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關燈
紫黑,口幹煩燥,随飲随渴,甚者腦骨俱腐,片片脫落,其野狼狽之狀,莫可形容,将何以救之耶?此症治法,須問其飲食如何,倘飲食知味,尚可以救, 方用五靈湯: 玄參(三兩)麥冬(三兩)金銀花(八兩)黃芪(四兩)人參(二兩)水煎服,連服四劑,其癰疽漸愈,改用十全大補湯重四兩,服四劑,又改用八味地黃湯,恣其酣飲,可獲痊愈矣。

    此症十有九死,然而餘立一法,實無第二法也。

    此症得于房勞者居多,興陽澀精,俱是丹石燥烈之品,或洗或嚼,或含于口,或納于臍,霸阻精道,久戰不已,日積月累,真陰枯澀,髓竭火發,遂潰頂門,多緻不救。

    人何苦貪婦人之歡,以千金之命,而輕于夜台也。

     秘訣: 頂上生疽用五靈,三兩玄參及麥冬, 銀花八兩黃芪四,人參二兩四劑功。

     此症用蔓花湯亦效: 玄參(二兩)山茱萸(二兩)金銀花(二兩)川芎(一兩)麥冬(一兩)貝母(三錢)蔓荊子(二錢)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痊愈。

     秘訣: 腦癰蔓花用元參,二兩山萸二兩金, 川芎一兩三錢貝,蔓荊子二效如神。

     囊癰論 人有陰囊左右而生癰毒者,名曰便毒。

    生于腎囊之下,谷道之前,名曰囊癰。

    二者之間,便毒易治,而囊癰難療也。

    以囊之下為懸癰,其皮肉與他處不同。

    蓋他處皮肉,或橫生,或直生,俱易合;而懸癰之處,橫中有直,直中有橫,一有損傷,不易收功。

    然治之得法,未嘗難也。

    此等之症,皆少年貪于酒色,或入花街而酣戰,或入柳巷而恣歡,……往往多生此瘡者,所謂“欲洩不洩,精化為膿血”是也。

    治之法,必須大補其虛,而佐以化毒之品。

    以毒因虛而成,不治乎虛,癰安得痊? 方用逐邪至神丹: 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當歸(二兩)大黃(五錢)人參(一兩)甘草(一兩)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而毒消,二劑而痊愈,潰者三劑可以收功矣。

    此方用銀花、公英佐之歸參大黃之大料,未免過于伯(霸)道,況大虛之病,又用大黃以祛逐,似乎非宜?誰知毒瓦斯甚盛,乘其初起之時,正氣未衰,而大補大瀉之為得乎?倘因循失治,或畏縮而不敢治,及治流膿出血,正氣蕭索,始用參補氣,往往有用至數斤而尚未能複元,何若早用于化毒之中,正氣無傷,而毒又易散哉?此因勢利導之法,又不可不知也。

     秘訣: 逐邪神丹銀四兩,二蒲歸兮五大黃, 一兩參草二錢粉,水煎三劑消癰囊。

     方用八聖丹治之亦效: 金銀花(四兩)歸尾(一兩)人參(二兩)柴胡(三錢)黃芩(三錢)黃柏(三錢)貝母(三錢)栀子(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效,毒已出,即可勿服。

     秘訣: 八聖丹中四兩金,一兩當歸二兩參, 柴胡芩柏三錢入,貝栀亦然研去心。

     人有飲酒入房,精不得瀉,至半夜,煩熱煩渴,小便淋赤,痰涎湧盛,第一日陰囊腫脹痛,明日陰囊處肉腐,玉莖下貼囊者亦腐,人以為酒毒也,誰知是肝火得酒濕而肆瘧乎?夫酒濕何至腐爛?蓋火酒大熱之物也,人過飲火酒,多緻醉死,死後往往身體腐爛,乃火酒之毒也。

    ……治之法,解酒毒而補氣血,則濕熱祛而腐肉可長,患可愈矣。

     方用救腐湯: 人參(一兩)白術(一兩)當歸(二兩)黃芪(二兩)茯苓(五錢)玉米(五錢)白芍(一兩)黃柏(二錢)澤瀉(二錢)葛根(二錢)栀子(二錢)水煎服,四劑腐肉脫而新肉生,再服四劑囊莖悉平複矣。

    夫酒毒成于拂抑,平肝洩火,利濕解毒可也,何以又用參芪歸術以補其氣血耶?大凡氣血盛者,力能勝酒,縱酣飲而無礙。

    服火酒而腐爛,因火酒而結毒,亦因氣血之衰,力不能勝酒毒耳。

    所以兩火相合,遂至焚身腐肉,若不急補氣血,則酒毒難消,而腐肉又何以能速生肌長肉哉? 秘訣: 參術一兩二歸芪,茯苓五錢并玉米, 白芍兩重二四劑,黃柏澤葛二錢栀。

     方用異寶散亦效: 茯苓(一兩)冰片(三分)黃柏(五錢)瓦草(五錢)青苔(五錢)兒茶(五錢)麝香(八分)樟腦(三錢)乳香(二錢)沒藥(二錢)為末,撒于患處,水無流出,即不再腐矣。

     秘訣: 又有異寶撒囊癰,一兩茯苓三分冰, 黃柏瓦草各五錢,青苔兒茶一樣同, 麝香八分樟三錢,乳香沒藥二錢從。

     臂癰論 人有兩臂之間,忽然生瘡而變成癰疽者,亦陰癰也。

    雖較頭面對口肩背上稍輕,然治之不得其法,亦能殺人,必須辨其陰陽治之。

    大約陽症必紅腫而疼痛則易治,陰症必漫腫麻癢則難療。

    陽症宜用三星湯,一、二劑則消;陰症則不可用,必須大補氣血,而佐以消痰化毒之劑,始能奏功,豈可謂手足非心腹之疾,不必補虛乎?夫陰主靜,而手足乃至動者也。

    動而生陰疽,則動變為靜,亦非常之道也,可不畏哉!況動變為靜,又趨陰之道也。

    陽趨于陰,則生近于死矣。

    欲陽返陰易,欲陰返陽難,誰謂手足之癰,而可小視之哉? 方用消癰還陽丹: 白術(一兩)黃芪(一兩)人參(三錢)天花粉(三錢)當歸(五錢)金銀花(二兩)肉桂(一錢)乳香(一錢)甘草(三錢)水煎服,一劑陰返陽而癢變痛,二劑而痛如失,三劑全消,不必四劑也。

    此方與神效湯(《辨證奇聞》、《辨證錄》作七聖湯)相似,而意各異。

    神效湯内無乳香、天粉,能治潰爛,長肉生肌。

    此方治未潰者,而能内消也,加乳香、天粉二味以攻中,有擁衛之力耳。

     秘訣: 還陽神丹治臂癰,白術黃芪一兩同, 參粉三錢歸五錢,銀花二兩桂錢從, 乳香一錢三錢草,陽症方可服三星。

     此症用轉攻湯亦治之: 黃芪(二兩)甘草(三錢)貝母(三錢)當歸(一兩)白術(一兩)肉桂(一錢)遠志(五錢)紫花地丁(五錢)水煎服。

     秘訣: 轉攻湯中二兩,甘貝三錢去心宜, 歸術一兩桂一錢,五錢遠志地丁随。

     擎疽論(原缺秘訣,今仿之) 人有手心中忽然腫實變成一疽,紅腫非常,晝夜無間,謂之擎疽,人生此疽,多屬冤債。

    甚為危笃,往往有流血而死者,大約此症之生,皆因火毒而發也。

    故須消其火毒,然火毒非生于一朝,而毒難憑于小劑,況盛于熱而起于火,火之有餘,終是水這不足,不以大劑滋水,惟以小劑滅火,安得取勝乎?治之法:當用補水大劑而少佐以解毒之味,則自愈矣。

     方用釋擎湯: 玄參(二兩)生地(一兩)金銀花(二兩)當歸(一兩)貝母(二錢)紫花地丁(五錢)水煎服,一二劑痛止未潰者再服,一劑已潰者,再服四劑必愈矣。

    此方滋水利火、補正解毒,何尚擎疽之不釋哉。

     秘訣:(仿造) 玄色金銀足兩當,生地當歸趕家忙。

     貝母盼兒淚雙襟,遙看地丁門前望。

     此症用澀珠湯亦效: 熟地(一兩)生地(一兩)麥冬(一兩)甘菊(一兩)金銀花(一兩) 水煎服四劑,未潰者既消,已潰者即消。

     秘訣:(仿造) 生熟冬菊金銀花,五虎上将濟世忙。

     全仗真元一口氣,定叫火毒無處藏。

     乳癰論 人有乳上生癰,先腫後痛,寒熱往來,變成瘍癰,此症男女皆有,而婦人居多。

    蓋婦生子,抱兒食乳,偶然困睡,兒以口氣吹之,乳内之氣塞不通,遂成乳疾。

    此時若以解散之藥治之,可随手而愈。

    倘因循失治,而乳癰之症成矣。

    男子則不然,陽明胃火熾盛,不上騰于口舌,而中壅于乳房,乃生此症。

    乳癰不比他處之癰有陰陽之别,故治法亦無陰陽之判,但别其先後之虛實耳。

    初起多為邪實,潰爛乃為正虛也。

    雖然,邪之有餘,仍是正之不足,治宜補中散邪,乃萬全之道,正不必分先宜攻而後宜補也。

     方用和乳湯: 當歸(一兩)蒲公英(一兩)貝母(三錢)天花粉(三錢)甘草(二錢)穿山甲(一片)水煎服,一劑而乳通腫亦消矣,不必二劑也。

    此方用貝母、花粉者,消胃中之壅痰也,壅散而乳房之氣通矣。

    佐以公英、山甲解其熱毒,利其關竅,自然不攻而毒散矣。

    惟恐前藥過于迅速,加當歸、甘草補正和解,則正無傷而邪自退,何慮餘毒不行而變乳岩哉? 秘訣: 和乳一兩歸蒲公,三錢貝母花粉同, 山甲一片二錢草,服下一服乳房通。

     此症用消化無形湯亦效: 金銀花(一兩)當歸(一兩)甘草(三錢)天花粉(三錢)通草(一錢)紫背天葵(五錢)水煎服,一劑即消。

     秘訣: 又有消化無形湯,銀花一兩當歸行, 甘粉三錢通草一,紫背天葵五錢良。

     人有先生乳癰,收口後不慎房事,以緻複行潰爛,變成乳岩,現出無數小口,而瘡口更加腐爛,似蜂窩之狀,肉向外生,終年累月不愈,服敗毒之藥而愈甚,人以為毒深結于乳房也,誰知是氣血大虛乎?夫乳癰成岩,肉向外生,而筋束乳頭,則傷乳即傷筋也。

    此症必須急救,否則有筋弛難長之虞矣。

    夫筋弛而又洩精,洩精則損傷元氣,安得不變出非常乎?當失精之後,即用補精填髓之藥,尚不緻如此之橫,今既因虛而成岩,複見岩而敗毒,不已虛而益虛乎?無怪其愈治而愈壞也。

    治之法,必須大補其氣血以生其精,不必再瀉其毒,以其病無毒可瀉耳。

     方用化岩湯: 茜草根(二錢)白芥子(二錢)人參(一兩)忍冬藤(一兩)黃芪(一兩)當歸(一兩)白術(土炒,二兩)茯苓(三錢)水煎服,連服二劑而生肉紅潤,再服二劑而膿盡痛止,又二劑漏管重長,又二劑痊愈,再二劑永不複發矣。

    此方全在補氣補血,而不事消痰化毒之治。

    忍冬雖為消毒之藥,其性亦補,況入于補藥之中,亦純乎補矣。

    惟是失精變岩,似宜補精,乃不補精而止補氣血,何也?蓋精不可以速生,補精之功甚緩,不若補其氣血,氣血旺則精生矣。

    且乳房屬陽明之經,既生乳癰,未能多氣多血,補其氣血,則陽明之經既旺,自然生液生精以灌注于乳房,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