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内經素問遺篇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行天令。
當刺手太陰之所入。
手太陰之所入,尺澤穴也,在肘約文中動脈應手,手太陰之所合也。
刺可同身寸之三寸,留三呼,動氣至而急出之。
辰戌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陽不退位也。
至巳亥之年,猶尚治天也。
寒行於上,凜水化布天。
熱化令虧,風化不令,寒化複治,布行天令。
當刺足少陰之之所入。
足少陰之所入,陰谷穴也,在膝下内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外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足少陰之合。
刺可同身寸之四分,動氣至而出之。
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預可平愈。
人氣通乎天地也。
氣交有變,前後餘退可#6天元。
刺其餘源,始終可平也。
黃帝問曰:剛柔二幹失守其位,使天運之氣皆虛乎?與民為病可得平乎? 天運如虛,可以法刺,可除之也。
岐伯曰:深乎哉問。
明其奧旨,天地疊移,三年化疫,是謂根之可見,必有逃門。
是謂根究天地之災,鈴有遐危逃生之門戶。
假令甲子,剛柔失守。
柔得其位,上失其剛,雖得交司,數可未至。
甲子上未終司,己卯下雖遷正,是謂柔幹孤虛其下也。
剛未正之,己不得其甲,即土運反虛而木乃勝。
剛未正,柔孤而有虧。
甲不正於己也。
土運不令正失,少陰不化,是故天與皆虛,而使邪化疫者也。
時序不令,即音律非從。
司天猶布,而中運有勝至矣。
甲未臨而己已至,律無音而呂有聲,即黃锺大官不應夾锺少官,即應以表,己卯下位,孤主土運者也。
如此三年,變大疫也。
甚則速,首尾三年至。
詳其微甚,察其淺深。
大虛而布政日久,即深也,深即甚矣。
運未正即勝至久,即深甚也,甚即深。
首尾二年至者也。
欲至而可刺,刺之。
則以明其刺法者,即是布正而未遷正者,可刺其即令之病也。
隻言知者,是以三年中有大疫至,刺補其夭之之吉也,即其細詳微甚,知其所至之斯,可先齊之者也。
當先補腎俞。
土疫至而腎虛者,先補之腎俞,在骨#7第十四椎下,兩傍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
未刺時先口街針,暖而用之,用圓利針。
臨刺時咒日:五帝上真,六甲玄靈,氣符至陰,百邪閉理。
念三遍,自口中取針,先刺二分,留六呼,次入針至三分,動氣至而徐徐出針,以手扪之,令受針人咽氣三次,又可定神魂者。
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
足太陰之所注,大白穴也,在内踝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豚之所注也。
先以口銜針令溫,欲下針時咒日:帝扶天形,護命成靈。
誦之三遍,乃刺三分,留七呼,動氣至而急出其針也。
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補瀉,一如甲子同法也。
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并已醜、己亥、已酉、己未、己巳、己卯,凡甲己上下失守,皆此一法而已。
其刺以畢,又不須夜行及遠行,令七日潔,清诤齋戒。
所有自來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冷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
仙家咽氣,可以深根固蒂,以子受母氣也。
咽下氣,令腹中嗚,至臍下子氣見母元氣,故日返本還元也。
久餌之,令深根以養,固蒂也。
故咽氣津者,此名天池之水,可久餌之,資精氣血,蕩滌五藏,先溉元海,一名離官之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不可唾之,但可餌之,以補精血,可益元海也。
假令丙寅,剛柔失守。
柔得其位,上失其剛也。
雖得其交歲,而丙未遷正治天下,辛巳獨治其泉,上位丙失其‘剛幹,故中水運不得,運太過也,反受土勝之。
上剛幹失守,下柔不可獨主之。
柔幹在上,猶言不及,何況柔失剛者也。
中水運非太過,不可執法而定之。
不以諸丙年作其水太過也,當推之天數,而知有虧也。
布天有餘,而失守上正。
天雖主治之,此即布正之化,正司主歲,未得正位也。
天地不合,即律呂音異。
柔幹至而呂有音應,剛幹未遷而律管無聲,即少羽嗎響,而大羽口□#8也。
如此即天運失序。
雖有化,而非常化也。
後三年變疫。
變有微甚,故有遲速,當推其天數之淺深也。
詳其微甚,差有大小。
大差七分,小差五分。
每一分,一十五日。
大差速
當刺手太陰之所入。
手太陰之所入,尺澤穴也,在肘約文中動脈應手,手太陰之所合也。
刺可同身寸之三寸,留三呼,動氣至而急出之。
辰戌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陽不退位也。
至巳亥之年,猶尚治天也。
寒行於上,凜水化布天。
熱化令虧,風化不令,寒化複治,布行天令。
當刺足少陰之之所入。
足少陰之所入,陰谷穴也,在膝下内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外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足少陰之合。
刺可同身寸之四分,動氣至而出之。
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預可平愈。
人氣通乎天地也。
氣交有變,前後餘退可#6天元。
刺其餘源,始終可平也。
黃帝問曰:剛柔二幹失守其位,使天運之氣皆虛乎?與民為病可得平乎? 天運如虛,可以法刺,可除之也。
岐伯曰:深乎哉問。
明其奧旨,天地疊移,三年化疫,是謂根之可見,必有逃門。
是謂根究天地之災,鈴有遐危逃生之門戶。
假令甲子,剛柔失守。
柔得其位,上失其剛,雖得交司,數可未至。
甲子上未終司,己卯下雖遷正,是謂柔幹孤虛其下也。
剛未正之,己不得其甲,即土運反虛而木乃勝。
剛未正,柔孤而有虧。
甲不正於己也。
土運不令正失,少陰不化,是故天與皆虛,而使邪化疫者也。
時序不令,即音律非從。
司天猶布,而中運有勝至矣。
甲未臨而己已至,律無音而呂有聲,即黃锺大官不應夾锺少官,即應以表,己卯下位,孤主土運者也。
如此三年,變大疫也。
甚則速,首尾三年至。
詳其微甚,察其淺深。
大虛而布政日久,即深也,深即甚矣。
運未正即勝至久,即深甚也,甚即深。
首尾二年至者也。
欲至而可刺,刺之。
則以明其刺法者,即是布正而未遷正者,可刺其即令之病也。
隻言知者,是以三年中有大疫至,刺補其夭之之吉也,即其細詳微甚,知其所至之斯,可先齊之者也。
當先補腎俞。
土疫至而腎虛者,先補之腎俞,在骨#7第十四椎下,兩傍各同身寸之一寸五分。
未刺時先口街針,暖而用之,用圓利針。
臨刺時咒日:五帝上真,六甲玄靈,氣符至陰,百邪閉理。
念三遍,自口中取針,先刺二分,留六呼,次入針至三分,動氣至而徐徐出針,以手扪之,令受針人咽氣三次,又可定神魂者。
次三日,可刺足太陰之所注。
足太陰之所注,大白穴也,在内踝核骨下陷者中,足太陰豚之所注也。
先以口銜針令溫,欲下針時咒日:帝扶天形,護命成靈。
誦之三遍,乃刺三分,留七呼,動氣至而急出其針也。
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補瀉,一如甲子同法也。
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并已醜、己亥、已酉、己未、己巳、己卯,凡甲己上下失守,皆此一法而已。
其刺以畢,又不須夜行及遠行,令七日潔,清诤齋戒。
所有自來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冷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
仙家咽氣,可以深根固蒂,以子受母氣也。
咽下氣,令腹中嗚,至臍下子氣見母元氣,故日返本還元也。
久餌之,令深根以養,固蒂也。
故咽氣津者,此名天池之水,可久餌之,資精氣血,蕩滌五藏,先溉元海,一名離官之水,一名玉池,一名神水,不可唾之,但可餌之,以補精血,可益元海也。
假令丙寅,剛柔失守。
柔得其位,上失其剛也。
雖得其交歲,而丙未遷正治天下,辛巳獨治其泉,上位丙失其‘剛幹,故中水運不得,運太過也,反受土勝之。
上剛幹失守,下柔不可獨主之。
柔幹在上,猶言不及,何況柔失剛者也。
中水運非太過,不可執法而定之。
不以諸丙年作其水太過也,當推之天數,而知有虧也。
布天有餘,而失守上正。
天雖主治之,此即布正之化,正司主歲,未得正位也。
天地不合,即律呂音異。
柔幹至而呂有音應,剛幹未遷而律管無聲,即少羽嗎響,而大羽口□#8也。
如此即天運失序。
雖有化,而非常化也。
後三年變疫。
變有微甚,故有遲速,當推其天數之淺深也。
詳其微甚,差有大小。
大差七分,小差五分。
每一分,一十五日。
大差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