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損

關燈
虛。

    主以八味丸。

     虛損選方 補中益氣湯四物湯六君子湯歸脾湯還少丹四君子湯八珍湯人參養榮湯十全大補湯六味丸八味丸(以上方俱見中風)逍遙散(方見火症)建中湯(方見血症) 瓊玉膏治勞虛幹咳。

     生地黃(洗淨十斤石器内杵爛取自然汁忌鐵器)人參(十二兩)白茯苓(去皮三十五兩)白沙蜜(五斤煎去沫)沉香(五錢)琥珀(五錢) 仙曰。

    今予所制此方。

    加沉香、琥珀二物。

    其功效異于世傳之方。

    右以參、苓、香、珀。

    俱為細末。

    先将地黃汁與白蜜攪勻。

    用密絹濾去渣。

    入藥末攪勻。

    入瓷瓶。

    用綿紙十數層。

    加箬封紮瓶口。

    入砂鍋内。

    以長流水浸沒瓶頸。

    用桑柴火煮三晝夜。

    取出。

    換油紙紮口。

    以蠟封固。

    懸井中一日。

    取起。

    仍煮半日。

    白湯點服。

     龜鹿二仙膠大補精髓。

    益氣養神。

     鹿角(血取者十斤)龜闆(自敗者五斤)枸杞子(三十兩)人參(十五兩) 用鉛壇如法熬膏。

    初服酒化一錢五分。

    漸加至三錢。

    空心下。

     補天大造丸補諸虛百損。

    五勞七傷。

    陰精幹涸。

    陽事痿弱。

    能生精養血。

    益氣安神。

    順暢三焦。

    培填五髒。

     聰耳明目。

    益智甯神。

    烏須黑發。

    固齒牢牙。

    潤肌膚。

    壯筋骨。

    除腰痛。

    健步履。

    卻諸疾。

    不寒不燥。

    誠補養之聖藥也。

     紫河車(一具長流水洗淨用烏鉛匣拌蜂蜜八兩藏入匣中仍将匣口烙沒隔水煮一炷香候冷開出石臼中搗爛拌入諸藥末中捶千下烘脆重磨)嫩鹿茸(酥炙二兩)虎胫骨(酥炙二兩)大龜闆(酥炙二兩)懷生地(九蒸九曬八兩)懷山藥(四兩)澤瀉(去毛三兩)白茯苓(去皮乳汁拌曬幹三次三兩)牡丹皮(去骨酒洗三兩)山茱萸(酒洗去核四兩)天門冬(去心三兩)麥門冬(去心三兩)遼五味(三兩)枸杞子(四兩)補骨脂(鹽酒炒二兩)當歸身(酒洗四兩)菟絲子(酒煮三兩)懷牛膝(去蘆酒洗三兩)川杜仲(去皮酒炒三兩)肉苁蓉(酒浸三兩) 上磨細末。

    入煉蜜為丸。

    如梧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

    溫酒下。

    鹽湯亦可。

    加人參尤捷。

     金液五精丸(醫聖)能補虛助陽。

    壯神氣。

    暖丹田。

    增顔色。

    和五髒。

    潤六腑。

    除煩熱。

    治淋濁。

    消積塊。

    暖子宮。

     秋石(十兩金精)白茯苓(去皮二兩木精)蓮肉(去心八兩水精)川椒(去目二兩炒火精)小茴香(五兩鹽酒炒土精) 上為末。

    酒糊為丸。

    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

    空心。

    酒或椒鹽湯下。

    以幹物壓之。

     鳳髓膏(醫鑒) 人參(四兩)山藥(四兩)白茯苓(去皮四兩)胡桃肉(四兩)杏仁(去皮尖四兩)酥油(四兩)白沙蜜(一斤) 上将人參三味為細末。

    次将桃杏仁搗一處。

    再将油蜜化開。

    瓷器内攪勻。

    竹葉封固。

    大鍋内五七分水煮沸成膏。

    每服三錢。

    好酒下。

     接命膏人乳(二盞)甜梨汁(一盞) 上二味。

    傾入錫銀旋中。

    入湯鍋内頓滾。

    有黃沫起。

    開青路為度。

    每日五更後服。

    能消痰補虛。

    其功不能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