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元子内丹訣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之利純陽之炁。
凡人始固關未開,守乎一純其神爾!至於十歲随見以可立。
文武之道推而得之旨,其卦得遘。
遘者,遇也北方之首也力未壯也強豭五陽也遇将蕩其身冠裳所被,所蠱,志有於室二陽俱遁故《易》謂君不知無之為一陽肇降,四熙爰貪愛未生六爻不蕩玩之則戲樂禮樂所拘口爽滋味合有故淫應變系之故初九一陽初敗,勢始歸其位曰亥。
亥之故《易》赢豕遇強豭赢豕一陰也淫欲之道将萌 天下有山,遁将缺其健,合?人止此一,其進衆豭,而遇乎害也。
至於弱冠婚媾所役,故其卦得遁。
遁者,嫉拓退也,謂陰炁方長,陽未子以遠小人是也。
小人者女子,君子知道,能固其身。
欲能喪其身,在陰方盛,必戒欲樂,以補乎遁,陽其志爾。
至於三十,壯於血炁,家室之作成矣!子孫之後繼矣!施忠於國,則宦利所行,不能息也,報怨在俨,則剛斷之勇,不能戢也。
貪利於家,欲千古之不能耗,毒爵於身,欲九遷之貴不尚。
不知淫欲為伐命之斧,滋味為腐腸之藥,故三陽見缺,其卦得否。
天地否,否非健也,剛已去半,柔居其盛,故人之壯室,色雖其茂,炁雖其猛,苟順而弗載其欲,則剛健之德日消矣!外強而内弱,是以《易》謂外君子而内小人。
人止於此,弗能修煉,日有耗臧,故《易》謂大往而小來,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者,是矣!以君子之不然,知大之往,小之來,必節飲食,慎淫欲,固根蒂,抱乎元,守乎一,以消乎陰也。
故《易》謂君,子以儉德避難此之謂也。
至於四十,子孫盛立,淫欲道過,齒發将暮,則缺乎四陽,其卦得觀。
風行地上曰觀,九五為君,君則人之心焉!人以四十,淫欲未足,故能悔,悔身之有敗,是以心觀形,則慎房室,誠貪欲,·用補元和之炁。
君子止于是,則修之,小人反是毀之,四十而不慎,然後見棄。
故《易》謂六三觀我生之進"退,其道明矣!至于是,以勤于修養,以陽補陰,尚能不失,故《易》謂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也。
至於五十弗奉厥道,陽德衰亂,陰鬼日盛,則缺乎九五,其卦得剝。
山下有地日剝,剝者,落也,其如草木之落歸乎秋也。
初六剝足,自微剝也,足,人之所履,人非足無能适,故易謂剝床足矣!床,人之所安;剝之則不利。
所安者,人之身爾,人之有形,其猶止之有床。
床之壞則無能憩形,形枯則無能宅神,神苟去,形必喪也。
剝之義大矣哉,剛變乎柔,陽變乎陰,貞變乎兇。
陰炁斯盛,小人道長,故《易》謂不利有攸往。
至此弗悟,得輿利廬之事顯矣t.至於六十,弗補其道,垣見頹矣!室見壞矣!人見亡矣!陰盛而陽喪,魄笑而魂悲,順以行之,亢龍有缺,其卦得坤。
坤者,順也、其名地,其形土,其性柔,其事隆。
夫人至於六十,不能修煉,純陰備作,則肝道衰,肺道枯,心道懵,脾道敗,膽道弱,腎逍竭。
六事既備,至於死而為鬼,故曰鬼之言歸也。
魂歸於。
天,魄歸於地,故順乾日生,順坤曰死,生死之道見矣!知而煉者,反坤道焉!是以《易》謂乾坤為易之門戶。
易乃聖人變化生死之書也。
六十而知其道,猶修煉乎!其能煉陽銷陰,補其初九,則其卦得複。
雷在地曰複,剛動而陽反其中,本見矣!本者天地之心焉!凡人六十而悟修其至道,方複厥初。
必以至日運乎坎離,用亦以時,無失厥度,聞其所睹,默然自守,安乎大靜,以從其政而得於本,故《易》謂複其見天地之心乎!又日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易》日湛寂,然而大靜,先王則天地而行者也。
《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
勤而不倦,以朝夕擊安其大靜,補其六二,成乎正陽,則其卦得臨。
澤上見地日臨,陽炁複盛,陰炁雖茂,日見消也。
故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勤而弗息,至於陰月無失其理,剛炁侵而日蔓,則無。
咎稱複乾卦,其事泰矣!故《易》曰至于八月,兇八月之衆陰也,不煉陽而銷之終兇也。
臨之為義,大矣哉!複厥天數,故易曰:剛中而應,大亨以正之道也。
人能知咎承剛,以修複乎三陽,其卦得泰。
地天日泰,君子以積德累行,煉陽消陰,日萌其進,弗息。
其九竅通利,四體盈實,起居和節,萬神通泰,陰炁日微,陽炁日大,内剛健而正行,外柔而和,從往則鹹利,故《易》曰:天地交而萬物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斯之謂也。
至強不息,日進其道,消乎六四,則其卦得之大壯。
雷在天上曰大壯,壯順天之道,震發萬物,迅雷之用,莫不蠢然。
君子以觀乾之道,盡乾之功,而行矣!執乎大靜,群魔不作,妮事不興,以心觀炁,庶想悉斷。
垢則沐以真水,疾則炙以元火,餘陰一日為陽所燼,小人道喪於斯矣!剛正内作,發之於外,外雖柔順,其何以制乎盛陽者焉!然三屍欲叛,七魄待離,必畏乎剛健,而無能矜其拓也。
以陽德大王,故曰大、壯。
是以《易》日,正
凡人始固關未開,守乎一純其神爾!至於十歲随見以可立。
文武之道推而得之旨,其卦得遘。
遘者,遇也北方之首也力未壯也強豭五陽也遇将蕩其身冠裳所被,所蠱,志有於室二陽俱遁故《易》謂君不知無之為一陽肇降,四熙爰貪愛未生六爻不蕩玩之則戲樂禮樂所拘口爽滋味合有故淫應變系之故初九一陽初敗,勢始歸其位曰亥。
亥之故《易》赢豕遇強豭赢豕一陰也淫欲之道将萌 天下有山,遁将缺其健,合?人止此一,其進衆豭,而遇乎害也。
至於弱冠婚媾所役,故其卦得遁。
遁者,嫉拓退也,謂陰炁方長,陽未子以遠小人是也。
小人者女子,君子知道,能固其身。
欲能喪其身,在陰方盛,必戒欲樂,以補乎遁,陽其志爾。
至於三十,壯於血炁,家室之作成矣!子孫之後繼矣!施忠於國,則宦利所行,不能息也,報怨在俨,則剛斷之勇,不能戢也。
貪利於家,欲千古之不能耗,毒爵於身,欲九遷之貴不尚。
不知淫欲為伐命之斧,滋味為腐腸之藥,故三陽見缺,其卦得否。
天地否,否非健也,剛已去半,柔居其盛,故人之壯室,色雖其茂,炁雖其猛,苟順而弗載其欲,則剛健之德日消矣!外強而内弱,是以《易》謂外君子而内小人。
人止於此,弗能修煉,日有耗臧,故《易》謂大往而小來,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者,是矣!以君子之不然,知大之往,小之來,必節飲食,慎淫欲,固根蒂,抱乎元,守乎一,以消乎陰也。
故《易》謂君,子以儉德避難此之謂也。
至於四十,子孫盛立,淫欲道過,齒發将暮,則缺乎四陽,其卦得觀。
風行地上曰觀,九五為君,君則人之心焉!人以四十,淫欲未足,故能悔,悔身之有敗,是以心觀形,則慎房室,誠貪欲,·用補元和之炁。
君子止于是,則修之,小人反是毀之,四十而不慎,然後見棄。
故《易》謂六三觀我生之進"退,其道明矣!至于是,以勤于修養,以陽補陰,尚能不失,故《易》謂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也。
至於五十弗奉厥道,陽德衰亂,陰鬼日盛,則缺乎九五,其卦得剝。
山下有地日剝,剝者,落也,其如草木之落歸乎秋也。
初六剝足,自微剝也,足,人之所履,人非足無能适,故易謂剝床足矣!床,人之所安;剝之則不利。
所安者,人之身爾,人之有形,其猶止之有床。
床之壞則無能憩形,形枯則無能宅神,神苟去,形必喪也。
剝之義大矣哉,剛變乎柔,陽變乎陰,貞變乎兇。
陰炁斯盛,小人道長,故《易》謂不利有攸往。
至此弗悟,得輿利廬之事顯矣t.至於六十,弗補其道,垣見頹矣!室見壞矣!人見亡矣!陰盛而陽喪,魄笑而魂悲,順以行之,亢龍有缺,其卦得坤。
坤者,順也、其名地,其形土,其性柔,其事隆。
夫人至於六十,不能修煉,純陰備作,則肝道衰,肺道枯,心道懵,脾道敗,膽道弱,腎逍竭。
六事既備,至於死而為鬼,故曰鬼之言歸也。
魂歸於。
天,魄歸於地,故順乾日生,順坤曰死,生死之道見矣!知而煉者,反坤道焉!是以《易》謂乾坤為易之門戶。
易乃聖人變化生死之書也。
六十而知其道,猶修煉乎!其能煉陽銷陰,補其初九,則其卦得複。
雷在地曰複,剛動而陽反其中,本見矣!本者天地之心焉!凡人六十而悟修其至道,方複厥初。
必以至日運乎坎離,用亦以時,無失厥度,聞其所睹,默然自守,安乎大靜,以從其政而得於本,故《易》謂複其見天地之心乎!又日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易》日湛寂,然而大靜,先王則天地而行者也。
《象》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
勤而不倦,以朝夕擊安其大靜,補其六二,成乎正陽,則其卦得臨。
澤上見地日臨,陽炁複盛,陰炁雖茂,日見消也。
故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勤而弗息,至於陰月無失其理,剛炁侵而日蔓,則無。
咎稱複乾卦,其事泰矣!故《易》曰至于八月,兇八月之衆陰也,不煉陽而銷之終兇也。
臨之為義,大矣哉!複厥天數,故易曰:剛中而應,大亨以正之道也。
人能知咎承剛,以修複乎三陽,其卦得泰。
地天日泰,君子以積德累行,煉陽消陰,日萌其進,弗息。
其九竅通利,四體盈實,起居和節,萬神通泰,陰炁日微,陽炁日大,内剛健而正行,外柔而和,從往則鹹利,故《易》曰:天地交而萬物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
斯之謂也。
至強不息,日進其道,消乎六四,則其卦得之大壯。
雷在天上曰大壯,壯順天之道,震發萬物,迅雷之用,莫不蠢然。
君子以觀乾之道,盡乾之功,而行矣!執乎大靜,群魔不作,妮事不興,以心觀炁,庶想悉斷。
垢則沐以真水,疾則炙以元火,餘陰一日為陽所燼,小人道喪於斯矣!剛正内作,發之於外,外雖柔順,其何以制乎盛陽者焉!然三屍欲叛,七魄待離,必畏乎剛健,而無能矜其拓也。
以陽德大王,故曰大、壯。
是以《易》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