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痔門

關燈
目門 千金磁朱丸治神水寬大漸散。

    光采不收。

    及内障撥後。

    翳不能消。

    用此鎮之。

     磁石(能吸鐵者良)朱砂先以磁石置巨火中七次。

    每必淬以醋。

    研細水飛。

    澄定曬幹。

    取淨二兩。

    朱砂亦研細水飛曬幹。

    取淨一兩。

    用生神曲末三兩。

    與前二味和勻。

    更以神曲一兩。

    水和作餅煮浮。

    搜入前藥為丸。

    加綠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

    空心米飲送下。

    按千金磁朱丸方。

    本指南之制而立。

    昔黃帝征蚩尤。

    玄女授帝指南以定方隅。

    法用神砂雄黃拌針入生雁胫骨空中鍛煉而成。

    鍛過必置磁石之上。

    蓋朱禀南方離火之氣。

    而中懷嬰。

    磁禀北方坎水之精。

    而外發氤氲。

    真匡正辟惡之靈物也。

    得陰陽二氣之交。

    所以入水不濡。

    戾天能飛。

    用以佐磁朱而制針。

    則最重之質。

    置水能浮。

    随磁吸引。

    以為指南之準則。

    近世以雁胫難得。

    用白雄雞血朱砂雄黃。

    拌針入活鯉魚首。

    過同磁石收貯。

    取其準上午下子者用之。

    與雁胫之義不殊。

    凡羽禽之目。

    皆自下睫而交上睫。

    性皆升舉。

    所以能飛。

    非若毛獸之目。

    悉自上睫而交下睫也。

    吾嘗靜觀飛走升沉之理。

    于茲可默識矣。

    千金爰悟其旨。

    取磁之重。

    以鎮神水之不清。

    而收陰霾之障蔽。

    用生曲者。

    籍以發越丹石之性。

    猶雁胫鼓躍二氣之義也。

    噫。

    崇古立方之聖。

    莫如長沙。

    長沙之後。

    唐進士一人而已。

     皂莢丸治外内一切障膜。

    翳嫩不宜針撥者。

    此丸與生熟地黃丸并進。

     蛇蛻(酥炙。

    七條)蟬蛻元精石穿山甲(炮)當歸白術(生)茯苓谷精草木賊白菊花刺皮(蛤粉炒)龍膽草赤芍連翹(各兩半) 豬爪(三十枚。

    蛤粉炒)人參(一兩)川芎(半兩) 共為細末。

    一半入牙皂十二挺。

    燒存性和勻。

    煉白蜜丸。

    梧子大。

    每服一錢五分。

    空心食前杏仁湯送下。

    一半入仙靈脾(即淫羊霍)一兩。

    每服三錢。

    用豬肝三片。

    批開夾藥煎熟。

    臨卧細嚼。

    用原汁送下。

     生熟地黃丸治肝虛目暗。

    膜入冰輪。

    内外諸障。

     生地黃(八兩)熟地黃(十二兩)石斛(鹽水炒)牛膝(酒蒸。

    各四兩)菊花(去蒂。

     六兩)羌活防風杏仁(湯泡。

    去皮尖)枳殼(各二兩) 蜜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以黑豆三升。

    炒令煙盡。

    淬好酒六升。

    每用半盞。

    食前送下。

    鹽湯亦可。

    或用生雞肝搗爛為丸。

    尤妙。

    此即明目地黃丸加菊花、羌活。

    其間防風、杏仁、枳殼與地黃、牛膝同用者。

    以其久風襲入寒水之經也。

    若精血虧人。

    則當去此三味。

    易白蒺藜、當歸、枸杞。

    未為不可也。

     夏枯草散治肝虛目珠痛。

    至夜疼劇。

     夏枯草花(一兩)香附(童便浸。

    二兩)甘草(炙。

    二錢) 為散。

    每服四錢。

    茶清調。

    日三服。

    或加芽茶煎服。

    痛久血傷。

    加當歸六錢。

    白芍四錢。

    生地黃一兩。

    黃二兩。

    每服五錢。

    入芽茶一撮。

    水煎去滓服。

     洗肝散(局方)治風毒上攻。

    暴赤腫痛。

     薄荷當歸羌活防風山栀(酒炒黑)甘草(炙。

    各一兩)大黃(酒蒸。

    二兩) 川芎(八錢) 為散。

    每服三錢。

    沸湯調。

    日二三服。

     酒煎散治暴露赤眼生翳。

     漢防己(酒洗)防風甘草(炙)荊芥穗當歸赤芍藥牛蒡子甘菊(去蒂。

    等分) 為散。

    每服五六錢。

    酒煎。

    食後溫服。

     大黃當歸散治眼壅腫。

    瘀血凝滞不散。

    攻脈見翳。

     大黃(酒蒸)黃芩(酒炒。

    各一兩)紅花(三錢)蘇木屑當歸栀子(酒炒)木賊(各五錢) 為散。

    每服四錢。

    水煎。

    食後服。

     瀉肺湯治暴風客熱外障。

    白睛腫脹。

     羌活黑參黃芩(各一錢)地骨皮桑白皮大黃(酒蒸)芒硝(各一錢) 甘草(炙。

    八分) 水煎去滓。

    半饑溫服。

    (世本。

    無桑皮。

    多桔梗) 密蒙花散(局方)治淚昏暗。

     密蒙花(塞鼻即嚏者真)甘菊花(去蒂)白蒺藜(炒。

    去刺)白芍藥(局方無)羌活石決明()木賊(去節) 甘草(炙。

    各半兩。

    局方。

    無) 為散。

    每服二三錢。

    茶清調服(準繩。

    無羌活) 還睛丸(局方)治男子女人風毒上攻。

    眼目赤腫。

    怕日羞明。

    多饒眵淚。

    隐澀難開。

    眶癢赤痛。

    睑紅爛。

    瘀肉侵睛。

    或患暴赤眼。

    睛疼不可忍者。

    并服立效。

     白術(生)菟絲子(酒浸。

    别研)白蒺藜(炒。

    去刺)木賊(去節)羌活(去苗) 青葙子(去土)密蒙花防風(去蘆)甘草(炙。

    各等分) 上為末。

    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

    細嚼白湯下。

    日三服。

    又治偏正頭風。

    頭目眩運。

     石膏散治頭風患眼。

     生石膏(三兩)本白術(生)甘草(炙。

    各兩半)白蒺藜(炒。

    去刺。

    一兩) 為散。

    每服四五錢。

    熱茶清調。

    空腹臨卧各一服。

     通肝散治辘轳轉關。

    睑硬睛疼。

    風熱翳障。

     栀子(炒黑)白蒺藜(炒。

    去刺。

    各一兩)羌活(二兩)荊芥穗當歸牛蒡子(炒研)甘草(炙。

    各一兩二錢) 為散。

    每服三錢。

    食後竹葉湯調服。

    (世本。

    無羌活當歸。

    多枳殼車前) 绛雪膏(即寶監春雪膏)治昏暗癢痛。

    隐澀難開。

    眵淚生翳。

     爐甘石(四兩。

    銀罐内固濟。

    過水飛。

    預将黃連一兩。

    當歸五錢。

    河水煎汁。

    去滓入童便半盞。

    将甘石丸如彈子。

    多刺以孔。

    赤淬藥汁内。

    以汁盡為度。

    置地上一宿。

    去火氣。

    收貯待用) 硼砂(研細。

    水調盞内。

    炭火緩緩炖幹。

    取淨一錢半)黃丹明乳香(存性。

    研)烏賊骨(燒存性。

    研)白丁香(真者。

    各一錢半)麝香輕粉(各五分)煉白蜜四兩。

     先下制淨爐甘石末一兩。

    不住手攪。

    次下後七味。

    攪至紫金色不粘手為度。

    撚作挺子。

    每用少許。

    新水磨化。

    時時點之。

    忌酒、醋、荞麥。

     又方用爐甘石一兩。

    赤。

    以羊膽汁、青魚膽汁、荸荠汁、梨汁、人乳、白蜜等分相和。

     淬之。

    再再淬。

    汁盡為度。

    入冰片、麝香、青鹽、硼砂(過)各二分研勻。

    每用少許。

    井花水調點兩。

     石燕丹點外障諸翳。

     爐甘石(四兩。

    用黃連一兩。

    歸身木賊羌活麻黃各五錢。

    河水二升。

    童便一升。

    同煮去滓。

    制法如绛雪膏。

    取淨一兩)硼砂(銅杓内同水煮幹)石燕琥珀朱砂(水飛。

    各取淨錢半)鷹屎白(一錢。

    如無。

    白丁香代之)冰片麝香(各分半) 上為極細末。

    每用少許點大。

    如枯澀無淚。

    加熊膽一分。

    白蜜少許。

    血翳。

    加真阿魏。

    黃翳。

    加雞内金。

    風熱翳。

    加蕤仁。

    熱翳。

    加珍珠、牛黃。

    冷翳。

    加附子尖、雄黃。

    老翳。

    倍硼砂加豬KT子。

     助陽和血湯治氣血不和。

    痛如針刺。

     黃(生。

    三錢)當歸甘草(炙。

    )防風(各一錢)白芷蔓荊子升麻(各六錢) 柴胡(八分) 水煎。

    食後服。

    趙以德。

    加赤芍藥七分。

     白蒺藜散治肝腎虛熱生風。

    赤澀多淚。

     白蒺藜(炒。

    去刺)菊花蔓荊子草決明甘草(炙)連翹(等分)青葙子(減半) 為散。

    每服三四錢。

    水煎。

    去滓熱服。

     羌活勝濕湯治目疾。

    一切風熱表證。

     羌活(錢半)白術(一錢)川芎枯梗枳殼荊芥柴胡前胡黃芩(各八分)白芷(六分)防風(五分)細辛(一分)薄荷(三分)甘草(炙。

    四分) 水煎。

    食後熱服。

    (世本。

    無細辛。

    有獨活) 瀉肝散治肝熱目赤腫痛。

    一切裡證。

     栀子仁荊芥大黃甘草(等分) 為散。

    每服四五錢。

    水煎熱服。

    此治肝熱。

    不用赤芍、膽草、當歸。

    反用栀子清肝。

    則血熱疼腫。

    何能便退。

    詳此四味。

     治白睛赤痛則可。

    治風輪赤痛則不可。

     春雪膏(局方)治風熱生翳。

     蕤仁(去皮。

    研細。

    紙包壓去油。

    再研再壓。

    數十次) 上取淨蕤仁五錢。

    入龍腦五分。

    煉白蜜一錢五分。

    再研勻。

    瓷罐收貯。

    每用少許。

    箸頭點大。

     蕤仁膏治風熱眼生赤脈。

    癢痛無定。

     蕤仁(去皮。

    研極細。

    壓去油) 上取淨蕤仁霜五錢。

    濃煎秦皮汁調和。

    隔紙瓦上焙熟。

    有焦者去之。

    塗淨碗内。

    以艾一錢。

    分作三團。

    每團中置蜀椒一粒。

    燒煙起時。

    将碗覆煙上。

    三角墊起熏之。

    煙盡曬幹。

    再研入朱砂、麝香各半錢。

    瓷瓶收貯。

    每用麻子大點大。

    日二度。

    如點老翳。

    加硼砂少許。

    一方。

    但用蕤仁研壓去油。

    淨五錢。

    麝香、朱砂水飛各五分。

    每用少許點大效。

     碧雲散治外障攀睛。

    眵淚稠粘。

     鵝不食草(一兩。

    嗅之即嚏者真)青黛川芎(各半兩) 為散。

    先噙水滿口。

    每用綠豆許搐鼻内。

    以嚏淚為效。

    搐無時。

    一方。

    加北細辛、牙皂末各一錢。

     宣明丸治瘀血灌睛。

    赤腫澀痛。

     赤芍當歸大黃(酒蒸。

    )黃芩(各二兩)生地黃(三兩)黃連川芎薄荷(各一兩) 蜜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

    食後米飲服。

     羌活除翳湯治太陽翳膜遮睛。

     麻黃根薄荷(各五分)生地黃(酒浸。

    一錢)當歸川芎黃柏(酒炒)知母荊芥(各六分)本(七分)防風(八分)羌活(錢半)川椒(炒去汗)細辛(各三分) 水煎。

    食前稍熱服。

    忌酒醋濕面炙。

     龍膽飲治肝經濕熱。

    目赤腫痛。

     黃芩犀角木通車前黃連黑參(各一錢)栀子(炒黑) 大黃芒硝(各錢半)龍膽草淡竹葉(各八分)黃柏(酒炒黑。

    五分) 水煎。

    食後分二次熱服。

     清涼膏治打撲傷眼腫脹。

     大黃芒硝黃連(酒炒)黃柏赤芍當歸(各一錢)細辛(五分) 薄荷(八分)芙蓉葉(三錢) 為細末。

    用生地黃一兩。

    酒浸搗絞汁。

    入雞子清一枚。

    白蜜半兩。

    同調貼太陽及眼胞上。

     四生散治腎風上攻。

    耳中鳴癢。

    目癢昏花。

     白附子黃獨活白蒺藜(等分) 為散。

    每服二錢。

    用豬腎批開入藥。

    濕紙裹煨熟。

    稍入鹽花。

    細嚼溫酒送下。

     萬應蟬花散(局方名蟬花無比散)治奇經客邪目病。

     蟬蛻(半兩)蛇蛻(酥炙。

    三錢)川芎防風羌活甘草(炙)當歸茯苓(各一兩)赤芍石決明(煮一伏時。

    研細)蒼術(童便浸去腐。

    刮去粗皮。

    切。

    麻油拌炒。

    各兩半) 為散。

    每服二三錢。

    食後臨卧茶清送下。

    (秘旨。

    無蒼術。

    多白蒺藜) 保命羚羊角散治陷翳久不得去。

    用此發。

     羚羊角(鎊。

    二兩)升麻(兩半)細辛(一兩)甘草(五錢) 一半蜜丸。

    一半為散。

    以泔水煎。

    吞丸子五七十丸。

    食後熱服。

    取散為前導。

    丸為後合也。

     阿魏搐鼻法去星翳。

     阿魏(三錢)雞内金(一錢)冰片(三分) 蜜和撚箸頭上。

    令中空通氣。

    外裹烏金紙。

    去箸。

    每夜塞鼻中。

    星翳目退。

     撥雲退翳丸治陽跷受邪。

    内赤脈攀睛。

     蔓荊子木賊(去節。

    )密蒙化(各二兩)川芎白蒺藜(炒。

    去刺)當歸(各兩半)菊花荊芥穗(各一兩)楮實子薄荷蜀椒黃連(酒洗)蟬蛻(各五錢)蛇蛻(酥炙) 甘草(炙。

    各三錢) 蜜丸。

    每兩分作八丸。

    食後卧時細嚼一丸。

    茶清送下。

     熊膽膏治一切老翳。

     爐甘石(過水飛。

    丸如彈子大。

    每淨一兩。

    分作十丸。

    用川黃連三錢濾煎去滓。

    燒淬之。

    汁盡為度。

    每料用淨者二錢)琥珀(五分)瑪瑙(水飛。

    淨三錢)珊瑚(水飛。

    淨三分) 珍珠(。

    飛。

    淨三分)朱砂(水飛。

    淨五分)冰片(二分)麝香(二分) 和勻。

    瓷罐收貯。

    每用少許點大上。

    日二三次。

     照水丹治攀睛翳障。

     烏賊骨(一錢)辰砂(半錢) 為散點之。

    白翳。

    加冰片少許。

    赤翳。

    加五靈脂少許。

     蠍附散搐鼻退冷翳。

     鵝不食草(一兩)青黛(一作細辛)生附子尖姜黃薄荷全蠍(各五錢) 為散。

    口含冷水搐少許。

     神消散治黃膜上沖。

     黃芩蟬蛻甘草(炙)木賊(各一兩)蒼術(童便浸。

    麻油炒)谷精草(各二兩)蛇蛻(酥炙。

    四條) 為散。

    每服二錢。

    臨卧新汲水調服。

     爐甘石散治爛沿風眼。

     爐甘石三兩。

    銀罐飛。

    丸如彈子。

    多刺以孔。

    先以童便一盞。

    淬七次。

    次以黃連三錢煎濃汁。

    淬七次。

    後以芽茶一兩濃煎。

    淬七次。

    又并餘汁合一處。

    再淬三次。

    安放地上一宿。

    出火氣。

    細研。

    入冰片、麝香少許點之。

    時選大炭鑒一孔以安爐甘石。

    一方。

    不用童便、黃連、芽茶。

    用車前草一斤搗取自然汁。

    淬數十次。

    汁盡為度。

    細研。

    瓷罐收貯。

    臨用加冰片少許。

     防風瀉肝散治蟹眼睛疼。

    針去惡水用之。

     防風羌活(一作遠志。

    )桔梗羚羊角(鎊)赤芍黑參(一作人參)黃芩(各一兩) 細辛甘草(各五錢) 為散。

    每服二三錢。

    沸湯調服。

     羚羊角散(與局方不同)治内外翳障。

    但酸疼澀痛。

    不熱不腫者。

     羚羊角(鎊。

    一兩)白菊花川烏頭(炮)川芎車前防風羌活半夏薄荷(各半兩)細辛(二錢) 為散。

    每服二錢。

    生姜湯調。

    薄荷湯送下。

    陷翳。

    加升麻五錢。

    肉桂二錢。

     補腎丸治腎虛。

    眼目無光。

     巴戟肉山藥補骨脂(鹽酒炒)牡丹皮(各二兩)茴香(一兩。

    鹽水炒)肉苁蓉(酒浸。

    去腐。

    切焙)枸杞子(各四兩) 青鹽(半兩) 蜜丸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空心鹽湯、溫酒任下。

     羚羊角湯治肝熱生風内障。

     羚羊角(鎊)人參(各錢半)黑參地骨皮羌活車前(各一錢二分) 水煎。

    食前熱服。

     羚羊角飲子治風輪熱翳。

    及黑泡如珠。

     羚羊角(一錢)五味子(二十粒)細辛(三分)防風大黃(酒蒸)知母(各一錢) 芒硝(七分) 水煎。

    食前溫服。

    龍木羚羊角飲子、羚羊角散、羚羊補肝散等方。

    并以羚羊為主。

    丹溪雲。

    羚羊力能舒筋。

    入厥陰經甚捷。

    惟翳在風輪者。

    用之為宜。

    若不在風輪。

    漫投甯不引邪入犯耶。

     黃連羊肝丸(局方)治目多赤脈。

     黃連(一兩)白羯羊肝(一具。

    生用) 先以黃連為細末。

    用竹刀将羊肝刮下如糊。

    除去筋膜。

    入盆中研細。

    入黃連末搗和為丸。

    如綠豆大。

    每服三四十丸。

    茶清送下。

    睛痛者。

    當歸湯下。

    忌豬肉冷水。

    其膽冬月以生白蜜相和盛滿。

    懸挂當風。

    膽外漸生黃衣。

    雞翅刷下。

    點赤脈熱翳良。

     補腎磁石丸治腎虛肝氣上攻。

    目昏漸成内障。

     磁石(醋七次。

    水飛)甘菊花石決明(。

    各一兩)菟絲子(酒煮。

    搗絲焙)肉苁蓉(酒浸去腐。

    切焙。

    各二兩) 為末。

    雄雀十五枚。

    去皮嘴留腸。

    以青鹽二兩。

    水三升。

    煮雀至爛。

    汁盡為度。

    搗如膏。

    和藥為丸。

    梧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空心溫酒送下。

     羚羊補肝散治肝風内障。

     羚羊角(鎊)人參(各三兩)茯苓防風(各二兩)細辛黑參車前黃芩羌活(各一兩) 為散。

    食後米湯調服二錢。

     除風湯治五風。

    變成内障。

     羚羊角(鎊)車前人參芍藥茯苓大黃(酒蒸)黃芩芒硝(各一錢)蠍尾(醋泡。

    三分) 水煎。

    食後服。

     夜光椒紅丸治火衰目無精光。

    至夜昏甚。

     川椒(去白。

    二兩)生地黃熟地黃(各四兩)枸杞子(四兩)牡丹皮(三兩)麥門冬(四兩) 蜜丸。

    梧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

    溫酒、鹽湯任下。

    又方。

    用椒紅四兩。

    巴戟肉二兩。

    金鈴子肉、熟附子、茴香各一兩。

    另研幹山藥末二兩。

    酒煮糊丸。

    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

    空心鹽酒送下。

     前方治陰血虧而真火離散。

    後方治陽精傷而真火無光。

    不可不求其故而為施治也。

     蛤粉丸治雀目。

    日落後不見物。

     蛤粉黃臘(等分) 上熔臘。

    搜蛤粉成劑。

    捏作餅子。

    每餅重三錢。

    用豬肝一片。

    重二兩。

    竹刀批開。

    裹藥一餅。

     麻線纏。

    入砂鍋内。

    以泔水煮熟。

    乘熱熏目。

    至溫吃肝并汁。

    以愈為度。

    楊氏家藏方。

    用烏賊骨淨末六兩。

    黃臘三兩。

    制服同此方。

     煮肝散治雀目羞明。

    疳眼翳膜。

     夜明砂(淘淨)青蛤粉(即蚌殼灰)谷精草(各一兩) 為散。

    每服三錢。

    以豬肝竹刀批開。

    勿犯鐵。

    攤藥在内。

    麻線纏定。

    米泔水一碗煮肝至熟。

    取出。

    湯傾碗内熏眼。

    肝分三次細嚼。

    用煮肝湯熱下。

    一日服之。

     決明夜靈散治高風内障。

    至夜則昏。

     石決明(煮一伏時。

    另研)夜明砂(淘淨。

    另研。

    各三錢) 為散。

    用豬肝二兩。

    竹刀批開。

    入藥以線纏定。

    用泔水二碗。

    砂鍋中煮至半碗。

    先熏眼。

    候溫。

    臨卧連藥汁服之。

     防風飲子治倒睫拳毛。

    睑赤爛。

     蔓荊子黃(生)黃連(各錢半)甘草(炙)防風葛根(各一錢)細辛(三分) 虛人。

    加人參一錢。

    當歸七分。

     水煎。

    食遠熱服。

     柴胡飲子治風熱眼眶赤爛。

     柴胡羌活防風赤芍桔梗荊芥生地黃(各一錢)甘草(炙。

    五分) 水煎熱服。

     止淚補肝散治肝虛。

    迎西北風流淚不止。

     白蒺藜(炒。

    去刺)當歸熟地黃(各二兩)川芎白芍木賊防風羌活(各一兩)香附(童便制。

    二兩) 為散。

    每服三錢。

    入生姜三片。

    紅棗一枚。

    肥人。

    加夏枯草一兩。

    瘦人。

    加桂枝一兩。

    水煎。

     去滓熱服。

     菊花散(與局方不同)治目風流淚。

    見東南風則甚。

    漸生翳膜。

     蒼術(半斤。

    同皂莢三挺砂鍋納河水煮一日去皂莢。

    将蒼術刮去皮。

    切片。

    鹽水炒。

    淨三兩) 木賊(去節)草決明荊芥旋複花甘草(炙)菊花(去蒂。

    各半兩) 為散。

    每服二錢。

    濃茶調。

    空心臨卧各一服。

    有翳者。

    加蛇蛻一錢。

    蟬蛻三錢。

     人參漏蘆散治眼漏。

    膿水不止。

     黃(三兩)防風(兩半)大黃(酒浸)人參遠志(甘草湯泡。

    去骨)當歸尾(一作地骨皮)赤茯苓(各二兩) 黃芩漏蘆(各一兩) 為散。

    每服四五錢。

    水煎。

    食後服。

     竹葉瀉經湯治内竅如針孔。

    津津膿出。

     柴胡栀子羌活升麻甘草(炙)黃芩黃連大黃(各八分)赤芍藥草決明茯苓車前澤瀉(各六分)竹葉(十片) 水煎。

    食後熱服。

     加減地芝丸治目能遠。

    視不能近視。

     生地黃(四兩)天門冬(烘熱去心。

    另焙)枸杞子(各三兩)甘菊(二兩)熟地黃(四兩)麥門冬(去心)山茱萸肉(各三兩) 當歸身(二兩)五味子(一兩) 蜜丸。

    梧子大。

    每服百丸。

    沸湯、溫酒任下。

     加味定志丸治目能近視。

    不能遠視。

     大遠志(甘草湯泡。

    去骨)石菖蒲(各二兩)人參(四兩)茯苓(三兩)黃(蜜酒炙。

    四兩)肉桂(一兩) 蜜丸。

    梧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米湯、溫酒任下。

     加減駐景丸治腎虛目KTKT如無所見。

     熟地黃(六兩)當歸枸杞(各四兩)車前五味子(各二兩)楮實(五兩)椒紅(淨一兩) 菟絲子(酒煮搗。

    焙。

    二兩) 蜜丸。

    梧子大。

    每服七十丸。

    空心鹽湯。

    卧時溫酒下。

     決明散治痘瘡入目。

     草決明赤芍藥甘草(炙)栝蒌根(等分) 為散。

    入麝少許。

    三歲兒一錢五分。

    米泔調。

    食後服。

    以愈為度。

     密蒙散治小兒痘疹。

    熱毒入目。

     密蒙花青葙子決明子車前(等分) 為散。

    每服一二錢。

    日用生羊肝一片。

    竹刀切開。

    摻藥末麻紮。

    濕紙裹煨。

    空心食之。

    以愈為度。

     谷精散治斑瘡入目生翳。

     谷精草豬蹄退(酥炙。

    另為末。

    )蟬蛻白菊花(去蒂。

    等分) 為散。

    每服二三錢。

    食後米泔煎湯調服。

     神功散治痘入目生翳。

     蛤粉谷精草(各一兩)羌活蟬蛻(各五錢)綠豆皮(四錢) 為散。

    每服二三錢至四錢。

    以豬肝一片。

    批開入藥末。

    線紮煮熟。

    不拘時與汁同服。

     羚羊散治痘後餘毒。

    攻目生翳。

     羚羊角屑(一兩)黃黃芩草決明車前升麻防風大黃芒硝(各五錢) 為散。

    每服二三錢。

    水煎。

    食後服。

     決明雞肝散治小兒疳積害眼。

    及一切童稚翳障。

     決明子(曬燥。

    為極細末。

    勿見火)骟雞肝(生者。

    不落水) 上将雞肝搗爛。

    和決明末。

    小兒一錢。

    大者二錢。

    研勻同酒釀一杯。

    飯上蒸服。

    如目昏無翳。

     腹脹如鼓。

    用蕪荑末一錢。

    同雞肝酒釀頓服。

    翳障腹脹。

    用雞内金、蕪荑、決明末。

    同雞肝酒釀頓服。

    若小便如泔者。

    用黃臘同雞肝酒釀頓服。

    風熱翳障。

    加白蒺藜一錢。

    輕者數服。

    重者三十服。

     劇者四五十服。

    無不愈也。

    或用生骟雞肝研糊丸服亦可。

     又方火硝(一兩)朱砂(三錢) 上二味。

    為末。

    每服四分。

    用不落水雄雞肝一個。

    竹刀剖開。

    入藥紮好。

    同酒釀半盞。

    飯上蒸熟。

    空腹服之。

    輕者一料。

    重者不過二三料。

    則翳膜推去半邊而退也。

     保元湯(方祖)錢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生脈散(方祖)六君子湯(四君子湯下) 瀉青丸(下血門) 選奇湯(頭痛門)洗心散(狂門)普濟消毒飲(伊芳尹三黃湯下)神效黃湯(保元湯下)五苓散(方祖) 導赤散(傷暑門)益元散(方祖)清震湯(頭痛門)清空膏(頭痛門)三因芎辛湯(頭痛門) 沖和養胃湯(保元湯下)礞石滾痰丸(痰飲門)大追風散(頭痛門)黃連解毒湯(伊芳尹三黃湯下)涼膈散(方祖) 雙解散(涼膈散下)四物湯(方祖)伊芳尹三黃湯(方祖)益氣聰明湯(保元湯下)八珍湯(四君子湯下) 芎辛湯(頭痛門)滋腎丸(大補丸下)栀子柏皮湯(栀子豉湯下)補中益氣湯(保元湯下)黃建中湯(桂枝湯下) 川芎茶調散(頭痛門)崔氏八味丸(方祖)逍遙散(虛損門)瀉黃散(疠風門)神芎丸(伊芳尹三黃湯下) 金花丸(伊芳尹三黃湯下)千金托裡散(保元湯下)天王補心丹(生脈散下)升陽除濕防風湯(濕門)犀角地黃湯(傷風門) 金匮腎氣丸(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五 耳門 桂辛散治風虛耳鳴。

     辣桂川芎當歸石菖蒲木通麻黃(去節。

    另為末。

    各一兩) 細辛木香(一作全蠍)甘草(炙。

    各五錢)白蒺藜南星白芷(各兩半) 為散。

    每服四錢。

    加蔥白一莖。

    蘇葉五片。

    水煎去滓。

    食前服。

    一方。

    加全蠍去毒三錢。

     黃丸治腎風耳鳴及癢。

     黃(酒炒)白蒺藜(炒。

    去刺)羌活(各一兩)附子(一枚。

    生。

    去皮臍) 為末。

    用羯羊腎一對。

    去脂膜勿犯鐵。

    酒煮搗爛絞汁糊丸。

    梧子大。

    空心鹽湯。

    臨卧溫酒下五十丸。

     姜蠍散治腎虛氣塞耳聾。

     全蠍(四十九個。

    去螫。

    滾水泡去鹹。

    以糯米三合放瓦上鋪平。

    将蠍焙黃去米。

    又切生姜四十九片置蠍。

    再焙至姜焦為度去姜) 為細末。

    三五日前。

    每日先服黑錫丹一服。

    臨服藥時。

    夜飯半饑。

    随其酒量。

    勿令大醉服。

    服已。

    熟睡勿叫。

    醒令人輕輕喚。

    如不聽得。

    濃煎蔥白湯一碗令飲。

    五更耳中聞百十攢笙響。

    自此得聞。

     犀角飲子治風熱上壅。

    耳内腫。

    脹痛流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