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水第十二

關燈
(此篇錄音資料僅限于提要,其他據《黃帝内經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所謂“經水”即言經脈,其意不過拟議遠近、淺深、多少之象耳。

    文中“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視之”的記述十分可貴,反映了中醫學在古代的醫學實踐,在這裡以此反證其以經脈比作經水的客觀依據。

    言“經水”是欲探知經脈的生理功能,從經脈之大小、血之多少來決定針刺的淺深,具有一定科學意義。

    全篇可分作四節。

     【講解】把人體的十二經配比為自然界的十二水,這是古人取象比類的一種方法,但此處之比喻具體的意義不大,特别是對于臨床更是如此。

    為什麼要這樣比類呢?自然界存在的十二水,有遠有近、有多有少、有長有短、有深有淺,十二經脈同樣存在着這樣的差異,有的經脈長,有的經脈短,有的經脈氣血多,有的經脈氣血少,如手經就比較短,足經都比較長,尤其是足太陽經就特别長。

    三陰三陽氣血各有多少,此篇也涉及這個問題,這就是曰“經水”的意義。

     文獻中說:“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髒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五髒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

    ”正因為經脈之間有這個分别,所以針刺才有淺深之法,有的宜深刺,有的宜淺刺,有的宜多刺,有的宜少刺,有的灸可宜多,有的灸可宜少,這是因為與每一經之陰陽氣血相關的緣故。

     文獻中雲:“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這個“大數”是怎麼知道的呢?“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是說人活着可以度量,死了還可以解剖觀察,這在當時是非常寶貴的醫學思想。

     第一節 經脈的深淺遠近 【原文】黃帝問于岐伯曰:經脈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經水,而内屬于五髒六腑。

    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髒六腑之高下、小大,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夫經水者,受水而行之;五髒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

    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淺,灸之壯數,可得聞乎? 【提要】了解經脈的深淺遠近,目的在便于确定刺之深淺,以及灸之壯數。

     第二節 經脈的解剖而視 【原文】岐伯答曰:善哉問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廣,不可量,此之謂也。

    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間,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廣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

    其治以針艾,各調其經氣,固其常有合乎。

     【提要】略謂欲知經脈的長短大小,最好是通過解剖的方法,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