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肺;若腎實中痞,熱氣上蒸於肺,宜瀉脾氣;若心脾脈平和,而肺自病,當察虛實治之。
夫肺氣盛者,肺中之邪氣盛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宜瀉之。
若肺虛而有熱者,不可執肺熱之,故不用人參,仍參其症治之。
腎臟 腎主虛,無實症。
惟痘瘡實則黑陷,更當分別症之虛實。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夫腎虛者,由股氣不盛則神短顖開,目多白睛,面色?白,此皆難養,縱長不過四旬。
或有因病而緻,目無精光畏明。
腎病見夏,水勝火也,輕者病自退,重者當驚發搐。
張潔古雲:腎主寒,自病則足脛寒而逆。
腎無實,瘡疹黑陷乃實,是水制火也。
若心乘腎為微邪,肺乘腎為虛邪,肝乘腎為實邪,脾乘腎為賊邪。
本臟虛弱,正令不行鬼賊克害,當補本臟之正氣。
大抵五臟各至本位,即氣盛不可更補,到所克位不可更瀉。
然五行之中,惟腎水一臟,母盛而反受邪。
何?則肺屬金,射於皮毛,所主者氣,腎屬水,主於骨髓,所藏者精。
氣之輕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今肺氣得熱而上蒸則不能下生於腎而受邪矣。
急服涼藥解之,此腎病必先求肺或脾經之濕刑剋於腎,宜去脾濕。
若脾肺脈平和而腎自病,則察其本臟而治之。
竊謂下竄等症足不喜履者,蓋腰以下皆腎所主,乃心氣下行於腎部也,當壯腎水以制心火。
若因脾肺虛而不能生腎水者,宜滋化源。
其瘡疹黑陷乃腎虛而邪氣實也。
看脈紋訣 小兒三歲以下男左女右看虎口三關,從第二指第一節名風關,若脈見初交病;第二節名氣關,脈見病重,第三節名命關,脈見病深則危矣。
又當辨其紋色紫紅熱、傷寒青、驚風白、疳疾黃色隱隱或淡紅隱隱,為常候也。
至見黑色則危矣。
其他紋色在風關為輕、氣關漸重、命關尤重也。
辨虎口手訣曰:男以左手觀之,女以右手觀之。
蓋取左屬陽,男以陽為主;右屬陰,女以陰為主。
然男女俱具此。
陰陽兩手亦當參看,左手之紋病應心肝,右手之紋病應脾肺,於此消息又得變通之意。
驚風初得紋出虎口或在初關,多是紅色。
傳至中關,色赤而紫。
病又傳過,其色紫青,病勢深重。
其色青黑而紋亂者病深重,若純黑危惡不治。
大抵紅者風熱,輕赤者風熱盛,紫者驚熱,青者驚積,青赤相半驚積風熱俱有。
主急驚,青而淡紫伸縮來去,主慢驚,紫絲青絲或黑絲隱隱相雜;主慢脾,似出,不治。
大率紋勢彎曲入裡者,病雖重而症順,猶可用力,若紋勢弓反出外靠於指甲者,斷不可回,其有三關紋如流珠流米三五點相連或形於面,或形於身,危惡尤甚。
《水鏡訣》曰:四足驚三關必青,水驚三關必赤,人驚三關必黑。
紫色瀉利,黃色雷驚。
如三關脈通度是急驚之症,必死。
或青或紅有紋如線一直者是乳食傷脾及發熱驚。
左右一樣者是驚與積齊發。
有三條或散是肺生風痰,有青是傷寒及嗽。
如紅火是瀉,有黑相兼主下痢,紅多白痢,黑多赤痢,有紫相兼加渴了虛。
虎口脈紋亂乃氣不和也。
《入門候歌》曰:五指梢頭冷,驚來不可安;若逢中指熱,必定是傷寒;中指獨自冷,麻痘正相傳;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細看;初起寅關淺,紋侵過卯深;生枝終不治,辰位實難禁。
《審味訣》曰:肝酸心苦及脾甘,肺礙於辛腎和鹹,所好即知其臟病,更將色脈與相參。
察形色訣 額端紅色主熱燥,若逢青色有肝風;印堂如有青紋見,必系人驚火則紅;山根之色青隱隱,須識驚遭是雨重;若還斯處見赤色,還知瀉燥定相攻;年上微黃為正色,若平更陷夭難禁;忽因痢疾黑危候,霍亂吐瀉黃色深;鼻準徽黃赤白平,深黃燥黑死難生;人中短縮吐因痢,唇反黑候蛔必傾;正口常紅號日平,燥幹脾熱積黃生;白主失血黑繞口,青黑驚風盡死形;承漿青色食時驚,黃多吐遂痢紅形;煩躁夜啼青色吉,久病眉紅死症真;白睛青色有肝風,若是黃時有積攻;或見黑睛黃色現,傷寒病症此其縱;風氣二池黃吐逆,躁煩啼叫色鮮紅;更有兩頤胚樣赤,肺家客熱此非空;太陽青色驚方始,紅色赤淋萌孽起;要知死症是何如,青色從茲生入耳;兩臉黃為痰實咽,青色客忤紅風熱;傷寒赤色紅主淋,二色請詳分兩頰;吐蟲青色滯順黃,一色頤間兩自詳;風門黑疝青驚水,紋青金匱主驚狂。
小兒脈訣 小兒三歲以下,用一指按高骨,乃分三關。
定其息數,呼吸八至為平,脈九至不安,十至危困。
浮主風,沉遲主虛冷。
實主有熱,緊主癲,洪主熱盛,沉緩主虛瀉,微緊有積有蟲,遲澀主胃脘不和,沉主乳食難化,沉細主乳食停滯,緊弦主腹中熱痛,牢實主大便秘,沉而數者骨中有熱,弦長是肝膈有風,緊數乃驚風為患,四肢掣顫,浮洪乃胃口有熱,沉緊主腹痛有寒,虛濡者有氣,又主慢驚,芤主大便利血。
四歲以下用一指轉尋三部,以關為準;七、八歲移指少許,九歲次第以三關部位尋取,十一、十二歲亦同。
十四、十五歲依大方脈部位診視。
《全幼心鑑》雲:小兒半歲之際有病,當於額前、眉端、髮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曲按之。
兒頭在左舉右手,在右舉左手,食指為上,中指為中,名指為下。
三指俱熱主感風邪、鼻塞氣粗、發熱咳嗽;若三指俱冷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發熱吐瀉;若食、中二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主夾驚之疾;食指熱主胸膈食滯。
又當參辨脈形主之。
《察聲音訣》曰:聲輕者氣輕弱也,重濁者痛也風也,高喊者熱將狂,急者神驚也,聲塞者痰也,聲戰者寒也,聲噎者氣不順也,喘者氣促也。
噴嚏者知其風,呵欠者知其倦,又主風陰陽相雜也;哭聲不響者死。
小兒外症十五候 眼上赤、脈下貫、瞳人、囟門腫起兼及作坑,鼻乾黑躁、肚大青筋、目多直視、靚不轉睛、指甲黑色、忽作鳩聲、虛舌出口、齧齒咬人、魚口氣急、啼不作聲、蛔蟲既出,必是死形。
小兒變蒸 三十二日一變,生癸腎臟氣,屬足少陰經;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膀胱腑氣,屬足太陽經;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心臟氣,屬手少陰經;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丁小腸腑氣,屬手太陽經,能坐;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肝臟氣,屬足厥陰經,能匍匐;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膽腑氣,屬足少陽經;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肺臟氣,屬手太陰經;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大腸腑氣,屬手陽明經;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脾臟氣,屬足太陰經;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胃腑氣,屬足陽明經,學行。
心胞絡臟屬手厥陰經,三焦為腑屬手少陽經,此一臟一腑俱無形狀故不變不蒸也。
又有三大蒸,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至五百七十六日。
變蒸俱畢,兒乃成人矣。
變者生五臟也,蒸者養六腑也。
變蒸之時先看兒唇上有白泡如珠是其症也,即宜少與乳食,不可妄投藥餌,切不可艾火灸。
鄞人兒生下即灸頂門,其害非淺。
蓋兒初生乃一塊血,豈能當艾火燒灸,火氣入內反為不美。
如生下無他症平穩,切不可亂灸。
又鄞人兒生下多患奶牙,每用針挑破,進風輒斃,殊為可傷,此皆緣孕母多食胡椒故也。
鄞人平最嘗胡椒,故兒有此症。
若孕時能戒食胡椒,仍常服黃芩、白朮清涼之劑,即可無此症矣。
夫肺氣盛者,肺中之邪氣盛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宜瀉之。
若肺虛而有熱者,不可執肺熱之,故不用人參,仍參其症治之。
腎臟 腎主虛,無實症。
惟痘瘡實則黑陷,更當分別症之虛實。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夫腎虛者,由股氣不盛則神短顖開,目多白睛,面色?白,此皆難養,縱長不過四旬。
或有因病而緻,目無精光畏明。
腎病見夏,水勝火也,輕者病自退,重者當驚發搐。
張潔古雲:腎主寒,自病則足脛寒而逆。
腎無實,瘡疹黑陷乃實,是水制火也。
若心乘腎為微邪,肺乘腎為虛邪,肝乘腎為實邪,脾乘腎為賊邪。
本臟虛弱,正令不行鬼賊克害,當補本臟之正氣。
大抵五臟各至本位,即氣盛不可更補,到所克位不可更瀉。
然五行之中,惟腎水一臟,母盛而反受邪。
何?則肺屬金,射於皮毛,所主者氣,腎屬水,主於骨髓,所藏者精。
氣之輕浮,能上而不能下;精之沉重,能下而不能上,今肺氣得熱而上蒸則不能下生於腎而受邪矣。
急服涼藥解之,此腎病必先求肺或脾經之濕刑剋於腎,宜去脾濕。
若脾肺脈平和而腎自病,則察其本臟而治之。
竊謂下竄等症足不喜履者,蓋腰以下皆腎所主,乃心氣下行於腎部也,當壯腎水以制心火。
若因脾肺虛而不能生腎水者,宜滋化源。
其瘡疹黑陷乃腎虛而邪氣實也。
看脈紋訣 小兒三歲以下男左女右看虎口三關,從第二指第一節名風關,若脈見初交病;第二節名氣關,脈見病重,第三節名命關,脈見病深則危矣。
又當辨其紋色紫紅熱、傷寒青、驚風白、疳疾黃色隱隱或淡紅隱隱,為常候也。
至見黑色則危矣。
其他紋色在風關為輕、氣關漸重、命關尤重也。
辨虎口手訣曰:男以左手觀之,女以右手觀之。
蓋取左屬陽,男以陽為主;右屬陰,女以陰為主。
然男女俱具此。
陰陽兩手亦當參看,左手之紋病應心肝,右手之紋病應脾肺,於此消息又得變通之意。
驚風初得紋出虎口或在初關,多是紅色。
傳至中關,色赤而紫。
病又傳過,其色紫青,病勢深重。
其色青黑而紋亂者病深重,若純黑危惡不治。
大抵紅者風熱,輕赤者風熱盛,紫者驚熱,青者驚積,青赤相半驚積風熱俱有。
主急驚,青而淡紫伸縮來去,主慢驚,紫絲青絲或黑絲隱隱相雜;主慢脾,似出,不治。
大率紋勢彎曲入裡者,病雖重而症順,猶可用力,若紋勢弓反出外靠於指甲者,斷不可回,其有三關紋如流珠流米三五點相連或形於面,或形於身,危惡尤甚。
《水鏡訣》曰:四足驚三關必青,水驚三關必赤,人驚三關必黑。
紫色瀉利,黃色雷驚。
如三關脈通度是急驚之症,必死。
或青或紅有紋如線一直者是乳食傷脾及發熱驚。
左右一樣者是驚與積齊發。
有三條或散是肺生風痰,有青是傷寒及嗽。
如紅火是瀉,有黑相兼主下痢,紅多白痢,黑多赤痢,有紫相兼加渴了虛。
虎口脈紋亂乃氣不和也。
《入門候歌》曰:五指梢頭冷,驚來不可安;若逢中指熱,必定是傷寒;中指獨自冷,麻痘正相傳;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細看;初起寅關淺,紋侵過卯深;生枝終不治,辰位實難禁。
《審味訣》曰:肝酸心苦及脾甘,肺礙於辛腎和鹹,所好即知其臟病,更將色脈與相參。
察形色訣 額端紅色主熱燥,若逢青色有肝風;印堂如有青紋見,必系人驚火則紅;山根之色青隱隱,須識驚遭是雨重;若還斯處見赤色,還知瀉燥定相攻;年上微黃為正色,若平更陷夭難禁;忽因痢疾黑危候,霍亂吐瀉黃色深;鼻準徽黃赤白平,深黃燥黑死難生;人中短縮吐因痢,唇反黑候蛔必傾;正口常紅號日平,燥幹脾熱積黃生;白主失血黑繞口,青黑驚風盡死形;承漿青色食時驚,黃多吐遂痢紅形;煩躁夜啼青色吉,久病眉紅死症真;白睛青色有肝風,若是黃時有積攻;或見黑睛黃色現,傷寒病症此其縱;風氣二池黃吐逆,躁煩啼叫色鮮紅;更有兩頤胚樣赤,肺家客熱此非空;太陽青色驚方始,紅色赤淋萌孽起;要知死症是何如,青色從茲生入耳;兩臉黃為痰實咽,青色客忤紅風熱;傷寒赤色紅主淋,二色請詳分兩頰;吐蟲青色滯順黃,一色頤間兩自詳;風門黑疝青驚水,紋青金匱主驚狂。
小兒脈訣 小兒三歲以下,用一指按高骨,乃分三關。
定其息數,呼吸八至為平,脈九至不安,十至危困。
浮主風,沉遲主虛冷。
實主有熱,緊主癲,洪主熱盛,沉緩主虛瀉,微緊有積有蟲,遲澀主胃脘不和,沉主乳食難化,沉細主乳食停滯,緊弦主腹中熱痛,牢實主大便秘,沉而數者骨中有熱,弦長是肝膈有風,緊數乃驚風為患,四肢掣顫,浮洪乃胃口有熱,沉緊主腹痛有寒,虛濡者有氣,又主慢驚,芤主大便利血。
四歲以下用一指轉尋三部,以關為準;七、八歲移指少許,九歲次第以三關部位尋取,十一、十二歲亦同。
十四、十五歲依大方脈部位診視。
《全幼心鑑》雲:小兒半歲之際有病,當於額前、眉端、髮際之間以名、中、食三指曲按之。
兒頭在左舉右手,在右舉左手,食指為上,中指為中,名指為下。
三指俱熱主感風邪、鼻塞氣粗、發熱咳嗽;若三指俱冷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發熱吐瀉;若食、中二指熱主上熱下冷;名、中二指熱主夾驚之疾;食指熱主胸膈食滯。
又當參辨脈形主之。
《察聲音訣》曰:聲輕者氣輕弱也,重濁者痛也風也,高喊者熱將狂,急者神驚也,聲塞者痰也,聲戰者寒也,聲噎者氣不順也,喘者氣促也。
噴嚏者知其風,呵欠者知其倦,又主風陰陽相雜也;哭聲不響者死。
小兒外症十五候 眼上赤、脈下貫、瞳人、囟門腫起兼及作坑,鼻乾黑躁、肚大青筋、目多直視、靚不轉睛、指甲黑色、忽作鳩聲、虛舌出口、齧齒咬人、魚口氣急、啼不作聲、蛔蟲既出,必是死形。
小兒變蒸 三十二日一變,生癸腎臟氣,屬足少陰經;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膀胱腑氣,屬足太陽經;九十六日三變,生丁心臟氣,屬手少陰經;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丁小腸腑氣,屬手太陽經,能坐;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肝臟氣,屬足厥陰經,能匍匐;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膽腑氣,屬足少陽經;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肺臟氣,屬手太陰經;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大腸腑氣,屬手陽明經;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脾臟氣,屬足太陰經;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胃腑氣,屬足陽明經,學行。
心胞絡臟屬手厥陰經,三焦為腑屬手少陽經,此一臟一腑俱無形狀故不變不蒸也。
又有三大蒸,六十四日為一大蒸,計三百八十四日;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計四百四十八日;又六十四日為三大蒸,計五百一十二日至五百七十六日。
變蒸俱畢,兒乃成人矣。
變者生五臟也,蒸者養六腑也。
變蒸之時先看兒唇上有白泡如珠是其症也,即宜少與乳食,不可妄投藥餌,切不可艾火灸。
鄞人兒生下即灸頂門,其害非淺。
蓋兒初生乃一塊血,豈能當艾火燒灸,火氣入內反為不美。
如生下無他症平穩,切不可亂灸。
又鄞人兒生下多患奶牙,每用針挑破,進風輒斃,殊為可傷,此皆緣孕母多食胡椒故也。
鄞人平最嘗胡椒,故兒有此症。
若孕時能戒食胡椒,仍常服黃芩、白朮清涼之劑,即可無此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