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而解。

    不轉失氣者。

    不可下。

    轉失氣。

    今人所謂下洩也。

    傷寒論雲。

    陽明病。

    不大便六七日。

    恐有燥屎。

    欲知之法。

    少與小承氣湯。

    腹中轉失氣者。

    此有燥屎也。

    乃可攻之。

    若不轉失氣者。

    此但頭硬後必溏。

    不可攻之。

    攻之必脹滿不能食也。

    又雲。

    陽明病谵語。

    發潮熱。

    脈滑而疾者。

    小承氣湯主之。

    (正四十二)因與小承氣湯一升。

    腹中轉失氣者。

    更服一升。

    若不轉失氣者。

    勿更與之。

    仲景無治法。

    今詳。

    宜與小柴胡湯。

    (正二十九)明日又不大便。

    脈反微澀者。

    裡虛也。

    為難治。

    仲景亦無治法。

    宜與黃建中湯。

    大便堅。

    小便數。

    不可用承氣湯攻之。

    趺陽脈浮而澀。

    浮則胃氣強。

    澀則小便數。

    浮澀相搏。

    大便則硬。

    其脾為約。

    麻子仁丸主之(正九十二)。

    千金雲。

    脾約者。

    大便堅。

    小便利。

    宜枳實丸。

    太陽陽明者。

    脾約乃是也。

    小便清者不可下。

    (仲景雲。

    傷寒不大便。

    六七日頭疼有熱。

    與承氣湯。

    小便清者。

    知不在裡)大便硬。

    小便少者。

    未可攻。

    (恐津液還入胃。

    必先硬後溏也。

    小便自如。

    乃可攻之。

    當問其小便日幾行。

    若本小便日三四行。

    今日再行。

    故知大便不久出。

    今為小便數少。

    以津液當還入胃中。

    故知不久必大便也)陽明病。

    自汗出若發汗。

    小便自利者。

    不可下。

    此為津液内竭。

    雖硬不可攻之。

    當須自大便蜜導之。

    若土瓜根、大豬膽汁。

    皆可導之。

    (正一百十一)以此知古人慎用轉藥如此。

     (十五)問表裡兩證俱見 傷寒表證當汗。

    裡證當下。

    不易之法也。

    發表攻裡。

    本自不同。

    甘遂神丹不可以合飲。

    桂枝承氣安可以并進。

     ○然而假令病患脈浮而大。

    是表證當汗。

    其人發熱煩渴。

    小便赤。

    卻當下。

    此是表裡證俱見。

    五苓散主之。

    (正六十六)(仲景雲。

    中風發熱。

    六七日不解而煩。

    有表裡證。

    渴欲飲水者。

    水入則吐。

    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 ○假令傷寒不大便六七日。

    頭痛有熱者。

    是裡證當下。

    其人小便清者。

    知不在裡。

    仍在表。

    當須發汗。

    此是兩證俱見。

    即未可下。

    宜與桂枝湯。

    (正方一) ○假令病患心下滿。

    口不欲食。

    大便硬。

    脈沉細。

    是裡證當下。

    其人頭汗出。

    微惡寒。

    手足冷。

    卻當汗。

    此兩證俱見者。

    仲景所謂半在裡半在表也。

    小柴胡湯主之。

    (正二十九) ○假令太陽病表證未除。

    而醫數下之。

    遂協熱而利。

    利不止。

    心下痞硬。

    仲景謂之表裡不解。

    桂枝人參湯主之。

    (正十六) ○本太陽病。

    醫反下之。

    因爾腹痛。

    是有表。

    複有裡。

    仲景用桂枝加芍藥湯。

    (正十二)痛甚者。

    桂枝加大黃湯。

    (正十三)此皆仲景治傷寒有表複有裡之法。

    學人當以意推之也。

     (十六)問無表裡證 傷寒四五日後。

    以至過經。

    (十三日為過經)無表證。

    又于裡證未可下者。

    但非汗證。

    亦非下證者。

    皆可用小柴胡。

    (正二十九)随證加減用之。

    (加減法在第十二卷藥方中也)以至十餘日者。

    亦可用。

    十餘日外用小柴胡湯不愈者。

    若大便硬。

    看證可下。

    則用大柴胡下之。

    (正三十)以過經。

    其人氣稍虛當下者。

    用大柴胡湯則穩。

    蓋恐承氣湯太緊。

    病患不禁也。

     ○仲景雲。

    六七日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無表裡證。

    大便難。

    身微熱。

    此為實也。

    當下之。

    宜大承氣湯。

    (正四十一) ○又雲。

    病患無表裡證。

    發熱七八日。

    脈雖浮數。

    可大柴胡下之。

    (正三十)假令已下。

    脈數不解。

    至六七日不大便者。

    有瘀血也。

    屬抵當湯。

    (正九十一) (十七)問病患有身大熱。

    反欲得衣。

    有身大寒。

    反不欲近衣者。

    
此名表熱裡寒。

    表寒裡熱也。

    病患身大熱。

    反欲得衣。

    熱在皮膚。

    寒在骨髓也。

    仲景無治法。

    宜先與陰旦湯。

    (雜方六)寒已。

    次以小柴胡加桂(雜三十九)以溫其表。

    病患身大寒。

    反不欲近衣。

    寒在皮膚。

    熱在骨髓也。

    仲景亦無治法。

    宜先與白虎加人參湯。

    (正六十五)熱除。

    次以桂枝麻黃各半湯(正方二)以解其外。

    大抵病有标本。

    治有先後。

    表熱裡寒者。

    脈須沉而遲。

    手或微厥。

    下利清谷也。

    所以陰證亦有發熱者。

    四逆湯(正七十五)、通脈四逆湯主之。

    (正八十一)表寒裡熱者。

    脈必滑而厥。

    口燥舌幹也。

    所以少陰惡寒而。

    時時自煩。

    不欲濃衣。

    用大柴胡下之(正三十)而愈。

    此皆仲景之餘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