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玄寶典卷中

關燈
,其光上交五星焉。

     四體内滌章 凡人有四體,外有皮膚,中有骨血,絕雜想而成真人。

    真體能升雲天,莫不先内滌四體。

    其四體者,其法端坐,以兩足心相踏,兩手心相合熱,通五髒,手氣先交脊,足先交腰,上下搖動,汗自身出四肢,則萬病自核,百邪不幹,何為瘡瘍?何為痹癞?修行者,必先行之快氣焉! 三宮明黃道章 三宮守一之道,本自天真,皇人傳之黃帝,多秘真旨。

    凡自下丹田起,則升氣園運之足心,發火交臍下,次動中丹田則守一定神,修到上丹田則般下玉精,以咽華池,真精入心。

    如此行之,則耳月萬倍光明。

    下通腰腎,神火上升,故三官有黃明之氣,謂之黃道。

    行之久久,升雲天,長年不老,通神明,惟黃帝先得之全焉。

     寶火入鼎章 修行者,以氣為金,為鼎。

    鼎合在脾之下腰之上。

    鼎中有丹,丹乃二氣坎離相合於脾也。

    鼎中有水,水元氣也。

    元氣非火不能升,故火自下發者,坎宮水中之火也。

    寶火者,陰中之陽日精,太陽丹光上騰所行亦有法:先咽華池真津三百六十口每日日初出存日精,咽三百六十功,至夜半可發以烹太陽丹焉。

     丹光應液章 丹煉二神,至陽之寶,内榮百脈,外通九竅,則神光出,其液流行,内有神泉澆灌,外有至和之氣,為液為汗,百病不生體輕久久生清光毛,行步如飛,登山涉險無所不至,神明相佑矣。

     玉泉無漏章 玉泉者真精之生發也。

    久修真者有之,所得三者之備:一泥丸到流,二神府無想,三真元固密其精生生不窮,如水之源源不已,出於山谷,何為乎搖動?何為乎禁止?皆不知竭,乃謂玉泉至者,常潤也。

    泉者,不窮也。

    其法蓋定神養氣,上升泥丸,緊固氣不洩也。

     煉凡出象門 補神生胎章 神自胎生,胎從命分。

    胎生則神生,命分則神備。

    形因氣活,氣因神動。

    神本務動,氣本務圓。

    蓋綠愛色相資,漸夫本源流蕩不已,則神有所損也。

    勞形損神三分,勞氣損神五分,勞心損神七分。

    負載搖動者,勞形也;愛欲聲色者,勞氣也;思慮悲愁者,勞心也。

    神之所損各有淺深,真人當先知補神之道,則形全而能定神,未能定徒為寂默耳!藥服人參,氣煉三宮制之無事。

    調飲食,适寒溫,起居常均,不以道拘,不以俗累,則得神之胎也。

    神胎者,謂神返素樸,而神有所養也,然後可以行定神之道矣。

     補氣真源章 氣之所補,以安體厚生,養元保真。

    少思慮,絕愛欲。

    虛弱者先以藥補如黃精之類是也。

    次行運元保精、保息養皓之法,用之惟氣強盛則真源生矣。

    真源者,生氣之源,生命之所也,大道修真莫出乎此耳! 飛踯登攀章 真仙羽化之道,皆由煉神所緻,能飛升躍踯、登高攀危者,莫出乎神體。

    欲得筋脈強盛者,氣力堅固,身輕體快耳。

    神體生光華,已載上經。

    其欲得筋脈強盛者,定心養血,以偃外令人按溺或自按摩,半夜調息存青龍自腎生發,繞腰周四肢升天地門,飲華池真津九遍,咒呼天蒼七遍。

    欲得氣力,堅固精氣是也,欲得身輕快,亦可煉精氣神全之道也。

     大禹步章 昔大禹權制百靈,蓋得天年之步。

    天年之步者,行之免三兇。

    三兇者天地雷霆之險,山川鬼神之險,禽獸蠱魅之險。

    修真之士,莫不先知行之,如登雲霞,步三境,衆真侍衛焉。

    如登壇祭天,入山涉險,皆用之叩齒,閉目存日月,取在左手,垂下右手,南北舉左手,握四指,伸第二指,行右指東南面東。

    次握右手,行右足指東北,向東行非三境内戒之士,勿出步焉。

     度神鬼章 真人法度人以令度神,法以修真,令以受戒。

    凡經有兇惡鬼神處,以令度之,升為真官,先齋戒,具青詞明表,開三界,以丹砂九兩和以粉緬作本真形青白二色,方紙千幅,亂覆焚之於大松下,其松上有青白色雲,自有神物見,緻辭而去。

     透靈托化章 人之真靈以情昧,皆由神之所存也。

    人人皆有神靈焉,綠情而昧。

    惟真人能以神通,諸人生則夢交,死則神傳。

    夢交則夢於人神栖則假化留世焉。

    煉氣既圓,定神不亂,揭天門而出神,故能透焉。

    或寄於像,或托人形。

    人形所托者,神亂氣衰之人,多遇則倒或醉中交應焉。

     無情得過章 神依人行,物因真化。

    無情之物者,以奇水怪之類得人之近至,神透則為精靈焉。

    今名山大川多有之,蓋依真仙福庭之力耳,而不害人多能與善利也。

     太玄寶典卷中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