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一切脾胃氣,橘皮湯下;傷寒,麻黃蔥湯下;腳氣、水氣,杏仁湯下;水瀉、氣瀉,龍膽草湯下;赤痢,甘草湯下;白痢,乾薑湯下;赤白痢,甘草乾薑湯下;胸膈咽悶,通草湯下;婦人血氣,當歸酒下,如不飲酒,當歸煎湯下亦得;疝氣、嵐氣、小腸氣及下墜,附子湯下。
常服及應急諸般疾患,米飲熟水茶酒任下。
如傷冷腹痛,酒食所傷,酒疸黃疸,結氣痞塞,鶴膝風,並用鹽湯鹽酒下,治三十六種風,十二疰,無不醫治。
此藥前人用之效者,馬遂臨老渾身楚痛,不思飲食,每夜五丸至七日下血如雞肝者,二日餘下臭膿二升,以此遂愈。
三原主簿陳勝妻有病十五年,羸瘦,腹中楚痛不可忍,服藥至旬日,下青蟲六十四條,如箸頭,身赤色,及藥水五升遂愈。
京兆府工曹柳行餘著床經年,服至十日,下肉蜣螂一百有餘個,青黃水一升許遂愈。
王元覽有門客久患羸瘦,吃食轉吐,服之下肉蝦螞七個、青水一升遂愈。
興國寺僧澄清患癰塊十五年,服十日下肉蛇二條遂愈。
後來又患風疾,眉毛盡落,服至一百日出五色蟲兒,並青水三升,遂平復。
此元覽進方時所陳也。
後代鄭教授雲,此方於杜相公府子弟處曾用之,無不治效。
如與小兒吃時,一丸分作四丸,量兒大小可下三五丸合蚍藥,如煮巴豆時須是躬親,自數三十沸便傾出焙乾。
若沸過即藥無力。
服此藥別無所忌,隻恐服食人看驗病症,不定用湯便有差,所以不驗也。
此方《必用方》中亦有之,但無此治症,且以元覽為元鑑,故別而出之。
換骨散 治大風疾。
(尚書舊於江諫議方上錄者) 金星石 銀星石 寒水石 太陰玄精石 磁石 禹餘糧石(各一兩) 上各槌碎如皂子大,用膠泥裹作一團子,將四斤炭攢之,方安頂火煅,火盡伺冷,搗羅為細末,和之令勻。
每服用一兩,分為五服,每服二錢,作五日用,別用水銀二錢半,膩粉二錢半,比之二味於漆碗內,用小葫蘆兒研之不見水銀星子為度。
亦分五服作五日用,每服三錢。
換骨散二錢,水銀、膩粉共一錢。
將芝麻油一兩半調之,先令患人於囟門灸艾炷七壯,壯如棗核一半大可爾,灸畢然後用前藥油渾身塗之,藥盡為度,用衣被蓋之,汗出藥入矣。
每日早晨一服,五日五服,極難取者,不過五服,用盡一兩藥也。
俾轉盡膿血及腹內不痛,即不用塗也。
若或三服或四服,腹中不痛,不須用藥,然後看下項動靜之候。
塗藥後,先須口內有涎,其涎乃黏,並口中臭,其腳熱,腹內做聲一陣肚痛,要人揉肚,同患痢之狀,便是動靜之應也。
取下膿是病之根也。
七日中不得吃冷水,七日外出入無妨,口吐黏涎不得怪也。
宜少語,恐口痛,又或口中無皮,及牙斷腫痛亦不得怪,五七日自安。
忌酒色併發風物一百日,其疾永不發動。
後服補藥聖救散一百日。
聖救散 天麻 赤箭 萇松 鬼臼 羌活 人參 細辛(去苗) 何首烏(炮) 防風(去蘆頭) 蔓荊子 烏麻子(各一兩,生用) 天南星(用薑汁炒令黃色) 款冬花 虎腦骨(酒炙) 白花蛇 烏蛇(二味湯洗,酒炙黃色) 牛膝(酒浸去蘆) 麻黃(去節) 蛜??(炒) 附子(炮) 藁本 地骨皮 甘草(炮)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川當歸(洗去土,炙黃) 硃砂(研) 雄黃(研) 乳香(研) 雲母粉(研。
以上各半兩) 紫菀(去土) 苦參(各一兩半) 萆薢(一分) 上件三十三味依法修制,杵羅為末。
每服一錢半,米飲或茶清調下。
每日早晨日午臨臥,日三服。
治臁瘡(折監稅傳) 上以古牆上螺螄,殿須多年蝕破者,燒為灰,入少輕粉麝香乾摻。
治口瘡(楊鈴傳) 治口瘡不安。
黃連 黃麥糵(等分) 木香(比二味稍增) 上為末,填入瘡內即生肌。
治血淋(許堯臣傳泰侍郎方) 木豬苓(一兩) 赤茯苓(一兩) 車前子(半兩) 滑石(一兩) 澤瀉(一兩) 阿膠(二兩,麩炒) 上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同煎七分,去滓,食前,五更時服至天曉,小便清瑩,其不知去處。
鐵刷瘡藥 治男女一切瘡傷、疥癆、冷漏瘡、痔漏瘡,男女下部蠹精疳蝕瘡,小兒劫頭瘌痢頭瘡,走馬疳瘡。
無問大人小兒久患諸般瘡疥,但是皮肉痛癢,有膿汁,有形無名並皆用之,如鐵帚刷雲,天下無比。
堯臣用之三十年,惟恐不用,用無不效。
(許堯臣方) 苦葶藶子(半兩) 白膠香(一錢,旋研別入) 蛇床子(半兩) 雄黃(半兩,別研入) 貫眾根(半兩) 象鬥子(二錢,刷洗) 密陀僧(一分) 苦參(半兩) 大柏皮(半兩) 黃連(半兩) 藜蘆須(半兩) 前草(揀淨取,半兩) 輕粉(半錢,旋入) 上各不得火焙,猛日中曬,碾羅為末。
巴豆七粒敲損,麻油一兩,煎至巴豆黑,取淨油,去巴豆,調輕粉,隨油調藥,稀稠得所,瓶收,十年不壞。
用時先煎蔥鹽湯,洗去舊硬瘡皮,挹乾擦藥。
如小兒,令小兒睡著擦上,疥癆炎火邊抓損,通身搽擦,令肉熱止,次日如剝卵,神妙不可言。
治眼目 洗眼珊瑚散 治氣眼、風眼、內瘴外瘴、青盲、雀盲、赤眼、黑花、羞明不能視物,不問久近,並皆治之。
每一料用淨白鹽三斤,沸湯泡,淘去不淨,澄清,用瓷甕或銀器以炭火熬成霜,不得犯鐵器,直候鹽霜幹了,秤一斤乳缽內略研過,不令作塊,每一斤用飛過辰砂一錢重,晉礬秤一錢,以下八分許,重研細,然後與鹽辰拌勻如珊瑚色。
凡洗時用二大錢許,以不熱不冷湯半碗以下,卻用銀盂子或銅盂子盛,趁不冷不熱時,先以溫湯洗去眼上汗,然後以藥洗之,澀痛為度。
若冷,再以銀盂子暖動,一服可作三次洗,洗訖,卻用溫湯洗去鹽水,第二第三次如前,用畢,可潑在淨處。
此方乃韓州李太尉遇一聖僧傳之,雲是台州人,後尋覓不知所在,再三祝令不可容易傳之,徑山佛日得此方,藏之甚秘。
還睛膏 還睛膏洗眼藥。
鷹爪黃連(四兩,新汲水洗淨曬乾為末) 膽礬(半兩) 青鹽(半錢) 輕粉(五文) 黃丹(三錢) 滴乾香(一塊如楊梅核大,研) 蠍梢(一十四個,為末) 梅花腦(二錢五分,如魚以鹿慄腦亦得) 上用研勻。
每用二字,以沸湯浸熱洗之。
地黃丸 治男子婦人肝元風虛,眼目昏暗,視物不明。
生地黃(四兩,生洗) 熟地黃(四兩,生洗) 防風(一兩,去蘆) 枳殼(一兩,湯浸,去瓤麩炒) 牛膝(一兩,去根,酒浸一宿) 石斛(一兩,去苗頭)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炒) 上件為末,入杏仁膏研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粒,用炒黑豆淋浸酒下,早晨日午臨臥各—服。
增明丸 治肝腎虛眼昏。
菟絲子(五兩,酒浸三宿) 附子(十個,去皮臍,生切作兩片) 上用生地黃汁三勝煮附子,煮令汁留七合,取出附子,同菟絲子為細末,用餘者地黃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下。
夜光育神丸 能養神明,育精氣,主健忘,益智聰心,補血,不壅燥,潤顏色,遠視移時目不??,穀道調適。
久服目光豁然,神宇泰定,語音輕微,就燈永夜,眼力愈壯,並不昏澀,不睡達旦,亦不倦怠。
服兩三月後,覺神清眼明,志強力盛,步履輕快,體氣舒暢,是藥之效。
常餌如飲食,一日不可輟。
唯在修合,洗滌,潔淨藥材,須件件正當,不宜草率。
熟地黃(洗淨,曝乾,酒浸) 牛膝(去蘆頭,酒浸) 枳殼(淨洗,去瓤,麩炒赤色) 菟絲子(淨洗瀝乾,以酒別浸,單研) 遠志(淨洗,就潔淨砧上槌碎取皮,去骨木) 地骨皮(須是取淨洗砧上槌,取皮去骨木,春夏等分,秋冬減半) 當歸(淨洗,曝乾,酒浸) 上件等分,逐一秤過,分量均平,除地黃、菟絲子別器用酒浸,其餘五味同銼細,共入一缽或甕內。
若每件藥十兩時,可用無灰濃酒六升同浸三宿,取出,文武火焙乾。
須試火令得所,不可火太猛,恐傷藥性,十分焙乾,搗羅為末,以兩手拌,令十分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鹽酒下三十丸,增至四五十丸亦不妨。
若不飲酒,鹽湯下亦得,但不如酒妙。
煉蜜法,冬五滾,夏七滾,候冷,以紙貽惹去沫,藥成丸後,都入微火焙,少頃入甕收。
(何撿詳傳此方在南康朱章之所刊方中) 明目人參丸(張?龍傳) 人參(一兩半) 決明子(一兩半) 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別研) 黃耆(二兩,蜜炙) 覆盆子(二兩) 枳殼(一兩,炒黃去瓤) 上件藥焙乾,碾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食前服。
防風散 治眼昏,去肝風。
(張?龍傳) 防風(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旋覆花(一兩) 羌活(一兩) 細辛(一兩) 甘草(一兩,炙) 香白芷(一兩) 荊芥(一兩) 上件藥焙乾,碾為細散。
每服二錢,茶調下,食後服。
洗眼千金散 當歸(一兩) 赤芍藥(一兩) 川黃連(一兩) 上焙乾,研為粗末。
每用一錢,水一小盞,煎八分,去滓,溫熱,用綿惹汁頻洗。
通關吹鼻散(張?龍傳) 零陵香(一分) 藿香(一分) 甘松香(二分) 藜蘆(一分) 細辛(一分) 丁香(二十一粒) 川芎(一分) 上件藥焙乾碾為細末,入腦子少許。
每吹少許入鼻中,日三二吹。
治內障眼方 上以蒼朮半斤切片,累豆一小升,用水二碗煮,幹,焙碾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粒,空心,鹽湯吞下。
又方 菊花(四兩) 木賊(四兩,去節) 蒼朮(二兩,銼) 荊芥穗(二兩) 甘草(二兩,銼) 上同為末。
每服三錢,茶調服,日二服,二藥兼之乃佳,食後臨臥。
補睛丸 治眼睛楚痛,及頭疼偏正發作無常。
沒藥(研) 乳香(研) 白殭蠶(炒) 石膏(煅) 荊芥穗(不焙) 川芎(不焙) 羌活(洗) 地骨皮(洗去泥) 白附子(炮) 當歸(洗,切焙) 白朮 附子(炮,去皮臍) 上件等分,依法修製為末,以蔥涎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粒,食後蔥茶吞下。
或薄荷茶下亦得。
乳香散 治眼睛疼痛。
(林子啟傳) 通明乳香(二錢,研) 青黛(一錢) 焰消(一錢) 通明雄黃(一錢,研) 上件為末。
每用時先口中含水,鼻中搐半字,吐卻水,仰頭少時。
防風羌活散 治風毒上攻,眼睛疼痛。
(林子啟傳) 防風(洗,切焙) 羌活(洗,切焙) 黃耆(洗,切焙) 家菊花(去蒂,野菊不要) 川芎(焙) 荊芥穗(不焙) 白蒺藜(炒,杵去尖) 甘草(炙。
以上各半兩) 上件為末。
每服二錢,麥門冬熟水調下。
熟水茶並可。
(林子啟傳) 當歸地黃丸 養血益肝治目。
當歸(二兩,去蘆洗淨焐幹,酒浸一宿) 枸杞子(二兩,揀淨焙乾) 熟乾地黃(二兩,用竹刀切細,不得犯鐵器) 菟絲子(水淘去沙石及浮者,酒浸一宿,再以水淘過控幹,先研碎,焙令乾秤,二兩) 上除地黃外,併為細末,再將地黃於石臼內搗爛,添煉蜜,搗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溫酒亦得。
三賢湯 治風毒入眼,迎風有淚,雨皆濕赤,癢發難任,視物昏昧。
久用養目力,活血脈,使面目光澤,眼力明健。
川當歸(二兩,和頭尾細銼) 赤芍藥(二兩,細銼) 荊芥(取穗,四兩,細銼) 上三味並生用,拌勻,平分三服。
以薄絹袋盛,逐日早用水二升煮至一升,取出袋兒控幹。
每至早晨洗面後,以藥水熟洗眼並洗面上,使至水冷不用藥袋兒,來日早再煎洗,凡一袋得五七次,煎卻再換。
觀音洗眼藥 治眼瞼赤爛。
銅青(二錢重,細研羅過) 白善土(一兩,研羅用水飛過,取上面浮濃者,去滓澄幹,秤半兩用) 上二件細研,每用半錢匕,沸湯浸半盞以下,熱洗眼以紙覆之,一日洗數遍。
每洗以湯坐令熱,日一易之。
龍樹鎮肝丸 治肝腎俱虛,風邪內葉,眼目昏暗,或頭風偏牽,眼漸細小,或青盲雀目,諸風內外障者,不過十數服立愈。
酒忌房室,忌面炙煿雞魚辛辣發風動氣物,但於暗室中坐,不可使心,無不應驗。
每服二十丸,龍腦薄荷湯食後下。
(石大夫方) 草決明(二兩,炒) 人參(半兩) 家菊(二兩) 川芎(一兩) 黃芩(一兩) 玄參(一兩) 地骨皮(一兩) 防風(一兩) 上同為細末,一料用粟米粉三兩蒸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隻可二十丸,溫酒吞下,食後夜臥時服。
定痛散 治眼睛暴痛不可忍者。
漢防己(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服。
羌活散 治一切內外障眼,翳膜遮睛,久治不明者,服之神效。
羌活(半兩) 川芎(半兩) 旋覆花(去梗,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 甘草(生,一兩)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去皮切不見火,一兩) 楮葉(一兩,八月中採,陰乾) 甘菊花(去梗,一分) 楮實(一分) 蟬殼(一分,去土) 木賊(去節,一分) 桑葉(陰乾,八月中採,秤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茶清調下,早晚食後,臨臥,日可三服。
穀精丸 治大人小兒雀目攀睛。
穀精(二兩為末) 羊肝(一具,薄切片子三指大,用黑豆二合,同穀精草以水二大碗同煮乾為度,取出控幹) 上和黑豆,不以多少,時時嚼吃。
如恐不肯吃時,初煮乾時乘熱入臼內搗成丸,如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茶清湯下,食後臨臥服,小兒隨大小加減服。
還睛散 治風熱,毒氣攻眼,血貫瞳人,赤??痛澀。
龍膽草(洗) 赤芍藥 當歸(洗,去蘆。
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二錢,用茶湯調下。
食後臨臥服。
小兒半錢,蜜湯調下。
三退散 治丈夫風熱眼,婦人血風眼,腫赤疼痛,年年發作,服此大效。
(許堯臣傳高司法方) 蠶退紙(五月者) 蛇退殼(洗,剪碎焙) 蟬蛻殼(洗去土) 草龍膽草(去根節) 木賊(去根節) 防風(去蘆) 黃芩(洗) 羌活(洗。
以上各半兩) 白蒺藜(炒去殼,取仁三錢) 上九味同為細末。
先泡南硼砂湯洗眼卻,每服二錢,炒黑豆淋湯調下,食後,臨臥時服,日進三服。
又方 用羊子肝,不拘多少,入黃芩末,銚子內入水少許煮熟,先食肝,次以汁吞下,青州白丸子三十丸,雀盲黑花眼患服此,取效為度。
治咽喉口齒 治喉閉方(林巢先生方) 盆消不以多少為末,以筆管子吹藥入喉中甚妙。
開喉散(林巢先生方) 盆消(二文) 青黛(三文) 腦子(二十文) 上為末。
每用少許,以筆管子吹藥入喉中。
治口瘡方(林巢先生方) 薔薇(莖葉,冬用根) 上細銼,濃煎湯漱之大效。
小兒誤吞物啞方(林巢先生方) 卷柏 茯苓 上等分為末,溫水調下一錢,立取下誤吞一切物,金石草木之類悉能取下。
失笑散(陳左司傳) 治蟲牙疼。
川升麻 細辛(去苗) 蓽撥 胡椒 甘松(去土) 白芷 上等分,擇淨為細末。
每用少許揩患處,閉口少時,頑涎出。
若甚者,用二錢百沸湯浸,乘熱漱之,涎出立愈。
治急喉閉方 上以皂角去皮子為末,用箸惹藥,點腫處,次用醋調二三錢,塗外腫處,須臾自破血出即愈。
齒藥方(陳希夷方)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秤,四兩) 白殭蠶(微炒,四兩) 華陰細辛(半兩) 青鹽(一兩) 皂子(一百個,炮,燒存性不蛀者) 上同搗為末,食後臨睡,如齒藥用,永除齒患。
烏髭齒藥方 生乾地黃(二兩) 豬牙皂角(二兩) 巨勝子(一兩,黑芝麻是也) 槐枝(二兩,取著大木生綠□者) 青鹽(一兩) 威靈仙(半兩,去土取細□子秤) 蔓荊子(半兩) 上用一藏瓶,鹽泥固濟一指厚,上留一竅子,候乾入藥在內,用炭火約半秤煅,候煙欲盡去火,地上開坑,取藏瓶藥置坑中,以土培之,經宿取出細研,以瓷器收之,旋取揩牙。
一撚如神散 治風腫牙疼,諸藥不能療者。
華陰細辛(好者,去苗葉) 隰川地龍(去土。
二味各半兩) 麝香(一錢秤) 上先將前二味為細末,次研入麝香,再同研勻。
每用半字擦痛處,無不取速效。
堅齒散 酸石榴(一個) 丁香母(二十一個) 華陰細辛(二錢) 川升麻(一錢) 青鹽(一錢) 上件先將丁香母散插在石榴內,黃泥固濟。
令乾,猛火煅成,煙盡取出,放在地竅內出火毒,去土,入前三件碾為末。
早晚揩牙良久,溫水漱口,誤咽不妨。
常用去風黑髭、堅肌骨,能令牙齒百病不生,無牙疼苦赤之患。
(沙河塘餘醫傳) 吹喉散 治大人小兒喉閉腫塞,水漿不下。
硼砂(一分) 龍腦(一錢) 白殭蠶(二十一個,直者別研) 青黛(一錢) 硝石(三錢) 馬牙硝(一錢半) 白礬(一錢半) 生膽礬(一錢半) 上件各研細,再同研令勻,用好新筆管抄少許吹在咽喉內,立效。
勝金散 治腎熱上蒸,牙齦浮腫,牙齒疼痛,或腎元虛冷,牙齒動搖,或赤腫痛,風牙蛀牙並治之。
老生薑(十兩,切如錢薄,攤幹,用砒霜一錢細研拌和,姜錢令勻,留少許砒霜放銀沙鍋內,放砒霜拌姜錢於上,按令緊,以新瓦一片蓋鍋口,炭火煅令煙盡,傾於碗內,盞子和定存性,要成黑炭,不可白卻) 蓽撥(二錢) 全蠍(二錢) 胡椒(二錢) 華陰細辛(二錢) 上四件焙乾為細末,並薑炭亦為細末拌勻。
每用手指點少許揩牙齦上,閉口,候有涎沫出,吐之不可咽,仍以鹽湯漱之。
治魚骨鯁方 上用淨水一盞,左手屈第三第四指,用大指及第二第五指托起水盞
常服及應急諸般疾患,米飲熟水茶酒任下。
如傷冷腹痛,酒食所傷,酒疸黃疸,結氣痞塞,鶴膝風,並用鹽湯鹽酒下,治三十六種風,十二疰,無不醫治。
此藥前人用之效者,馬遂臨老渾身楚痛,不思飲食,每夜五丸至七日下血如雞肝者,二日餘下臭膿二升,以此遂愈。
三原主簿陳勝妻有病十五年,羸瘦,腹中楚痛不可忍,服藥至旬日,下青蟲六十四條,如箸頭,身赤色,及藥水五升遂愈。
京兆府工曹柳行餘著床經年,服至十日,下肉蜣螂一百有餘個,青黃水一升許遂愈。
王元覽有門客久患羸瘦,吃食轉吐,服之下肉蝦螞七個、青水一升遂愈。
興國寺僧澄清患癰塊十五年,服十日下肉蛇二條遂愈。
後來又患風疾,眉毛盡落,服至一百日出五色蟲兒,並青水三升,遂平復。
此元覽進方時所陳也。
後代鄭教授雲,此方於杜相公府子弟處曾用之,無不治效。
如與小兒吃時,一丸分作四丸,量兒大小可下三五丸合蚍藥,如煮巴豆時須是躬親,自數三十沸便傾出焙乾。
若沸過即藥無力。
服此藥別無所忌,隻恐服食人看驗病症,不定用湯便有差,所以不驗也。
此方《必用方》中亦有之,但無此治症,且以元覽為元鑑,故別而出之。
換骨散 治大風疾。
(尚書舊於江諫議方上錄者) 金星石 銀星石 寒水石 太陰玄精石 磁石 禹餘糧石(各一兩) 上各槌碎如皂子大,用膠泥裹作一團子,將四斤炭攢之,方安頂火煅,火盡伺冷,搗羅為細末,和之令勻。
每服用一兩,分為五服,每服二錢,作五日用,別用水銀二錢半,膩粉二錢半,比之二味於漆碗內,用小葫蘆兒研之不見水銀星子為度。
亦分五服作五日用,每服三錢。
換骨散二錢,水銀、膩粉共一錢。
將芝麻油一兩半調之,先令患人於囟門灸艾炷七壯,壯如棗核一半大可爾,灸畢然後用前藥油渾身塗之,藥盡為度,用衣被蓋之,汗出藥入矣。
每日早晨一服,五日五服,極難取者,不過五服,用盡一兩藥也。
俾轉盡膿血及腹內不痛,即不用塗也。
若或三服或四服,腹中不痛,不須用藥,然後看下項動靜之候。
塗藥後,先須口內有涎,其涎乃黏,並口中臭,其腳熱,腹內做聲一陣肚痛,要人揉肚,同患痢之狀,便是動靜之應也。
取下膿是病之根也。
七日中不得吃冷水,七日外出入無妨,口吐黏涎不得怪也。
宜少語,恐口痛,又或口中無皮,及牙斷腫痛亦不得怪,五七日自安。
忌酒色併發風物一百日,其疾永不發動。
後服補藥聖救散一百日。
聖救散 天麻 赤箭 萇松 鬼臼 羌活 人參 細辛(去苗) 何首烏(炮) 防風(去蘆頭) 蔓荊子 烏麻子(各一兩,生用) 天南星(用薑汁炒令黃色) 款冬花 虎腦骨(酒炙) 白花蛇 烏蛇(二味湯洗,酒炙黃色) 牛膝(酒浸去蘆) 麻黃(去節) 蛜??(炒) 附子(炮) 藁本 地骨皮 甘草(炮)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川當歸(洗去土,炙黃) 硃砂(研) 雄黃(研) 乳香(研) 雲母粉(研。
以上各半兩) 紫菀(去土) 苦參(各一兩半) 萆薢(一分) 上件三十三味依法修制,杵羅為末。
每服一錢半,米飲或茶清調下。
每日早晨日午臨臥,日三服。
治臁瘡(折監稅傳) 上以古牆上螺螄,殿須多年蝕破者,燒為灰,入少輕粉麝香乾摻。
治口瘡(楊鈴傳) 治口瘡不安。
黃連 黃麥糵(等分) 木香(比二味稍增) 上為末,填入瘡內即生肌。
治血淋(許堯臣傳泰侍郎方) 木豬苓(一兩) 赤茯苓(一兩) 車前子(半兩) 滑石(一兩) 澤瀉(一兩) 阿膠(二兩,麩炒) 上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同煎七分,去滓,食前,五更時服至天曉,小便清瑩,其不知去處。
鐵刷瘡藥 治男女一切瘡傷、疥癆、冷漏瘡、痔漏瘡,男女下部蠹精疳蝕瘡,小兒劫頭瘌痢頭瘡,走馬疳瘡。
無問大人小兒久患諸般瘡疥,但是皮肉痛癢,有膿汁,有形無名並皆用之,如鐵帚刷雲,天下無比。
堯臣用之三十年,惟恐不用,用無不效。
(許堯臣方) 苦葶藶子(半兩) 白膠香(一錢,旋研別入) 蛇床子(半兩) 雄黃(半兩,別研入) 貫眾根(半兩) 象鬥子(二錢,刷洗) 密陀僧(一分) 苦參(半兩) 大柏皮(半兩) 黃連(半兩) 藜蘆須(半兩) 前草(揀淨取,半兩) 輕粉(半錢,旋入) 上各不得火焙,猛日中曬,碾羅為末。
巴豆七粒敲損,麻油一兩,煎至巴豆黑,取淨油,去巴豆,調輕粉,隨油調藥,稀稠得所,瓶收,十年不壞。
用時先煎蔥鹽湯,洗去舊硬瘡皮,挹乾擦藥。
如小兒,令小兒睡著擦上,疥癆炎火邊抓損,通身搽擦,令肉熱止,次日如剝卵,神妙不可言。
治眼目 洗眼珊瑚散 治氣眼、風眼、內瘴外瘴、青盲、雀盲、赤眼、黑花、羞明不能視物,不問久近,並皆治之。
每一料用淨白鹽三斤,沸湯泡,淘去不淨,澄清,用瓷甕或銀器以炭火熬成霜,不得犯鐵器,直候鹽霜幹了,秤一斤乳缽內略研過,不令作塊,每一斤用飛過辰砂一錢重,晉礬秤一錢,以下八分許,重研細,然後與鹽辰拌勻如珊瑚色。
凡洗時用二大錢許,以不熱不冷湯半碗以下,卻用銀盂子或銅盂子盛,趁不冷不熱時,先以溫湯洗去眼上汗,然後以藥洗之,澀痛為度。
若冷,再以銀盂子暖動,一服可作三次洗,洗訖,卻用溫湯洗去鹽水,第二第三次如前,用畢,可潑在淨處。
此方乃韓州李太尉遇一聖僧傳之,雲是台州人,後尋覓不知所在,再三祝令不可容易傳之,徑山佛日得此方,藏之甚秘。
還睛膏 還睛膏洗眼藥。
鷹爪黃連(四兩,新汲水洗淨曬乾為末) 膽礬(半兩) 青鹽(半錢) 輕粉(五文) 黃丹(三錢) 滴乾香(一塊如楊梅核大,研) 蠍梢(一十四個,為末) 梅花腦(二錢五分,如魚以鹿慄腦亦得) 上用研勻。
每用二字,以沸湯浸熱洗之。
地黃丸 治男子婦人肝元風虛,眼目昏暗,視物不明。
生地黃(四兩,生洗) 熟地黃(四兩,生洗) 防風(一兩,去蘆) 枳殼(一兩,湯浸,去瓤麩炒) 牛膝(一兩,去根,酒浸一宿) 石斛(一兩,去苗頭) 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炒) 上件為末,入杏仁膏研和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粒,用炒黑豆淋浸酒下,早晨日午臨臥各—服。
增明丸 治肝腎虛眼昏。
菟絲子(五兩,酒浸三宿) 附子(十個,去皮臍,生切作兩片) 上用生地黃汁三勝煮附子,煮令汁留七合,取出附子,同菟絲子為細末,用餘者地黃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溫酒下。
夜光育神丸 能養神明,育精氣,主健忘,益智聰心,補血,不壅燥,潤顏色,遠視移時目不??,穀道調適。
久服目光豁然,神宇泰定,語音輕微,就燈永夜,眼力愈壯,並不昏澀,不睡達旦,亦不倦怠。
服兩三月後,覺神清眼明,志強力盛,步履輕快,體氣舒暢,是藥之效。
常餌如飲食,一日不可輟。
唯在修合,洗滌,潔淨藥材,須件件正當,不宜草率。
熟地黃(洗淨,曝乾,酒浸) 牛膝(去蘆頭,酒浸) 枳殼(淨洗,去瓤,麩炒赤色) 菟絲子(淨洗瀝乾,以酒別浸,單研) 遠志(淨洗,就潔淨砧上槌碎取皮,去骨木) 地骨皮(須是取淨洗砧上槌,取皮去骨木,春夏等分,秋冬減半) 當歸(淨洗,曝乾,酒浸) 上件等分,逐一秤過,分量均平,除地黃、菟絲子別器用酒浸,其餘五味同銼細,共入一缽或甕內。
若每件藥十兩時,可用無灰濃酒六升同浸三宿,取出,文武火焙乾。
須試火令得所,不可火太猛,恐傷藥性,十分焙乾,搗羅為末,以兩手拌,令十分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心鹽酒下三十丸,增至四五十丸亦不妨。
若不飲酒,鹽湯下亦得,但不如酒妙。
煉蜜法,冬五滾,夏七滾,候冷,以紙貽惹去沫,藥成丸後,都入微火焙,少頃入甕收。
(何撿詳傳此方在南康朱章之所刊方中) 明目人參丸(張?龍傳) 人參(一兩半) 決明子(一兩半) 菟絲子(二兩,酒浸三日,別研) 黃耆(二兩,蜜炙) 覆盆子(二兩) 枳殼(一兩,炒黃去瓤) 上件藥焙乾,碾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食前服。
防風散 治眼昏,去肝風。
(張?龍傳) 防風(一兩) 麥門冬(一兩,去心) 旋覆花(一兩) 羌活(一兩) 細辛(一兩) 甘草(一兩,炙) 香白芷(一兩) 荊芥(一兩) 上件藥焙乾,碾為細散。
每服二錢,茶調下,食後服。
洗眼千金散 當歸(一兩) 赤芍藥(一兩) 川黃連(一兩) 上焙乾,研為粗末。
每用一錢,水一小盞,煎八分,去滓,溫熱,用綿惹汁頻洗。
通關吹鼻散(張?龍傳) 零陵香(一分) 藿香(一分) 甘松香(二分) 藜蘆(一分) 細辛(一分) 丁香(二十一粒) 川芎(一分) 上件藥焙乾碾為細末,入腦子少許。
每吹少許入鼻中,日三二吹。
治內障眼方 上以蒼朮半斤切片,累豆一小升,用水二碗煮,幹,焙碾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粒,空心,鹽湯吞下。
又方 菊花(四兩) 木賊(四兩,去節) 蒼朮(二兩,銼) 荊芥穗(二兩) 甘草(二兩,銼) 上同為末。
每服三錢,茶調服,日二服,二藥兼之乃佳,食後臨臥。
補睛丸 治眼睛楚痛,及頭疼偏正發作無常。
沒藥(研) 乳香(研) 白殭蠶(炒) 石膏(煅) 荊芥穗(不焙) 川芎(不焙) 羌活(洗) 地骨皮(洗去泥) 白附子(炮) 當歸(洗,切焙) 白朮 附子(炮,去皮臍) 上件等分,依法修製為末,以蔥涎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粒,食後蔥茶吞下。
或薄荷茶下亦得。
乳香散 治眼睛疼痛。
(林子啟傳) 通明乳香(二錢,研) 青黛(一錢) 焰消(一錢) 通明雄黃(一錢,研) 上件為末。
每用時先口中含水,鼻中搐半字,吐卻水,仰頭少時。
防風羌活散 治風毒上攻,眼睛疼痛。
(林子啟傳) 防風(洗,切焙) 羌活(洗,切焙) 黃耆(洗,切焙) 家菊花(去蒂,野菊不要) 川芎(焙) 荊芥穗(不焙) 白蒺藜(炒,杵去尖) 甘草(炙。
以上各半兩) 上件為末。
每服二錢,麥門冬熟水調下。
熟水茶並可。
(林子啟傳) 當歸地黃丸 養血益肝治目。
當歸(二兩,去蘆洗淨焐幹,酒浸一宿) 枸杞子(二兩,揀淨焙乾) 熟乾地黃(二兩,用竹刀切細,不得犯鐵器) 菟絲子(水淘去沙石及浮者,酒浸一宿,再以水淘過控幹,先研碎,焙令乾秤,二兩) 上除地黃外,併為細末,再將地黃於石臼內搗爛,添煉蜜,搗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溫酒亦得。
三賢湯 治風毒入眼,迎風有淚,雨皆濕赤,癢發難任,視物昏昧。
久用養目力,活血脈,使面目光澤,眼力明健。
川當歸(二兩,和頭尾細銼) 赤芍藥(二兩,細銼) 荊芥(取穗,四兩,細銼) 上三味並生用,拌勻,平分三服。
以薄絹袋盛,逐日早用水二升煮至一升,取出袋兒控幹。
每至早晨洗面後,以藥水熟洗眼並洗面上,使至水冷不用藥袋兒,來日早再煎洗,凡一袋得五七次,煎卻再換。
觀音洗眼藥 治眼瞼赤爛。
銅青(二錢重,細研羅過) 白善土(一兩,研羅用水飛過,取上面浮濃者,去滓澄幹,秤半兩用) 上二件細研,每用半錢匕,沸湯浸半盞以下,熱洗眼以紙覆之,一日洗數遍。
每洗以湯坐令熱,日一易之。
龍樹鎮肝丸 治肝腎俱虛,風邪內葉,眼目昏暗,或頭風偏牽,眼漸細小,或青盲雀目,諸風內外障者,不過十數服立愈。
酒忌房室,忌面炙煿雞魚辛辣發風動氣物,但於暗室中坐,不可使心,無不應驗。
每服二十丸,龍腦薄荷湯食後下。
(石大夫方) 草決明(二兩,炒) 人參(半兩) 家菊(二兩) 川芎(一兩) 黃芩(一兩) 玄參(一兩) 地骨皮(一兩) 防風(一兩) 上同為細末,一料用粟米粉三兩蒸熟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隻可二十丸,溫酒吞下,食後夜臥時服。
定痛散 治眼睛暴痛不可忍者。
漢防己(不以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服。
羌活散 治一切內外障眼,翳膜遮睛,久治不明者,服之神效。
羌活(半兩) 川芎(半兩) 旋覆花(去梗,半兩) 防風(半兩,去蘆) 甘草(生,一兩) 蒼朮(米泔水浸一宿,去皮切不見火,一兩) 楮葉(一兩,八月中採,陰乾) 甘菊花(去梗,一分) 楮實(一分) 蟬殼(一分,去土) 木賊(去節,一分) 桑葉(陰乾,八月中採,秤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茶清調下,早晚食後,臨臥,日可三服。
穀精丸 治大人小兒雀目攀睛。
穀精(二兩為末) 羊肝(一具,薄切片子三指大,用黑豆二合,同穀精草以水二大碗同煮乾為度,取出控幹) 上和黑豆,不以多少,時時嚼吃。
如恐不肯吃時,初煮乾時乘熱入臼內搗成丸,如綠豆大。
每服三十丸,茶清湯下,食後臨臥服,小兒隨大小加減服。
還睛散 治風熱,毒氣攻眼,血貫瞳人,赤??痛澀。
龍膽草(洗) 赤芍藥 當歸(洗,去蘆。
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二錢,用茶湯調下。
食後臨臥服。
小兒半錢,蜜湯調下。
三退散 治丈夫風熱眼,婦人血風眼,腫赤疼痛,年年發作,服此大效。
(許堯臣傳高司法方) 蠶退紙(五月者) 蛇退殼(洗,剪碎焙) 蟬蛻殼(洗去土) 草龍膽草(去根節) 木賊(去根節) 防風(去蘆) 黃芩(洗) 羌活(洗。
以上各半兩) 白蒺藜(炒去殼,取仁三錢) 上九味同為細末。
先泡南硼砂湯洗眼卻,每服二錢,炒黑豆淋湯調下,食後,臨臥時服,日進三服。
又方 用羊子肝,不拘多少,入黃芩末,銚子內入水少許煮熟,先食肝,次以汁吞下,青州白丸子三十丸,雀盲黑花眼患服此,取效為度。
治咽喉口齒 治喉閉方(林巢先生方) 盆消不以多少為末,以筆管子吹藥入喉中甚妙。
開喉散(林巢先生方) 盆消(二文) 青黛(三文) 腦子(二十文) 上為末。
每用少許,以筆管子吹藥入喉中。
治口瘡方(林巢先生方) 薔薇(莖葉,冬用根) 上細銼,濃煎湯漱之大效。
小兒誤吞物啞方(林巢先生方) 卷柏 茯苓 上等分為末,溫水調下一錢,立取下誤吞一切物,金石草木之類悉能取下。
失笑散(陳左司傳) 治蟲牙疼。
川升麻 細辛(去苗) 蓽撥 胡椒 甘松(去土) 白芷 上等分,擇淨為細末。
每用少許揩患處,閉口少時,頑涎出。
若甚者,用二錢百沸湯浸,乘熱漱之,涎出立愈。
治急喉閉方 上以皂角去皮子為末,用箸惹藥,點腫處,次用醋調二三錢,塗外腫處,須臾自破血出即愈。
齒藥方(陳希夷方) 川烏頭(炮裂去皮臍秤,四兩) 白殭蠶(微炒,四兩) 華陰細辛(半兩) 青鹽(一兩) 皂子(一百個,炮,燒存性不蛀者) 上同搗為末,食後臨睡,如齒藥用,永除齒患。
烏髭齒藥方 生乾地黃(二兩) 豬牙皂角(二兩) 巨勝子(一兩,黑芝麻是也) 槐枝(二兩,取著大木生綠□者) 青鹽(一兩) 威靈仙(半兩,去土取細□子秤) 蔓荊子(半兩) 上用一藏瓶,鹽泥固濟一指厚,上留一竅子,候乾入藥在內,用炭火約半秤煅,候煙欲盡去火,地上開坑,取藏瓶藥置坑中,以土培之,經宿取出細研,以瓷器收之,旋取揩牙。
一撚如神散 治風腫牙疼,諸藥不能療者。
華陰細辛(好者,去苗葉) 隰川地龍(去土。
二味各半兩) 麝香(一錢秤) 上先將前二味為細末,次研入麝香,再同研勻。
每用半字擦痛處,無不取速效。
堅齒散 酸石榴(一個) 丁香母(二十一個) 華陰細辛(二錢) 川升麻(一錢) 青鹽(一錢) 上件先將丁香母散插在石榴內,黃泥固濟。
令乾,猛火煅成,煙盡取出,放在地竅內出火毒,去土,入前三件碾為末。
早晚揩牙良久,溫水漱口,誤咽不妨。
常用去風黑髭、堅肌骨,能令牙齒百病不生,無牙疼苦赤之患。
(沙河塘餘醫傳) 吹喉散 治大人小兒喉閉腫塞,水漿不下。
硼砂(一分) 龍腦(一錢) 白殭蠶(二十一個,直者別研) 青黛(一錢) 硝石(三錢) 馬牙硝(一錢半) 白礬(一錢半) 生膽礬(一錢半) 上件各研細,再同研令勻,用好新筆管抄少許吹在咽喉內,立效。
勝金散 治腎熱上蒸,牙齦浮腫,牙齒疼痛,或腎元虛冷,牙齒動搖,或赤腫痛,風牙蛀牙並治之。
老生薑(十兩,切如錢薄,攤幹,用砒霜一錢細研拌和,姜錢令勻,留少許砒霜放銀沙鍋內,放砒霜拌姜錢於上,按令緊,以新瓦一片蓋鍋口,炭火煅令煙盡,傾於碗內,盞子和定存性,要成黑炭,不可白卻) 蓽撥(二錢) 全蠍(二錢) 胡椒(二錢) 華陰細辛(二錢) 上四件焙乾為細末,並薑炭亦為細末拌勻。
每用手指點少許揩牙齦上,閉口,候有涎沫出,吐之不可咽,仍以鹽湯漱之。
治魚骨鯁方 上用淨水一盞,左手屈第三第四指,用大指及第二第五指托起水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