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
仍有桂枝證服湯已。
無桂枝證者。
尤不可再與。
桂枝麻黃各半湯。
(二)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
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其人不嘔。
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
脈微緩者。
為欲。
愈也。
脈微而惡寒者。
此陰陽俱虛。
不可更發汗。
更下。
更吐也。
面色反有熱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癢宜服。
(屬太陽) 桂枝芍藥甘草(炙。
各八錢)麻黃(半兩。
湯泡焙秤)杏仁(一十二個。
湯浸去皮尖兩仁者)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又見辯誤) 桂枝二麻黃一湯。
(三)服桂枝湯大汗出。
脈洪大者。
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似瘧。
一日再發者。
汗出必解宜服。
(屬太陽) 桂枝(八錢半)芍藥(五錢半)杏仁(八個。
沸湯浸去皮尖)甘草(二分半炙)麻黃(三錢一。
字。
湯泡去黃汁焙幹秤)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溫服。
以微汗為度。
(又見辯誤) 桂枝二越婢一湯。
(四)太陽病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脈微弱者。
此無陽也。
不可發汗。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芍藥甘草(各半兩)石膏(六錢。
捶碎)麻黃(半兩。
湯泡去黃汁焙幹秤。
)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又見辯誤) 桂枝加桂湯。
(五)燒針令其汗。
針處被寒。
核起而赤者。
必發奔豚氣。
從小腹上沖心者。
灸其核上各一壯。
與此藥。
(屬太陽)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桂枝湯加桂。
以桂能洩奔豚之氣也) 桂枝加附子湯。
(六)太陽病發汗。
遂漏不止。
其人惡風。
小便難。
四肢微急。
難以屈伸者。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去皮)芍藥(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附子(炮去皮。
用半個)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去芍藥湯。
(七)太陽病下之後。
脈促胸滿者。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芍藥味酸。
脈促胸滿。
恐成結胸。
故去芍藥。
佐則單用辛甘發散毒氣也)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八)太陽病下之後。
脈促胸滿者。
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若微寒者。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炙)附子(去皮尖半個炮)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小便利即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九)服桂枝湯或下之。
仍頭項強痛。
翕翕發熱無汗。
心下滿微疼。
小便不利者。
此主之。
(屬太陽) 芍藥茯苓白術(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小便利即愈。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
(十)傷寒脈浮。
醫火劫之。
亡陽必驚狂。
卧起不安者。
此主之。
桂枝蜀漆(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牡蛎(二兩半)龍骨(二兩)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十一)發汗後身疼痛。
脈沉遲者。
此主之。
(屬太陽) 桂枝人參(各一兩半)芍藥(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加芍藥湯。
(十二)太陽病下之。
因腹滿痛屬太陰。
此主之。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
下利者先煎芍藥三四沸)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加大黃湯。
(十三)太陽病反下之。
因腹滿痛。
屬太陰。
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實痛者。
此主之。
桂枝(六分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一兩炙)大黃(二兩)痛甚者加大黃(大實痛者。
加一兩半。
羸者減之)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又見辯誤) 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
(十四)
仍有桂枝證服湯已。
無桂枝證者。
尤不可再與。
桂枝麻黃各半湯。
(二)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
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其人不嘔。
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發。
脈微緩者。
為欲。
愈也。
脈微而惡寒者。
此陰陽俱虛。
不可更發汗。
更下。
更吐也。
面色反有熱色者。
未欲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
身必癢宜服。
(屬太陽) 桂枝芍藥甘草(炙。
各八錢)麻黃(半兩。
湯泡焙秤)杏仁(一十二個。
湯浸去皮尖兩仁者)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又見辯誤) 桂枝二麻黃一湯。
(三)服桂枝湯大汗出。
脈洪大者。
與桂枝湯如前法。
若形似瘧。
一日再發者。
汗出必解宜服。
(屬太陽) 桂枝(八錢半)芍藥(五錢半)杏仁(八個。
沸湯浸去皮尖)甘草(二分半炙)麻黃(三錢一。
字。
湯泡去黃汁焙幹秤)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溫服。
以微汗為度。
(又見辯誤) 桂枝二越婢一湯。
(四)太陽病發熱惡寒。
熱多寒少。
脈微弱者。
此無陽也。
不可發汗。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芍藥甘草(各半兩)石膏(六錢。
捶碎)麻黃(半兩。
湯泡去黃汁焙幹秤。
)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又見辯誤) 桂枝加桂湯。
(五)燒針令其汗。
針處被寒。
核起而赤者。
必發奔豚氣。
從小腹上沖心者。
灸其核上各一壯。
與此藥。
(屬太陽) 桂枝(五兩)芍藥(三兩)甘草(炙二兩)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桂枝湯加桂。
以桂能洩奔豚之氣也) 桂枝加附子湯。
(六)太陽病發汗。
遂漏不止。
其人惡風。
小便難。
四肢微急。
難以屈伸者。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去皮)芍藥(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附子(炮去皮。
用半個)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去芍藥湯。
(七)太陽病下之後。
脈促胸滿者。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芍藥味酸。
脈促胸滿。
恐成結胸。
故去芍藥。
佐則單用辛甘發散毒氣也)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八)太陽病下之後。
脈促胸滿者。
桂枝去芍藥湯主之。
若微寒者。
宜服之。
(屬太陽) 桂枝(一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炙)附子(去皮尖半個炮)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小便利即愈。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
(九)服桂枝湯或下之。
仍頭項強痛。
翕翕發熱無汗。
心下滿微疼。
小便不利者。
此主之。
(屬太陽) 芍藥茯苓白術(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小便利即愈。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蛎龍骨救逆湯。
(十)傷寒脈浮。
醫火劫之。
亡陽必驚狂。
卧起不安者。
此主之。
桂枝蜀漆(各一兩半)甘草(一兩炙)牡蛎(二兩半)龍骨(二兩)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加芍藥生姜人參新加湯。
(十一)發汗後身疼痛。
脈沉遲者。
此主之。
(屬太陽) 桂枝人參(各一兩半)芍藥(二兩)甘草(一兩炙)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加芍藥湯。
(十二)太陽病下之。
因腹滿痛屬太陰。
此主之。
桂枝(三兩)甘草(二兩炙)芍藥(六兩。
下利者先煎芍藥三四沸)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桂枝加大黃湯。
(十三)太陽病反下之。
因腹滿痛。
屬太陰。
桂枝加芍藥湯主之。
大實痛者。
此主之。
桂枝(六分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一兩炙)大黃(二兩)痛甚者加大黃(大實痛者。
加一兩半。
羸者減之) 上锉如麻豆大。
每服抄五錢匕。
生姜四片。
棗子一枚。
水一盞半。
煮至八分。
去滓溫服。
(又見辯誤) 桂枝甘草龍骨牡蛎湯。
(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