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醫鑒病鑒
關燈
小
中
大
[卷之六]醫鑒
僭評諸醫學識才品淑慝貞邪懸此明鑒願醫為上醫願人擇好醫耳
[卷之六:醫鑒]明醫
粵自三皇肇端。
九臣翼贊。
創垂醫藥。
救民拯物澤及當時恩垂萬世猗且休矣嗣有懷才抱德之士。
繼是業者仰觀天象俯觀地法中觀人事察五運六氣之亢承明五髒五行之生克辨陰陽水火之升降躬涉遺編。
神遊聖域誦而能解。
解而能明。
明而能彰。
彰而能變化不窮治于未病察所由生别異比類。
診合十全。
顧何羨揲瓜搦髓。
易形擅奇。
隐橘市壺。
習幻雲秘哉。
明良之工。
世不常出。
直超儒仙千仞而上之矣斯為明醫。
[卷之六:醫鑒]儒醫 嘗稽秦漢以後。
有通經博史。
修身慎行。
聞人碩儒。
兼通乎醫者。
精究玄機。
洞明至道。
每見立言垂教。
後學凜為法程。
若通顯之儒。
漢張仲景晉王太仆殷仲堪南宋徐熙唐許叔微明李瀕湖諸君是也。
若隐逸自高之儒。
西晉皇甫谧唐孫思邈王無功宋紀齊卿李東垣明張景嶽諸君是也。
若有道因而得位之儒。
若唐許胤宗徐秋夫明薛立齋諸君是也故非儒則醫之術不明非醫則儒之道不該醫固以儒重者也儒誠重矣。
而獨奈有之狂儒。
背經文而獨創幻談。
又有之腐儒。
守方書而昧通靈變。
又有鄉願之賊儒。
存兩端而莫剖是非。
更其尤者高陽生之脈訣。
大乖至道。
馬宗素之鈴法。
殊戾宗傳。
僞褚之遺書。
倒裝五髒。
斯則冒竊儒名。
實皆蠹醫者也。
故李黃暗齋先生雲。
非明理之儒。
醫書不可亂讀。
信然矣。
是所貴于儒醫者。
須具有大學問。
大見識。
大膽力。
特明真假關頭。
不失經權妙用。
方無忝此司命之責矣得進而醫國羹調元鼎壽君澤民跻世熙和斯又為間出之真儒已。
[卷之六:醫鑒]隐醫 漢賈長沙有雲古之至人。
不居朝廷。
必隐于醫蔔。
司馬公亦曰達則為良相。
不達則為良醫于是丹溪先生。
反笈華山。
棄舉子業。
而即慨然自命曰。
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于時猶仕也。
若人也苟全性命于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
弁髦軒冕。
調元草野蘊德潛修斯雲隐矣亦豈必遁迹幽岩忘懷胞與。
陶弘景雖挂冠神武。
而留方肘後。
江明遠固不受宋室之官。
每辄副明主之請是則皆隐而通不失其濟物之仁者也。
[卷之六:醫鑒]德醫 昔明太祖治平天下。
首着陰錄。
設醫局以惠濟群生。
宛與軒岐一揆。
遠轶漢唐。
誠仁恩周溥無窮矣。
稽之往代。
若徐文伯錢仲陽楊士瀛皆濟人為心。
不計功利。
宋劉潤芳治貧家疾。
辄懷金置席下。
别時令家人自得之。
病者一喜而疾以解。
東坡亦常蓄善藥濟人。
二公存心固誠善。
但博施猶病。
日亦不足耳總不如存一個好念頭凡胗疾無論貴若王侯卿相賤如倩傭丐兒皆一視同仁亦無計恭慢恩怨悉心救療遇有奇病未明我見不到處。
便令再延識者商治勿專私意勿諱我短勿沒人長期愈人病遇急來請勿避風雨此便是受用不盡的德也有等粗工庸手。
不習經書脈理。
不管病症重輕。
輕易投劑。
陷人垂死。
反謗正道。
負惡不悛。
見有此人。
盒飯逢人說害馬。
免使無窮生靈将來誤于此輩雖曰隐惡揚善。
固稱聖人若推擴聖人之心政要教無窮生靈避此粗工庸手安能恝然忍隐乎此非不存濃道。
但一片苦衷。
隻知有生靈之性命。
不知有同類之包荒也。
且亦使若輩改心易行。
轉庸手而為良工。
儆戒一番。
望其同跻壽域。
甯不大幸。
至有良工。
吾又逢人贊揚。
不啻口出。
暴庸手之謬。
舉良工之善。
總為生靈起見。
何恤知我罪我此尤是善用其德者也溯昔勳臣鄧禹十三子。
各執一藝。
而業醫者四。
若公者勵操素絲。
享士挾纩。
榮膺上爵。
奈何不遺子孫以溫飽。
而獨令其役役于方技之列以竟所未竟之仁是公又世滋其德矣。
[卷之六:醫鑒]世醫 語雲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誠重之也。
又嘗有雲得讀三家書亦是世醫流此語殊屬附會夫醫以世稱者乃虧冶相承。
授受最精。
故得以擅名當代也。
且今昔方書。
不啻汗牛充棟。
何啻三家可資聞見。
可竟斯道。
以此而論。
可見世間業醫者僅熟高陽生之脈訣。
王宗顯之快捷方式。
平居略記數十湯頭。
遇病朗誦幾首歌括。
非專守河澗之法。
則偏執丹溪之書。
讪李東垣獨理脾胃。
吠薛立齋每重命門。
不曰傷寒專門。
則雲雜病獨科。
求其始會其全。
由博入約者。
無有也。
雖百世何足觀哉。
故宋龐安常不足父祖所授脈訣。
獨取素難。
究以玄微。
辨晰萬言。
垂訓千秋允為拔出之英則犁牛犁角不為世耀隻為世累耳世醫雲乎哉。
[卷之六:醫鑒]流醫 誰謂萍蹤浪迹中無高躅乎。
而至以醫出濟。
學術淺深。
品格高下。
吾實無以窮其所自來矣。
惟有試之之法。
便可探索什一。
果屬精良。
尚恨見晚。
而與之商扶正教。
共濟斯民。
甯非濃願。
每見一二流屬。
亦能粗譚經方。
大率套語未辨。
及其處劑。
攻補混施。
識見膽力。
藐無一可吾知其遠離鄉井者志惟求食而已矣大都俗子聞風競新。
不察腎愚。
舍近骛遠。
間有缙紳。
亦踵此習政因踵此習。
而大家俗子。
益見缙紳許可者。
意為佳士。
而亦踵缙紳之習。
交相混也徒自誤已雖然豈盡乏人。
若唐湛一學識優贍。
知明百病虛實。
程鳳山能别陰陽傷寒。
而唐尤餘所參印。
隻千百中二三耳。
[卷之六:醫鑒]僧醫 陳眉公謂沙門為一大養濟院。
姚廣孝位極人臣。
其姊一窭入婦耳。
尚罵他做和尚不了。
嗟乎養濟院中傑出何英劉河澗衣缽。
傳自浮屠一秃。
雖能宣明運氣每謂傷寒悉屬熱病。
又倡言諸病總歸濕火。
又謂諸血無寒緻今庸流。
偏宗其說。
浪劑殺人禍世不小世固誤于河澗而河澗實誤于浮屠也有自來矣餘嘗見一二妄秃侈口談醫。
大乖經典。
诳言神授。
驚炫俗眼。
罪可勝誅哉。
試舉一二以證其謬。
餘裡林君向次郎本患夾陰證。
而乃枉殁于還俗馬僧河澗傷寒悉屬熱病之治。
又餘胞妹丈系明經毛天羽長子。
少年不慎。
患陰陽俱虛。
潮熱發渴。
嘔悶便滑。
不進飲食。
一僧主治以六味丸加黃柏知母幸餘見而沮之。
始易方。
舉世醫流。
大都類此。
嗚呼生靈受害。
何日休乎。
[卷之六:醫鑒]名醫 所謂名醫者非明良之士。
乃庸手粗工。
藐無實學。
巧竊虛聲以
九臣翼贊。
創垂醫藥。
救民拯物澤及當時恩垂萬世猗且休矣嗣有懷才抱德之士。
繼是業者仰觀天象俯觀地法中觀人事察五運六氣之亢承明五髒五行之生克辨陰陽水火之升降躬涉遺編。
神遊聖域誦而能解。
解而能明。
明而能彰。
彰而能變化不窮治于未病察所由生别異比類。
診合十全。
顧何羨揲瓜搦髓。
易形擅奇。
隐橘市壺。
習幻雲秘哉。
明良之工。
世不常出。
直超儒仙千仞而上之矣斯為明醫。
[卷之六:醫鑒]儒醫 嘗稽秦漢以後。
有通經博史。
修身慎行。
聞人碩儒。
兼通乎醫者。
精究玄機。
洞明至道。
每見立言垂教。
後學凜為法程。
若通顯之儒。
漢張仲景晉王太仆殷仲堪南宋徐熙唐許叔微明李瀕湖諸君是也。
若隐逸自高之儒。
西晉皇甫谧唐孫思邈王無功宋紀齊卿李東垣明張景嶽諸君是也。
若有道因而得位之儒。
若唐許胤宗徐秋夫明薛立齋諸君是也故非儒則醫之術不明非醫則儒之道不該醫固以儒重者也儒誠重矣。
而獨奈有之狂儒。
背經文而獨創幻談。
又有之腐儒。
守方書而昧通靈變。
又有鄉願之賊儒。
存兩端而莫剖是非。
更其尤者高陽生之脈訣。
大乖至道。
馬宗素之鈴法。
殊戾宗傳。
僞褚之遺書。
倒裝五髒。
斯則冒竊儒名。
實皆蠹醫者也。
故李黃暗齋先生雲。
非明理之儒。
醫書不可亂讀。
信然矣。
是所貴于儒醫者。
須具有大學問。
大見識。
大膽力。
特明真假關頭。
不失經權妙用。
方無忝此司命之責矣得進而醫國羹調元鼎壽君澤民跻世熙和斯又為間出之真儒已。
[卷之六:醫鑒]隐醫 漢賈長沙有雲古之至人。
不居朝廷。
必隐于醫蔔。
司馬公亦曰達則為良相。
不達則為良醫于是丹溪先生。
反笈華山。
棄舉子業。
而即慨然自命曰。
士苟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于時猶仕也。
若人也苟全性命于亂世。
不求聞達于諸侯。
弁髦軒冕。
調元草野蘊德潛修斯雲隐矣亦豈必遁迹幽岩忘懷胞與。
陶弘景雖挂冠神武。
而留方肘後。
江明遠固不受宋室之官。
每辄副明主之請是則皆隐而通不失其濟物之仁者也。
[卷之六:醫鑒]德醫 昔明太祖治平天下。
首着陰錄。
設醫局以惠濟群生。
宛與軒岐一揆。
遠轶漢唐。
誠仁恩周溥無窮矣。
稽之往代。
若徐文伯錢仲陽楊士瀛皆濟人為心。
不計功利。
宋劉潤芳治貧家疾。
辄懷金置席下。
别時令家人自得之。
病者一喜而疾以解。
東坡亦常蓄善藥濟人。
二公存心固誠善。
但博施猶病。
日亦不足耳總不如存一個好念頭凡胗疾無論貴若王侯卿相賤如倩傭丐兒皆一視同仁亦無計恭慢恩怨悉心救療遇有奇病未明我見不到處。
便令再延識者商治勿專私意勿諱我短勿沒人長期愈人病遇急來請勿避風雨此便是受用不盡的德也有等粗工庸手。
不習經書脈理。
不管病症重輕。
輕易投劑。
陷人垂死。
反謗正道。
負惡不悛。
見有此人。
盒飯逢人說害馬。
免使無窮生靈将來誤于此輩雖曰隐惡揚善。
固稱聖人若推擴聖人之心政要教無窮生靈避此粗工庸手安能恝然忍隐乎此非不存濃道。
但一片苦衷。
隻知有生靈之性命。
不知有同類之包荒也。
且亦使若輩改心易行。
轉庸手而為良工。
儆戒一番。
望其同跻壽域。
甯不大幸。
至有良工。
吾又逢人贊揚。
不啻口出。
暴庸手之謬。
舉良工之善。
總為生靈起見。
何恤知我罪我此尤是善用其德者也溯昔勳臣鄧禹十三子。
各執一藝。
而業醫者四。
若公者勵操素絲。
享士挾纩。
榮膺上爵。
奈何不遺子孫以溫飽。
而獨令其役役于方技之列以竟所未竟之仁是公又世滋其德矣。
[卷之六:醫鑒]世醫 語雲醫不三世不服其藥誠重之也。
又嘗有雲得讀三家書亦是世醫流此語殊屬附會夫醫以世稱者乃虧冶相承。
授受最精。
故得以擅名當代也。
且今昔方書。
不啻汗牛充棟。
何啻三家可資聞見。
可竟斯道。
以此而論。
可見世間業醫者僅熟高陽生之脈訣。
王宗顯之快捷方式。
平居略記數十湯頭。
遇病朗誦幾首歌括。
非專守河澗之法。
則偏執丹溪之書。
讪李東垣獨理脾胃。
吠薛立齋每重命門。
不曰傷寒專門。
則雲雜病獨科。
求其始會其全。
由博入約者。
無有也。
雖百世何足觀哉。
故宋龐安常不足父祖所授脈訣。
獨取素難。
究以玄微。
辨晰萬言。
垂訓千秋允為拔出之英則犁牛犁角不為世耀隻為世累耳世醫雲乎哉。
[卷之六:醫鑒]流醫 誰謂萍蹤浪迹中無高躅乎。
而至以醫出濟。
學術淺深。
品格高下。
吾實無以窮其所自來矣。
惟有試之之法。
便可探索什一。
果屬精良。
尚恨見晚。
而與之商扶正教。
共濟斯民。
甯非濃願。
每見一二流屬。
亦能粗譚經方。
大率套語未辨。
及其處劑。
攻補混施。
識見膽力。
藐無一可吾知其遠離鄉井者志惟求食而已矣大都俗子聞風競新。
不察腎愚。
舍近骛遠。
間有缙紳。
亦踵此習政因踵此習。
而大家俗子。
益見缙紳許可者。
意為佳士。
而亦踵缙紳之習。
交相混也徒自誤已雖然豈盡乏人。
若唐湛一學識優贍。
知明百病虛實。
程鳳山能别陰陽傷寒。
而唐尤餘所參印。
隻千百中二三耳。
[卷之六:醫鑒]僧醫 陳眉公謂沙門為一大養濟院。
姚廣孝位極人臣。
其姊一窭入婦耳。
尚罵他做和尚不了。
嗟乎養濟院中傑出何英劉河澗衣缽。
傳自浮屠一秃。
雖能宣明運氣每謂傷寒悉屬熱病。
又倡言諸病總歸濕火。
又謂諸血無寒緻今庸流。
偏宗其說。
浪劑殺人禍世不小世固誤于河澗而河澗實誤于浮屠也有自來矣餘嘗見一二妄秃侈口談醫。
大乖經典。
诳言神授。
驚炫俗眼。
罪可勝誅哉。
試舉一二以證其謬。
餘裡林君向次郎本患夾陰證。
而乃枉殁于還俗馬僧河澗傷寒悉屬熱病之治。
又餘胞妹丈系明經毛天羽長子。
少年不慎。
患陰陽俱虛。
潮熱發渴。
嘔悶便滑。
不進飲食。
一僧主治以六味丸加黃柏知母幸餘見而沮之。
始易方。
舉世醫流。
大都類此。
嗚呼生靈受害。
何日休乎。
[卷之六:醫鑒]名醫 所謂名醫者非明良之士。
乃庸手粗工。
藐無實學。
巧竊虛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