒煮,從地獄出,受六畜形;又八萬劫,從六畜又作溷中蟲,又八萬劫。
善男子,汝今當知一念之頃,於骨肉之親而生色想,受報尚爾,屍複身於骨肉之親而為惡行,罪不可說。
如此之人,不合共行、住、坐、卧,同裡居住,我名此人為十惡之人。
此人身雖強健,魂魄以被惡鬼攝持,善神不佑,此人之身不合在道,應速驅逐,令其急出,不合教令作其師匠。
作師匠者,與其同類出沒相似。
九祖被考,又名此人為敗壞人。
善男女等,汝今當知媱、殺、劫、盜、欺淩孤弱、輕忽貧病、诽謗善道、破德行人、洩慢真文,此罪極重,不煩一一記示之耳。
汝等但精心守戒,道自降子。
於是國王大臣善男子等歡喜奉行,不敢違犯。
道君又命巨靈真君授王雲篆天書上中下章總一千條秘法,皆以柔玉為簡,紫金為字,以授與王而誦持之。
雲此寶經是上天寶文,勤心誦念,使人身得飛行,永不複滅,六通之道,在意所為。
道君因告王曰:汝等當知四天之下,慶同今日,無有異世。
大道威神,處處随類,方便引接,不可思議。
千日之後,任王傳授國内正信賢者之法,共匡天下,使玄門廣辟,道化流通。
一國男女精心守戒,如護明珠。
王及諸臣以正治國,專心誦念。
遍敕一國,令立宮觀,唯道自務,餘無所求。
國内人民作禮而去。
王修誦真文,千日之後,乃棄位禅祚,與其第一太子,名曰善修,專知國政,而習父風。
九十餘年而複傳位與弟,弟名善善,以政治國,還習父風。
其王子弟六千餘人,葉葉相承,經三萬六千歲,天下太平。
父王與善修修守至妙四十餘年,而得六通。
以其夕知國政,沉滞常倫,道君先以其中仙之位令知國政,而未階太極。
今日之後,太上道君以其勳名巨大,授其秘要,錫王子等太真之任,令侍從天真,教化諸國,随類現形,濟拔厄難,說法度人。
於是太真與諸聖衆互相顯發,遞為師資。
以開光元年七月十五日北越玄谷,登阆風之台,禮無上真君,請入大羅天中谒元氣之祖、高玄之宗。
真君曰:子雖得六通,道數未足。
何以故?子非自然,由學成真,而元氣之宗,真氣混化自然之身,元氣之祖,萬道獨尊,委氣大聖,虛無之真,難可得見,億化如一,綿邈遐曠,恬澹虛寂,寥廓沖邃,都絕言像。
十方異道,三萬六千種無不祖於虛無之真也。
又我成道以來,不可計劫,唯以二過相見耳。
又天帝推校,應運令下,化度衆生,侍從天尊,往四天下教化諸國,布散道氣。
何以故?為延此劫火氣之災,法行道教,以鎮陽九之禍,使火精消滅。
至後劫天地崩壞,人民福盡,法當不救。
運數之極,自然如此。
水劫之初,吾道大行,三十七萬年中,人民淳樸。
以後漸漸大道不行,陰氣轉盛,人民僥幸,造營空冢,多起廟舍,遍於世界。
男女邪心,修習滅法,不依儀格,叫呼求死,或入火坑,或投深淵,自割自截。
群聚行道,歌贊悲泣。
或入空冢,默然而坐;或抱死屍,或恭敬枯骨,或以糞穢為壇,或以香尼塗地,或以不敬父母,種種苦行。
或啖食穢惡,無種不為,終不能得正真之道。
人心偏側,父子無義,於邪教中徒黨興盛。
大水劫前有小水劫,十年始歇。
從此之後,四千年内於邪教中應有兵革,更相謀害。
或稱國王,或得十日、百日,還複自滅。
父子無禮,以強淩弱,同姓骨肉自相媱亂。
雖有人身而無人心,兇險馳競,不相信用。
若此時至,邪道漸興,陰氣極盛,非久之間,漂流沉溺,人化為魚,蛟龍啖人。
當此之際,法應搜選種民,置之福鄉。
子當勤苦,晨夕勿懈。
是謂大道弘之在人,我命在我,由人攝持,心正則道應,從邪則禍來,好殺還自伐,應當行大慈。
緣對品第二 爾時,太真與泰清天中新得道者三萬六千人侍從天尊,教化極天之境,周遊下界蠻夷、鳥獸、雜類之國,随其所好,而為作法,種種示現,教誨利益,方便神變,隆伏其心。
決到西方黑水之右,有一世界,方八千裡,其中衆生種種雜類,悉皆穴處,更相食啖。
地生刑棘、毒草諸樹,水泉黑臭,不中灑漱。
其國西畔有一大河,其河正方五千餘裡,河水滓濁,唯多毒龍,在此河中,風波峻急,不可舟濟。
其河東岸而有平地三千裡,高此河際,懸五百丈。
其世界中所有人民,一半無眼,相牽而行,饑則相食,渴便飲血。
有目之人皆遭惡疾,眉發堕落,身體瘡膿,濁血流出。
複多蟒蛇,吞噬人民。
無君臣、父子之義,多相戰鬥。
無眼之人聞其刀仗之聲,自然驚走,或堕河中,為此毒龍之所噬齧;不堕河者,複為群賊之所食啖,叫喚驚駭,苦痛懊惱。
又有溝坑穢惡流溢,臭處蓬勃。
其坑之中多有蟲蛆,頭面似人,形長一丈,又能叫喚,無有手足,蜿轉腹行。
複有玃鳥,啄而食之,狼藉熏臭。
複有惡鬼,其毛如針,吐氣噓人,皆如火燒。
於是平地北畔有六大地獄,獄門大小,俱方一丈。
深入其中,漸漸闊大,莫知窮極。
其地獄中唯聞風雷火車之聲,叫喚苦痛,刀鋸槌棒之鳴。
又聞唱求救求活之聲。
煙焰炮烈,火氣沖天。
正西第一地獄之中,又聞風水之鳴,其氣嚴冷,不可當近。
又聞暗中咻咻之聲。
六大地獄所出風氣皆應焦臭腥熏,不可思議。
其獄之門北一裡半地,又有沸湯湧泉。
泉方六裡。
其湯之中黃水脂膏、爛皮骨肉随沸騰湧。
又聞泉中有啾啾之聲,湯氣沖人。
其湯北岸又有刀山劍樹,新故骨肉零落山下,刀劍之端多挂死屍,屠割筋肉,骨脈相離。
睹此苦痛,不能自視。
複有生剝皮地獄,殺羊之人死後堕此獄中,受此苦惱,五百年中出生羊中。
又五百生備償羊身,輪轉相償,無有窮竟。
此沸湯之東複有風刀地獄,方闊一裡,毀敗善道及違科犯戒、洩慢真文、傳非其人、販賣道法以贍己利,如此之人,死入此獄,一劫受苦,烈風吹之,往反刀刃,一日之中,千生萬死。
從地獄出,還生人中,身萦邪病,根性暗鈍,常居下流,永不聞法。
地獄罪魂得出之時,多生邊地、無道之境,多被攻劫,晝夜恐怖,身體矬陋,氣息腥躁,永不聞法。
愍此罪人心無時已,於是道君與太真及諸聖衆救脫罪魂、及此世界之中聾盲之人,令生死開度。
即於此世界之上、空玄之中,去地百丈,遙禮元氣。
高玄無上天尊以道神力,入六虛大定。
分身百億,一一身中又放千種光明,一一光中皆有真仙坐飛龍之座,演說妙法。
瓊音雷震,左鳴金鐘,右擊玉磬,張九色流霞遍覆此界,一一霞中各有聖衆圍繞說法。
大地震動,天灑甘露,香泉流溢,萬籁駭虛,三景齊照,地生百谷,水變清涼,人心淳樸,無相惱害。
惡龍攝毒,疠鬼匿形,地獄停悲,劍樹摧鋒,罪魂受生,積痾痊除,聾瞽聰明,殘跛攣躄,皆得複形。
巍巍大化,無得而名。
於是衆中新得道者未階玄極,睹此神變,莫知所由。
衆中有一五通童子,名曰善積,與金髻童子、華智童子、葆光童子八萬四千俱從座而起,長跪叉手,上白天尊:自我成道以來,經八萬大劫,周旋八方,無所不至,未曾得睹大道威神自在之力如今日也。
自我慶會,今日遭遇大化。
唯願正真哀愍未聞,開悟下根,釋諸疑結。
於是天尊默然不答。
是時童子三請不已,天尊於是凝思沖邈,神彩澄朗,彈指謦欬,良久而言:善哉善哉,子之所問,深乎微矣。
大道寥寂,理絕見聞,玄默希夷,杳冥深信。
子雖經劫數,道德尚存,所居之境近迫泰清,固絕重玄,何由混化,散在三萬六千種内,而不知元乎大羅高玄之宗,局於見聞。
明此妙緻,遊行無閡,且得長存必也。
忘其元氣之主,夭傾之禍,亦未由得免也。
於是善積聞天尊所說,心開意解,與諸童子深自念言:我宿福深厚,遭遇慶會,欣喜未聞。
今得開悟,唯當誓願,而升大羅,谒先氣之宗高玄道君,谘受秘法、進修之道。
是時善積童子與諸眷屬八萬四千人俱前進作禮:太上道君,向蒙開示所未聞,欲将大衆上登大羅,谒高玄之尊。
唯願道君慈悲聽許。
道君答曰:子欲去者,當舍見聞,雖将大衆,心間無侶,專志願寂,雲泥一貫,收視反聽,道自玄合。
於是善積與諸眷屬奉行教命,先禮上方,辭别道君,上升太虛大羅天中,谒元氣之主高玄之宗。
爾時,此界人民皆得蘇息,欣喜踴躍,悉皆舉手,向天彈指,
反逆君主者,死入地獄,萬劫受苦,出生邊地無主之域,常被攻劫,晨夕恐怖。
媱戒最重。
若有男子、女人於父母、姑姨、伯叔、兄弟、姊妹、六親骨肉一念之頃而生色想者,八萬大劫受地獄報,鐵釘刺身,種種燒煮,從地獄出,受六畜形;又八萬劫,從六畜又作溷中蟲,又八萬劫。
善男子,汝今當知一念之頃,於骨肉之親而生色想,受報尚爾,屍複身於骨肉之親而為惡行,罪不可說。
如此之人,不合共行、住、坐、卧,同裡居住,我名此人為十惡之人。
此人身雖強健,魂魄以被惡鬼攝持,善神不佑,此人之身不合在道,應速驅逐,令其急出,不合教令作其師匠。
作師匠者,與其同類出沒相似。
九祖被考,又名此人為敗壞人。
善男女等,汝今當知媱、殺、劫、盜、欺淩孤弱、輕忽貧病、诽謗善道、破德行人、洩慢真文,此罪極重,不煩一一記示之耳。
汝等但精心守戒,道自降子。
於是國王大臣善男子等歡喜奉行,不敢違犯。
道君又命巨靈真君授王雲篆天書上中下章總一千條秘法,皆以柔玉為簡,紫金為字,以授與王而誦持之。
雲此寶經是上天寶文,勤心誦念,使人身得飛行,永不複滅,六通之道,在意所為。
道君因告王曰:汝等當知四天之下,慶同今日,無有異世。
大道威神,處處随類,方便引接,不可思議。
千日之後,任王傳授國内正信賢者之法,共匡天下,使玄門廣辟,道化流通。
一國男女精心守戒,如護明珠。
王及諸臣以正治國,專心誦念。
遍敕一國,令立宮觀,唯道自務,餘無所求。
國内人民作禮而去。
王修誦真文,千日之後,乃棄位禅祚,與其第一太子,名曰善修,專知國政,而習父風。
九十餘年而複傳位與弟,弟名善善,以政治國,還習父風。
其王子弟六千餘人,葉葉相承,經三萬六千歲,天下太平。
父王與善修修守至妙四十餘年,而得六通。
以其夕知國政,沉滞常倫,道君先以其中仙之位令知國政,而未階太極。
今日之後,太上道君以其勳名巨大,授其秘要,錫王子等太真之任,令侍從天真,教化諸國,随類現形,濟拔厄難,說法度人。
於是太真與諸聖衆互相顯發,遞為師資。
以開光元年七月十五日北越玄谷,登阆風之台,禮無上真君,請入大羅天中谒元氣之祖、高玄之宗。
真君曰:子雖得六通,道數未足。
何以故?子非自然,由學成真,而元氣之宗,真氣混化自然之身,元氣之祖,萬道獨尊,委氣大聖,虛無之真,難可得見,億化如一,綿邈遐曠,恬澹虛寂,寥廓沖邃,都絕言像。
十方異道,三萬六千種無不祖於虛無之真也。
又我成道以來,不可計劫,唯以二過相見耳。
又天帝推校,應運令下,化度衆生,侍從天尊,往四天下教化諸國,布散道氣。
何以故?為延此劫火氣之災,法行道教,以鎮陽九之禍,使火精消滅。
至後劫天地崩壞,人民福盡,法當不救。
運數之極,自然如此。
水劫之初,吾道大行,三十七萬年中,人民淳樸。
以後漸漸大道不行,陰氣轉盛,人民僥幸,造營空冢,多起廟舍,遍於世界。
男女邪心,修習滅法,不依儀格,叫呼求死,或入火坑,或投深淵,自割自截。
群聚行道,歌贊悲泣。
或入空冢,默然而坐;或抱死屍,或恭敬枯骨,或以糞穢為壇,或以香尼塗地,或以不敬父母,種種苦行。
或啖食穢惡,無種不為,終不能得正真之道。
人心偏側,父子無義,於邪教中徒黨興盛。
大水劫前有小水劫,十年始歇。
從此之後,四千年内於邪教中應有兵革,更相謀害。
或稱國王,或得十日、百日,還複自滅。
父子無禮,以強淩弱,同姓骨肉自相媱亂。
雖有人身而無人心,兇險馳競,不相信用。
若此時至,邪道漸興,陰氣極盛,非久之間,漂流沉溺,人化為魚,蛟龍啖人。
當此之際,法應搜選種民,置之福鄉。
子當勤苦,晨夕勿懈。
是謂大道弘之在人,我命在我,由人攝持,心正則道應,從邪則禍來,好殺還自伐,應當行大慈。
緣對品第二 爾時,太真與泰清天中新得道者三萬六千人侍從天尊,教化極天之境,周遊下界蠻夷、鳥獸、雜類之國,随其所好,而為作法,種種示現,教誨利益,方便神變,隆伏其心。
決到西方黑水之右,有一世界,方八千裡,其中衆生種種雜類,悉皆穴處,更相食啖。
地生刑棘、毒草諸樹,水泉黑臭,不中灑漱。
其國西畔有一大河,其河正方五千餘裡,河水滓濁,唯多毒龍,在此河中,風波峻急,不可舟濟。
其河東岸而有平地三千裡,高此河際,懸五百丈。
其世界中所有人民,一半無眼,相牽而行,饑則相食,渴便飲血。
有目之人皆遭惡疾,眉發堕落,身體瘡膿,濁血流出。
複多蟒蛇,吞噬人民。
無君臣、父子之義,多相戰鬥。
無眼之人聞其刀仗之聲,自然驚走,或堕河中,為此毒龍之所噬齧;不堕河者,複為群賊之所食啖,叫喚驚駭,苦痛懊惱。
又有溝坑穢惡流溢,臭處蓬勃。
其坑之中多有蟲蛆,頭面似人,形長一丈,又能叫喚,無有手足,蜿轉腹行。
複有玃鳥,啄而食之,狼藉熏臭。
複有惡鬼,其毛如針,吐氣噓人,皆如火燒。
於是平地北畔有六大地獄,獄門大小,俱方一丈。
深入其中,漸漸闊大,莫知窮極。
其地獄中唯聞風雷火車之聲,叫喚苦痛,刀鋸槌棒之鳴。
又聞唱求救求活之聲。
煙焰炮烈,火氣沖天。
正西第一地獄之中,又聞風水之鳴,其氣嚴冷,不可當近。
又聞暗中咻咻之聲。
六大地獄所出風氣皆應焦臭腥熏,不可思議。
其獄之門北一裡半地,又有沸湯湧泉。
泉方六裡。
其湯之中黃水脂膏、爛皮骨肉随沸騰湧。
又聞泉中有啾啾之聲,湯氣沖人。
其湯北岸又有刀山劍樹,新故骨肉零落山下,刀劍之端多挂死屍,屠割筋肉,骨脈相離。
睹此苦痛,不能自視。
複有生剝皮地獄,殺羊之人死後堕此獄中,受此苦惱,五百年中出生羊中。
又五百生備償羊身,輪轉相償,無有窮竟。
此沸湯之東複有風刀地獄,方闊一裡,毀敗善道及違科犯戒、洩慢真文、傳非其人、販賣道法以贍己利,如此之人,死入此獄,一劫受苦,烈風吹之,往反刀刃,一日之中,千生萬死。
從地獄出,還生人中,身萦邪病,根性暗鈍,常居下流,永不聞法。
地獄罪魂得出之時,多生邊地、無道之境,多被攻劫,晝夜恐怖,身體矬陋,氣息腥躁,永不聞法。
愍此罪人心無時已,於是道君與太真及諸聖衆救脫罪魂、及此世界之中聾盲之人,令生死開度。
即於此世界之上、空玄之中,去地百丈,遙禮元氣。
高玄無上天尊以道神力,入六虛大定。
分身百億,一一身中又放千種光明,一一光中皆有真仙坐飛龍之座,演說妙法。
瓊音雷震,左鳴金鐘,右擊玉磬,張九色流霞遍覆此界,一一霞中各有聖衆圍繞說法。
大地震動,天灑甘露,香泉流溢,萬籁駭虛,三景齊照,地生百谷,水變清涼,人心淳樸,無相惱害。
惡龍攝毒,疠鬼匿形,地獄停悲,劍樹摧鋒,罪魂受生,積痾痊除,聾瞽聰明,殘跛攣躄,皆得複形。
巍巍大化,無得而名。
於是衆中新得道者未階玄極,睹此神變,莫知所由。
衆中有一五通童子,名曰善積,與金髻童子、華智童子、葆光童子八萬四千俱從座而起,長跪叉手,上白天尊:自我成道以來,經八萬大劫,周旋八方,無所不至,未曾得睹大道威神自在之力如今日也。
自我慶會,今日遭遇大化。
唯願正真哀愍未聞,開悟下根,釋諸疑結。
於是天尊默然不答。
是時童子三請不已,天尊於是凝思沖邈,神彩澄朗,彈指謦欬,良久而言:善哉善哉,子之所問,深乎微矣。
大道寥寂,理絕見聞,玄默希夷,杳冥深信。
子雖經劫數,道德尚存,所居之境近迫泰清,固絕重玄,何由混化,散在三萬六千種内,而不知元乎大羅高玄之宗,局於見聞。
明此妙緻,遊行無閡,且得長存必也。
忘其元氣之主,夭傾之禍,亦未由得免也。
於是善積聞天尊所說,心開意解,與諸童子深自念言:我宿福深厚,遭遇慶會,欣喜未聞。
今得開悟,唯當誓願,而升大羅,谒先氣之宗高玄道君,谘受秘法、進修之道。
是時善積童子與諸眷屬八萬四千人俱前進作禮:太上道君,向蒙開示所未聞,欲将大衆上登大羅,谒高玄之尊。
唯願道君慈悲聽許。
道君答曰:子欲去者,當舍見聞,雖将大衆,心間無侶,專志願寂,雲泥一貫,收視反聽,道自玄合。
於是善積與諸眷屬奉行教命,先禮上方,辭别道君,上升太虛大羅天中,谒元氣之主高玄之宗。
爾時,此界人民皆得蘇息,欣喜踴躍,悉皆舉手,向天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