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第二十六

關燈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馬莳雲:“内論雜病不一,故名篇。”(《黃帝内經靈樞注證發微》)篇中包括厥氣四種、腹滿三種、心痛六種、痛二種、喜怒二種、膝痛、喉痹、齒痛、耳聾、瘧、腰痛、氣逆、項痛、腹痛、痿厥、衄、哕各一。全篇可分作五節。

    【講解】前面幾篇文獻雖涉雜病,但還是有中心内容可尋的。如“四時氣”中涉及雜病,但“四時氣”還是其中心内容;“熱病”篇涉及雜病,但主要内容還是“熱病”。而此篇沒有中心内容,通篇就是講雜病,故命之曰“雜病”。

    第一節 厥氣四證刺法

    【原文】厥夾脊而痛者至頂,頭沉沉然,目然,腰脊強,取足太陽腘中血絡。厥胸滿面腫,唇漯漯然,暴言難,甚則不能言,取足陽明。厥氣走喉而不能言,手足凊,大便不利,取足少陰。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氣,腹中,便溲難,取足太陰。

    【提要】刺厥氣四種。

    第二節 雜病十二刺法

    【原文】嗌幹,口中熱如膠,取足少陰。膝中痛,取犢鼻,以圓利針,發而間之,針大如厘,刺膝無疑。喉痹不能言,取足陽明;能言,取手陽明。瘧,不渴,間日而作,取足陽明;渴而日作,取手陽明。齒痛,不惡清飲,取足陽明;惡清飲,取手陽明。聾而不痛者,取足少陽;聾而痛者,取手陽明。衄而不止衃,血流,取足太陽;衃血,取手太陽,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陽。中熱而喘,取足少陰、腘中血絡。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陰;怒而多言,刺足少陽。痛,刺手陽明與之盛脈出血。項痛不可俛仰,刺足太陽;不可以顧,刺手太陽也。

    【提要】嗌幹、膝中痛、喉痹、瘧、齒痛、聾、衄、腰痛、中熱、喜怒、痛、項痛等十二刺法。

    第三節 腹滿三證刺法

    【原文】小腹滿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時寒熱,小便不利,取足厥陰。腹滿,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腹滿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陰。

    【提要】刺腹滿三種。

    第四節 心痛六種刺法

    【原文】心痛引腰脊,欲嘔,取足少陰。心痛,腹脹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陰。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陰;不已,取手少陽。心痛引小腹滿,上下無常處,便溲難,刺足厥陰。心痛,但短氣不足以息,刺手太陰。心痛,當九節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止。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

    【提要】刺心痛六種。

    第五節 五種雜病刺法

    【原文】痛,刺足陽明曲周動脈,見血,立已;不已,按人迎于經,立已。氣逆上,刺膺中陷者與下胸動脈。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已刺按之,立已。痿厥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無休,病已止。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無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驚之,亦可已。

    【提要】刺痛、氣上逆、腹痛、痿厥、哕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