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濟卦第六十三

關燈
果他不肯給我們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無損地送回來。

    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對我們動武的理由。

    ”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好派他帶着和氏璧到秦國去。

     蔺相如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

    秦王雙手捧着璧,愛不釋手,但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說:“這塊璧有一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秦王信以為真,就把璧交給了蔺相如。

    蔺相如捧着璧,往後連退了幾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用十五座城來交換。

    現在璧在我手上,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就和這塊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說着,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秦王怕他把璧撞碎了,連忙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給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

    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應當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能交出來。

    秦王隻好跟他約定了日期。

     蔺相如知道秦王根本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住處,就叫手下人帶着和氏璧抄小路回趙國了。

    等到舉行典禮那一天,蔺相如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我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趙國去了。

    您如果真有誠意的話,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趙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取來,決不食言。

    不然的話,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們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無奈,隻好客客氣氣地把蔺相如送回趙國。

     【原文】 九三,高宗①伐鬼方②,三年克③之。

    小人勿用。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高宗,殷王武丁。

    鬼方,國名。

    乾為高宗,坤為鬼方;乾二之坤五。

    故‘高宗伐鬼方’。

    坤為年,位在三,故‘三年’。

    坤為小人,二上克五,故‘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 《象》曰:“三年克之”,憊④也。

     【注釋】 ①高宗:殷高宗,名武丁,殷代最著名的帝王之一。

     ②鬼方:殷代邊境民族建立的方國。

     ③克:戰勝。

     ④憊:極度疲乏。

     【譯文】 九三,殷高宗征伐鬼方,經三年苦戰獲勝利。

    莫任用小人。

     《象傳》說:“經三年苦戰獲得勝利”,說明已是疲憊不堪。

     【解說】 高宗是殷代中興的英明帝王,名武丁。

    鬼方是殷代邊疆的異民族。

    從前殷高宗讨伐鬼方,經過三年的苦戰,才得以戰勝,但對有戰功的小人,隻給以重賞,不予重用。

     克之,就是既濟、完成,不用小人是有防患。

    九三在互坎中,坎為勞,故“憊也”。

    九三剛而不中,與上六小人有應,所以不用。

     越王勾踐滅了吳國之後,坐在夫差原來坐過的朝堂裡。

    範蠡、文種和其他官員都來朝見他。

    吳國的太宰伯嚭也站在一旁等着受封,他認為自己曾給夫差進讒言,除掉了伍子胥,幫助了勾踐,應該得到封賞。

     勾踐對伯嚭說:“你過去是吳國的大臣,我不敢收你做我的臣子,你還是去陪伴你的國君吧。

    ”伯嚭垂頭喪氣地退了出去。

    勾踐派人追上去,把他殺了 像伯嚭這樣的小人,隻會見風使舵,不可能對君主忠誠,因此,勾踐殺了他,實為明智之舉。

     既濟一卦貫天地四時圖 既濟一卦中,六二為陰爻,其爻位也為陰,又處于下卦之中,因此象征地;九五為陽爻,其爻位為陽,因此象征天。

    其餘四爻中初六象春,九三象夏,六四象秋,上六象冬。

    所以既濟一卦含天地四時之象。

     【原文】 六四,繻①有衣袽②,終日戒。

    [王弼注:“繻,宜曰濡。

    衣袽,所以塞舟漏也。

    履得其正,而近不與三五相得。

    夫有隙之棄舟,而得濟者,有衣袽也。

    鄰于不親而得全者,終日戒也。

    ”]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孔穎達《周易正義》曰:“‘有所疑’者,釋所以‘終日戒’。

    ”] 【注釋】 ①繻:通“襦”,短襖。

     ②袽:破衣敗絮。

     【譯文】 六四,華美的衣服變成破爛衣服,應當整天警惕戒備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