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各四兩)白芷赤芍(各二兩)錦紋大黃(六兩)木鼈子(一兩)
以上各為片,用真芝麻油二十斤,大鍋煮沸,先入生地、木鼈子熬二十分鐘再入諸藥,俟焦枯離火,用細布漉去滓淨,另入淨鍋文火熬沸,乃以篩細廣丹、篩細定粉(即鉛粉)各兩斤以離火,預研血竭、腰黃、輕粉、銀珠各一兩五錢(最好再加麝香、梅片不拘多少)同調勻。
預以大缸注水,乘膏熱時傾入水中,浸至半涼時,即在水中分作數團,約每團一斤許。
另入甕中清水養之,密封候用。
日久不壞,油紙攤貼。
【方解】 此薄貼能消陽發腫塊,清熱解毒,無論已潰未潰俱可通用。
潰後并口。
瘡瘍小疖即貼此膏,不必另加摻藥,亦無不效。
惟潰腐巨大者,油紙攤膏不吸膿水,宜用西法棉紗、棉花、鋅養油膏,再加提膿化腐末子為佳。
至新肌已滿膿水不多,覆蓋此膏即易收口。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陰發大證,形巨腫堅,酸痛徹骨,皮肉如故者;或但骨節酸楚,尚無形塊者,及肚癰腸癰,堅塊深邃等證。
凡閃傷、跌撲,風寒濕邪三氣痹着,肢節酸癰,舉動不利等證皆效。
急性子(五兩)大南星(三兩)川烏草烏幹姜羌活獨活(各二兩) 以上各切片,用真麻油十五斤煎沸,先入鳳仙莖熬二十分鐘,俟不暴,再入生地。
又熬十餘分鐘,乃入諸藥煎枯漉淨,另入淨鍋,文火熬沸,入篩淨廣丹、篩細定粉約一斤半,柳木棍不住手攪極勻,滴入水中試老嫩。
如上法膏成離火,預研細麝香五錢,乳香、沒藥去油各三兩,上安桂末丁香末各二兩調勻,入水成團,藏如上法。
潰瘍多宜清涼,如元氣虛寒,潰久不收之證,亦宜用此膏攤貼。
如治跌撲損傷筋骨疼痛及寒濕痹着之證,則另加四溫丹和勻攤貼。
市肆中有通行萬應膏尚不及此。
搓成丸子捏如餅,亦貼風寒頭痛。
如治陰疽大證,亦宜再加四溫丹和勻,攤濃膏藥貼之。
【方解】 唐人已有薄貼之名,知膏藥之發明已久。
瘍證半多濕熱,不宜于溫,陰寒凝結之證,則清涼正在所忌。
而雜病之經絡筋骨肢節間證,亦有宜于外治者,此溫煦一法,正不可少。
瘍科家有加味太乙膏一方,雖可通外瘍,惟于陰寒大證尚不貼切。
敝師門朱氏自定此方,專為虛寒及雜病立法,既可宣絡活血,亦能消腫軟堅,适用處正複不少。
欲治瘍科亦是不可不備之藥。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凡煎煉薄貼必先煉此油,漉淨另貯,則煎成薄貼,有時嫌老,可以此油随意加入,如在三冬之月天氣大冷,薄貼攤在紙上即不粘手,貼于患處極易剝落,亦必以此油稍稍和勻攤貼,則膏嫩而粘。
又此油可調藥末,敷諸瘡濕爛,比用生麻油為佳。
若以此煉成之油如上法調入黃丹、鉛粉即成膏藥,亦可貼一切瘍患。
另加應用藥粉,亦可敷衍應酬,但不能及上二方之速效耳。
生地(四兩)羌活獨活當歸甘草(各三兩)龜闆(八兩) 用麻油二十斤,先入龜闆後入生地,又後入諸藥,煮枯去滓候用。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眼癬漏睛瘡,鼻、唇疳、乳癬、乳疳、臍瘡、臍漏及肛瘍諸痔,莖疳、陰蝕等證,不能用拔毒去腐三仙等丹者。
川古勇連川柏皮玄參(各四兩)大生地生龜闆(各六兩)當歸全(三兩) 以上各切片,用麻油五斤,文火先煎生地、龜闆二十分鐘,再入諸藥煎枯漉滓淨,再上緩火,入黃蠟二十兩化勻,密收候用。
【方解】 此膏所治諸證,皆在柔嫩肌肉,既不能用拔毒薄貼,然摻以提毒化腐則倍當其痛,且緻加劇,故制是方清熱解毒,亦能去腐生新。
但必須時常洗滌,挹幹毒水用之,始有速效。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頑瘡久不收口,膿水浸淫,浮皮濕癢,并不深腐之證。
若足胫濕,久年不愈者此膏真象皮(三兩,無真者則以驢馬剔下之爪甲代之,可用四五兩)當歸全壯年人發(洗淨垢,各二兩)大生地龜闆(各四兩)真麻油(五斤) 先煎生地、龜闆、象皮,後入人發,當歸熬枯去滓,入黃蠟、白礬各六兩,川連汁制上爐甘石細末半斤,生石膏細末五兩,文火上調勻,弗煎沸,瓷器密收,油紙攤貼,量瘡口大小為度,外以布條輕輕纏之,二日一換。
膿水少者;三四日一換。
此膏亦可攤于西法之脫脂棉紗上,較用油紙者易于收濕長肉。
【方解】 多年頑瘡,浮皮濕腐以及瘡,皆最不易速效。
尋常去毒化腐,生肌收口之于粘合。
此是朱阆師自制之方,用之四十餘年極有奇效。
光緒季年,阆師治一奇證。
是蘇州鄉人,年三十餘。
初起頭頂堅塊,漸大漸高、不癢不痛亦不頑木,相安無事者五年餘,乃浮皮漸腐,稍有膿水,亦不甚痛,而眠食起居諸無所苦。
百裡内外醫家,幾于遍試,莫識何證,乃詣蘇垣天賜莊美國醫生柏樂文處就醫。
柏謂外雖腐而内則大堅,若用割法血出必多,且内是腦蓋,堅塊附着腦蓋骨,割之必有流弊,宜以腐爛之藥漸漸滲之,使蝕去堅塊方可收功。
而西法則無腐化之藥。
聞中國治瘍家有腐蝕惡肉之法,能不傷好肉,汝可訪求中醫之長于外科者,請其用藥,将滿頭塊硬頑肉漸漸腐脫,則餘當以西法為汝收口。
其人乃訪得黃牆治瘍素有聲譽,始孥舟來阆師處。
則外形幾于頭上另有一頭,高逾二寸,徑三寸有餘,其帽搖搖,不其發,使登龍山,必效孟生故事。
視其腐處确在浮皮,但有滋水,而無膿無血,按之則堅如石亦不做痛,确不能識是何病,抑必不能言其病理若何。
初亦隻用普通化毒之藥,無甚進退。
後病患述柏醫生說,乃摻以枯痔散(此散即積半年餘,堅硬已盡,露出腦蓋完全光滑幹燥之骨,四圍毫無餘硬,直徑至四寸餘。
師謂如此光滑,無絲毫肉質,雖無變證,飲食起居俱如無病,潰口亦不流血但微有膿水。
蓋骨中合縫如犬牙相錯者,微微按之稍有稀膿,幸毫不痛癢,腦中亦不覺有病。
以腦蓋之骨雖不甚濃,而兩面硬骨中夾一層如海絨之質,天然生理,所以保護腦髓者,本極周到,所以外皮蝕盡而腦不受傷,此證之所以終獲安全者亦在此。
然收口必難,彼美醫柏氏,既謂蝕去之後彼能收功,姑且令其求治于彼,則西法治外,素以神妙見稱,當必視吾家舊學,較易一籌。
于是囑其再往柏處,以踐曩日之約。
乃不數日而其人又來,述見柏之後,曆叙一路用藥之法并陳中醫收口必遲,請其施展妙腕,早竟大功。
讵柏一見頑肉果盡,俯首沉思,謂中國醫學确有殊功,汝既遇此能手,則渠既有此術蝕盡惡腐,渠亦必有收口妙藥,以成全績,固無待餘之越俎代庖,此亦君子不奪人功之意雲雲,所以複來求治于我公。
柏醫之言,婉轉得體,大是善于辭令。
阆師乃即以此膏與之,複于四圍接連皮肉處,加用生肌藥末。
初則漸漸有新肉絲絲,逐次蔓延骨上,而四旁緩緩收縮,但巅頂光滑之骨如故。
積一年許收至闊二寸餘,前後尚三寸許,則常貼此膏,而絲絲之新肉,不複上延。
更摻生肌藥粉,亦複不應,授以補劑内服,又隔多時,形仍如故。
師乃謂此正頂光骨,曆久不收,藥力無效,則欲收全績,殆以難之。
而病者必再四相問是否别有法子,雖費稍巨,尚可勉辦。
師因憶及古人有天靈蓋入藥一層,意此證部位相合,或能收效。
乃告以此證有此一法,但擾及枯骨天良說不過去,理所必不忍為,無已則試以狗骨代之,當能有濟。
又閱數日,其人竟持片骨來,請以合藥。
乃烘焦,以和入生肌末藥中,囑摻在四周,仍以此膏蓋之,竟漸以漲滿,甫二三月而全功就緒。
初則新肌光滑不能生發,遲至年餘,乃新發漸布,不複如牛山之濯濯。
此人往來于黃牆村上者,前後凡三年餘,俨如舊友,頤至師處曾三四見之。
厥後病愈而歲時饋問不絕。
此是大奇之證,雖不能洞囑病機,幫助真相,而前後治驗确有可傳。
此膏之效亦可概見。
爰為追述始末,附識簡端。
可見吾師家法淵源,固自有加人一等者。
黃牆醫學,洵非浪得虛譽雲爾。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大毒巨腐,膿水甚多,及濕頑瘡,淹久不收等證。
鋅氧粉凡士林杵勻成膏,以脫脂棉紗,量瘡口大小,攤膏貼之。
棉紗背後,須襯脫脂棉花薄薄一層,膿水多者一日再易。
此膏無粘性,須以脫脂棉紗長條輕輕纏之。
【方解】 大毒腐化已劇,舊法薄貼粘力太富,既不能收濕吸膿,而又罨滿瘡口,閉塞侵襲,免染菌毒,初無化毒化腐效果。
治彼之學人,固無不以此為恒用之品,而萬病一律,太嫌呆闆,功效殊不足言。
然棉紗棉花吸收膿水,能令瘡口潔淨,不生穢氣,是其所長,可以補舊法薄貼之未逮。
頤借用其長,以治腐爛數寸之大瘍,即以舊法應用化毒化腐生肌收口未子量度用之,既能吸盡膿水使瘡口潔淨,而複有化毒去腐之能力,庶幾互濟其美,呈功尤速。
惟膏無粘性,不得不用纏紮之法。
然纏之不可太濃,紮之不可太緊,方能氣血貫通,生肌迅速。
而治彼之學人,隻知纏紮嚴密,重量固護,甚者且雜以棉花,包裹豐濃。
陽發熱毒,反以助其郁蒸,腐爛益甚,則有良法而不善用之,适以為害。
試觀病患之從醫院出者,患處如被重裘,十人而九用其法而不悟其意,為利為弊,未有不得其反者,是亦可以深長思矣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遊風濕注,黃水瘡,膿窩瘡等,膿水浸淫,癢不可耐者。
鋅氧粉東丹凡士林樟冰(量加) 同杵勻成膏。
樟冰份量,須視癢之輕重,酌量成分,太多則痛,太少則病重藥輕,亦複無效。
此等證膿水極多,濕熱之毒甚厲。
膿水浸淫所及,即令癢瘙蔓延四散分竄,并可傳染他人,不可不洗滌淨盡,挹幹膿水,再塗此膏。
瘡重者,亦用棉紗輕輕纏之,一日一洗換。
,驗者是無投不利,取其修合最便故也。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癢瘡之輕者宜此膏。
鋅氧粉凡士林水楊酸用如上法。
【方解】 水楊酸亦西藥,收濕止癢,蓋亦樟冰同等之性,而無氣臭。
較之樟冰則和平而淡泊,輕證可用,癢重者不足恃。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三節·退毒膏丹 瘍患堅腫,初起可退,雖以内服煎劑為主,而外治藥末必不可少。
朱氏成法簡而易行,但分陰陽二證。
度量輕重,已是無往不宜。
可謂指南之車,金針度世也。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三節·退毒膏丹 治癰疽初起,不論深淺大小皆可用。
上瑤桂(去粗皮二兩)北細辛(去淨泥垢一兩)幹姜(八錢)公丁香(五錢) 各為細末,小證每用二三分,上用溫煦薄貼蓋之;大證則用三五錢,調入溫煦薄貼料中攤貼,或再加麝香分許。
【方解】 此腫瘍初起形巨塊堅者通用之藥。
凡酸痛漫腫,深在肉裡,附着骨節者,溫暑天熱疖初起時形塊雖堅者弗用。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三節·退毒膏丹 治癰瘍高腫将欲成膿,及陽發初起,來勢迅速者。
又乳瘍、乳發、胸臂腹皮諸癰,内挾肝膽相火,不能用四溫丹及溫煦薄貼者,宜以此膏粘于清涼薄粘貼用之,未成
預以大缸注水,乘膏熱時傾入水中,浸至半涼時,即在水中分作數團,約每團一斤許。
另入甕中清水養之,密封候用。
日久不壞,油紙攤貼。
【方解】 此薄貼能消陽發腫塊,清熱解毒,無論已潰未潰俱可通用。
潰後并口。
瘡瘍小疖即貼此膏,不必另加摻藥,亦無不效。
惟潰腐巨大者,油紙攤膏不吸膿水,宜用西法棉紗、棉花、鋅養油膏,再加提膿化腐末子為佳。
至新肌已滿膿水不多,覆蓋此膏即易收口。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陰發大證,形巨腫堅,酸痛徹骨,皮肉如故者;或但骨節酸楚,尚無形塊者,及肚癰腸癰,堅塊深邃等證。
凡閃傷、跌撲,風寒濕邪三氣痹着,肢節酸癰,舉動不利等證皆效。
急性子(五兩)大南星(三兩)川烏草烏幹姜羌活獨活(各二兩) 以上各切片,用真麻油十五斤煎沸,先入鳳仙莖熬二十分鐘,俟不暴,再入生地。
又熬十餘分鐘,乃入諸藥煎枯漉淨,另入淨鍋,文火熬沸,入篩淨廣丹、篩細定粉約一斤半,柳木棍不住手攪極勻,滴入水中試老嫩。
如上法膏成離火,預研細麝香五錢,乳香、沒藥去油各三兩,上安桂末丁香末各二兩調勻,入水成團,藏如上法。
潰瘍多宜清涼,如元氣虛寒,潰久不收之證,亦宜用此膏攤貼。
如治跌撲損傷筋骨疼痛及寒濕痹着之證,則另加四溫丹和勻攤貼。
市肆中有通行萬應膏尚不及此。
搓成丸子捏如餅,亦貼風寒頭痛。
如治陰疽大證,亦宜再加四溫丹和勻,攤濃膏藥貼之。
【方解】 唐人已有薄貼之名,知膏藥之發明已久。
瘍證半多濕熱,不宜于溫,陰寒凝結之證,則清涼正在所忌。
而雜病之經絡筋骨肢節間證,亦有宜于外治者,此溫煦一法,正不可少。
瘍科家有加味太乙膏一方,雖可通外瘍,惟于陰寒大證尚不貼切。
敝師門朱氏自定此方,專為虛寒及雜病立法,既可宣絡活血,亦能消腫軟堅,适用處正複不少。
欲治瘍科亦是不可不備之藥。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凡煎煉薄貼必先煉此油,漉淨另貯,則煎成薄貼,有時嫌老,可以此油随意加入,如在三冬之月天氣大冷,薄貼攤在紙上即不粘手,貼于患處極易剝落,亦必以此油稍稍和勻攤貼,則膏嫩而粘。
又此油可調藥末,敷諸瘡濕爛,比用生麻油為佳。
若以此煉成之油如上法調入黃丹、鉛粉即成膏藥,亦可貼一切瘍患。
另加應用藥粉,亦可敷衍應酬,但不能及上二方之速效耳。
生地(四兩)羌活獨活當歸甘草(各三兩)龜闆(八兩) 用麻油二十斤,先入龜闆後入生地,又後入諸藥,煮枯去滓候用。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眼癬漏睛瘡,鼻、唇疳、乳癬、乳疳、臍瘡、臍漏及肛瘍諸痔,莖疳、陰蝕等證,不能用拔毒去腐三仙等丹者。
川古勇連川柏皮玄參(各四兩)大生地生龜闆(各六兩)當歸全(三兩) 以上各切片,用麻油五斤,文火先煎生地、龜闆二十分鐘,再入諸藥煎枯漉滓淨,再上緩火,入黃蠟二十兩化勻,密收候用。
【方解】 此膏所治諸證,皆在柔嫩肌肉,既不能用拔毒薄貼,然摻以提毒化腐則倍當其痛,且緻加劇,故制是方清熱解毒,亦能去腐生新。
但必須時常洗滌,挹幹毒水用之,始有速效。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頑瘡久不收口,膿水浸淫,浮皮濕癢,并不深腐之證。
若足胫濕,久年不愈者此膏真象皮(三兩,無真者則以驢馬剔下之爪甲代之,可用四五兩)當歸全壯年人發(洗淨垢,各二兩)大生地龜闆(各四兩)真麻油(五斤) 先煎生地、龜闆、象皮,後入人發,當歸熬枯去滓,入黃蠟、白礬各六兩,川連汁制上爐甘石細末半斤,生石膏細末五兩,文火上調勻,弗煎沸,瓷器密收,油紙攤貼,量瘡口大小為度,外以布條輕輕纏之,二日一換。
膿水少者;三四日一換。
此膏亦可攤于西法之脫脂棉紗上,較用油紙者易于收濕長肉。
【方解】 多年頑瘡,浮皮濕腐以及瘡,皆最不易速效。
尋常去毒化腐,生肌收口之于粘合。
此是朱阆師自制之方,用之四十餘年極有奇效。
光緒季年,阆師治一奇證。
是蘇州鄉人,年三十餘。
初起頭頂堅塊,漸大漸高、不癢不痛亦不頑木,相安無事者五年餘,乃浮皮漸腐,稍有膿水,亦不甚痛,而眠食起居諸無所苦。
百裡内外醫家,幾于遍試,莫識何證,乃詣蘇垣天賜莊美國醫生柏樂文處就醫。
柏謂外雖腐而内則大堅,若用割法血出必多,且内是腦蓋,堅塊附着腦蓋骨,割之必有流弊,宜以腐爛之藥漸漸滲之,使蝕去堅塊方可收功。
而西法則無腐化之藥。
聞中國治瘍家有腐蝕惡肉之法,能不傷好肉,汝可訪求中醫之長于外科者,請其用藥,将滿頭塊硬頑肉漸漸腐脫,則餘當以西法為汝收口。
其人乃訪得黃牆治瘍素有聲譽,始孥舟來阆師處。
則外形幾于頭上另有一頭,高逾二寸,徑三寸有餘,其帽搖搖,不其發,使登龍山,必效孟生故事。
視其腐處确在浮皮,但有滋水,而無膿無血,按之則堅如石亦不做痛,确不能識是何病,抑必不能言其病理若何。
初亦隻用普通化毒之藥,無甚進退。
後病患述柏醫生說,乃摻以枯痔散(此散即積半年餘,堅硬已盡,露出腦蓋完全光滑幹燥之骨,四圍毫無餘硬,直徑至四寸餘。
師謂如此光滑,無絲毫肉質,雖無變證,飲食起居俱如無病,潰口亦不流血但微有膿水。
蓋骨中合縫如犬牙相錯者,微微按之稍有稀膿,幸毫不痛癢,腦中亦不覺有病。
以腦蓋之骨雖不甚濃,而兩面硬骨中夾一層如海絨之質,天然生理,所以保護腦髓者,本極周到,所以外皮蝕盡而腦不受傷,此證之所以終獲安全者亦在此。
然收口必難,彼美醫柏氏,既謂蝕去之後彼能收功,姑且令其求治于彼,則西法治外,素以神妙見稱,當必視吾家舊學,較易一籌。
于是囑其再往柏處,以踐曩日之約。
乃不數日而其人又來,述見柏之後,曆叙一路用藥之法并陳中醫收口必遲,請其施展妙腕,早竟大功。
讵柏一見頑肉果盡,俯首沉思,謂中國醫學确有殊功,汝既遇此能手,則渠既有此術蝕盡惡腐,渠亦必有收口妙藥,以成全績,固無待餘之越俎代庖,此亦君子不奪人功之意雲雲,所以複來求治于我公。
柏醫之言,婉轉得體,大是善于辭令。
阆師乃即以此膏與之,複于四圍接連皮肉處,加用生肌藥末。
初則漸漸有新肉絲絲,逐次蔓延骨上,而四旁緩緩收縮,但巅頂光滑之骨如故。
積一年許收至闊二寸餘,前後尚三寸許,則常貼此膏,而絲絲之新肉,不複上延。
更摻生肌藥粉,亦複不應,授以補劑内服,又隔多時,形仍如故。
師乃謂此正頂光骨,曆久不收,藥力無效,則欲收全績,殆以難之。
而病者必再四相問是否别有法子,雖費稍巨,尚可勉辦。
師因憶及古人有天靈蓋入藥一層,意此證部位相合,或能收效。
乃告以此證有此一法,但擾及枯骨天良說不過去,理所必不忍為,無已則試以狗骨代之,當能有濟。
又閱數日,其人竟持片骨來,請以合藥。
乃烘焦,以和入生肌末藥中,囑摻在四周,仍以此膏蓋之,竟漸以漲滿,甫二三月而全功就緒。
初則新肌光滑不能生發,遲至年餘,乃新發漸布,不複如牛山之濯濯。
此人往來于黃牆村上者,前後凡三年餘,俨如舊友,頤至師處曾三四見之。
厥後病愈而歲時饋問不絕。
此是大奇之證,雖不能洞囑病機,幫助真相,而前後治驗确有可傳。
此膏之效亦可概見。
爰為追述始末,附識簡端。
可見吾師家法淵源,固自有加人一等者。
黃牆醫學,洵非浪得虛譽雲爾。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大毒巨腐,膿水甚多,及濕頑瘡,淹久不收等證。
鋅氧粉凡士林杵勻成膏,以脫脂棉紗,量瘡口大小,攤膏貼之。
棉紗背後,須襯脫脂棉花薄薄一層,膿水多者一日再易。
此膏無粘性,須以脫脂棉紗長條輕輕纏之。
【方解】 大毒腐化已劇,舊法薄貼粘力太富,既不能收濕吸膿,而又罨滿瘡口,閉塞侵襲,免染菌毒,初無化毒化腐效果。
治彼之學人,固無不以此為恒用之品,而萬病一律,太嫌呆闆,功效殊不足言。
然棉紗棉花吸收膿水,能令瘡口潔淨,不生穢氣,是其所長,可以補舊法薄貼之未逮。
頤借用其長,以治腐爛數寸之大瘍,即以舊法應用化毒化腐生肌收口未子量度用之,既能吸盡膿水使瘡口潔淨,而複有化毒去腐之能力,庶幾互濟其美,呈功尤速。
惟膏無粘性,不得不用纏紮之法。
然纏之不可太濃,紮之不可太緊,方能氣血貫通,生肌迅速。
而治彼之學人,隻知纏紮嚴密,重量固護,甚者且雜以棉花,包裹豐濃。
陽發熱毒,反以助其郁蒸,腐爛益甚,則有良法而不善用之,适以為害。
試觀病患之從醫院出者,患處如被重裘,十人而九用其法而不悟其意,為利為弊,未有不得其反者,是亦可以深長思矣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治遊風濕注,黃水瘡,膿窩瘡等,膿水浸淫,癢不可耐者。
鋅氧粉東丹凡士林樟冰(量加) 同杵勻成膏。
樟冰份量,須視癢之輕重,酌量成分,太多則痛,太少則病重藥輕,亦複無效。
此等證膿水極多,濕熱之毒甚厲。
膿水浸淫所及,即令癢瘙蔓延四散分竄,并可傳染他人,不可不洗滌淨盡,挹幹膿水,再塗此膏。
瘡重者,亦用棉紗輕輕纏之,一日一洗換。
,驗者是無投不利,取其修合最便故也。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二節·薄貼各方 癢瘡之輕者宜此膏。
鋅氧粉凡士林水楊酸用如上法。
【方解】 水楊酸亦西藥,收濕止癢,蓋亦樟冰同等之性,而無氣臭。
較之樟冰則和平而淡泊,輕證可用,癢重者不足恃。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三節·退毒膏丹 瘍患堅腫,初起可退,雖以内服煎劑為主,而外治藥末必不可少。
朱氏成法簡而易行,但分陰陽二證。
度量輕重,已是無往不宜。
可謂指南之車,金針度世也。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三節·退毒膏丹 治癰疽初起,不論深淺大小皆可用。
上瑤桂(去粗皮二兩)北細辛(去淨泥垢一兩)幹姜(八錢)公丁香(五錢) 各為細末,小證每用二三分,上用溫煦薄貼蓋之;大證則用三五錢,調入溫煦薄貼料中攤貼,或再加麝香分許。
【方解】 此腫瘍初起形巨塊堅者通用之藥。
凡酸痛漫腫,深在肉裡,附着骨節者,溫暑天熱疖初起時形塊雖堅者弗用。
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三節·退毒膏丹 治癰瘍高腫将欲成膿,及陽發初起,來勢迅速者。
又乳瘍、乳發、胸臂腹皮諸癰,内挾肝膽相火,不能用四溫丹及溫煦薄貼者,宜以此膏粘于清涼薄粘貼用之,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