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占筮書卷二

關燈
試亦度之。

    張文楚曰:環占法,前畢萬筮仕傳,既占屯震之坤為諸侯,又轉占比坤之震亦為諸侯,謂之終複其始,法同。

     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 此。

    」 此時無子圉事,故僅記此語,以完秦伯伐晉傳。

     僖二十五年傳:秦伯師于河上,将納王。

    狐偃言于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

    」使蔔偃蔔之,曰:「吉。

    」蔔文不載。

     時襄王以王子帶之亂出居于鄭,秦穆将納王,狐偃勸晉文先之,以攘其功。

    勤王,即納王以勞于王事曰勤。

    蔔偃,蔔筮官。

     筮之,遇大有離上乾下?之暌離上兌下。

    ?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

    戰克而王飨,吉孰大焉?」 公用享于天子,即大有九三爻詞在本辭之義。

    原謂乾三踞下國之首,象屬三公。

    三公近天子,往得受天子飨禮。

    而兌口離腹,加之夏離秋兌,值時物長養之候,可行燕飨。

    說卦:「兌為羊」,鄭氏本作「養」。

    故即用其辭,以為戰克而王飨,吉孰大焉。

    其雲戰克者,以勤王必戰也。

    舊注謂蔔辭有黃帝戰于阪泉之兆語,故雲。

    則蔔筮兩辭,安得雜見?誤矣。

     張文彬曰:兩卦皆有離,離為甲曾戈兵,正戰象也。

    況變兌而得互離,則兵甲愈盛,戰已勝矣。

     且是卦也,天為澤以當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夫有去暌而複,亦其所也。

     且以乾天變兌澤,是天為澤也。

    天最高而澤最下,是降心也。

    天為澤以承日,則與王之降心以迎公何異?此觀其所之而有斷然者。

    乃即以環占推之,縱去暌而占大有,下乾上離,以乾天而下離日,降心亦然。

    所謂無往而不得其所者,雖還複其卦,亦如是也。

    是時謀迎王,反曰逆公者,以勤王言則迎王,以王飨言則逆公,乃其象。

    則正義謂「乾變澤以延日影,如迎日然」,此為得之。

     晉侯辭秦師而下,次于陽樊,右師圍溫,左師逆王。

    王入于王城,取大叔即王子帶。

    于溫,殺之。

    晉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

     此勤王戰克王飨之驗。

     飨醴,既飨而又設醴酒。

    宥,助也,又以币帛為助。

    附:宣十二年傳:晉師救鄭,及河,聞鄭既及楚平,桓子欲還。

    即荀林父将中軍者。

    彘子不可。

    即先谷佐中軍者。

    知莊子:「荀首曰:此師殆哉!」此記晉、楚戰于泌,而晉師敗績之事。

    然口語及之,并非筮詞,與蔡墨說龍、子太叔論楚子并同。

    惟此傳與占筮相表裡,故附載之。

    周易有之,在師坎下坤上。

    ?之臨兌下坤上。

    ?曰:「師出以律,否臧,兇。

    」此師卦初爻辭。

    執事順成為臧,逆為否。

     此引易而亦占變者,先引遇卦爻辭論之。

    釋言雲:「坎,律,铨也。

    」樊光曰:「坎,水也。

    水性平,故律與铨皆取水為平準。

    」又郭璞曰:「易坎卦主法,法、律皆所以铨量輕重。

    」是坎為律象。

    又且黃鐘為律本,而位乎坎,故坎為律、為法。

    今以坤衆之師,出之以内坎之律,是中軍有令,而師衆從之,所以臧也。

    否則不臧而兇矣。

    所以執兵事者,坤為順,順成為臧,逆則兇。

     衆散為弱,川壅為澤,有律以如己也,故曰律。

    否臧,且律竭也。

    盈而以竭,夭且不整,所以兇也。

     此兼論之。

    卦坤衆,說卦水亦衆,見白虎通并杜注。

    既失坎律,則坎衆亦散,将變而為兌之少女,弱矣。

    又且坎本川流,改為兌澤,川亦壅矣。

    夫有律以從己也,如者,從也。

    見杜注。

    今不從而逆,則律敗。

    竭者,敗也。

    川盈而竭,律甚嚴正,而夭邪不整,以至敗壞,非兇而何?不行之謂臨,有帥而不從,臨孰甚焉?此之謂矣。

    果遇必敗,彘子屍之,雖免而歸,必有大咎。

     且師貴行也,惟臨則坤土所行,遇澤即止,謂之不行。

    今彘子逆命,師不行矣。

    若遇楚師,恐将不免。

    師在三、五,不能無輿屍之象。

    其人佐中軍,即弟子也。

    弟子輿屍,彘子能免之乎?縱或免歸,必有大咎。

    此為明年殺先縠傳 成十六年博。

    晉侯将伐鄭,楚子救鄭公。

    晉侯筮之,史曰:「吉。

    」其卦遇複,坤上震下。

    ? 此晉、楚戰鄢陵,而晉筮之者。

    複是專卦。

     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

    蹙、目韻。

     其卦本六陰,而一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