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診視臟腑生克要說
大凡診視,坐定調息己之氣,呼吸平和,然後先以中指於彼人掌後高骨之旁揣定關位。
次以食指按寸口之位,又以無名指按尺下之位,凡一指必三般。
診先輕以取浮,次稍重以取中,又最重以取沉。
寸主關以上至頭目,關主臍以上至腹脅。
尺主臍下腰足。
二便、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以上六脈皆輕手得之表也,腑也。
心、肝、脾、肺、腎、命門以上,六脈皆重手得之裡也。
心屬手少陰,小腸屬手太陽,肝屬足厥陰,膽屬足少陽,腎屬足少陰,膀胱屬足太陽,肺屬手太陰,大腸屬手陽明,脾屬足太陰,胃屬足陽明,三焦屬手少陽,命門屬火性,水配三焦為表,裡氣與腎通三焦者。
上焦在心下,下膈心肺賴之,以主榮衛;中焦在胃,中脘脾賴之以腐水穀;下焦在臍下一寸,肝腎賴之以流決津液。
無形狀乃臟腑中,有餘不盡之臟腑也。
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肝膽之位,脈緊盛傷於寒。
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脾胃之位,脈緊盛傷於食。
心與小腸君火也;肝與膽風木也;腎與膀胱寒水也;肺與大腸燥金也)脾與胃濕土也;命門與三焦相火也,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汙,滿而不能食;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食而不能滿。
以對待之位言之,則左寸火克右寸金;左關木克右關土;左尺水克右尺火;左則右柔為夫婦之別。
以循環之序言之,右寸金生左尺水,水又生左關木,木又生左寸火。
大復通右尺相火,相火生有關土。
土又生右寸金,而金復生水。
此五行更相生養有子母之親。
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治法雲: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如水生木是水為母,木為子。
木又生火,則子受竊氣矣。
故水怒而剋火,此母為子力爭也。
火又生土,是火為母土為子,土見火被水克,則母被鬼傷矣。
故怒而剋水,此子為母力救也。
假如肝木有餘,皆緣肺金不足不能制木,故木無所畏,反薄激而於肺,金乘脾土是謂薄,其所不勝而其所勝也。
又肝木氣少不能以制脾土,土無畏妄行乃淩其腎水,是謂所勝妄行,而所生者,受病也。
肝木之氣有餘則肺金之氣自薄,是謂所不勝薄之也。
相生、相剋、相勝輾轉無窮,舉一以例其餘也。
七表脈 七表者何?浮、芤、滑、實、弦、緊、洪也。
歌曰:浮脈不足舉有餘,芤脈中虛兩畔居;滑體如珠中有力,實形逼逼與長俱;弦如始按弓弦狀,緊若牽繩轉索初;洪舉按之皆極大,此名七表不同途。
其見於病曰:浮為中風芤失血,滑吐實郁分明別;弦為拘急緊為疼,洪大從來偏主熱。
八裡脈 八裡者何?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也。
歌曰:微來如有又如無,沉舉都無按有途;遲緩息間三度至;濡來散止細仍虛;伏須切骨沉相類,弱脈沉微指下圖;澀脈如刀輕刮竹,分明八裡見如途。
其見於病曰:遲寒緩衰微為虛,澀因血少沉氣滯;伏為積聚濡不足,弱則筋痿少精氣。
九道脈 九道者何?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也。
歌曰:迢迢長脈似持竿,短脈本部不及間;虛則舉尋皆不足,促脈來數至無寬。
結脈緩時來一止,代來寧止不能還;牢實尋無按卻有,動尋似有舉漫漫;細脈雖有但如線,脈分九道見多般。
其見於病者:長為陽毒三焦熱,短氣壅鬱未得昌;促陽氣□時兼滯,虛為血少熱生驚;帶主氣耗細氣少,牢氣滿急常主疼;結主積氣悶兼痛,動是虛勞血痢崩。
診後八式歌 左心小腸膽肝腎、右肺大腸脾胃命。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
心與小腸居左寸,肝膽同歸左關定。
腎居尺脈亦如然,用意調和審安靜。
肺與大腸居右寸,脾胃脈從關裡認。
命門還與腎脈同,用心仔細須尋趁。
若診他脈復手取,要自看時仰手認。
三部須教指下明,九候瞭然心裡印。
大腸共肺為傳送,心與小腸為受盛。
脾胃相通五穀消,膀胱腎和為津慶。
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
肝膽同為津液腑,能通眼目為清淨。
智者能調五臟和,自然察認諸家病。
掌後高骨厚為關,骨下關脈形宛然。
以次推排名尺澤,三部還須仔細看。
關前為陽名寸口,關後為陰直下取。
陽弦頭痛定無疑,陰弦腹痛何方走。
陽數即吐兼頭痛,陰微即瀉臍中吼。
陽貫應知面赤風,陰微盜汗勞兼有。
陽實大滑應舌強,陰屬脾熱並口臭。
陽微浮熱定心寒,陰滑食滯脾家咎。
關前關後辨陰陽,察病根源應不朽。
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大無疴。
三遲二敗冷危困,六數七極熱生多。
八脫九死十歸墓,十一十二絕魂瘥。
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死非怪。
遲冷數熱古今傳,難經越度分明載。
熱即生風冷生氣,用心指下叮嚀記。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經分節氣。
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在意專心察細微,靈機曉解通玄記。
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表還應是本宗。
微沉緩漓遲並伏,濡弱相兼八裡同。
血榮氣衛定息數,一萬三千五百通。
脈賦 欲測疾兮死生,須詳脈兮有靈。
左辨心肝之理,右察脾肺之情。
此為寸關所主,腎即二尺分並。
三部五臟易識,七診九候難明。
晝夜循環榮衛須有定數,男女長幼大小各有殊形。
復有節氣不同,須知春夏秋冬。
建寅卯月兮木旺,肝脈弦長以相從。
當其已午心火而洪,脾屬四季遲緩為宗。
申酉是金為肺微,浮短澀宜逢月臨。
亥子是乃腎家之旺得其沉細,各為平脈之客即平脈之不衰。
反見鬼兮命危,子扶母兮瘥速。
母抑子兮退遲,得妻不同一治。
生死仍須各推,假令春得肺脈為鬼,得心肺乃是肝兒,腎為其母,脾則為妻,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不治,夏得肺而難瘥,秋得肝亦何疑,此乃論四時休旺之理,明五行生剋之義。
舉一隅而為例,則三隅而可知,按平弦而若緊,欲識澀而似微,浮芤其狀相反,沉伏殊途同歸,洪與實而形同彷彿、儒與弱而性帶依稀,先辨此情後論其理,更復通於藥性,然後可以為醫,即已明其三部須知,疾之所有寸脈,急而頭痛,弦為心下之咎,緊是肚痛之微,緩即皮頑之候,微微冷入胸中,數數熱居胃口,滑主壅多,澀而氣少,胸連脅滿隻為洪,而莫非□,引背痛緣是沉而不謬,更過關中浮緩不食,緊牢氣滿,喘急難痊,弱以數兮胃熱,弦以滑兮胃寒,微即心下脹滿,沉兮隔上吞酸,澀即宜為虛視。
沉乃須作實看,下重緣濡女萎散療之。
在急水攻因伏牽牛湯瀉則令安爾。
乃尺中脈滑定知女經不調,男子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難消,伏脈谷兮不化,微即肚痛無憀,弱緣胃熱上壅,遲是寒於下焦,胃冷嘔逆。
澀候腹脹,陰疝弦牢緊則痛居其腹,沉乃居在其腰,濡數浮芤皆主小便赤澀,細詳如此之候何處能逃。
若問女子何因?尺中不絕胎脈方真。
太陰洪而女孕,太陽大是男娠,或遇俱洪而當雙產,此法推之其驗若神。
日數斷之各依其部,假令中衝若動,此乃將及九旬。
患者要知欲死,須詳脈之動止,彈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而無聚,雀啄頓木又住,屋漏將絕而復起,蝦遊苒苒而進退,難尋魚□澄澄而遲疑,掉尾蜣乎,遇此之候定不能起,縱有丸丹天命而已,復有困重沉沉聲音劣劣,寸關雖無,尺猶不絕,往來息均,踝中不歇,如此之流,何優殞滅,經文具載,樹無葉而有根,人因如斯垂死乃當更治。
診脈切要歌 脈為元氣自先天,動靜之間更有玄。
三部九候如綱紀,七表八裡還相間。
寸關尺定三寸裡,規矩摧沖四時舉。
何如九道怪脈多,學者茫茫失
次以食指按寸口之位,又以無名指按尺下之位,凡一指必三般。
診先輕以取浮,次稍重以取中,又最重以取沉。
寸主關以上至頭目,關主臍以上至腹脅。
尺主臍下腰足。
二便、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以上六脈皆輕手得之表也,腑也。
心、肝、脾、肺、腎、命門以上,六脈皆重手得之裡也。
心屬手少陰,小腸屬手太陽,肝屬足厥陰,膽屬足少陽,腎屬足少陰,膀胱屬足太陽,肺屬手太陰,大腸屬手陽明,脾屬足太陰,胃屬足陽明,三焦屬手少陽,命門屬火性,水配三焦為表,裡氣與腎通三焦者。
上焦在心下,下膈心肺賴之,以主榮衛;中焦在胃,中脘脾賴之以腐水穀;下焦在臍下一寸,肝腎賴之以流決津液。
無形狀乃臟腑中,有餘不盡之臟腑也。
左手關前一分為人迎肝膽之位,脈緊盛傷於寒。
右手關前一分為氣口脾胃之位,脈緊盛傷於食。
心與小腸君火也;肝與膽風木也;腎與膀胱寒水也;肺與大腸燥金也)脾與胃濕土也;命門與三焦相火也,五臟者,藏精氣而不汙,滿而不能食;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食而不能滿。
以對待之位言之,則左寸火克右寸金;左關木克右關土;左尺水克右尺火;左則右柔為夫婦之別。
以循環之序言之,右寸金生左尺水,水又生左關木,木又生左寸火。
大復通右尺相火,相火生有關土。
土又生右寸金,而金復生水。
此五行更相生養有子母之親。
子能令母實,母能令子虛。
治法雲: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如水生木是水為母,木為子。
木又生火,則子受竊氣矣。
故水怒而剋火,此母為子力爭也。
火又生土,是火為母土為子,土見火被水克,則母被鬼傷矣。
故怒而剋水,此子為母力救也。
假如肝木有餘,皆緣肺金不足不能制木,故木無所畏,反薄激而於肺,金乘脾土是謂薄,其所不勝而其所勝也。
又肝木氣少不能以制脾土,土無畏妄行乃淩其腎水,是謂所勝妄行,而所生者,受病也。
肝木之氣有餘則肺金之氣自薄,是謂所不勝薄之也。
相生、相剋、相勝輾轉無窮,舉一以例其餘也。
七表脈 七表者何?浮、芤、滑、實、弦、緊、洪也。
歌曰:浮脈不足舉有餘,芤脈中虛兩畔居;滑體如珠中有力,實形逼逼與長俱;弦如始按弓弦狀,緊若牽繩轉索初;洪舉按之皆極大,此名七表不同途。
其見於病曰:浮為中風芤失血,滑吐實郁分明別;弦為拘急緊為疼,洪大從來偏主熱。
八裡脈 八裡者何?微、沉、緩、澀、遲、伏、濡、弱也。
歌曰:微來如有又如無,沉舉都無按有途;遲緩息間三度至;濡來散止細仍虛;伏須切骨沉相類,弱脈沉微指下圖;澀脈如刀輕刮竹,分明八裡見如途。
其見於病曰:遲寒緩衰微為虛,澀因血少沉氣滯;伏為積聚濡不足,弱則筋痿少精氣。
九道脈 九道者何?長、短、虛、促、結、代、牢、動、細也。
歌曰:迢迢長脈似持竿,短脈本部不及間;虛則舉尋皆不足,促脈來數至無寬。
結脈緩時來一止,代來寧止不能還;牢實尋無按卻有,動尋似有舉漫漫;細脈雖有但如線,脈分九道見多般。
其見於病者:長為陽毒三焦熱,短氣壅鬱未得昌;促陽氣□時兼滯,虛為血少熱生驚;帶主氣耗細氣少,牢氣滿急常主疼;結主積氣悶兼痛,動是虛勞血痢崩。
診後八式歌 左心小腸膽肝腎、右肺大腸脾胃命。
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
心與小腸居左寸,肝膽同歸左關定。
腎居尺脈亦如然,用意調和審安靜。
肺與大腸居右寸,脾胃脈從關裡認。
命門還與腎脈同,用心仔細須尋趁。
若診他脈復手取,要自看時仰手認。
三部須教指下明,九候瞭然心裡印。
大腸共肺為傳送,心與小腸為受盛。
脾胃相通五穀消,膀胱腎和為津慶。
三焦無狀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應。
肝膽同為津液腑,能通眼目為清淨。
智者能調五臟和,自然察認諸家病。
掌後高骨厚為關,骨下關脈形宛然。
以次推排名尺澤,三部還須仔細看。
關前為陽名寸口,關後為陰直下取。
陽弦頭痛定無疑,陰弦腹痛何方走。
陽數即吐兼頭痛,陰微即瀉臍中吼。
陽貫應知面赤風,陰微盜汗勞兼有。
陽實大滑應舌強,陰屬脾熱並口臭。
陽微浮熱定心寒,陰滑食滯脾家咎。
關前關後辨陰陽,察病根源應不朽。
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大無疴。
三遲二敗冷危困,六數七極熱生多。
八脫九死十歸墓,十一十二絕魂瘥。
三至為遲一二敗,兩息一至死非怪。
遲冷數熱古今傳,難經越度分明載。
熱即生風冷生氣,用心指下叮嚀記。
春弦夏洪秋似毛,冬石依經分節氣。
阿阿緩若春楊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在意專心察細微,靈機曉解通玄記。
浮芤滑實弦緊洪,七表還應是本宗。
微沉緩漓遲並伏,濡弱相兼八裡同。
血榮氣衛定息數,一萬三千五百通。
脈賦 欲測疾兮死生,須詳脈兮有靈。
左辨心肝之理,右察脾肺之情。
此為寸關所主,腎即二尺分並。
三部五臟易識,七診九候難明。
晝夜循環榮衛須有定數,男女長幼大小各有殊形。
復有節氣不同,須知春夏秋冬。
建寅卯月兮木旺,肝脈弦長以相從。
當其已午心火而洪,脾屬四季遲緩為宗。
申酉是金為肺微,浮短澀宜逢月臨。
亥子是乃腎家之旺得其沉細,各為平脈之客即平脈之不衰。
反見鬼兮命危,子扶母兮瘥速。
母抑子兮退遲,得妻不同一治。
生死仍須各推,假令春得肺脈為鬼,得心肺乃是肝兒,腎為其母,脾則為妻,春得脾而莫療,冬見心而不治,夏得肺而難瘥,秋得肝亦何疑,此乃論四時休旺之理,明五行生剋之義。
舉一隅而為例,則三隅而可知,按平弦而若緊,欲識澀而似微,浮芤其狀相反,沉伏殊途同歸,洪與實而形同彷彿、儒與弱而性帶依稀,先辨此情後論其理,更復通於藥性,然後可以為醫,即已明其三部須知,疾之所有寸脈,急而頭痛,弦為心下之咎,緊是肚痛之微,緩即皮頑之候,微微冷入胸中,數數熱居胃口,滑主壅多,澀而氣少,胸連脅滿隻為洪,而莫非□,引背痛緣是沉而不謬,更過關中浮緩不食,緊牢氣滿,喘急難痊,弱以數兮胃熱,弦以滑兮胃寒,微即心下脹滿,沉兮隔上吞酸,澀即宜為虛視。
沉乃須作實看,下重緣濡女萎散療之。
在急水攻因伏牽牛湯瀉則令安爾。
乃尺中脈滑定知女經不調,男子遇此之候必主小腹難消,伏脈谷兮不化,微即肚痛無憀,弱緣胃熱上壅,遲是寒於下焦,胃冷嘔逆。
澀候腹脹,陰疝弦牢緊則痛居其腹,沉乃居在其腰,濡數浮芤皆主小便赤澀,細詳如此之候何處能逃。
若問女子何因?尺中不絕胎脈方真。
太陰洪而女孕,太陽大是男娠,或遇俱洪而當雙產,此法推之其驗若神。
日數斷之各依其部,假令中衝若動,此乃將及九旬。
患者要知欲死,須詳脈之動止,彈石劈劈而又急,解索散散而無聚,雀啄頓木又住,屋漏將絕而復起,蝦遊苒苒而進退,難尋魚□澄澄而遲疑,掉尾蜣乎,遇此之候定不能起,縱有丸丹天命而已,復有困重沉沉聲音劣劣,寸關雖無,尺猶不絕,往來息均,踝中不歇,如此之流,何優殞滅,經文具載,樹無葉而有根,人因如斯垂死乃當更治。
診脈切要歌 脈為元氣自先天,動靜之間更有玄。
三部九候如綱紀,七表八裡還相間。
寸關尺定三寸裡,規矩摧沖四時舉。
何如九道怪脈多,學者茫茫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