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上先生履曆
關燈
小
中
大
正,以道獻替,簡于朕心。
升擢綸诰之司,仍卒金華之業,尚賢西學,谕教如初。
夫士以得君為難,而朕之知汝者厚矣。
論思潤色,尚往欽哉。
必無愧于古人,乃有辭于永世。
可特授依前官、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
紹興五年八月十七日,轉朝散郎。
告詞。
敕:典谟訓诰,皆上古之書;筆削春秋,著先王之志。
其文雖史,垂世為經。
朕仰奉孫謀,恭繩祖武。
覽裕陵之實錄,悼私史之謗言。
譬夫氛祲之興,或掩昭回之象。
乃诏群彥,同次舊文。
左朝奉郎、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震,學貫九流,趨皇極會歸之要;識深五傳,窮古人述作之原。
頃預編摩,克嚴去取,茲閱奏篇之上,彌嘉汗簡之勞。
十九年之勳德既昭,千萬世之楷模斯在。
祖宗有慶,非出朕私,爵秩所加,式為爾寵。
名附不刊之典,實彰有永之辭。
可特授左朝散郎,依前試中書舍人。
紹興五年十月七日,轉左朝請郎告詞。
敕:朕惟帝王之治,求端于天。
是以察璇玑者協時月正日,陳洪範者省歲月日時。
本天理而時措之,後王用智力而持世曲學,判天人為兩途。
凡曆象授民之妙,散為術家。
至于閏餘失次,攝提無紀,以為是固然,而不知其拂天害民,亂之大者也。
左朝散郎、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震,學深象數,智潛幽眇,會于道要,得其本原。
屬曆法之有差,視算家而參正。
成書來上,七政以齊。
雖史遷之起太初,子雲之明三統,不得專美,予用嘉之。
序進一官,少旌勞績,是謂德賞,往其欽承。
可特授左朝請郎,餘依前。
紹興五年十月二十二日除給事中告詞。
敕:自昔有事殿内之臣,不過侍左右、掌顧問而巳,然猶遴擇名儒,以充此選。
矧今萬務出入,皆屬東台,時當艱危,動關興廢。
其或行事不協于中,任官不厭于衆,雖有君命,皆得駮而正之,其職可謂重矣。
肆求聞人,今以命汝。
左朝請郎、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震,學際天人,識窮理亂,年德俱懋,望實素隆。
演诰西垣,榮問益暢,進司瑣闼,公議允諧。
夫糾其乖違,俾庶政孚于群聽;審其奏述,使下情得而上通,則朕為得人,而汝為稱職,豈不休哉!可特授依前左朝請郎、試給事中,餘如故。
紹興六年正月十六日,轉左朝奉大夫告詞:敕:朕深惟國本,茂建宗支。
朝夕端士之親,冀性習于為善;博約前言之識,俾學富于多聞。
聿就終篇,可無褒律。
翰林學士、左朝請郎、知制诰、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 心潛六藝,文貫九流。
廷論倚如蓍龜,正人賴為領袖。
雍容視草,何獨潤色之工;密勿告猷,備罄論思之益。
屬宗藩之谕教,嘉術業之向成。
疇稽古之勤,既車服之是錫。
懋增秩之渥,抑典故之具存。
尚堅調護之功,用究師儒之效。
眷予耆艾,奚假訓詞。
可特授左朝奉大夫,依前翰林學士、知制诰,餘如故。
紹興六年十一月三日,乞宮觀差遣不允。
诏敕:朱 省劄子奏乞除一在外宮勸差遣事,具悉。
朕以王教存乎篇籍,方儒學之是咨;老成重于典刑,實朝廷之所賴。
故詳延于瑰碩,以參靡于古今。
卿道術深明,文辭英妙。
耆名高義,足以為群士之羽儀;博物洽聞,足以備一時之訪問。
禁林遞直,歲律載周。
侍經幄之燕間,謹宗藩之訓導。
國僑潤色,非有官職之甚勞;陸?腹心,尚倚神明之克壯。
奉身而退,匪朕所聞,其體眷懷,母重來請所請宜不允,仍不得再有陳請。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再乞宮觀,不允。
诏:卿文足以達意,學足以明理,行足以正人。
兼是三者,故處以視草橫經之地,且使從吾嗣子之遊,既有年矣。
遽覽奏章,引疾丏外,辭意甚切,朕為之動心焉。
夫德齒俱懋,固平日之所尊;氣體失平,亦老者之常事。
姑務休養,以期清明,使朝廷之所寶惟賢,則四方必仰朕之德,豈小補哉!所請宜不允。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辭免翰林學士。
不允。
诏敕:朱 省所奏辭免翰林學士、知制诰恩命事,具悉。
昔陸?為學士,國有大政,參裁可否,興元戡難之功,實多文懷之助。
卿學造壸域,識通系表,文章典雅,無愧昔人,議論堅明,有補當世。
越朕初載,杖策軍門,誼先國家,節貫華皓。
老成在服,厥有典刑。
俾代予言,以纾素缊。
豈特資其讨論潤色之益,亦将托以腹心耳目之寄焉。
尚執謙揮,
升擢綸诰之司,仍卒金華之業,尚賢西學,谕教如初。
夫士以得君為難,而朕之知汝者厚矣。
論思潤色,尚往欽哉。
必無愧于古人,乃有辭于永世。
可特授依前官、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
紹興五年八月十七日,轉朝散郎。
告詞。
敕:典谟訓诰,皆上古之書;筆削春秋,著先王之志。
其文雖史,垂世為經。
朕仰奉孫謀,恭繩祖武。
覽裕陵之實錄,悼私史之謗言。
譬夫氛祲之興,或掩昭回之象。
乃诏群彥,同次舊文。
左朝奉郎、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震,學貫九流,趨皇極會歸之要;識深五傳,窮古人述作之原。
頃預編摩,克嚴去取,茲閱奏篇之上,彌嘉汗簡之勞。
十九年之勳德既昭,千萬世之楷模斯在。
祖宗有慶,非出朕私,爵秩所加,式為爾寵。
名附不刊之典,實彰有永之辭。
可特授左朝散郎,依前試中書舍人。
紹興五年十月七日,轉左朝請郎告詞。
敕:朕惟帝王之治,求端于天。
是以察璇玑者協時月正日,陳洪範者省歲月日時。
本天理而時措之,後王用智力而持世曲學,判天人為兩途。
凡曆象授民之妙,散為術家。
至于閏餘失次,攝提無紀,以為是固然,而不知其拂天害民,亂之大者也。
左朝散郎、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震,學深象數,智潛幽眇,會于道要,得其本原。
屬曆法之有差,視算家而參正。
成書來上,七政以齊。
雖史遷之起太初,子雲之明三統,不得專美,予用嘉之。
序進一官,少旌勞績,是謂德賞,往其欽承。
可特授左朝請郎,餘依前。
紹興五年十月二十二日除給事中告詞。
敕:自昔有事殿内之臣,不過侍左右、掌顧問而巳,然猶遴擇名儒,以充此選。
矧今萬務出入,皆屬東台,時當艱危,動關興廢。
其或行事不協于中,任官不厭于衆,雖有君命,皆得駮而正之,其職可謂重矣。
肆求聞人,今以命汝。
左朝請郎、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震,學際天人,識窮理亂,年德俱懋,望實素隆。
演诰西垣,榮問益暢,進司瑣闼,公議允諧。
夫糾其乖違,俾庶政孚于群聽;審其奏述,使下情得而上通,則朕為得人,而汝為稱職,豈不休哉!可特授依前左朝請郎、試給事中,餘如故。
紹興六年正月十六日,轉左朝奉大夫告詞:敕:朕深惟國本,茂建宗支。
朝夕端士之親,冀性習于為善;博約前言之識,俾學富于多聞。
聿就終篇,可無褒律。
翰林學士、左朝請郎、知制诰、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賜紫金魚袋朱, 心潛六藝,文貫九流。
廷論倚如蓍龜,正人賴為領袖。
雍容視草,何獨潤色之工;密勿告猷,備罄論思之益。
屬宗藩之谕教,嘉術業之向成。
疇稽古之勤,既車服之是錫。
懋增秩之渥,抑典故之具存。
尚堅調護之功,用究師儒之效。
眷予耆艾,奚假訓詞。
可特授左朝奉大夫,依前翰林學士、知制诰,餘如故。
紹興六年十一月三日,乞宮觀差遣不允。
诏敕:朱 省劄子奏乞除一在外宮勸差遣事,具悉。
朕以王教存乎篇籍,方儒學之是咨;老成重于典刑,實朝廷之所賴。
故詳延于瑰碩,以參靡于古今。
卿道術深明,文辭英妙。
耆名高義,足以為群士之羽儀;博物洽聞,足以備一時之訪問。
禁林遞直,歲律載周。
侍經幄之燕間,謹宗藩之訓導。
國僑潤色,非有官職之甚勞;陸?腹心,尚倚神明之克壯。
奉身而退,匪朕所聞,其體眷懷,母重來請所請宜不允,仍不得再有陳請。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再乞宮觀,不允。
诏:卿文足以達意,學足以明理,行足以正人。
兼是三者,故處以視草橫經之地,且使從吾嗣子之遊,既有年矣。
遽覽奏章,引疾丏外,辭意甚切,朕為之動心焉。
夫德齒俱懋,固平日之所尊;氣體失平,亦老者之常事。
姑務休養,以期清明,使朝廷之所寶惟賢,則四方必仰朕之德,豈小補哉!所請宜不允。
故茲诏示,想宜知悉。
辭免翰林學士。
不允。
诏敕:朱 省所奏辭免翰林學士、知制诰恩命事,具悉。
昔陸?為學士,國有大政,參裁可否,興元戡難之功,實多文懷之助。
卿學造壸域,識通系表,文章典雅,無愧昔人,議論堅明,有補當世。
越朕初載,杖策軍門,誼先國家,節貫華皓。
老成在服,厥有典刑。
俾代予言,以纾素缊。
豈特資其讨論潤色之益,亦将托以腹心耳目之寄焉。
尚執謙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