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上先生履曆
關燈
小
中
大
殆非所望。
亟共乃服,母複費辭。
所請宜不允。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再乞宮觀,不允。
诏敕朱 乞除在外宮觀事,具悉。
卿學高諸儒,名映一代。
從朕艱難之際,實惟舊人。
藹然德義之風,信于多士。
契闊累歲,登崇近班。
大冊高文,佐時戡難。
博物強記,益朕多聞。
國有老成,衆無異論。
朕方知九德之行,灼見三俊之心,庶無遺材,用齊多故。
雖山林隐居之士,尚當結绶而來;顧朝廷領袖之賢,乃欲奉身而去。
況神明之克壯,何疾病之可言。
覽觀來章,殊拂朕眷。
勉安厥位,母複有雲。
所請宜不允。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辭免建國公、聽讀尚書終篇恩命不允。
诏:??朱 所奏辭免轉一官恩命事具悉。
朕擇本支以隆國勢,修勸導而備官司,其有成勞,可無褒命。
卿經術深懿,獨高諸儒,德性純明,自傾多士。
為時耆舊,适副簡求,日陳道義之言,助子詩、禮之訓。
肆稽故事,以寵畢章。
朕方擢先王厲世之規,通天下赴功之志,雖疏遠之吏,抛末之庸,并錄不遺,以勸為善。
況如卿者,其可辭乎?何為上書,遽求反令,固難曲徇其趣。
欽承所請。
宜不允。
再辭,不允。
诏:朕以卿道藝深明,行能高妙,傳授經業,訓迪宗藩。
俾通上古之書,宜從增秩之賞。
而乃屢陳悃愊,力避寵榮。
夫尊賢顯功,蓋人主馭臣之柄;而難進易避,亦師儒厲俗之規。
使勤勞而見知者尚或固辭,則虛僞而幸進者庶幾有恥。
豆惟勉從于爾志,抑亦少勸于士風。
載亮沖懷,不忘嘉歎。
乞宮觀。
不允。
诏:朕寤懷英賢,共圖康濟。
雖山林隐逸之士,尚不倦于招徕;矧朝廷耆艾之儒,豈忍使其輕去。
卿學窮聖域,行允廷佥,論必據經,文推華國。
揚,曆禁塗之久,備觀辰告之忠。
不獨朕知卿之既深,亦惟卿守義之甚固。
老成在列,多士朋來,胡為抗章,遽欲引退。
與其潔身而辭位,希廉士之風;熟若盡道以緻君,卒賢人之業。
勉體至意,母重有陳。
所請宜不允贈官告詞。
??!死生之道,通乎晝夜,達者以為當然;君臣之義,笃于始終,有國以為令典。
逮此告終之問,敢忘哀贈之恩。
故翰林學士、左朝奉大夫緻仕、長林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朱, 蚤以詞華,亟跻膴仕,晚由學術,薦更禁塗。
驚怛化之無常,怅徽音之如在,子有憗遺之感,人懷殄瘁之悲。
考于故常,申此贈典。
百身可贖,興懷不朽之規;一鑒雲亡,徒有無從之涕。
精爽不昧,宜歆此恩。
可特贈左中大夫,餘如故。
紹興八年七月三日回。
朱八行子發啟。
胡文定公安國。
薦章交剡,公議甚孚。
凡屬俊遊,共欣榮問。
學正八行賦才雄骜,受業精通。
手披萬卷之書,要歸卓約;筆掃千軍之陣,恥尚浮華。
有言必務于躬行,所得多繇于心了。
家庭素履,豈求聞達之方。
郡國諸侯,樂任賓興之職。
夜鶴不驚于佩帳,大鵬正假于扶搖。
言念迂愚,久敦情好。
論交莫逆,固蕲美譽之彰;懲沸誤吹,初絕遊談之助。
盍相忘于微笑,尚伸贶于長箋。
過形引重之詞,彌服推先之義。
然賢者名高而責備,物情利及而争歸。
聖門之實學難窮,人境之虛榮易惑。
平居把袂,最欽松桂之姿。
得路彯纓,更砺冰霜之節。
證明吾道,倚仗英抛。
祭文:維紹興八年歲次戊午七月庚申朔十七日辛醜,左朝散郎、試尚書吏部侍郎、兼詳定一司??令晏敦複、左朝散大夫、試尚書戶部侍郎、兼詳定一司??今李彌遜,左中大夫、試尚書禮部侍郎曾開,左朝請郎、試尚書兵部侍郎張焘,左朝奉大夫、新除尚書兵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兼侍講吳圭,左朝奉大夫、試給事中兼侍講張緻遠,左朝奉大夫試給事中兼史館修撰勾濤,左朝奉郎試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兼侍講呂本中,左朝請郎試中書舍人樓照,左朝請郎試中書舍人勾龍如淵、左朝請郎權尚書吏部侍郎魏玒,左奉議郎權禮部侍郎張九成,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故侍讀内翰翊善朱公之靈。
惟公老于田畝,困于州縣,白首窮經,意則不倦。
視彼世人,奚貴奚賤。
不義而得,吾亦不願。
一昨召來,遇知明主。
金馬玉堂,四涉寒暑。
以經決事,随事有補。
位高職卑,亦莫公侮。
不傳之要,自得之妙。
惟公知之,固世所笑。
彼笑何傷,公亦自強。
愈老愈壯,雖死不亡。
識公日淺,相知則深。
公病不起,孰不痛心。
涼風應時,白露日侵。
薄酒寓哀,公或肯臨。
尚飨。
亟共乃服,母複費辭。
所請宜不允。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再乞宮觀,不允。
诏敕朱 乞除在外宮觀事,具悉。
卿學高諸儒,名映一代。
從朕艱難之際,實惟舊人。
藹然德義之風,信于多士。
契闊累歲,登崇近班。
大冊高文,佐時戡難。
博物強記,益朕多聞。
國有老成,衆無異論。
朕方知九德之行,灼見三俊之心,庶無遺材,用齊多故。
雖山林隐居之士,尚當結绶而來;顧朝廷領袖之賢,乃欲奉身而去。
況神明之克壯,何疾病之可言。
覽觀來章,殊拂朕眷。
勉安厥位,母複有雲。
所請宜不允。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辭免建國公、聽讀尚書終篇恩命不允。
诏:??朱 所奏辭免轉一官恩命事具悉。
朕擇本支以隆國勢,修勸導而備官司,其有成勞,可無褒命。
卿經術深懿,獨高諸儒,德性純明,自傾多士。
為時耆舊,适副簡求,日陳道義之言,助子詩、禮之訓。
肆稽故事,以寵畢章。
朕方擢先王厲世之規,通天下赴功之志,雖疏遠之吏,抛末之庸,并錄不遺,以勸為善。
況如卿者,其可辭乎?何為上書,遽求反令,固難曲徇其趣。
欽承所請。
宜不允。
再辭,不允。
诏:朕以卿道藝深明,行能高妙,傳授經業,訓迪宗藩。
俾通上古之書,宜從增秩之賞。
而乃屢陳悃愊,力避寵榮。
夫尊賢顯功,蓋人主馭臣之柄;而難進易避,亦師儒厲俗之規。
使勤勞而見知者尚或固辭,則虛僞而幸進者庶幾有恥。
豆惟勉從于爾志,抑亦少勸于士風。
載亮沖懷,不忘嘉歎。
乞宮觀。
不允。
诏:朕寤懷英賢,共圖康濟。
雖山林隐逸之士,尚不倦于招徕;矧朝廷耆艾之儒,豈忍使其輕去。
卿學窮聖域,行允廷佥,論必據經,文推華國。
揚,曆禁塗之久,備觀辰告之忠。
不獨朕知卿之既深,亦惟卿守義之甚固。
老成在列,多士朋來,胡為抗章,遽欲引退。
與其潔身而辭位,希廉士之風;熟若盡道以緻君,卒賢人之業。
勉體至意,母重有陳。
所請宜不允贈官告詞。
??!死生之道,通乎晝夜,達者以為當然;君臣之義,笃于始終,有國以為令典。
逮此告終之問,敢忘哀贈之恩。
故翰林學士、左朝奉大夫緻仕、長林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朱, 蚤以詞華,亟跻膴仕,晚由學術,薦更禁塗。
驚怛化之無常,怅徽音之如在,子有憗遺之感,人懷殄瘁之悲。
考于故常,申此贈典。
百身可贖,興懷不朽之規;一鑒雲亡,徒有無從之涕。
精爽不昧,宜歆此恩。
可特贈左中大夫,餘如故。
紹興八年七月三日回。
朱八行子發啟。
胡文定公安國。
薦章交剡,公議甚孚。
凡屬俊遊,共欣榮問。
學正八行賦才雄骜,受業精通。
手披萬卷之書,要歸卓約;筆掃千軍之陣,恥尚浮華。
有言必務于躬行,所得多繇于心了。
家庭素履,豈求聞達之方。
郡國諸侯,樂任賓興之職。
夜鶴不驚于佩帳,大鵬正假于扶搖。
言念迂愚,久敦情好。
論交莫逆,固蕲美譽之彰;懲沸誤吹,初絕遊談之助。
盍相忘于微笑,尚伸贶于長箋。
過形引重之詞,彌服推先之義。
然賢者名高而責備,物情利及而争歸。
聖門之實學難窮,人境之虛榮易惑。
平居把袂,最欽松桂之姿。
得路彯纓,更砺冰霜之節。
證明吾道,倚仗英抛。
祭文:維紹興八年歲次戊午七月庚申朔十七日辛醜,左朝散郎、試尚書吏部侍郎、兼詳定一司??令晏敦複、左朝散大夫、試尚書戶部侍郎、兼詳定一司??今李彌遜,左中大夫、試尚書禮部侍郎曾開,左朝請郎、試尚書兵部侍郎張焘,左朝奉大夫、新除尚書兵部侍郎、兼資善堂翊善、兼侍講吳圭,左朝奉大夫、試給事中兼侍講張緻遠,左朝奉大夫試給事中兼史館修撰勾濤,左朝奉郎試中書舍人兼直學士院兼侍講呂本中,左朝請郎試中書舍人樓照,左朝請郎試中書舍人勾龍如淵、左朝請郎權尚書吏部侍郎魏玒,左奉議郎權禮部侍郎張九成,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緻祭于故侍讀内翰翊善朱公之靈。
惟公老于田畝,困于州縣,白首窮經,意則不倦。
視彼世人,奚貴奚賤。
不義而得,吾亦不願。
一昨召來,遇知明主。
金馬玉堂,四涉寒暑。
以經決事,随事有補。
位高職卑,亦莫公侮。
不傳之要,自得之妙。
惟公知之,固世所笑。
彼笑何傷,公亦自強。
愈老愈壯,雖死不亡。
識公日淺,相知則深。
公病不起,孰不痛心。
涼風應時,白露日侵。
薄酒寓哀,公或肯臨。
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