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次用右手掐子上念吾順東流啟毒攝七遍,噴氣入水中,令被鯁人飲水立愈。
仍面東北。
南星散 治纏喉風。
(林景度方) 白殭蠶(直者焙乾) 天南星(大者,炮,置地上,盞蓋候冷用) 上各為細末。
每味挑一錢用,生薑自然汁小半盞調勻呷,治喉閉方甚多,此方最妙。
高醫增蛇蛻、半夏、白礬各等分。
防風散 治齒痛。
(徐大卿傳) 防風(二兩) 附子(二兩) 蜀椒(二兩) 莽草(一兩,乃樟木葉) 上為細末,溫青酒一盞,和少許含,不要咽汁,以餘酒漱口,十年患者亦差。
一漱散 理牙痛。
川芎 細辛 防風 防己 升麻 莽草(各等分) 郁李仁(別研) 上為末煎漱口。
黑龍膏 治咽喉腫痛九種疾:急喉閉、纏喉風、結喉、爛喉、重舌、木舌、遁蠱、蚛蝶、飛絲入喉。
(舒州劉郎中傳) 人參末(一錢) 甘草末(二錢) 酒(一合) 百草霜(一錢) 不蛀皂角(二條,以水三升浸一時辰,揉汁去滓) 上件同熬成膏,次入霜梅,上白鹽、硇砂、焰消各少許,再煎一兩沸為度。
如有患人先用水漱口,次以鵝毛點藥掃喉中,有惡涎或自出,或下腹,可一兩度引藥方歇良久,喉中惡物出盡為度。
白衣觀音丸 治誤吞麥芒、針刺、銅鐵啞者,及喉閉痛,魚骨啞。
殭蠶(半兩) 烏魚骨(去殼半兩) 白茯苓(半兩) 甘草(半兩,炮) 貫眾(一兩半) 縮砂仁(半兩) 硼砂(二錢研) 麝香(一字研) 山豆根(半兩) 真珠屑(少許) 象牙屑(少許) 上為末,用飛羅面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蚌粉為衣,陰乾。
每服二丸,冷水浸藥,頻頻呷服。
忌雞犬婦人見合藥,將一丸含化亦妙。
安腎散 治風熱上盛,牙齒蟲蛀,但是牙疼苦齒之患,用此立有神效。
(許堯臣方) 五倍子 香白芷 草烏尖 蓽撥 上各等分,銼如米豆大,炒令煙出存性為細末。
先以百沸鹽湯盥漱,令知其熱痛吐出,用藥遍揩良久去涎,再用鹽湯漱立止,再用。
治瘡腫傷折 白龍散 治幹瘡。
白龍骨(半兩) 黃柏(一兩,去粗皮蜜炙) 黃連(一兩,去須) 白蘞(一錢半,銼碎) 白及(一錢半,銼碎) 上件為末。
先用荊芥、甘草煎湯洗,用為雞子清調藥,敷在瘡上,定一服可。
忌動風炸醬淹藏毒物。
黃金膏 治一切癰疽腫癤已成未潰宜用之。
(江諫議方) 乳香(研半兩) 木香(半兩) 當歸(去蘆,半兩) 松脂(研,半兩) 防風(去蘆,半兩) 金毛狗脊(去毛,半兩) 楓香乳(即楓樹脂是,半兩) 白及(半兩) 白芷(半兩) 白蘞(半兩) 白朮(半兩) 杏仁(去皮尖,半兩) 上淨洗細銼,用清油一升半安鍋內,文武火養一宿,候油冷下諸藥。
又以炭火養之三日,勿令太沸,長如魚眼。
候白芷黃為度,濾去滓,入黃蠟四兩再煎,令溶入細羅黃丹一兩,攪勻入瓷合內,候凝即成。
可用紙花攤膏子,量大小貼之。
靈應神異膏 太上無比靈應神異膏,治癰疽、瘰癧、腫癤、惡瘡。
(葉京丞方) 露蜂房(一兩,剪細事持淨秤) 蛇蛻(半兩,細剪) 亂髮(如雞子大,男子者) 綿黃耆(三分,細銼) 玄參(半兩,細銼) 黃丹(五兩,後入) 清油(一斤) 杏仁(一兩,去皮尖,先爛研) 上先將油入鐺內,便下亂髮煎溶盡,次入杏仁,候色黑,濾去滓,再入鉈內。
然後入餘藥候焦黃,再濾去滓,次入黃丹,候沫出變色,以柳木篦子攪五千攪,滴入水中候凝,軟硬得所,即傾入淨罐內。
如末甚硬,可再攪五六百下也,即成。
如常法用。
治陰生瘡方 治陰生瘡,痛不可忍。
上用田螺殼,自脫者好,燒存性為末,入些膩粉,生油調抹。
先用鹽湯洗,如濕甚,尺乾摻之亦妙。
治抓破面方 凡面抓破及生瘡癤初安,斑痕未褪者。
上以橄欖核磨滓塗之即愈,仍無痕跡。
香連散 治熱毒瘡。
(院子湯成) 黃連(半兩) 黃柏(一兩) 輕粉(一錢) 蛤粉(二錢) 乳香(半錢) 上為末。
用豬膽調敷,或先以豬膽點瘡,然後用藥摻亦敷。
淋渫方 治熱毒瘡。
鷺鷥藤(五兩) 山茱萸(一兩) 漢椒(一兩) 琵琶葉(一兩) 連根蔥(十莖) 苦參(二兩,槌碎) 上煎湯,將腳擱放盆上,用布罩蓋,露腳趾,候下得手從腰上淋渫下。
生肌真珠散(仇防禦方) 定粉(二兩) 白蘞(一兩) 黃丹(半兩,炒地上出火氣) 上為末,乾摻瘡,用紙花子護之。
嵌甲藥(石大夫方) 白礬(枯) 乳香(一分) 麝香(半兩) 訶子(五個,取皮為細末) 黃丹(半兩,炒) 上同研細。
每用先洗淨溫幹,摻藥少許,立幹即剪去,永除根本。
神明膏 治一切瘡腫折傷,磨風止痛。
若內傷酒調一錢已服之,口瘡含化。
赤眼塗之,瘡口積年不合,三五上便生痂,旬日間肌膚平。
鼻中肉鈴子,紙撚日日點,一月取下,乾濕癬風癢疰痛皆磨之。
其餘小兒瘤瘡,湯火金瘡,浸淫白禿之類不可盡言,但皮膚之疾,藥到即先止痛,生肌滅斑,高者平,凹者滿,次等膏亦可用,但其效緩,卻可常使。
如面膏善藏之,皆十餘年不敗,久則氣愈烈而效愈速,此方傳之經驗。
(李參議方) 生瓜蔞(一枚,去皮用仁) 赤芍藥(一分) 甘草(一分) 黃耆(一分) 白芷(一分)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 當歸(一分) 桃仁(一分,湯洗去皮尖) 人參(半兩) 川芎(半兩) 蒼朮(半兩) 桑白皮(半兩) 沉香(半兩,銼極細) 藿香(半兩) 上一十四味並細銼,以清麻油一十五兩浸四十九日,數滿先傾油於銀石器內,以炭火煉令香熟,放冷,入諸藥,文武火養,自旦至暮,候藥色半焦乾,用生絹濾去滓,卻以大鵝梨三個取自然汁,同黃蠟一兩半、麝香一分重煉,候油滾起乃成,蓋梨汁盡故也。
入細研生腦子一分攪勻後,入新瓷罐密封起。
重以鵝梨一個取汁,蠟一兩半,麝香一錢,再用滓?次膏,亦候油不滾起,更入龍腦半錢攪勻,如前法,以為面油。
若手瘡,先用蔥椒湯洗過,揩乾即敷之。
勝金膏 治一切癰疽、毒癤、瘰癧、惡核、赤腫疼痛,排膿散毒神妙。
白及(去鬚毛,重八錢,切作片) 白蘞(八錢重,洗切片) 乳香(八錢重,為末) 木鱉(八十個,去殼切片子) 柳條(八錢重,去葉切半寸長) 黃丹(八兩,須三四十文一兩者方轉用,不用土,丹煉不成,亦不中用) 槐枝(八錢重,亦去葉,小枝切半寸長) 蔥白(八錢重) 麝香(不物多少,同乳香後入) 真麻油(十六兩) 川烏(八錢,去黑皮) 草烏(八錢,去黑皮) 上?咀。
與油同熬,用槐枝攪,候蔥黑色為度,將絹濾去滓,卻將黃丹入銚內,旋入油,將槐枝攪勻,火上煉有黃色,次變黑色,用冷水盞盛,滴水中看,黑色不散方住火,連銚提起,頻頻攪,方入乳香末,次入麝香,傾於缽內頻頻攪,直至冷方住攪,收,緊緊封之,無令見風。
此方神州鄧家每以三百文與人一靨,應系瘰癧惡毒瘡癤初貼盡散,神妙不可說。
此方傳於福州乾元寺福首座,福自言在饒州浮梁縣藏山院過夏,遇川僧智宣得此方,再三叮嚀不可輕易與人。
晚年歸鄉,煎施病者,病者皆愈。
初夢人雲,可施此藥,延年八子。
未及煎施間再夢寐,今數十年矣,請藥者如市。
綠袍散 治一切瘡癤神效。
(賀參政方) 淩霄花 拒霜葉(各等分) 上二味淨洗,陰乾為末,以水調塗腫處,即時內清。
如已結實,即便膿潰,用之屢效。
黃耆湯 治渴並口幹,有癰疽發背之漸。
黃耆(六兩) 芍藥(四兩,白者) 川芎(四兩) 上件每服一兩,水二碗,煎去半碗,入紫蘇十葉泡服之。
若臘月,每服入烏豆一匙,生薑五片,同煎服,不拘時候。
排膿木香散 治一切癰疽癤毒已潰未破,抽風內消神妙無比。
(許堯臣傳) 川升麻(半兩) 番降真香(一分) 木香(一分) 真薑黃(一分) 大黃(半兩) 白礬(一分,飛) 商陸根(半兩,切片) 上為細末,以溫水調掃腫處,便覺徹骨涼冷,其腫立消。
瘡已破,去白礬。
未破可用礬。
(此建州齊安天王府方) 治發背方 上以皂角刺刮皮,如胡桃大一塊,令緊實。
水一大盞,濃煎半盞以下,溫服,下黑汁為驗。
此方得於鞠學士,孫雲嘗病,此一服愈。
浴湯方 治風虛搔之生癮疹。
枳實(四兩) 何首烏(四兩) 苦參(四兩) 白芷(四兩) 上為末,分作三次作浴湯,水煎淋洗之。
治一切瘡方 治一切瘡。
應偏僻處瘡,頭面上瘡,刀斧傷瘡。
上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摻之,妙。
加好坯子少許尤佳。
又先用杉木刺、幹皂角刺煎湯洗瘡摻佳。
治久年風癬方 治久年風癬或幹或濕癢抓不止。
草烏頭(二錢) 川烏頭(二錢) 香白芷(二錢) 天南星(二錢) 零陵香(二錢) 白礬(一錢) 無蛀皂角(一挺,燒留五分性) 上為細末。
每用藥時先以溫湯洗瘡,如尋常澡浴,用皂角擦洗。
然後搵幹,即以極粗布裹藥,以釅醋搗羊蹄根一處蘸擦瘡處,取令皮破血出,又以藥摻之。
每用藥痛不可忍,然痛一復時過三二日,瘡乃自生,腐退即愈。
治癰疽發背方 治內外癰疽發背等疾,無問已破未破。
上以牛皮膠十文,先用無灰酒約三盞浸膠,先取清者一盞溫飲,重湯煮餘酒,候膠融入,生甘草末二錢與膠同飲,以盡為度,神妙。
當歸消毒散 治風毒,身生丹毒。
當歸(一兩,洗,去蘆頭) 川芎(一兩,生用) 黃耆(一兩,生用) 防風(一兩,去蘆頭生用) 甘草(三錢,生用) 上件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麥門冬十粒,去心,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日進三服。
治丹(毒諸方張承務傳) 上用大蒜或小蒜搗如泥厚塗之,幹及再塗,以差為度。
又赤小豆搗羅為末,以雞子清和塗之,更用川樸硝湯化濃汁放冷,候豆米差幹,勤勤以雞毛拂上樸硝汁,令豆末潤,半日一換。
地龍糞水和塗之。
又生地黃汁塗之。
又川大黃米水調塗之。
又梔子仁搗為末水調塗之。
又黃芩末水調塗之。
川芒硝研為末水調塗之。
又 鬱金(一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糯米(三合) 上細羅為末,用蜜水調令稀稠得所,用雞羽薄掃丹上,幹即更塗。
治發背灸法(陳景齊傳) 上用草量患人,男左女右,從中指此至手掌後大紋橫處,(凡手有西橫紋,今隻量第一梗紋為則,)截斷卻從鳩尾骨盡處面上量,至草盡處,以筆點記。
別以草量中指中節,(須測量亦是男左女右,)量訖截斷。
卻於筆點處兩旁平量,草盡處是穴,兩穴各灸三七壯,此是灸發背疽之截法,妙不可言。
量鳩尾最難,用員竹擱於椅上,令患人坐於竹上,則鳩尾盡處可量矣。
圖 治腳膝生瘡方 治男子婦人氣血凝滯,以緻腳膝生瘡,無問久新,四弦肉黑膿汁迸出,無時久成冷漏瘡,用藥無效者並宜用此,功不盡述。
天筒骨(灰存性,半錢) 紫沉香(半錢,降真是) 黃秫米(半錢,炒黃色) 龍骨(半錢) 烏賊骨(半錢) 浮石(半錢) 雞內金(半錢) 輕粉(少許) 蟛蟹(小個一枚,燒存性) 上併為末,令極細和勻,用生油調塗立效,無不瘥者。
螵蛸散 治發背並手腳背瘡,及諸般無名惡瘡。
海螵蛸(乃為烏賊魚骨,用二兩) 銅綠(秤重半錢) 膩粉(三十□) 麝香(三十□) 黃丹(秤重四錢) 白礬(火飛秤重半錢) 上先將海螵蛸別研極細,後入他藥,一處同研勻。
如有瘡不破者,用水調以雞鵝翎掃上,即時定痛。
如瘡破,先用溫鹽水洗,隻乾摻上藥,須少用。
內海螵蛸去面粗皮,白礬銅綠少用,恐多蟄人,屢經神效。
(江東李提幹傳) 乳香散 治遠年日近寒濕注破生瘡諸藥醫不效者,此藥立效。
小粉(一兩,為細末) 膩粉(半兩) 乳香末(三錢,碾細) 上件藥用肥蔥白兩三根炮熟,與藥研成膏,貼患處,帛子系定。
如藥幹,用溫湯時時潤之。
密陀僧散 治寒濕瘡藥。
密陀僧(半兩,用鯽魚一個屠開去腸肚,入上件藥在內,濕紙裹放瓦上煅,以魚焦為度,去魚不用,細研為末) 虢丹(二錢,炒過地上去火毒) 上二味細研為末,如瘡濕,用乾淨帛子搵乾摻藥。
如瘡幹痛癢,用生油膩粉調貼,以帛子蓋立效。
觀妙散 治大人小兒久蘊積熱,身發大瘡,亦腫膿泡,血灌四弦,紫黑無藥治者,用此立效。
(許堯臣方) 川百藥煎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
以麻油輕粉少許同調如糊。
先剝開瘡,去皮蘸幹膿血,隨大小挑藥安瘡窠內,立見徹骨清涼,肉平黑消,次日瘡幹。
如久患,用服杏黃丸。
杏黃丸(許堯臣方) 杏仁(燙去皮尖熬炒) 黃連(去毛)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
水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三十丸,麥門冬溫熟水下,小兒減丸數,並不拘時候服。
忌炙饌炸醬淹藏濕面之毒。
此方神妙不可盡述。
得之沈給事家藏方。
勝仙散 治打撲傷損,筋斷骨折疼痛。
乾薑 川烏頭 蒼朮 當歸 上四味各等分為細末,用米醋打稀糊入藥末,不拘多少,調成膏子,用厚紙上攤藥,乘熱貼裹傷處。
如冷時,即用火四邊炙令熱。
如幹,即以醋潤濕之。
如此三次立效。
仍服吃者,藥如後。
四托散 接骨止疼。
(劉郎中方) 降真香 香附子 厚樸(薑製) 水蛭(用鹽炒焦黃。
各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用鹽酒調下,日進三服,不拘時候。
又 凡腫皆由風邪毒氣客於經絡,血澀不通,壅結所緻。
其腫或無頭無根,浮在皮膚之上,如吹之狀,或腫或散,去來不常。
或有頭有根,結成疽瘡,其候非一,乃寒氣與血相搏而成。
應系?腫赤瘤,已潰未潰並宜用之,神效。
(包郎中方) 赤小豆(一分) 芮草(半兩) 黃柏(一兩) 黃連(半兩) 上件並日中曬乾,同為細末,用冷水調勻,稀稠得所,貼赤腫處立效。
如幹再換之。
湯方 四順生薑湯 治中酒胸膈不快,痰嘔噁心。
神麯(四兩) 甘草(一兩半,微炒) 生薑(四兩,肥嫩者,洗淨細擦,與曲同和做餅子,焙乾) 草豆蔻(一兩半,炮熟去皮) 麥糵(一兩,微炒) 上為細末,入鹽點服之。
護脾快氣湯(李宗丞方) 生薑(四兩,用鹽淹一宿焙乾) 神麯(一兩,炒) 麥糵(半兩,炒) 陳皮(連白,半兩) 草果(二錢半) 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
每服一錢,入鹽用白湯點服。
沉香降氣湯(趙無量通判方) 天台烏藥(一兩) 香附(二兩,生去炙炒) 甘草(一兩半,炙) 蓬莪朮(一兩半) 縮砂仁(一兩) 上五味同為細末,入鹽點服。
增損磨氣湯 治一切氣滯,胸膈痞痛,脅肋刺痛疼,及氣忤氣痹並皆治之。
生薑(七片) 附子(二錢,切作片) 橘皮(一個) 以上三味,水二盞同煎至八分一盞,去滓,次入: 沉香 木香 檳榔 烏藥 人參 白朮 以上六味各磨汁半起許,傾在已煎附子等藥汁內再煎,令三五沸,通口服之。
半夏湯 開胃健脾,溫中化痰,止嘔寬膈進食。
半夏曲(一兩,炒) 陳橘皮(一兩,去瓤) 甘草(二兩,炙) 丁香(一分) 草豆蔻(三個) 生薑(半兩,薄切,幹鹽二兩淹一宿了,入神麯同炒) 上為細末,入鹽湯點服。
和中湯 治脾胃不和,嘔逆噁心,疾吐清水,及中酒胸膈不快。
楝丁香(三錢,熱鍋內用盞?良久取出) 縮砂仁(三兩) 胡椒(二錢半) 乾薑(半兩,炮) 炒鹽(二兩) 甘草(二兩,碎,以鹽水灑炒紫色) 上為細末,每一錢沸湯點,極醒酒。
清上湯 化風墜痰,清頭目,利膈。
薄荷葉(一兩) 白豆蔻(去殼取仁,一兩) 甘草(四錢,炙)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香芎湯 治上膈壅痞,頭目昏重,神思不爽利。
川芎(一兩,洗銼焙) 細辛(一分,洗葉銼焙) 檀香(二錢,銼) 人香(一分,洗銼焙) 甘草(一分,炙銼) 上前件五味為細末。
每服一錢,熱湯點服,不拘時候,合了用砂合盛封之。
洞庭湯 清神爽氣,寬中快膈。
陳橘皮(不去白,一斤切) 生薑(去粗皮,一斤切) 甘草(六兩,炙) 神麯(六兩,炒) 上前二味搗入鹽半斤,固淹一宿,焙乾為末,白湯點服。
獬豸湯 大治心脾疼。
暖胃氣,思食醒酒快膈。
良薑(二兩,銼細,用黃泥煮十數沸,卻洗淨焙乾,再用好酒浸一日,再以慢火煮酒盡為度,焙乾) 縮砂仁(一兩) 白朮(一兩,銼炒) 胡椒(半兩) 甘草(二兩,銼入鹽一兩四錢同炒) 紅豆(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龍涎湯 山藥(六兩) 白豆蔻仁(二兩) 丁香(二錢) 木香 沉香(半兩) 腦子(少許) 上為末,密瓷器盛之。
每服一字,沸湯點服之。
禦愛湯 治脾胃所傷,不進飲食,胸滿不快,酒食後尤宜服。
乾薑(二兩半,炮) 大麥糵(四兩,炒赤色) 甘草(三兩,炙) 草豆蔻仁(一兩) 粟米(四兩,炒) 縮砂仁(一兩) 鹽(四兩,炒)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酴醾湯 和氣血,美飲食。
乾山藥(四兩) 烏藥(一兩) 丁
仍面東北。
南星散 治纏喉風。
(林景度方) 白殭蠶(直者焙乾) 天南星(大者,炮,置地上,盞蓋候冷用) 上各為細末。
每味挑一錢用,生薑自然汁小半盞調勻呷,治喉閉方甚多,此方最妙。
高醫增蛇蛻、半夏、白礬各等分。
防風散 治齒痛。
(徐大卿傳) 防風(二兩) 附子(二兩) 蜀椒(二兩) 莽草(一兩,乃樟木葉) 上為細末,溫青酒一盞,和少許含,不要咽汁,以餘酒漱口,十年患者亦差。
一漱散 理牙痛。
川芎 細辛 防風 防己 升麻 莽草(各等分) 郁李仁(別研) 上為末煎漱口。
黑龍膏 治咽喉腫痛九種疾:急喉閉、纏喉風、結喉、爛喉、重舌、木舌、遁蠱、蚛蝶、飛絲入喉。
(舒州劉郎中傳) 人參末(一錢) 甘草末(二錢) 酒(一合) 百草霜(一錢) 不蛀皂角(二條,以水三升浸一時辰,揉汁去滓) 上件同熬成膏,次入霜梅,上白鹽、硇砂、焰消各少許,再煎一兩沸為度。
如有患人先用水漱口,次以鵝毛點藥掃喉中,有惡涎或自出,或下腹,可一兩度引藥方歇良久,喉中惡物出盡為度。
白衣觀音丸 治誤吞麥芒、針刺、銅鐵啞者,及喉閉痛,魚骨啞。
殭蠶(半兩) 烏魚骨(去殼半兩) 白茯苓(半兩) 甘草(半兩,炮) 貫眾(一兩半) 縮砂仁(半兩) 硼砂(二錢研) 麝香(一字研) 山豆根(半兩) 真珠屑(少許) 象牙屑(少許) 上為末,用飛羅面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蚌粉為衣,陰乾。
每服二丸,冷水浸藥,頻頻呷服。
忌雞犬婦人見合藥,將一丸含化亦妙。
安腎散 治風熱上盛,牙齒蟲蛀,但是牙疼苦齒之患,用此立有神效。
(許堯臣方) 五倍子 香白芷 草烏尖 蓽撥 上各等分,銼如米豆大,炒令煙出存性為細末。
先以百沸鹽湯盥漱,令知其熱痛吐出,用藥遍揩良久去涎,再用鹽湯漱立止,再用。
治瘡腫傷折 白龍散 治幹瘡。
白龍骨(半兩) 黃柏(一兩,去粗皮蜜炙) 黃連(一兩,去須) 白蘞(一錢半,銼碎) 白及(一錢半,銼碎) 上件為末。
先用荊芥、甘草煎湯洗,用為雞子清調藥,敷在瘡上,定一服可。
忌動風炸醬淹藏毒物。
黃金膏 治一切癰疽腫癤已成未潰宜用之。
(江諫議方) 乳香(研半兩) 木香(半兩) 當歸(去蘆,半兩) 松脂(研,半兩) 防風(去蘆,半兩) 金毛狗脊(去毛,半兩) 楓香乳(即楓樹脂是,半兩) 白及(半兩) 白芷(半兩) 白蘞(半兩) 白朮(半兩) 杏仁(去皮尖,半兩) 上淨洗細銼,用清油一升半安鍋內,文武火養一宿,候油冷下諸藥。
又以炭火養之三日,勿令太沸,長如魚眼。
候白芷黃為度,濾去滓,入黃蠟四兩再煎,令溶入細羅黃丹一兩,攪勻入瓷合內,候凝即成。
可用紙花攤膏子,量大小貼之。
靈應神異膏 太上無比靈應神異膏,治癰疽、瘰癧、腫癤、惡瘡。
(葉京丞方) 露蜂房(一兩,剪細事持淨秤) 蛇蛻(半兩,細剪) 亂髮(如雞子大,男子者) 綿黃耆(三分,細銼) 玄參(半兩,細銼) 黃丹(五兩,後入) 清油(一斤) 杏仁(一兩,去皮尖,先爛研) 上先將油入鐺內,便下亂髮煎溶盡,次入杏仁,候色黑,濾去滓,再入鉈內。
然後入餘藥候焦黃,再濾去滓,次入黃丹,候沫出變色,以柳木篦子攪五千攪,滴入水中候凝,軟硬得所,即傾入淨罐內。
如末甚硬,可再攪五六百下也,即成。
如常法用。
治陰生瘡方 治陰生瘡,痛不可忍。
上用田螺殼,自脫者好,燒存性為末,入些膩粉,生油調抹。
先用鹽湯洗,如濕甚,尺乾摻之亦妙。
治抓破面方 凡面抓破及生瘡癤初安,斑痕未褪者。
上以橄欖核磨滓塗之即愈,仍無痕跡。
香連散 治熱毒瘡。
(院子湯成) 黃連(半兩) 黃柏(一兩) 輕粉(一錢) 蛤粉(二錢) 乳香(半錢) 上為末。
用豬膽調敷,或先以豬膽點瘡,然後用藥摻亦敷。
淋渫方 治熱毒瘡。
鷺鷥藤(五兩) 山茱萸(一兩) 漢椒(一兩) 琵琶葉(一兩) 連根蔥(十莖) 苦參(二兩,槌碎) 上煎湯,將腳擱放盆上,用布罩蓋,露腳趾,候下得手從腰上淋渫下。
生肌真珠散(仇防禦方) 定粉(二兩) 白蘞(一兩) 黃丹(半兩,炒地上出火氣) 上為末,乾摻瘡,用紙花子護之。
嵌甲藥(石大夫方) 白礬(枯) 乳香(一分) 麝香(半兩) 訶子(五個,取皮為細末) 黃丹(半兩,炒) 上同研細。
每用先洗淨溫幹,摻藥少許,立幹即剪去,永除根本。
神明膏 治一切瘡腫折傷,磨風止痛。
若內傷酒調一錢已服之,口瘡含化。
赤眼塗之,瘡口積年不合,三五上便生痂,旬日間肌膚平。
鼻中肉鈴子,紙撚日日點,一月取下,乾濕癬風癢疰痛皆磨之。
其餘小兒瘤瘡,湯火金瘡,浸淫白禿之類不可盡言,但皮膚之疾,藥到即先止痛,生肌滅斑,高者平,凹者滿,次等膏亦可用,但其效緩,卻可常使。
如面膏善藏之,皆十餘年不敗,久則氣愈烈而效愈速,此方傳之經驗。
(李參議方) 生瓜蔞(一枚,去皮用仁) 赤芍藥(一分) 甘草(一分) 黃耆(一分) 白芷(一分) 杏仁(一分,湯浸去皮尖) 當歸(一分) 桃仁(一分,湯洗去皮尖) 人參(半兩) 川芎(半兩) 蒼朮(半兩) 桑白皮(半兩) 沉香(半兩,銼極細) 藿香(半兩) 上一十四味並細銼,以清麻油一十五兩浸四十九日,數滿先傾油於銀石器內,以炭火煉令香熟,放冷,入諸藥,文武火養,自旦至暮,候藥色半焦乾,用生絹濾去滓,卻以大鵝梨三個取自然汁,同黃蠟一兩半、麝香一分重煉,候油滾起乃成,蓋梨汁盡故也。
入細研生腦子一分攪勻後,入新瓷罐密封起。
重以鵝梨一個取汁,蠟一兩半,麝香一錢,再用滓?次膏,亦候油不滾起,更入龍腦半錢攪勻,如前法,以為面油。
若手瘡,先用蔥椒湯洗過,揩乾即敷之。
勝金膏 治一切癰疽、毒癤、瘰癧、惡核、赤腫疼痛,排膿散毒神妙。
白及(去鬚毛,重八錢,切作片) 白蘞(八錢重,洗切片) 乳香(八錢重,為末) 木鱉(八十個,去殼切片子) 柳條(八錢重,去葉切半寸長) 黃丹(八兩,須三四十文一兩者方轉用,不用土,丹煉不成,亦不中用) 槐枝(八錢重,亦去葉,小枝切半寸長) 蔥白(八錢重) 麝香(不物多少,同乳香後入) 真麻油(十六兩) 川烏(八錢,去黑皮) 草烏(八錢,去黑皮) 上?咀。
與油同熬,用槐枝攪,候蔥黑色為度,將絹濾去滓,卻將黃丹入銚內,旋入油,將槐枝攪勻,火上煉有黃色,次變黑色,用冷水盞盛,滴水中看,黑色不散方住火,連銚提起,頻頻攪,方入乳香末,次入麝香,傾於缽內頻頻攪,直至冷方住攪,收,緊緊封之,無令見風。
此方神州鄧家每以三百文與人一靨,應系瘰癧惡毒瘡癤初貼盡散,神妙不可說。
此方傳於福州乾元寺福首座,福自言在饒州浮梁縣藏山院過夏,遇川僧智宣得此方,再三叮嚀不可輕易與人。
晚年歸鄉,煎施病者,病者皆愈。
初夢人雲,可施此藥,延年八子。
未及煎施間再夢寐,今數十年矣,請藥者如市。
綠袍散 治一切瘡癤神效。
(賀參政方) 淩霄花 拒霜葉(各等分) 上二味淨洗,陰乾為末,以水調塗腫處,即時內清。
如已結實,即便膿潰,用之屢效。
黃耆湯 治渴並口幹,有癰疽發背之漸。
黃耆(六兩) 芍藥(四兩,白者) 川芎(四兩) 上件每服一兩,水二碗,煎去半碗,入紫蘇十葉泡服之。
若臘月,每服入烏豆一匙,生薑五片,同煎服,不拘時候。
排膿木香散 治一切癰疽癤毒已潰未破,抽風內消神妙無比。
(許堯臣傳) 川升麻(半兩) 番降真香(一分) 木香(一分) 真薑黃(一分) 大黃(半兩) 白礬(一分,飛) 商陸根(半兩,切片) 上為細末,以溫水調掃腫處,便覺徹骨涼冷,其腫立消。
瘡已破,去白礬。
未破可用礬。
(此建州齊安天王府方) 治發背方 上以皂角刺刮皮,如胡桃大一塊,令緊實。
水一大盞,濃煎半盞以下,溫服,下黑汁為驗。
此方得於鞠學士,孫雲嘗病,此一服愈。
浴湯方 治風虛搔之生癮疹。
枳實(四兩) 何首烏(四兩) 苦參(四兩) 白芷(四兩) 上為末,分作三次作浴湯,水煎淋洗之。
治一切瘡方 治一切瘡。
應偏僻處瘡,頭面上瘡,刀斧傷瘡。
上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摻之,妙。
加好坯子少許尤佳。
又先用杉木刺、幹皂角刺煎湯洗瘡摻佳。
治久年風癬方 治久年風癬或幹或濕癢抓不止。
草烏頭(二錢) 川烏頭(二錢) 香白芷(二錢) 天南星(二錢) 零陵香(二錢) 白礬(一錢) 無蛀皂角(一挺,燒留五分性) 上為細末。
每用藥時先以溫湯洗瘡,如尋常澡浴,用皂角擦洗。
然後搵幹,即以極粗布裹藥,以釅醋搗羊蹄根一處蘸擦瘡處,取令皮破血出,又以藥摻之。
每用藥痛不可忍,然痛一復時過三二日,瘡乃自生,腐退即愈。
治癰疽發背方 治內外癰疽發背等疾,無問已破未破。
上以牛皮膠十文,先用無灰酒約三盞浸膠,先取清者一盞溫飲,重湯煮餘酒,候膠融入,生甘草末二錢與膠同飲,以盡為度,神妙。
當歸消毒散 治風毒,身生丹毒。
當歸(一兩,洗,去蘆頭) 川芎(一兩,生用) 黃耆(一兩,生用) 防風(一兩,去蘆頭生用) 甘草(三錢,生用) 上件為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麥門冬十粒,去心,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日進三服。
治丹(毒諸方張承務傳) 上用大蒜或小蒜搗如泥厚塗之,幹及再塗,以差為度。
又赤小豆搗羅為末,以雞子清和塗之,更用川樸硝湯化濃汁放冷,候豆米差幹,勤勤以雞毛拂上樸硝汁,令豆末潤,半日一換。
地龍糞水和塗之。
又生地黃汁塗之。
又川大黃米水調塗之。
又梔子仁搗為末水調塗之。
又黃芩末水調塗之。
川芒硝研為末水調塗之。
又 鬱金(一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 糯米(三合) 上細羅為末,用蜜水調令稀稠得所,用雞羽薄掃丹上,幹即更塗。
治發背灸法(陳景齊傳) 上用草量患人,男左女右,從中指此至手掌後大紋橫處,(凡手有西橫紋,今隻量第一梗紋為則,)截斷卻從鳩尾骨盡處面上量,至草盡處,以筆點記。
別以草量中指中節,(須測量亦是男左女右,)量訖截斷。
卻於筆點處兩旁平量,草盡處是穴,兩穴各灸三七壯,此是灸發背疽之截法,妙不可言。
量鳩尾最難,用員竹擱於椅上,令患人坐於竹上,則鳩尾盡處可量矣。
圖 治腳膝生瘡方 治男子婦人氣血凝滯,以緻腳膝生瘡,無問久新,四弦肉黑膿汁迸出,無時久成冷漏瘡,用藥無效者並宜用此,功不盡述。
天筒骨(灰存性,半錢) 紫沉香(半錢,降真是) 黃秫米(半錢,炒黃色) 龍骨(半錢) 烏賊骨(半錢) 浮石(半錢) 雞內金(半錢) 輕粉(少許) 蟛蟹(小個一枚,燒存性) 上併為末,令極細和勻,用生油調塗立效,無不瘥者。
螵蛸散 治發背並手腳背瘡,及諸般無名惡瘡。
海螵蛸(乃為烏賊魚骨,用二兩) 銅綠(秤重半錢) 膩粉(三十□) 麝香(三十□) 黃丹(秤重四錢) 白礬(火飛秤重半錢) 上先將海螵蛸別研極細,後入他藥,一處同研勻。
如有瘡不破者,用水調以雞鵝翎掃上,即時定痛。
如瘡破,先用溫鹽水洗,隻乾摻上藥,須少用。
內海螵蛸去面粗皮,白礬銅綠少用,恐多蟄人,屢經神效。
(江東李提幹傳) 乳香散 治遠年日近寒濕注破生瘡諸藥醫不效者,此藥立效。
小粉(一兩,為細末) 膩粉(半兩) 乳香末(三錢,碾細) 上件藥用肥蔥白兩三根炮熟,與藥研成膏,貼患處,帛子系定。
如藥幹,用溫湯時時潤之。
密陀僧散 治寒濕瘡藥。
密陀僧(半兩,用鯽魚一個屠開去腸肚,入上件藥在內,濕紙裹放瓦上煅,以魚焦為度,去魚不用,細研為末) 虢丹(二錢,炒過地上去火毒) 上二味細研為末,如瘡濕,用乾淨帛子搵乾摻藥。
如瘡幹痛癢,用生油膩粉調貼,以帛子蓋立效。
觀妙散 治大人小兒久蘊積熱,身發大瘡,亦腫膿泡,血灌四弦,紫黑無藥治者,用此立效。
(許堯臣方) 川百藥煎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
以麻油輕粉少許同調如糊。
先剝開瘡,去皮蘸幹膿血,隨大小挑藥安瘡窠內,立見徹骨清涼,肉平黑消,次日瘡幹。
如久患,用服杏黃丸。
杏黃丸(許堯臣方) 杏仁(燙去皮尖熬炒) 黃連(去毛)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
水煮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三十丸,麥門冬溫熟水下,小兒減丸數,並不拘時候服。
忌炙饌炸醬淹藏濕面之毒。
此方神妙不可盡述。
得之沈給事家藏方。
勝仙散 治打撲傷損,筋斷骨折疼痛。
乾薑 川烏頭 蒼朮 當歸 上四味各等分為細末,用米醋打稀糊入藥末,不拘多少,調成膏子,用厚紙上攤藥,乘熱貼裹傷處。
如冷時,即用火四邊炙令熱。
如幹,即以醋潤濕之。
如此三次立效。
仍服吃者,藥如後。
四托散 接骨止疼。
(劉郎中方) 降真香 香附子 厚樸(薑製) 水蛭(用鹽炒焦黃。
各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用鹽酒調下,日進三服,不拘時候。
又 凡腫皆由風邪毒氣客於經絡,血澀不通,壅結所緻。
其腫或無頭無根,浮在皮膚之上,如吹之狀,或腫或散,去來不常。
或有頭有根,結成疽瘡,其候非一,乃寒氣與血相搏而成。
應系?腫赤瘤,已潰未潰並宜用之,神效。
(包郎中方) 赤小豆(一分) 芮草(半兩) 黃柏(一兩) 黃連(半兩) 上件並日中曬乾,同為細末,用冷水調勻,稀稠得所,貼赤腫處立效。
如幹再換之。
湯方 四順生薑湯 治中酒胸膈不快,痰嘔噁心。
神麯(四兩) 甘草(一兩半,微炒) 生薑(四兩,肥嫩者,洗淨細擦,與曲同和做餅子,焙乾) 草豆蔻(一兩半,炮熟去皮) 麥糵(一兩,微炒) 上為細末,入鹽點服之。
護脾快氣湯(李宗丞方) 生薑(四兩,用鹽淹一宿焙乾) 神麯(一兩,炒) 麥糵(半兩,炒) 陳皮(連白,半兩) 草果(二錢半) 甘草(半兩炙) 上為末。
每服一錢,入鹽用白湯點服。
沉香降氣湯(趙無量通判方) 天台烏藥(一兩) 香附(二兩,生去炙炒) 甘草(一兩半,炙) 蓬莪朮(一兩半) 縮砂仁(一兩) 上五味同為細末,入鹽點服。
增損磨氣湯 治一切氣滯,胸膈痞痛,脅肋刺痛疼,及氣忤氣痹並皆治之。
生薑(七片) 附子(二錢,切作片) 橘皮(一個) 以上三味,水二盞同煎至八分一盞,去滓,次入: 沉香 木香 檳榔 烏藥 人參 白朮 以上六味各磨汁半起許,傾在已煎附子等藥汁內再煎,令三五沸,通口服之。
半夏湯 開胃健脾,溫中化痰,止嘔寬膈進食。
半夏曲(一兩,炒) 陳橘皮(一兩,去瓤) 甘草(二兩,炙) 丁香(一分) 草豆蔻(三個) 生薑(半兩,薄切,幹鹽二兩淹一宿了,入神麯同炒) 上為細末,入鹽湯點服。
和中湯 治脾胃不和,嘔逆噁心,疾吐清水,及中酒胸膈不快。
楝丁香(三錢,熱鍋內用盞?良久取出) 縮砂仁(三兩) 胡椒(二錢半) 乾薑(半兩,炮) 炒鹽(二兩) 甘草(二兩,碎,以鹽水灑炒紫色) 上為細末,每一錢沸湯點,極醒酒。
清上湯 化風墜痰,清頭目,利膈。
薄荷葉(一兩) 白豆蔻(去殼取仁,一兩) 甘草(四錢,炙)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香芎湯 治上膈壅痞,頭目昏重,神思不爽利。
川芎(一兩,洗銼焙) 細辛(一分,洗葉銼焙) 檀香(二錢,銼) 人香(一分,洗銼焙) 甘草(一分,炙銼) 上前件五味為細末。
每服一錢,熱湯點服,不拘時候,合了用砂合盛封之。
洞庭湯 清神爽氣,寬中快膈。
陳橘皮(不去白,一斤切) 生薑(去粗皮,一斤切) 甘草(六兩,炙) 神麯(六兩,炒) 上前二味搗入鹽半斤,固淹一宿,焙乾為末,白湯點服。
獬豸湯 大治心脾疼。
暖胃氣,思食醒酒快膈。
良薑(二兩,銼細,用黃泥煮十數沸,卻洗淨焙乾,再用好酒浸一日,再以慢火煮酒盡為度,焙乾) 縮砂仁(一兩) 白朮(一兩,銼炒) 胡椒(半兩) 甘草(二兩,銼入鹽一兩四錢同炒) 紅豆(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龍涎湯 山藥(六兩) 白豆蔻仁(二兩) 丁香(二錢) 木香 沉香(半兩) 腦子(少許) 上為末,密瓷器盛之。
每服一字,沸湯點服之。
禦愛湯 治脾胃所傷,不進飲食,胸滿不快,酒食後尤宜服。
乾薑(二兩半,炮) 大麥糵(四兩,炒赤色) 甘草(三兩,炙) 草豆蔻仁(一兩) 粟米(四兩,炒) 縮砂仁(一兩) 鹽(四兩,炒)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沸湯點服。
酴醾湯 和氣血,美飲食。
乾山藥(四兩) 烏藥(一兩)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