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太上大道玉清經卷之一 本起品第一 道言:昔元始天尊與諸賢聖億億萬衆處處周旋,最後下觀棄賢世界。

    是時四天下一切人民福德欲盡,不久之間,大劫改運,人民凋逝,天下失止,大道不行,唯好攻伐,刑殺無度,處處興兵,更相謀害;鄰國絕義,不相交好;以強浚弱,割奪孤寡;劫盜四起,天告災祥;日月薄蝕,星宿隕墜,七曜逆度,無雲雷雨,或複雨血及諸怪異等。

    水旱不調,百谷焦枯,大地震動,處處坼裂,山嶽崩倒,金玉銷化,惡獸啖人,兇神露形,而行毒疠,地生毛發,六畜出語,皆如人聲。

    天下兆民,心中不安。

    君臣相猜,父子相刑,不修善道,唯惡是與。

    五百年中轉就加甚,求生不得;亦有不堪苦惱,投淵赴火,自缢而死。

    饑餓困苦,人民相食。

    大地乾燥,泉流不通。

    是時天尊與諸聖衆愍念衆生壽命不幾,無所恃賴,驚怖馳走,悲号忉怛,苦痛切己,如被火毒。

    於是天尊大慈力故,與諸聖衆俱坐玄虛之中,去地百丈。

    是時天地大動,七日七夜而不休息;虛空告瑞,日月重輪,光彩晖煥,星辰明朗,風雨施散,雲霞流布,氣序調适;香煙纏虛,梵唱齊和,金鐘清朗,玉磬铿鈴,雷音遐暢,周遍遠聞,萬變天樂,空中自鳴;龍座敷,羽蓋高張,靈節影霄,長旛垂天,仙花薦地,雲帳羅空;師子仰号,神離俯鳴,金鳳齊唱,虬龍吐音,琳琅撫節,萬籁沉吟。

    天尊與諸聖衆俱放身光,照曜十方,無幽不燭,其光千種,須臾萬變,一一光中皆有真人,一一真人各有侍從;清音朗徹而說妙法。

    四天之下一切諸國王臣民、人及非人,各各皆見天尊大聖坐在空中,與大造真君、巨靈仙人議定劫數,擠度萬物,重校蒼元大錄,延續期運,金簡克書五帝真文、雲彩霞章,以鎮五方。

    又勅五帝、河精、四海龍王通流泉源,天灑甘露,潤洽大地。

    又命風伯、雨師調和陰陽,令寒暑得宜。

    又勅五帝、地祇合和百谷,生長藥草。

    又勅五帝使者殺伏妖□。

    又命天龍、雷神驚肅奸逆,駭動陰邪。

    又命收風列仙以調和氣,淳熟人行,令君臣和睦,父慈子孝,兇弒變善,幽顯交歸,毒疠潛藏,邪魔匿形;芳卉藥草,處處萋茂;五谷結實,冬夏成熟;流泉甘水,通同盈溢。

    又命五鬥仙君周正璇玑,分疏日道,布置星辰。

    又命四天善神輔佐天子。

    又差仙官次知國政,使天下德化,萬民安樂,鄰國交通,怨結解散;人弘大義,皆行正道,各守其分。

    於是太上大道君哀愍萬流,蠢蠢危脆,故扇玄風,以導群生,餐服和氣,沐浴道化,使反朽歸榮,臨敗得成。

     爾時,天尊與諸大聖、無數億衆各乘天寶瓊台而下諸國,國中天子、諸王群臣、一切人民,男女大小,随處供養,香花仗樂,歌頌贊歎而為聽法。

    爾時,複有南方八蠻道君與諸聖衆六十四億萬俱乘绛雲之軿,從南昌宮中而下,與北方玄天之中五狄真君二十五萬億仙官各乘玄雲寶軿而下,空中校定水火、期運劫數。

    爾時,複有西方六戎道君與三十六萬億仙真各乘三素流霞寶軿,從皓元天中而下。

    爾時,複有東方九夷道君與八十一億萬衆各乘碧霞飛輪之軿,從始青天中而下,與六戎道君校定兵病之災,記注善惡功過之錄。

    然後起居中央虛皇太玄老君并受左右玉契,請說造化妙理、幽秘至法,正定天元,回易運會,調和四氣,生成萬有之事。

     爾時,棄賢世界有一國王名曰德正,聰明正直,利根辯惠,皆是應運降神福德之身,為衆生故,而為導首,遍告國内臣民男女而作是言:今得太平,天下無事,火災消滅,兵病不起,百谷熟成,皆由道恩,非自然也。

    何以報道罔極之恩?唯當傾心盡意,恭敬供養,造立宮觀,香花燈燭,晨夕禮誦,齋戒悔過,以求福佑。

    今正值天尊校定吉兇、期運之際。

    我今自為,又應為汝,稽首歸命無上正真,特乞哀救,授我至法。

    今我國内兆民男女壽命延長,各得終考。

    又欲奉請無上正真降臨我所,申我微心、供養之志。

    汝等民人同我願不?於是國中有六十萬長者,神心長者、五通長者、文明長者、玄會長者等而為上首,從四遠來起居國王,聞王教敕,未敢全信。

    複有八十大臣,寶明大臣而為上首。

    於是餘臣及諸長者心懷疑貳,顧相謂言:自我出生世界以來,祖父相承,聞有真道,而目不曾睹,太虛寥廓,豈有征驗?今者太平自由上天,何關道力?爾時,大臣寶明聰辯正直,言常有征,天下所信,知人狐疑,心不純信,即於王前高聲唱言:我聞太極天尊造立天地,覆載萬物,開明日月,分布星辰,運化真氣,長養有生,雖處上界,而應化下土。

    今之太平,劫祚延長,皆道之力。

    而含生蠢蠢,唯知日用,心無慚愧,反更忘本,而言今者太平自由上天,不關道力。

    汝等雲何自欺?我聞大道生天生地。

    天地尊道,故得安靜;萬物貴德,故能盡生。

    汝不信道,是汝深咎,亦猶世間愚癡之人,心不慈悲,反逆父母,離棄兄弟,兀然猶居,謂我自鹹,不由父母。

    汝等愚癡,亦複如是。

    於是寶明出此言時,德動天地,虛空雨花,香雲四暝。

    又聞上方空中有人言曰:道德不自彰,真人不恃功。

    窈冥中有信,慈惠故能同。

    空中之聲才絕,須臾,西北邊上忽然風雷電激,雲霧翳天,唯天王與寶明身邊光明,各方一丈。

    諸人遙視,見此祥瑞,心生悔過,叩頭乞命,歸投大王,信向冥契。

    須臾之頃,風雷消滅,雲霧廓清,阖國臣民稽首王前:不審大王向所言教,欲請天真降臨王所,請王教敕,所須何者?唯願大王哀愍衆生,開悟未聞。

    王言:道在人心,唯當供養恭敬,造立宮觀,供給所須,晨夕禮願,悔過請福。

    諸人聞說,心中歡喜,禮謝受生之恩。

    王又告言:汝等諸人且各各還家,退齋思失,沐浴身心,并傍告未聞,如我教敕。

    諸人聞已,一時辭王,各還其家。

    王即敕大臣寶明遍告城邑内外人民,嚴整宮殿,掃灑城郭,處處燒香,供養恭敬,盡世所有,陳列床座。

    於是退齋日訖,國内人民四方雲萃,王與内外群臣眷屬,香水灑地,安施床帳,成辦以具,合國大小,遙禮十方,七日七夜,行道禮願,願得無上正真降臨下土。

    微生蠢蠢,誠可哀愍。

    於是三月十五日日中之時,上方西北邊忽有九色流霞,光彩煥爛,香風清暢,梵唱和雅,天樂流亮。

    天灑甘露,大地震動,雨百寶天花,以驚於地。

    雲車羽蓋,浮空而至。

    衆真大聖各乘天寶之台,台中皆有陰輝夜明。

    又有五色神光照朗虛空,光逾日月,臨於王城,七日七夜。

    是時天尊以慈力故,成就大悲,救護衆生,愍念衆生,開決聾瞽,療治衆病,為作導師,為作津濟,保鎮劫運,更生萬物。

    於是國王大臣及諸人民重複作禮,苦請天尊開發大化,慈造群生,明其耳目,令得正道,堪受秘要。

    於是天尊命巨靈仙人而告王曰:子以為一國之主,天下所推,位登世極,凡間之貴,不先於此。

    但以正法治化,不枉人民,亦足功感上天,何煩秘要?秘要之道,難可卒聞。

    王及大臣先是福德之身,以方便力,欲為衆生開張耳目。

     天尊告曰:秘要之階不過慈善,慈善之法不違科戒。

    我以大慈悲力成就國土。

    諸人聞說,皆盡欣喜,心願奉戒。

    天尊告曰:戒有多種,人亦多品。

    上品之人,身先無犯。

    身既無犯,亦無所持。

    中品之人,心有上下,睹境即變,以戒自制,不令放逸。

    如此之人,或受十戒、五戒,以自防護。

    下品之人,惡心萬般,難可禁制。

    下品之中,複有二種:上品者,身欲奉戒,或受一百九十九戒,或受觀身三百大戒,或受千二百威儀之戒,以自防保,令無越逸;下品下者身同禽獸,雖有人形,而無人心,縱受其戒,終無所益。

    今且授第二中戒十種科禁入道初門。

    諸人聞說,歡喜過太,悉皆伏地而奉戒言。

     天尊告曰:第一戒者,不得違戾父母、師長,反逆不孝;第二戒者,不得殺生,屠害割截物命;第三戒者,不得反逆君主,謀害家國。

    此戒最重。

    何以故?是諸國王皆是應化推運,總統天下,一切人民之所機要,一旦無主,不得其死。

    以其義故,汝等當知。

    第四戒者,不得媱亂骨肉、姑姨、姊妹、及他婦女;第五戒者,不得毀謗道法,輕洩經文;第六戒者,不得污慢靜壇,單衣裸露;第七戒者,不得欺淩孤貧,奪人财物;第八戒者,不得裸露三光,欺淩老病;第九戒者,不得耽酒任性,兩舌、惡罵;第十戒者,不得狼戾自任,冤枉威刑。

    如是十戒,當終身奉持。

    天尊言:不孝父母師長者,死入地獄,萬劫不出;縱生人中,小小孤露,受人淩刺,常居卑賤。

    好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