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俞越峰肝硬化腫脹抽水病複一案

關燈
上海人俞越峰君,年三十九歲,住上海市邑廟區三牌樓學院路三省裡二号。

    久病腹脹如鼓。

    前住楓林橋中山醫院第六病室第三十五床。

    于一九五一年七月十六日求治于夫子。

    夫子問在院中抽放腹水乎?曰:“然。

    當時頗安,不久即脹。

    西醫欲再抽水,予拒絕之。

    敢問抽水後之脹,脹且更甚,何也?”夫子曰:“放水療脹,不僅西醫為然,中醫亦至今未絕。

    其法以小銅管刺入腹穴,即出水如射,與西醫抽水,異曲同工。

    此法由來已久,然出自别派,非湯液家法,為藥治正宗所不取。

    按晉代葛稚川肘後方第四卷雲:‘腹水大下之不去,便針臍下二寸,入數分,令水出。

    ’迨至隋宋唐初即已禁用。

    按孫思邈千金方第二十一卷雲:‘凡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月死,大忌之。

    ’日本永觀二年,康賴所撰醫心方三十卷,其第十卷亦引千金此條,作‘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一月死,大大忌之。

    ’知東醫之亦重視放水之忌也。

    清初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第三百九卷腫脹門二,有雲:‘尤忌針刺,犯之流水而死。

    ’此無他,水雖放出,元氣亦随之以俱去。

    且水去而病自若,宜其消後不久複脹如前,甚至旋消而旋脹,且堅滿更甚也。

    大凡抽放腹水,強者幸愈,弱者必死。

    乾隆四十三年俞東扶輯《古今醫案按》亦嘗論及放水之弊。

    其雲‘今有專門治腫脹者,用銅管子從臍下刺入,出水如射,頃刻盈缶,腹脹即消。

    以此水露一夜,明晨視之,浮面者是清水,中央者是淡血,沉底者是脂膏。

    蓋病者清濁不分,氣血皆變為水,決而去之,去水即去其氣血也。

    雖一時暫快,或半月,或一月,腫脹仍作,再針之亦死,不針之亦死矣。

    ’據俞氏言,不可謂近代醫流無識其非者。

    ”爰處蕩滌髒腑開通閉塞之方,直服至十月二十一日而痊愈,又休養兩月而複原。

    夫子諄囑,曰:“在一年内忌食鹹味,二年内禁犯房室,慎之永不複發。

    不爾者,雖瘥複發,不可更治也。

    惟是禁口尚易,戒色甚難。

    戒色于病時尚易,戒色于愈後尤難。

    我見實多,特表而出之。

    明萬曆年間孫一奎輯赤水玄珠,其第五卷引厥目雲‘水脹皆本于房勞過度。

    ’夫既本于房勞過度者,當以節欲善其後。

    望君牢記,切毋河漢斯言。

    ” 附中山醫院病史錄 姓名:俞越峰門診号數:36272住院号數:51—3061 于一九五一年六月十八日首次住院,訴一年餘不規則腹瀉,常有瘀點、牙龈出血及鼻血。

    及十八日來腹明确膨大。

    有十餘年飲酒史。

    廿年前曾在浦東遊泳。

     體檢:消瘦,皮膚有瘀點,鞏膜亞黃色,腹巨膨,表面靜脈較顯,腹水征明顯。

    脾大至肋下五指,薦部及腳背有浮腫。

     胸熒光—— 一、右肺尖瘢。

     二、橫膈高,心橫位,兩側肋膈溝少量積水。

     三、食道光滑。

     其它實驗結果: 白血球:4550,中性68% 赤血球:27500萬,血小闆:284萬,Hess試法陽性 凡登白雙期直接,黃疸指數:32,血漿白蛋:2.05%,球蛋白4.2% 肝功能:馬尿酸試法(口服)0.75克,麝香草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