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藥性草部
人參(君。
味甘氣溫,微寒無毒。
反藜蘆) 安神定魄、止驚悸、生津、通血脈。
治五勞七傷、虛損、肺脾陽氣不足、虛喘乏力,肺寒宜用之。
肺受火邪喘嗽者禁用。
沙參(臣。
味苦甘,氣微寒,無毒。
反藜蘆) 補中、益肺氣、止驚煩。
治常欲眠、養肝氣、療頭痛。
氣熱肺熱宜用之。
肺寒禁用。
天門冬(君。
味苦甘,氣平大寒,無毒。
凡用去皮心) 治肺氣咳 逆喘急,消痰通腎氣,止渴療肺痿,生癰吐膿,血熱侵肺,吐衄妄行,瀉肺火,利小便。
冷而能補。
麥門冬(君。
味甘微苦,氣平微寒,無毒。
凡用去心) 治口乾渴,心肺熱,虛勞客熱,通脈保神,補心氣。
治血妄行,瀉肺中伏火,療肺痿吐膿。
地黃 (君。
味苦,氣寒,無毒。
忌鐵器、菔菜) 熟地 微溫,大補血衰,滋腎陰,益氣力,主血虛勞熱,產後臍腹痛;生地大寒,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不足,主婦人崩中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胎動下血、瘀血、衄血、吐血。
胃寒者斟酌用。
痰膈不利者,薑汁炒用。
術(君。
味苦甘辛,氣溫,無毒) 白朮除濕益燥、生津補脾、進食除胃熱、消虛痰止下洩、利小便消腫滿及霍亂嘔逆。
在氣主氣,在血主血、有汗則發、無汗則止;蒼朮氣味辛烈,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除惡氣闢山瘴,消癖塊,療心腹脹痛、健胃寬中,發汗,除上焦濕,功最大。
鹽水炒,佐黃柏力健、行下焦腰足濕熱。
黃耆(味甘,氣微溫,無毒。
補虛,蜜炙。
用治瘡,生用) 主癰疽久敗瘡、內托排膿、止痛風、癩、痔、痿、脾胃虛弱、羸瘦、補中生血、補肺氣、實皮毛、瀉陰火、療虛勞自汗。
無汗則發、有汗則止。
又治消渴、洩痢、腸風、婦人血崩、帶下,經症,產前後一切病,補腎三焦命門元氣。
治傷寒、尺脈不至。
性畏防風,然防風制黃耆,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蓋相畏而相使者。
甘草(君。
昧甘,氣平,生寒熱溫、無毒。
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長肌肉、解百藥毒及諸毒。
治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健胃和中、養血補血、善和諸藥。
生用瀉火,節消瘡疽腫毒,又治肺痿吐膿血。
惟中滿禁用。
下焦藥少用梢,除胸中積熱,去莖中痛。
菊花(君。
味甘、氣平寒、無毒。
家種味甘,色黃白者佳。
味苦野菊,傷胃不用) 主風,頭眩腫痛,惡風濕痹,身上四肢諸風,胸中煩熱,明目養血,去目中膜翳,根治療腫。
菖蒲 (君。
味辛苦、氣溫,無毒。
生石澗一寸九節者良) 主四肢濕痹不得屈伸,開心通竅,正氣除煩,明耳目,出音聲,療頭風鬼氣,瘡疥殺蟲,止小便。
遠志(君。
味苦,氣溫,無毒。
殺天雄、附子毒。
凡用去心) 補不足,利九竅,定心志,止驚悸、夢邪,益精壯陽。
黃精(君。
味甘、氣平,無毒) 益脾胃、潤心肺、除風濕、補勞傷。
山藥(臣。
味甘、氣溫平,無毒) 長肌肉,止腰痛,強陽,補心、肺不足、療煩熱、洩精健忘。
五味子 (君。
味酸、氣溫,無毒) 主咳逆上氣、補不足、強陰益精、止渴生津,在上滋肺,在下補腎。
氣耗散者用此收之。
肉蓯蓉(臣。
味甘酸鹹,氣微溫,無毒。
凡用必酒浸去浮甲並中心白膜) 強陽益精、暖腰膝,續筋髓、補命門相火。
治男子絕陽不與,洩精尿血、遺瀝;女子絕陰不產、血崩帶下、陰痛。
鎖陽(味甘鹹。
凡使酥油塗炙) 補陽氣、益精。
治大便躁結。
菟絲子(君。
味辛甘,氣平溫,無毒) 療男、婦虛寒、腰痛膝冷,補精髓,強陽堅筋骨。
治莖中寒精自出,洩精尿血。
牛膝(君。
味苦,酸,氣平,無毒。
去蘆酒洗用) 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逐血氣、墮胎。
療男子陽消、老人失溺、壯陽益精、填髓、除腰脊痛、通月水。
療血結血暈、產後心腹痛、活血生血、引諸藥下行腰膝。
萎蕤(君。
味甘,氣平,無毒) 主中風暴熱、四肢拘攣、頭疼目痛、皆爛淚出、濕註腳膝、腰痛、去面黑鼾。
薏苡仁(味甘、氣微寒,無毒。
根治蛔攻心腹痛)。
主筋急拘攣,風濕痹。
利腸消水腫、下氣除筋骨邪氣不仁。
石斛(君。
味甘、氣平,無毒。
酒洗蒸用) 壯筋骨、療腳膝軟弱、強陽益精,長肌肉。
治胃中虛熱,皮膚邪熱。
巴戟天(使。
味辛甘、氣微溫,無毒) 強陽、堅筋骨、療頭面遊風、大風血癩及陰中引痛、夜夢鬼交、洩精。
破故紙(味苦辛、氣大溫,無毒。
酒炒用) 主四肢疼痛、骨髓傷敗、陽衰腎冷、精流、腰膝痛,囊濕小便利及婦人血氣。
穹藭 (臣。
味辛、氣溫,無毒) 主寒痹、筋攣緩急、婦人血閉。
治少陽頭痛、血虛頭痛之聖藥。
散肝經風,頭面風。
治一切血、去宿生新及痔痿腦癰、發背癭癧、排膿消瘀,長肉。
上行頭目,下行血海,通肝經,血中之氣藥。
療一切心腹氣痛,胸脅痛、疝痛閉郁、行氣燥濕。
當歸(臣。
味甘辛、氣溫,無毒) 主瘟瘧,虛勞寒熱,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齒痛頭痛、補不足,氣血昏亂,服之即定能令各有所歸,故名當歸。
頭止血、身和血、尾破血、全用和血。
芍藥(臣。
味苦酸、氣微寒、有小毒。
反藜蘆) 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症、益氣、順血脈、抑肝暖中、扶陽收陰、補血、散惡血、利大小腸、通月水、消癰腫。
生用下痢疾、炒用止腹痛、脾經之藥。
白者補、赤者瀉,產後不可用、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性也。
益母草(味辛甘、氣微溫,無毒) 主胎前產後諸疾,行血養血,及難產胎死腹中。
專治婦女一切血症。
車前子(君。
味甘鹹,氣寒,無毒) 主小便淋瀝、除濕痹、利水道、療肝中風熱沖目赤痛。
治婦人產難。
葉根主鼻衄、熱痢。
蒲黃(君。
味甘、氣平、無毒。
生用破血消腫、炒黑用止血) 止血、消瘀血。
治一切吐衄、崩唾、腸風、血痢、尿血、撲血、血症帶下、月候不均、心腹痛、產後血症、瘡癤、風腫。
續斷(君。
味苦辛,氣微溫,無毒。
酒浸用) 調血脈,療金瘡癰腫、止痛生肌、續筋骨、治婦人乳難、產前後一切症。
及崩中漏血尿血、跎瘡、惡血腰痛,縮小便、止洩精、溫子宮。
骨碎補(使。
味苦、氣溫、無毒。
去毛用) 破血止血、補傷折骨碎、堅齒、療骨中毒氣、風血疼痛。
蒺藜子(君。
味苦辛,氣溫微寒,無毒) 治風明目、破惡血、療喉痹乳難、身體風癢,肺痿,小兒頭瘡。
沙苑蒺藜止遺瀝,洩精溺血。
地膚子(君。
味苦、氣寒、無毒。
又名落蒂) 主膀胱熱,利小便、洗目去熱暗雀盲,止痛。
決明子(臣。
味鹹苦甘、氣平微寒、無毒。
草決明治療同) 主青盲目謠,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除肝家熱,又解蛇毒。
丹參(臣。
味苦、氣微寒、無毒。
反藜蘆) 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經。
治。
骨節疼痛、頭痛眼赤、惡瘡癭贅腫毒、排膿止痛生肌及邪氣腸鳴腹痛。
玄參(使。
味苦鹹、微寒、無毒。
反藜蘆) 明目。
治結熱積聚、暴中風狂邪、溫瘧頭風、骨蒸傳屍,散項核癰腫、清咽膈,又治空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
茜根(君。
味苦、氣寒。
炒用。
勿犯鐵) 主寒濕風痹、衄血吐血、內崩下血、尿血、產後血暈乳結、撲損瘀血死血。
治蠱毒。
茅根(臣。
味甘、氣寒、無毒) 主瘀血。
血閉吐血、利小便、下五淋,解腸胃熱、療婦人崩中、止消渴。
艾 (使。
味苦、氣微溫、無毒) 主灸百病,止下痢赤白、吐血衄血瀉血、婦人漏血,安胎、止腹痛,避風寒,暖子宮,殺蛔蟲。
醋煎治癬。
地榆(味苦甘酸,氣微寒,無毒) 主婦人乳痙痛,帶下,月水不止,血崩,產前後諸血疾,腸風血痢,赤白痢,小兒疳熱瀉痢,療金瘡止痛、除惡肉、蝕膿、諸疾熱瘡。
虛寒人水瀉冷痢勿用。
大小薊根(味甘苦,氣溫。
又雲涼) 大薊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血下血、療癰腫惡瘡。
小薊專主血疾。
紅花(味辛甘苦,氣溫,無毒) 主一切血症,多用破血,少用入心養血,療產後血暈、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
牡丹皮(味辛苦,氣寒,無毒。
凡用去骨) 主虛勞。
無汗骨蒸、瀉陰火、除症堅、瘀血留腸胃不散、衄血吐血、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產後一切冷熱血氣、療癰瘡,排膿止痛。
鬱金(味辛苦、氣寒,無毒) 下氣涼心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女人血氣心痛、療金瘡、生肌。
薑黃(味辛苦、氣寒。
又雲溫。
無毒) 主心腹結積、下氣脹、破血通月經。
治撲損瘀血、產後敗血攻心、消癰腫。
延胡素(味辛苦,氣溫,無毒) 破血,理月經不調、產後血暈、暴血衝上。
又治心氣痛、小腹痛、暴腰痛。
香附(味甘,氣微寒,無毒) 除胸中熱,下氣開鬱、逐凝血,炒黑止血。
治崩漏,血中之氣藥,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婦人之仙藥也。
又婦人乳腫痛,搗末醋煮厚敷之。
旱蓮草(味甘酸,氣平,無毒) 主金刀撲損血不止,烏鬚髮及齒血出疼痛。
劉寄奴(味苦,氣溫,無毒) 主破血,產後餘疾下血,止痛極效。
又治心腹痛、小脹。
柴胡(君。
味苦,氣平微寒。
無毒) 去腸胃結氣、明目、除往來寒熱,傷寒寒熱,本經頭痛。
在經主氣,在臟主血,瘧症必用之。
又能引清氣行陽道、升提胃氣。
前胡(使。
味苦、微寒,無毒) 主心腹結氣、頭痛、去痰實,下氣。
療傷寒寒熱,明目,治小兒一切疳氣。
黃連(臣。
味苦、氣寒,無毒。
酒炒上行,薑汁炒辛散) 主目痛赤腫皆傷淚出,腸癖腹痛,下痢赤自,婦人陰腫痛。
鎮肝益膽,解熱毒,瀉心火,止驚消渴,調胃厚腸,除脾胃濕熱,煩躁噁心,鬱熱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及諸瘡腫毒,又主小兒疳氣。
胡黃連(味苦、氣平、無毒) 主久痢成疳、溫瘧、骨蒸勞熱。
補肝膽明目。
理小兒驚癇。
治婦人股蒸虛驚。
黃芩(臣。
味苦,氣平寒,無毒) 枯飄者名宿芩。
主諸熱黃疸、火瘍,目赤腫疼、解肌熱、洩肺火、消膈上熱痰,療天行熱疾、療瘡、乳癰、發背。
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條實者名子芩,入太陽,除熱,補膀胱不足,治下痢膿血,腹痛後重,身熱。
又安胎。
草龍膽(君。
味苦澀,氣大寒,無毒) 主骨間寒熱,胃中伏熱,時氣溫熱、黃疸、下焦濕熱,益肝膽、止驚惕。
酒浸上行,治兩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
又療小兒驚癇、客忤、疳氣。
防己(君。
味辛苦,氣平寒,無毒。
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已主風氣) 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利大小便,療腰以下濕熱腳氣,去膀胱熱及傷寒寒熱,肺氣喘嗽、隔間脂滿、殺癰腫惡結、諸疥癬蟲瘡。
葛根(臣。
味甘、氣平、無毒。
亦主金瘡止血。
花解酒) 主消渴大熱嘔吐,療傷害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
治脾虛口渴,除胃熱,解酒。
瓜蔞根(味苦、氣寒,無毒。
反烏頭) 主消渴身熱煩滿,除腸胃中痼熱,黃值、唇乾口燥、排膿消腫、生肌長肉,消乳癰發背,痔痿瘡癤、撲損瘀血。
仁味苦甘,性潤。
治痰嗽、利胸膈。
甘能補肺、潤能降氣、治痰之要藥。
又消乳癰腫。
苦參(味苦,氣寒沉,無毒。
反藜蘆) 主心腹結氣、黃疸溺瀝,除癰腫、療腸癖熱痢,皮肌煩熱,洗蟲疥,治大瘋眉脫及遍身熱疹,陰處瘡癢。
青黛(臣味鹹甘,氣寒) 解諸藥毒,收五臟鬱火,小兒驚癇疳熱,瀉肝殺蟲。
又敷熱瘡惡腫、金瘡、蛇犬等毒。
(茵陳蒿(使。
味苦辛,氣乎微寒,無毒) 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解傷寒煩熱、腦痛,化痰利膈、行滯氣。
知母(君。
味苦辛,氣寒,無毒) 主口乾消渴、浮腫下水、補不足、瀉腎火。
治有汗骨蒸、傷寒久瘧煩熱、消痰止嗽、潤心肺。
又治溪毒大勝。
貝母(臣。
味辛苦,氣平微寒,無毒。
反烏頭) 主喉痹乳難、咳嗽上氣、消痰潤肺,散心胸鬱結、項下瘤癭,敷惡瘡、斂瘡口。
治人面瘡,胞衣不出。
酒調七枚服。
地骨皮(味苦、氣寒) 主熱中消渴、風濕周痹、癬、有汗骨蒸,去肌熱、涼血、堅筋骨,利大小腸。
紫菀(臣。
味苦辛,氣溫,無毒。
凡用蜜水浸一宿去蘆) 主咳逆上氣,益肺、療肺痿、咳唾膿血,消痰止喘及小兒驚癇。
百部(使、味甘苦,氣微溫,無毒) 主肺虛咳嗽、潤肺。
治疳咳、傳屍、骨蒸、殺寸白。
款冬花(君。
味辛甘,氣溫,無毒) 主咳逆上氣,喘息涕唾、寒熱邪氣、潤心肺,消痰止嗽。
治喉痹、肺痿、肺癰、吐膿血。
馬兜鈴(味苦寒,無毒) 主肺熱咳嗽,氣上逆,痰結喘促。
又薰血痔瘻瘡。
桔梗(臣。
味辛苦,氣微溫,有小毒) 主胸脅痛,腹滿腸鳴,驚悸,鼻塞咽痛,利胸膈。
治肺熱嗽逆,消痰。
療小兒驚癇、客忤。
載諸藥不沉,又能升提氣血。
苧根(使。
味甘,氣寒) 主小兒赤丹,癰疽、發背、療瘡、乳房毒,箭、蛇咬、妊娠胎動、產前後心煩、天行熱病、狂渴,解金石藥毒。
蘆根(使。
味甘,氣寒) 主消渴、客熱嘔吵,止小便。
治時疾煩悶,妊孕心熱、胃中煩熱。
獨活(一名羌活。
君。
味苦甘,氣平微溫) 羌活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剮斜,遍身肢節疼痛、去風濕。
得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
獨活治痛風,足少陰伏風,兩足寒濕不能動止,又主風毒,齒痛,加細辛治少陰經頭痛。
升麻(味甘苦,氣平微寒,無毒) 解百毒、疫瘴、邪氣、盅毒、中惡、腹痛、時氣頭痛、風腫、肺痿肺癰,咳唾膿血,瘡家之聖藥。
及發散本經風邪,若元氣不足,陽氣下陷,用此升提。
又治小兒風癇,時熱痘疹。
味甘氣溫,微寒無毒。
反藜蘆) 安神定魄、止驚悸、生津、通血脈。
治五勞七傷、虛損、肺脾陽氣不足、虛喘乏力,肺寒宜用之。
肺受火邪喘嗽者禁用。
沙參(臣。
味苦甘,氣微寒,無毒。
反藜蘆) 補中、益肺氣、止驚煩。
治常欲眠、養肝氣、療頭痛。
氣熱肺熱宜用之。
肺寒禁用。
天門冬(君。
味苦甘,氣平大寒,無毒。
凡用去皮心) 治肺氣咳 逆喘急,消痰通腎氣,止渴療肺痿,生癰吐膿,血熱侵肺,吐衄妄行,瀉肺火,利小便。
冷而能補。
麥門冬(君。
味甘微苦,氣平微寒,無毒。
凡用去心) 治口乾渴,心肺熱,虛勞客熱,通脈保神,補心氣。
治血妄行,瀉肺中伏火,療肺痿吐膿。
地黃 (君。
味苦,氣寒,無毒。
忌鐵器、菔菜) 熟地 微溫,大補血衰,滋腎陰,益氣力,主血虛勞熱,產後臍腹痛;生地大寒,涼血生血,補腎水真陰不足,主婦人崩中不止,及產後血上薄心,胎動下血、瘀血、衄血、吐血。
胃寒者斟酌用。
痰膈不利者,薑汁炒用。
術(君。
味苦甘辛,氣溫,無毒) 白朮除濕益燥、生津補脾、進食除胃熱、消虛痰止下洩、利小便消腫滿及霍亂嘔逆。
在氣主氣,在血主血、有汗則發、無汗則止;蒼朮氣味辛烈,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除惡氣闢山瘴,消癖塊,療心腹脹痛、健胃寬中,發汗,除上焦濕,功最大。
鹽水炒,佐黃柏力健、行下焦腰足濕熱。
黃耆(味甘,氣微溫,無毒。
補虛,蜜炙。
用治瘡,生用) 主癰疽久敗瘡、內托排膿、止痛風、癩、痔、痿、脾胃虛弱、羸瘦、補中生血、補肺氣、實皮毛、瀉陰火、療虛勞自汗。
無汗則發、有汗則止。
又治消渴、洩痢、腸風、婦人血崩、帶下,經症,產前後一切病,補腎三焦命門元氣。
治傷寒、尺脈不至。
性畏防風,然防風制黃耆,黃耆得防風其功愈大,蓋相畏而相使者。
甘草(君。
昧甘,氣平,生寒熱溫、無毒。
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長肌肉、解百藥毒及諸毒。
治咳嗽、止渴、通經脈、利血氣、健胃和中、養血補血、善和諸藥。
生用瀉火,節消瘡疽腫毒,又治肺痿吐膿血。
惟中滿禁用。
下焦藥少用梢,除胸中積熱,去莖中痛。
菊花(君。
味甘、氣平寒、無毒。
家種味甘,色黃白者佳。
味苦野菊,傷胃不用) 主風,頭眩腫痛,惡風濕痹,身上四肢諸風,胸中煩熱,明目養血,去目中膜翳,根治療腫。
菖蒲 (君。
味辛苦、氣溫,無毒。
生石澗一寸九節者良) 主四肢濕痹不得屈伸,開心通竅,正氣除煩,明耳目,出音聲,療頭風鬼氣,瘡疥殺蟲,止小便。
遠志(君。
味苦,氣溫,無毒。
殺天雄、附子毒。
凡用去心) 補不足,利九竅,定心志,止驚悸、夢邪,益精壯陽。
黃精(君。
味甘、氣平,無毒) 益脾胃、潤心肺、除風濕、補勞傷。
山藥(臣。
味甘、氣溫平,無毒) 長肌肉,止腰痛,強陽,補心、肺不足、療煩熱、洩精健忘。
五味子 (君。
味酸、氣溫,無毒) 主咳逆上氣、補不足、強陰益精、止渴生津,在上滋肺,在下補腎。
氣耗散者用此收之。
肉蓯蓉(臣。
味甘酸鹹,氣微溫,無毒。
凡用必酒浸去浮甲並中心白膜) 強陽益精、暖腰膝,續筋髓、補命門相火。
治男子絕陽不與,洩精尿血、遺瀝;女子絕陰不產、血崩帶下、陰痛。
鎖陽(味甘鹹。
凡使酥油塗炙) 補陽氣、益精。
治大便躁結。
菟絲子(君。
味辛甘,氣平溫,無毒) 療男、婦虛寒、腰痛膝冷,補精髓,強陽堅筋骨。
治莖中寒精自出,洩精尿血。
牛膝(君。
味苦,酸,氣平,無毒。
去蘆酒洗用) 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逐血氣、墮胎。
療男子陽消、老人失溺、壯陽益精、填髓、除腰脊痛、通月水。
療血結血暈、產後心腹痛、活血生血、引諸藥下行腰膝。
萎蕤(君。
味甘,氣平,無毒) 主中風暴熱、四肢拘攣、頭疼目痛、皆爛淚出、濕註腳膝、腰痛、去面黑鼾。
薏苡仁(味甘、氣微寒,無毒。
根治蛔攻心腹痛)。
主筋急拘攣,風濕痹。
利腸消水腫、下氣除筋骨邪氣不仁。
石斛(君。
味甘、氣平,無毒。
酒洗蒸用) 壯筋骨、療腳膝軟弱、強陽益精,長肌肉。
治胃中虛熱,皮膚邪熱。
巴戟天(使。
味辛甘、氣微溫,無毒) 強陽、堅筋骨、療頭面遊風、大風血癩及陰中引痛、夜夢鬼交、洩精。
破故紙(味苦辛、氣大溫,無毒。
酒炒用) 主四肢疼痛、骨髓傷敗、陽衰腎冷、精流、腰膝痛,囊濕小便利及婦人血氣。
穹藭 (臣。
味辛、氣溫,無毒) 主寒痹、筋攣緩急、婦人血閉。
治少陽頭痛、血虛頭痛之聖藥。
散肝經風,頭面風。
治一切血、去宿生新及痔痿腦癰、發背癭癧、排膿消瘀,長肉。
上行頭目,下行血海,通肝經,血中之氣藥。
療一切心腹氣痛,胸脅痛、疝痛閉郁、行氣燥濕。
當歸(臣。
味甘辛、氣溫,無毒) 主瘟瘧,虛勞寒熱,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齒痛頭痛、補不足,氣血昏亂,服之即定能令各有所歸,故名當歸。
頭止血、身和血、尾破血、全用和血。
芍藥(臣。
味苦酸、氣微寒、有小毒。
反藜蘆) 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症、益氣、順血脈、抑肝暖中、扶陽收陰、補血、散惡血、利大小腸、通月水、消癰腫。
生用下痢疾、炒用止腹痛、脾經之藥。
白者補、赤者瀉,產後不可用、以其酸寒伐生髮之性也。
益母草(味辛甘、氣微溫,無毒) 主胎前產後諸疾,行血養血,及難產胎死腹中。
專治婦女一切血症。
車前子(君。
味甘鹹,氣寒,無毒) 主小便淋瀝、除濕痹、利水道、療肝中風熱沖目赤痛。
治婦人產難。
葉根主鼻衄、熱痢。
蒲黃(君。
味甘、氣平、無毒。
生用破血消腫、炒黑用止血) 止血、消瘀血。
治一切吐衄、崩唾、腸風、血痢、尿血、撲血、血症帶下、月候不均、心腹痛、產後血症、瘡癤、風腫。
續斷(君。
味苦辛,氣微溫,無毒。
酒浸用) 調血脈,療金瘡癰腫、止痛生肌、續筋骨、治婦人乳難、產前後一切症。
及崩中漏血尿血、跎瘡、惡血腰痛,縮小便、止洩精、溫子宮。
骨碎補(使。
味苦、氣溫、無毒。
去毛用) 破血止血、補傷折骨碎、堅齒、療骨中毒氣、風血疼痛。
蒺藜子(君。
味苦辛,氣溫微寒,無毒) 治風明目、破惡血、療喉痹乳難、身體風癢,肺痿,小兒頭瘡。
沙苑蒺藜止遺瀝,洩精溺血。
地膚子(君。
味苦、氣寒、無毒。
又名落蒂) 主膀胱熱,利小便、洗目去熱暗雀盲,止痛。
決明子(臣。
味鹹苦甘、氣平微寒、無毒。
草決明治療同) 主青盲目謠,膚赤白膜、眼赤痛淚出、除肝家熱,又解蛇毒。
丹參(臣。
味苦、氣微寒、無毒。
反藜蘆) 破宿血、生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帶下、調經。
治。
骨節疼痛、頭痛眼赤、惡瘡癭贅腫毒、排膿止痛生肌及邪氣腸鳴腹痛。
玄參(使。
味苦鹹、微寒、無毒。
反藜蘆) 明目。
治結熱積聚、暴中風狂邪、溫瘧頭風、骨蒸傳屍,散項核癰腫、清咽膈,又治空中氤氳之氣、無根之火。
茜根(君。
味苦、氣寒。
炒用。
勿犯鐵) 主寒濕風痹、衄血吐血、內崩下血、尿血、產後血暈乳結、撲損瘀血死血。
治蠱毒。
茅根(臣。
味甘、氣寒、無毒) 主瘀血。
血閉吐血、利小便、下五淋,解腸胃熱、療婦人崩中、止消渴。
艾 (使。
味苦、氣微溫、無毒) 主灸百病,止下痢赤白、吐血衄血瀉血、婦人漏血,安胎、止腹痛,避風寒,暖子宮,殺蛔蟲。
醋煎治癬。
地榆(味苦甘酸,氣微寒,無毒) 主婦人乳痙痛,帶下,月水不止,血崩,產前後諸血疾,腸風血痢,赤白痢,小兒疳熱瀉痢,療金瘡止痛、除惡肉、蝕膿、諸疾熱瘡。
虛寒人水瀉冷痢勿用。
大小薊根(味甘苦,氣溫。
又雲涼) 大薊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衄血下血、療癰腫惡瘡。
小薊專主血疾。
紅花(味辛甘苦,氣溫,無毒) 主一切血症,多用破血,少用入心養血,療產後血暈、口噤,腹內惡血不盡絞痛,胎死腹中。
牡丹皮(味辛苦,氣寒,無毒。
凡用去骨) 主虛勞。
無汗骨蒸、瀉陰火、除症堅、瘀血留腸胃不散、衄血吐血、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產後一切冷熱血氣、療癰瘡,排膿止痛。
鬱金(味辛苦、氣寒,無毒) 下氣涼心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女人血氣心痛、療金瘡、生肌。
薑黃(味辛苦、氣寒。
又雲溫。
無毒) 主心腹結積、下氣脹、破血通月經。
治撲損瘀血、產後敗血攻心、消癰腫。
延胡素(味辛苦,氣溫,無毒) 破血,理月經不調、產後血暈、暴血衝上。
又治心氣痛、小腹痛、暴腰痛。
香附(味甘,氣微寒,無毒) 除胸中熱,下氣開鬱、逐凝血,炒黑止血。
治崩漏,血中之氣藥,能引血藥至氣分而生血,婦人之仙藥也。
又婦人乳腫痛,搗末醋煮厚敷之。
旱蓮草(味甘酸,氣平,無毒) 主金刀撲損血不止,烏鬚髮及齒血出疼痛。
劉寄奴(味苦,氣溫,無毒) 主破血,產後餘疾下血,止痛極效。
又治心腹痛、小脹。
柴胡(君。
味苦,氣平微寒。
無毒) 去腸胃結氣、明目、除往來寒熱,傷寒寒熱,本經頭痛。
在經主氣,在臟主血,瘧症必用之。
又能引清氣行陽道、升提胃氣。
前胡(使。
味苦、微寒,無毒) 主心腹結氣、頭痛、去痰實,下氣。
療傷寒寒熱,明目,治小兒一切疳氣。
黃連(臣。
味苦、氣寒,無毒。
酒炒上行,薑汁炒辛散) 主目痛赤腫皆傷淚出,腸癖腹痛,下痢赤自,婦人陰腫痛。
鎮肝益膽,解熱毒,瀉心火,止驚消渴,調胃厚腸,除脾胃濕熱,煩躁噁心,鬱熱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滿及諸瘡腫毒,又主小兒疳氣。
胡黃連(味苦、氣平、無毒) 主久痢成疳、溫瘧、骨蒸勞熱。
補肝膽明目。
理小兒驚癇。
治婦人股蒸虛驚。
黃芩(臣。
味苦,氣平寒,無毒) 枯飄者名宿芩。
主諸熱黃疸、火瘍,目赤腫疼、解肌熱、洩肺火、消膈上熱痰,療天行熱疾、療瘡、乳癰、發背。
酒炒上行,主上部積血,條實者名子芩,入太陽,除熱,補膀胱不足,治下痢膿血,腹痛後重,身熱。
又安胎。
草龍膽(君。
味苦澀,氣大寒,無毒) 主骨間寒熱,胃中伏熱,時氣溫熱、黃疸、下焦濕熱,益肝膽、止驚惕。
酒浸上行,治兩目赤腫、睛脹、瘀肉高起。
又療小兒驚癇、客忤、疳氣。
防己(君。
味辛苦,氣平寒,無毒。
漢防己主水氣,木防已主風氣) 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癇、利大小便,療腰以下濕熱腳氣,去膀胱熱及傷寒寒熱,肺氣喘嗽、隔間脂滿、殺癰腫惡結、諸疥癬蟲瘡。
葛根(臣。
味甘、氣平、無毒。
亦主金瘡止血。
花解酒) 主消渴大熱嘔吐,療傷害中風頭痛,解肌發表出汗。
治脾虛口渴,除胃熱,解酒。
瓜蔞根(味苦、氣寒,無毒。
反烏頭) 主消渴身熱煩滿,除腸胃中痼熱,黃值、唇乾口燥、排膿消腫、生肌長肉,消乳癰發背,痔痿瘡癤、撲損瘀血。
仁味苦甘,性潤。
治痰嗽、利胸膈。
甘能補肺、潤能降氣、治痰之要藥。
又消乳癰腫。
苦參(味苦,氣寒沉,無毒。
反藜蘆) 主心腹結氣、黃疸溺瀝,除癰腫、療腸癖熱痢,皮肌煩熱,洗蟲疥,治大瘋眉脫及遍身熱疹,陰處瘡癢。
青黛(臣味鹹甘,氣寒) 解諸藥毒,收五臟鬱火,小兒驚癇疳熱,瀉肝殺蟲。
又敷熱瘡惡腫、金瘡、蛇犬等毒。
(茵陳蒿(使。
味苦辛,氣乎微寒,無毒) 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解傷寒煩熱、腦痛,化痰利膈、行滯氣。
知母(君。
味苦辛,氣寒,無毒) 主口乾消渴、浮腫下水、補不足、瀉腎火。
治有汗骨蒸、傷寒久瘧煩熱、消痰止嗽、潤心肺。
又治溪毒大勝。
貝母(臣。
味辛苦,氣平微寒,無毒。
反烏頭) 主喉痹乳難、咳嗽上氣、消痰潤肺,散心胸鬱結、項下瘤癭,敷惡瘡、斂瘡口。
治人面瘡,胞衣不出。
酒調七枚服。
地骨皮(味苦、氣寒) 主熱中消渴、風濕周痹、癬、有汗骨蒸,去肌熱、涼血、堅筋骨,利大小腸。
紫菀(臣。
味苦辛,氣溫,無毒。
凡用蜜水浸一宿去蘆) 主咳逆上氣,益肺、療肺痿、咳唾膿血,消痰止喘及小兒驚癇。
百部(使、味甘苦,氣微溫,無毒) 主肺虛咳嗽、潤肺。
治疳咳、傳屍、骨蒸、殺寸白。
款冬花(君。
味辛甘,氣溫,無毒) 主咳逆上氣,喘息涕唾、寒熱邪氣、潤心肺,消痰止嗽。
治喉痹、肺痿、肺癰、吐膿血。
馬兜鈴(味苦寒,無毒) 主肺熱咳嗽,氣上逆,痰結喘促。
又薰血痔瘻瘡。
桔梗(臣。
味辛苦,氣微溫,有小毒) 主胸脅痛,腹滿腸鳴,驚悸,鼻塞咽痛,利胸膈。
治肺熱嗽逆,消痰。
療小兒驚癇、客忤。
載諸藥不沉,又能升提氣血。
苧根(使。
味甘,氣寒) 主小兒赤丹,癰疽、發背、療瘡、乳房毒,箭、蛇咬、妊娠胎動、產前後心煩、天行熱病、狂渴,解金石藥毒。
蘆根(使。
味甘,氣寒) 主消渴、客熱嘔吵,止小便。
治時疾煩悶,妊孕心熱、胃中煩熱。
獨活(一名羌活。
君。
味苦甘,氣平微溫) 羌活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剮斜,遍身肢節疼痛、去風濕。
得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
獨活治痛風,足少陰伏風,兩足寒濕不能動止,又主風毒,齒痛,加細辛治少陰經頭痛。
升麻(味甘苦,氣平微寒,無毒) 解百毒、疫瘴、邪氣、盅毒、中惡、腹痛、時氣頭痛、風腫、肺痿肺癰,咳唾膿血,瘡家之聖藥。
及發散本經風邪,若元氣不足,陽氣下陷,用此升提。
又治小兒風癇,時熱痘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