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鐘士芳血吸蟲病單腹蠱脹一案
關燈
小
中
大
流弊尚堪設想耶!”
後來滬續治,于農曆新正而竟痊愈。
受業葉茂煙入室請益曰:“常見師用原巴豆治療日本住血吸蟲病晚期腹水,愈者甚衆。
敢問徵諸古醫經傳,其有說乎?”夫子曰:“有之,但稽考中醫書籍,并無日本住血吸蟲病之名,如此七字長名當讀為日本句,住血句,吸蟲病句。
不識能符日人創始命名之義否,餘處方屢用原巴豆以治之者,蓋亦有所據焉。
謹業神農本草經下品木部第一種雲:‘巴豆,味辛溫,主傷寒溫虐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練五髒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生巴郡川谷,八月采。
’夫蠱之為物,猶今之所謂屬動物性者,名原蟲也。
疰之為物,猶今之所謂屬植物性者,名細菌也。
中外異名,古今同物,然皆非肉眼所得而見之者也。
住血吸蟲餘嘗得而見之矣,其為形也,雌雄異體,各自獨居。
雄蟲長12-20毫米,雌蟲細而長,平均為26毫米。
此皆肉眼可得而見之者,非若細菌原蟲體極微細,人目不易窺見,非藉高度之顯微鏡,難以顯示其形狀者。
然則其巴豆主殺蟲魚之所謂蟲乎?蟲而與魚骈列并舉,則此巴豆所殺之蟲,除漢唐間所稱射工水弩沙蠶溪毒之外,當必包括住血吸蟲無疑。
何者?住血吸蟲固成長于水中者也,據生物學知住血吸蟲,雄者有睾丸七個,雌者子宮可容五十餘卵,其交媾力甚強,兩蟲成熟時,雄常屈其體,形成一抱合溝,經常抱其雌。
世之狂童登徒,淫娃蕩婦,既蔔其晝,又蔔其夜者,大可用吸蟲二字以喻之。
迨雌蟲脫離雄蟲後,即在近腸壁之小靜脈内産卵,該卵藉卵内幼蟲所分泌之溶化組織物質,使排出之卵,穿過毛細血管壁及腸粘膜組織,進入腸腔,随糞便以排出于體外。
遇到水後,在數小時内,即孵化而成為有纖毛之氈毛幼蟲,或簡稱毛蚴。
遊泳于水内,當其遇到釘螺蛳時,即行鑽入,再移行至肝髒,發育而為芽胞幼蟲,或簡稱胞蚴,後再發育成為尾部分叉之尾動幼蟲,或簡稱尾蚴。
至此乃離開釘螺蛳,再度遊泳于水内,則斯蟲也,宜其與魚骈列并舉。
作者之謂聖,此神農之所以為神農欤。
當人涉水時,此尾動幼蟲即可鑽入皮膚,并脫去其尾部,其所侵入之皮膚表面,發生癢疹。
自此以後,寄生繁殖,初則如瘧如痢,次則肝髒肥大,脾髒亦肥大,或肝萎縮,或肝硬變,遂以緻死。
嘗見漁家每以巴豆殺魚,而螺蝦等水族,亦被毒殺,竊推其義,用之以治人身中住血吸蟲所緻之晚期腹水,屢試而屢驗,居然療效卓著。
遍考神農經典,言殺蟲魚者四,除巴豆外,有芫花、莽草、蜈蚣。
按此三味雖皆屬味辛溫之藥,然無巴豆‘蕩練五髒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之功能。
且‘大腹水脹’四字,又赫然著錄于巴豆主治之下,明文可據,夫複何疑。
” 一、不去油者名原巴豆,若用巴豆霜,則藥效不彰。
一、丸劑用原巴豆先去殼隔心皮,熬令色黃,氣香為度,切勿過火,别研如脂。
一、散劑用原巴豆,先去殼隔心皮,熬令赤,勿枯焦,别研如脂,将餘藥為散,然後納巴豆,更于臼中治之。
一、湯劑用原巴豆,去殼取仁,宜生用,不須熬。
一、湯劑用原巴豆仁,先煎一時至二時,令裂開油出,使其自然化和于水内。
一、湯劑用原巴豆仁,不可搗碎,碎則失其自然出油之意,及而使人煩亂不安,若欲速效,亦可搗碎。
一、舊方有禹餘糧丸、禹功散、舟車丸、濟川煎等,藥店多有制為成藥備售者,惜無原巴豆參入其間,宜近來使用之者,殊乏捷效也。
受業葉茂煙入室請益曰:“常見師用原巴豆治療日本住血吸蟲病晚期腹水,愈者甚衆。
敢問徵諸古醫經傳,其有說乎?”夫子曰:“有之,但稽考中醫書籍,并無日本住血吸蟲病之名,如此七字長名當讀為日本句,住血句,吸蟲病句。
不識能符日人創始命名之義否,餘處方屢用原巴豆以治之者,蓋亦有所據焉。
謹業神農本草經下品木部第一種雲:‘巴豆,味辛溫,主傷寒溫虐寒熱,破癥瘕結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水脹,蕩練五髒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生巴郡川谷,八月采。
’夫蠱之為物,猶今之所謂屬動物性者,名原蟲也。
疰之為物,猶今之所謂屬植物性者,名細菌也。
中外異名,古今同物,然皆非肉眼所得而見之者也。
住血吸蟲餘嘗得而見之矣,其為形也,雌雄異體,各自獨居。
雄蟲長12-20毫米,雌蟲細而長,平均為26毫米。
此皆肉眼可得而見之者,非若細菌原蟲體極微細,人目不易窺見,非藉高度之顯微鏡,難以顯示其形狀者。
然則其巴豆主殺蟲魚之所謂蟲乎?蟲而與魚骈列并舉,則此巴豆所殺之蟲,除漢唐間所稱射工水弩沙蠶溪毒之外,當必包括住血吸蟲無疑。
何者?住血吸蟲固成長于水中者也,據生物學知住血吸蟲,雄者有睾丸七個,雌者子宮可容五十餘卵,其交媾力甚強,兩蟲成熟時,雄常屈其體,形成一抱合溝,經常抱其雌。
世之狂童登徒,淫娃蕩婦,既蔔其晝,又蔔其夜者,大可用吸蟲二字以喻之。
迨雌蟲脫離雄蟲後,即在近腸壁之小靜脈内産卵,該卵藉卵内幼蟲所分泌之溶化組織物質,使排出之卵,穿過毛細血管壁及腸粘膜組織,進入腸腔,随糞便以排出于體外。
遇到水後,在數小時内,即孵化而成為有纖毛之氈毛幼蟲,或簡稱毛蚴。
遊泳于水内,當其遇到釘螺蛳時,即行鑽入,再移行至肝髒,發育而為芽胞幼蟲,或簡稱胞蚴,後再發育成為尾部分叉之尾動幼蟲,或簡稱尾蚴。
至此乃離開釘螺蛳,再度遊泳于水内,則斯蟲也,宜其與魚骈列并舉。
作者之謂聖,此神農之所以為神農欤。
當人涉水時,此尾動幼蟲即可鑽入皮膚,并脫去其尾部,其所侵入之皮膚表面,發生癢疹。
自此以後,寄生繁殖,初則如瘧如痢,次則肝髒肥大,脾髒亦肥大,或肝萎縮,或肝硬變,遂以緻死。
嘗見漁家每以巴豆殺魚,而螺蝦等水族,亦被毒殺,竊推其義,用之以治人身中住血吸蟲所緻之晚期腹水,屢試而屢驗,居然療效卓著。
遍考神農經典,言殺蟲魚者四,除巴豆外,有芫花、莽草、蜈蚣。
按此三味雖皆屬味辛溫之藥,然無巴豆‘蕩練五髒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之功能。
且‘大腹水脹’四字,又赫然著錄于巴豆主治之下,明文可據,夫複何疑。
” 一、不去油者名原巴豆,若用巴豆霜,則藥效不彰。
一、丸劑用原巴豆先去殼隔心皮,熬令色黃,氣香為度,切勿過火,别研如脂。
一、散劑用原巴豆,先去殼隔心皮,熬令赤,勿枯焦,别研如脂,将餘藥為散,然後納巴豆,更于臼中治之。
一、湯劑用原巴豆,去殼取仁,宜生用,不須熬。
一、湯劑用原巴豆仁,先煎一時至二時,令裂開油出,使其自然化和于水内。
一、湯劑用原巴豆仁,不可搗碎,碎則失其自然出油之意,及而使人煩亂不安,若欲速效,亦可搗碎。
一、舊方有禹餘糧丸、禹功散、舟車丸、濟川煎等,藥店多有制為成藥備售者,惜無原巴豆參入其間,宜近來使用之者,殊乏捷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