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樓醫案》部分中藥簡介

關燈
下血,瘴氣,解諸藥毒,療癰疽疔腫惡瘡,涼血散熱。

     另有通經草(銀粉背蕨),虎耳草等亦名金絲草,性味功用亦近。

     茭白子 為禾本科植物菰的果實。

     《本草綱目》:甘,冷,無毒。

    解煩熱,調腸胃。

     茭白生水中,葉似茅葉而長,江南水澤邊皆有之。

    茭白子長約10mm,長紡垂形,兩端漸尖,外表面棕褐色,斷面中央白色,邊緣淡棕色,質硬而脆,氣微味淡。

     續随子 即千金子,為大戟科植物續随子的種子。

     《開寶本草》:辛溫,有毒。

     《屬本草》:治積聚痰飲,不下食,嘔逆及腹内諸疾。

     《日華子》:宣一切宿滞,治肺氣水氣,敷一切惡瘡疥癬。

     《本草蒙筌》:逐水,散氣。

     癟竹 為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莖杆。

     《本草拾遺》:味鹹,平。

    主哕氣嘔逆,小兒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瘧。

     蕪荑 為榆科植物大果榆果實的加工品。

     《本經》:味辛。

    主五内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蟲,化食。

     天仙藤 為馬兜鈴和北馬兜鈴的莖葉。

     《本草圖經》:味苦,溫,微毒。

     《本草綱目》:流氣活血,治心腹痛。

     《本草正義》:宣通經髓,導達郁滞,疏肝行氣,止心胃痛。

     楮實子 為桑科植物構樹的果實。

     《别錄》:味甘,寒,無毒。

    主陰痿,水腫,益氣,充肌膚,明目,久服不饑不老,輕身。

     海南槟榔/棗兒槟榔/雞心槟榔 皆槟榔,形狀不同,名稱各異,功用略同。

     山柰 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莖。

     《本草彙言》:味辛,甘,性溫。

    治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諸證。

     石南藤 為胡椒科植物石南藤的莖葉或全株。

     《本草拾遺》:氣味辛烈。

     《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

    主風血,補衰老,起陽,強腰腳,除痹,變白,逐冷氣,排風邪。

     鼠婦 為潮蟲科動物鼠婦或卷甲蟲科動物普通卷甲蟲的全體。

     多栖于朽木、腐葉或石塊下,喜陰暗潮濕環境。

     《本經》:味酸,溫。

    主氣癃不得小便,婦人月閉血瘕,痫,痙,寒熱,利水道。

     金蟬花 即蟬花,為麥角菌科大蟬草的子座與所寄生的蟲體形成的複合體。

    蟲體表面棕黃色,頭部叢聚孢梗束,狀若花冠,故名金蟬花。

     《證類本草》:味甘寒,無毒。

    主小兒天吊,驚痫,瘈疭,夜啼,心悸。

     川蓼子 即水紅花子,為蓼科植物荭蓼的果實。

     《别錄》:味鹹,微寒,無毒。

    主消渴,去熱,明目,益氣。

     《滇南本草》:破血,治小兒痞塊積聚,消年深日久堅積,療婦人石瘕症。

     谷精珠 即谷精草,為谷精草帶花莖的頭狀花序。

     《滇南本草》:味微苦。

    為清熱明目之品。

    退翳膜,散火熱,療瘡疥。

     雌黃 為硫化物類雌黃礦石。

     《本經》:味辛,平。

    主惡瘡,頭秃,痂疥,殺毒蟲虱,身癢,邪氣諸毒。

     馬蔺子 為馬蔺的種子。

     《本經》:味甘平。

    主皮膚寒熱,胃中熱氣,風寒濕痹,堅筋骨,令人嗜食,久服輕身。

     虎頭蕉 為美人蕉的根或莖。

     《生草藥性備要》:味澀,性寒。

    治胎衣不下,取汁熬熱服,又利小水,根能退熱毒,敷大瘡。

     黑穞豆 即黑小豆,為豆科植物野大豆的種子。

     穞,禾自生。

    非人工種植,為野生豆類,故名穞豆。

    色黑而小。

     《本草綱目》:甘溫,無毒。

     《綱目拾遺》:壯筋骨,止盜汗,補腎活血,明目益精。

    煮汁服,解烏附丹石藥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