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素問遺篇卷之三

關燈
刺法論下 黃帝日: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1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其病相染着,如何得不相染也。

     岐伯日:不相染者,正氣存内,邪不可幹,避其毒氣,天牝從來,複得其往。

     邪毒之氣,在於洩汗,反下取之,其氣入於中,毒氣至腦中,流入諸經之中,令人染病矣。

    如人嚏得,此氣入鼻至腦中,欲□□#2令勿投鼻中,令嚏之即出爾,如此即不相染也。

     氣出於腦,即不邪幹。

     從鼻而入腦,欲幹複出,即無相染也。

     氣出於腦,即室#3先想心如日。

     即正氣存中而神守其本,即邪疫之氣不犯之。

     欲将入於疫室,先想青氣自肝而出,左行於束,化作林木。

     如春柏之蒼翠。

     次想白氣自肺而出,右行於西,化作戈甲。

     如劍戟之明白利刃。

     次想赤氣自心而出,南行於上,化作焰明。

     如赫赫之炎燥。

     次想黑氣自腎而出,北行於下,化作水。

     如波浪之黑色。

     次想黃氣自脾而出,存於中央,化作土。

     如大地之黃色。

     五氣護身之畢,以想頭上如北鬥之煌煌,然後可入於疫室。

     即正氣存中,而邪疫不幹。

     又一法:於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

     用遠志去心,以水煎之,飲二盞,吐之,不疫者也。

     又一法:於雨水日後三浴,以藥洩汗。

     注汗出臭者,無疫也。

     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兩,水磨雄黃一兩,葉子雌黃一兩,紫金半兩。

     粉作末,令細之。

     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築地實,不用爐,不須藥制,用火二十斤緞之也,七日終。

     常令火及二十斤。

     候玲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藥地中七日。

     亦須吉地者佳也。

     取出順日研之三日,煉白沙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望束吸日華氣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氣咽之。

    服十粒,無疫幹也。

    黃帝問曰:人虛即神遊失守位,使鬼神外幹,是緻夭亡,何以全真?願聞刺法。

    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問。

    謂神移失守,雖在其體,然不緻死,或有邪幹,故令夭壽。

     邪未幹而不病,邪欲幹而有卒亡也。

     隻如厥陰失守,天以虛,人氣肝虛,感天重虛,即魂遊於上。

     肝虛、天虛,又遇出汗於肝而三虛,散神遊上位,左無英君下,即神光不聚,而白屍鬼至,令人卒亡者也。

     邪幹□#4大氣,身□#5猶可刺之。

     目中神彩有,四肢雖玲,心腹尚溫,如口中無涎,舌不卵縮者,非感厥也,即名屍厥,故可救之複蘇。

     刺其足少陽之所過。

     足少陽之所過,丘墟穴也,在足外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同身寸之五寸,足少陽之原也。

    用毫針,於人近體暖針至溫,以左手按穴,咒日:太上元君#6,常居其左,制之三魂。

    誦之三遍,次呼三魂名,爽靈、胎光、幽精。

    誦之三遍,次想青龍於穴下,刺之可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可徐徐出針,親令人按氣於口中,腹中嗚者可治之。

     次刺肝之俞。

     在背第九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用毫針,着身溫之,左手按穴,咒日:太微帝君,元英制魂,真元及本,令入青雲。

    又呼三魂名如前三遍,刺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三呼;複取針至三分,留一呼,徐徐出,即氣及而複活。

     人病心虛,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虛。

     又或汗出於心,即緻神魂逆於上,入泥丸也。

     遇火不及,黑屍鬼犯之,令人暴亡。

     不出一時可救之,四肢玲,氣雖閉絕,不變色,舌#7如不卵者可救。

    目中神彩不變者,可刺之也。

     可刺手少陽之所過。

     手少陽之所過,陽池穴也,在手表腕□陷者中,手少陽之原也。

    用毫針,人身溫暖,以手按穴,咒日:太一帝君,泥丸總神,丹無黑氣,來複其真。

    誦之三遍,想赤鳳於穴下,刺入二分,留七呼,次進一分,留三呼;複退,留一呼;徐徐手扪其穴,即令複活也。

     複刺心俞。

     在背第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用毫針,着身溫暖,以手按穴,咒日:丹房守靈,五帝上青,陽和布體,來複黃庭。

    誦之三遍,刺可同身寸之七分,留一分#8,次進一分,留一呼;退至二分,留一呼;徐徐而出針,以手扪其穴也。

     人脾病,又遇太陰司天失守,感而三虛。

     重虛而汗出於脾,因而三虛,智意二神遊於上位,故日失守。

     又遇土不及,青屍鬼邪犯之於人,令人暴亡。

     不出一時可救之也,四肢玲,而身溫、唇溫者,可活之矣。

    口中無涎,即名屍厥。

     可刺足陽明之所過。

     足陽明之所過,沖陽穴也,在足附上骨問動豚,去陷谷三寸,足陽明之原也。

    用毫針,着人身溫暖,以手按穴,咒日:常在魂庭,始清太甯,元和布氣,六甲及真。

    誦之三遍,先想黃庭於穴下,刺入三分,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一呼;徐徐退,而以手扪之者也。

     複刺脾之俞。

     在背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用毫針,以手按之,咒日:太始定位,總統坤元,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