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關燈
小
中
大
細末。
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不拘時候,日三四服。
回生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因吐瀉後脾氣虛極生風,手足瘛縱,項強發搐不定,神妙方。
(劉郎中方) 厚樸(一分,細銼,入生薑一分、甘草二錢、水一碗同煮,水盡去餘藥,隻用厚樸焙) 白朮(半分,蜜炙) 全蠍(七個,用火葉薄荷三七葉,麻黃七莖,各長七寸,將薄荷葉裹蠍,以薑汁浸軟,麻黃十字系定,再以薑汁浸之,慢火炙乾為度,三味都用) 附子(炮去皮臍,三錢) 天麻(一分)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濃煎生薑竹茹湯調下,如人行三五裡再服,良久,手心微潤熱,次有汗出立差。
固氣丸 治小兒脾胃虛怯,洩瀉不止,腹痛腸滑。
肉豆蔻(一個) 乳香(一塊,皂子大) 上二味將豆蔻劈破,入乳香在內,以絲線十字紮定,用酵麵裹,慢火內煨,候面熟為度,去面不用,將二味為末,白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五神散 治小兒胃氣不和,嘔吐不止。
(劉郎中方) 花桑葉(焙乾,半兩) 人參(去蘆,一分) 丁香(不見火,一分) 白茅根(焙,一分) 藿香葉(去梗土,一分)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黍黏子散 治小兒傷寒身熱,及時行癍瘡,毒氣攻咽膈不利,聲不出,咽中疼痛。
(劉郎中方) 牛蒡子(炒,一分) 人參(一分,去蘆) 升麻(一分) 甘草(炙,一分) 幹薄荷(一分) 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一撚散 治小兒咳嗽有痰。
(張維宋傳) 白殭蠶(直者,新瓦上炒) 甘草(半兩,炙) 延胡索(一分) 上為末。
每一十或半錢,?汁調下。
滴金散 化痰上嗽。
(張維宋傳) 馬牙硝(半兩) 黃丹(三錢) 白礬(三錢) 上研細,入小罐子內,用物蓋,以赤石研細,水調成糊,塗縫,再用黃泥固濟,火中燒通亦,取出候冷,入硃砂末一錢半同研,令極細,每挑二字末,甘草煎湯調下。
雜病 火燎丹 治大人小兒身生燎漿疱子。
大黃(四兩,生) 黃枝(一兩,去尖生) 上件並生研為末,用參門冬熟水稍冷調勻,用雞毛抹紅處,須是隻於瘡面上抹,無瘡處不抹,一日立效。
無忘在陳丹 大麻子(二兩,去皮) 大黑豆(一勝,去皮) 上件各炒香熟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五七丸,細嚼咽津下,日二服,令人不飢耐老,輕身肥健。
又方,以前二味炒香熟了為末,以水調之,服盡飽為度,遇飢再服,久則可辟穀矣。
神聖休糧藥 辰砂(一兩,別研) 水磨雄黃(一兩,別研) 乳香(一兩,別研) 金箔(五十片,為衣) 上於上寅日在淨室中焚香,將黃蠟半兩熔成汁,和前藥令勻,分作三等丸之。
五十歲以上,丸如龍眼大;三十歲以上,丸如小龍眼;二十歲以上,又差小之。
欲休食時用沸湯吞下一粒,可一月不飢;再一粒,可三年不飢,服了忌與婦人同寢。
合藥時不可令婦女雞犬見之。
如要退下藥,即服白粥一盞,如未下,即以葵葉煎湯服之即下。
如無葵葉,蜀葵子亦得。
退下之藥卻於長流水中洗淨,用瓷合子使乳香收之尤勝。
服新藥所合之藥亦同瓷合,以乳香同收之。
治肺風面生疹斑方 治肺風面生疹斑點癗子。
淩霄花(半兩,去蒂) 蛇蛻皮(一分,用蜜炙) 白朮(半兩,米汁浸一宿,炒) 川大黃(半兩,米泔浸一宿,蒸) 蟬殼(半兩,去泥淨洗焙) 皂角刺(半兩,槌碎蜜拌,蒸三次)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進三服。
忌發風之物。
防風散 治小腸氣,外腎偏腫,神效。
防風 牡丹皮 上等分為細末,溫酒,空心,食前調下二錢,日三服。
萬金丸 治小腸氣絕妙。
乾蠍(一兩,酒浸一宿,微炒為末) 硇砂(半兩,去砂石,研) 銅青(半兩,研) 上為細末,以蒸餅丸如雞頭大。
每一粒蔥三莖煎,熱酒化下神妙。
治腋氣方 治腋氣千金不傳。
(舒州劉郎中傳) 田螺(一個) 巴豆(一粒) 上將大田螺一個河水養一日,來日揭起靨,入去殼巴豆一粒,安在田螺內,卻以靨子蓋之,放在地上。
來日取去靨子,將田螺口安在腋下有小眼兒處,緊夾足,勿令透氣,一兩時辰覺胸腹中鳴時,即大便下,黑水三兩行,其腋氣盡從大便中下,卻須換淨衣服著,永不再作。
又 治腋氣妙甚。
上血餘不拘多少,洗淨,用麻油點燈燒成灰秤,看多少,用膩粉等分和勻,點擦牙旋旋滲嚥下,及造白粥,俟瀉三兩次,以粥補之,不得作緩。
又 同上擦方。
上以古文錢三二十文,硇砂一塊揩頭,大用好米醋一小盞,同於建盞內熬三分去二,以瓷罐收之。
每擦時以手撐柱坐,點藥用力擦腋下,凡三次,候腋下小孔成瘡瘥,仍不得動作,恐瘡破再作氣。
又 腋氣方,神妙不可盡述。
(許堯臣方) 一味飛白礬,不以多少,臨睡時以紙襯桌上,伸手托壁柱,以藥幹揩,令腋十分熱痛,兩腋揩遍。
先於日中將所著上截衣服用灰汁淨洗,又泡去腋袖中臭氣,皆不作氣。
如新衣時便可著,若洗氣息不斷,枉用其藥,大概藥無不驗,多是衣服再作氣,故不能去根。
治腋氣方。
上以好生膽礬如琉璃片,無灰色石頭者為妙,不拘多少。
一半生,一半煨過,同為細末,入膩粉少許,同研細。
每用半錢。
水先浴了,次用生薑自然汁調藥擦患處,俟十分熱疼,不能忍得即已之。
又 吃藥方。
全蠍(一枚) 小兒胎頭髮(一塊燒灰) 輕粉(三十文) 麝香(五十文) 上四味同研為末。
每服一大錢,分兩處,一半揩牙,一半用麝香酒調下。
臨臥服,至五更下如黑水,三二十年患者亦可醫。
自然先用皂角水淨洗,所著衣服用湯熏濕潤,次燒麝香、沉檀香末熏焙衣服。
如用藥後,切不必著不熏過衣服,仍被服,亦須熏洗過。
解毒方 中全蠶蠱毒、蕁毒、砒毒、野葛、河豚等毒及中一切毒,不省人事而氣欲絕者,皆可治。
以甘草末三錢冷水調下,即時吐出毒即不吐。
(高郎中方) 王不留行湯 治五淋小便淋澀,臍腹脹急痛。
(石大夫方) 王不留行(一兩) 甘遂(三分,炒) 石韋(一兩,去毛) 葵子(一兩半) 木通(二兩半) 車前子(二兩,淘去沙石) 滑石(一兩) 蒲黃(一兩) 芍藥(一兩半) 當歸(一兩半,洗) 桂(一兩) 上同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小麥五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江諫議消渴方 江諫議治消渴方。
夫渴疾飲食皆化為小便,不歸大腸。
大腸秘澀,世人不議更服宜藥,大腸既瀉,元氣敗脫,其患愈甚,切忌宣轉及毒食醃藏油膩之物,取曰:消渴消中消腎虛,三焦五臟生虛熱。
雖則膀胱冷如水,意中飲水無休歇。
小便盡夜不記行,骨慘皮焦心肺裂。
本因熱酒炙饌多,或醉恣欲無時節。
飲食雖然得美餐,肌肉皮膚轉枯竭。
真教便利甘如蜜,口苦喉幹舌如血。
若加此狀療應難,收得此方真妙訣。
硃砂(研,四兩) 犀角(鎊,四兩) 羚羊角(鎊,四兩) 鐵鏵粉(三兩) 生銀末(一兩) 天花粉(二兩) 黃連(去毛,二兩) 真珠末(二兩) 金銀箔(各三百片) 上為末,金銀箔別研和勻生蜜為丸,梧桐子大。
每三十丸,麥門冬熟水下。
早午夜各一服。
忌酒色炙饌鹹味面。
接骨丹 治打撲傷損骨折筋傷皆治之。
生薑(一斤,取汁) 牛皮膠(四兩,銼碎) 馬屁勃(二兩,銼研如粟米) 乳香(一兩,細研) 上件薑汁入銀鍋內。
約多少得中,多則藥太稀;少則藥太厚。
次下膠,又次下屁勃,又次下乳香。
調和得所,大紙攤貼痛處。
用絹帛裹定痛處,紙包熱瓦熨之。
此藥味雖至微,而功用神良。
薑汁不可多用,太厚時旋添之。
洗風散 治面上遊風,或癮疹或風盛,或黑?。
茺蔚草(乃益母草也) 晚蠶沙 赤小豆 黑牽牛 白芷 藁本(去土) 殭蠶 白附子 草烏頭 白蘞 蔓荊子 上等分為細末。
每用一錢,澡豆用之。
灸男女心脾痛法(陳景齊傳) 上灸患人腳大拇指甲肉想著處,系拶近甲處肉上七壯,男子灸左,女子灸右。
蛇傷方 蛇藥(牛主簿傳) 香白芷(不拘多少,預碾細末) 麥門冬子(不拘多少) 上二味遇有急緩,以麥門冬子半兩拍碎,水一碗半濃煎湯,調白芷末二三錢服之。
如煎藥未就間,且用軟帛紮定,勿令毒氣走,又將白芷末敷傷處,神妙。
溫酒調極速。
治瘰癧方 上以牡蠣用火煅淨碾為細末,茶湯或酒或白湯調下二錢,服多妙,毒物皆從大便下,此極妙。
治打撲傷損方(此寒岩昂老傳) 黃柏皮(去粗皮) 天南星(淨洗,生用)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擲放皮紙上,貼在打撲損處。
其藥骨碎折者皆見神效。
藜蘆散 淋洗痔疾。
藜蘆(半兩) 甘草(半兩) 川椒(半兩) 附子(半兩) 蛇床子(半兩) 羌活(半兩) 獨活(半兩) 芍藥(半兩) 當歸(半兩) 苦參(半兩) 上為末。
每服三錢。
松柏枝、桑枝各一握,水一大碗,煎至六分,入於瓷瓶內。
將痔坐於瓶口且熏,候通手即洗至冷住,可再暖再洗。
日可洗三二上為佳。
此藥極妙,千金不傳。
治五十年痔不差方 上塗熊膽,取差乃止,神效,一切方所不能及。
枳殼煎(孫道士方) 枳殼(二兩,用湯燙,去瓤,麩炒焦黑色秤) 綿黃耆(一兩,槌扁,蜜炙秤) 不蛀皂角(熱炭灰中炮裂,去核不去皮,二兩) 荊芥穗(去枝梗塵上,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專治腸風痔漏,久年內外痔不差,疼痛大閉澀,壅盛者皆治。
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湯下,或陳米飲亦得。
如小便澀,更加白茯苓一兩。
香岩老痔方 海螵蛸 密陀僧 龍骨 煅了白礬(各等分) 梅花腦子(須是成片,十分,大片好腦研細) 真麝香(研細。
各少許) 上先將前四味研極細,後入二味和勻,登溷了以溫鹽水洗過,用藥攤油單或帛子上,可大小敷之。
聚香丸 治腸風痔漏。
生龍腦(半錢) 麝香(半兩) 水磨雄黃(一錢) 密陀僧(一錢) 丁香末(半錢) 安息香(一分) 乳香(一錢) 木香末(一分。
以上並各自研) 川巴豆(五個,去皮心膜,以紙壓出油,須是去盡油為度) 真砒霜(半錢,入綠豆粉二錢,同研勻) 真阿魏(半兩) 上先將安息香研細,施入阿魏一處研,續入餘藥,遂一味入研,留龍腦、麝香最後入,研勻細,用湯浸蒸餅心,少許搜成劑得所,丸如梧桐子。
幹瓷器內封盛,不得透風。
每日空心,濕臘茶清下一丸。
服藥後不便處有垢膩生,大便作阿魏氣息,卻吃平時發病毒物,攻令復作,仍不住服藥,直候吃毒物其病不作,即是根本已去也。
治腸風臟毒方 上原桑葉(第二次坐者),陰乾為末。
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
治久新內外痔方 治痔不以內外新久皆治,皆效。
上以五倍子不拘多少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食前,溫水下四五十丸。
忌葵茱海物等。
治腸風下血方 治腸風下血,亦以五倍子不拘多少,燒存性為末。
每服二錢,空心,陳米飲調下。
陸行之痔方 一用青黛末,一用當歸苗為末,兩味皆獨用。
上先將冷水洗痔揩乾,微濕用藥乾摻。
如痔不濕,即以水調成膏塗之。
二方前後屢用極驗。
又 以木槿花之葉陰乾為末,遇痔作時塗摻其上,即不痛。
治外痔方 上採蓮子草,俗謂之鬼蓮,生道邊甚多。
用一握以油鹽少許同揉細,去卻此小汁,約去一半汁。
罨穀道處,頻頻咳嗽,痛立止。
此藥極妙,不可盡述。
抵聖散 治五般淋疾。
赤芍藥(一兩) 檳榔(一個)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舒州劉郎中傳) 通神散 治砂淋。
熟乾地黃(焙) 定州瓷器 上等分為末,煎燈心通草湯調末二錢,熱服,不拘時候,三兩服立效。
曹少卿服極有驗。
輕粉散 治小腸不通。
蔥(一莖) 膩粉(五文) 上以粉入蔥內,用線系兩頭,以水一盞煮熟,蔥入乳缽內,都研細,以煮蔥湯調下。
孫巡檢湯方 孫巡檢治渴方。
若服金石緻渴,即不能治。
熟乾地黃(四兩) 山藥(二兩) 山茱萸(二兩) 桂(一兩) 澤瀉(一兩半) 牡丹皮(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半) 附子(一兩。
覺熱去附子,加五味子四兩,用童子小便浸一宿,焙乾)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或二服,氣滑加龍骨一兩。
瓜蔞丸 上以瓜蔞根末蜜丸,梧桐子大。
米飲或新水下百餘丸,以多為妙,食後,臨臥,日二服。
瓜蔞根散 治三焦消渴,心煩體熱,皮膚生瘡瘙癢。
天渴利之病,隨飲即小便也。
此謂服石藥之人房室過度,腎氣虛耗故也。
下焦既虛,虛則生熱,熱則腎燥,燥則渴,渴則飲水,腎氣既虛,又不能制水,故小便利。
其渴利雖差,熱尤未盡,發於皮膚,皮膚先有風濕,濕熱相搏以生瘡也。
瓜蔞根(二兩) 赤茯苓(二兩) 玄參(一兩) 枳殼(三分,麩炒黃,去麩並瓤) 苦參 甘草(三分,炙赤) 上件為細末,不拘時候,溫漿水調下一錢。
(於郎中傳) 治吃水水蠱方 治吃水渴病水蠱。
上用多年黃牛穿鼻木卷子一個,削成片子,用二盞水煎成一盞,溫服立效。
治刀斧傷方 治刀斧傷或人咬。
上以竹園荽生者乾者皆可,於口內嚼十分細,貼傷處,不得見水三日。
又一方,用真定?米乾摻。
治蜘蛛蜂蟄方 治蜘蛛及蜂蟄,上以蓽撥成膏敷之立不痛。
治湯火傷 上取久年厚尿鹼,洗淨藏瓶內,以火十斤煅訖,取出細研,麻油調,雞翎敷之。
治蠱毒方(林景度方) 上以川升麻不拘多少,焙乾為末,鹽湯點二錢先服了,即不納毒。
已中毒而後服即番吐出。
聖授奪命丹 解一切毒。
(沈檢法傳名觀音散) 山慈姑(一兩,乃是玉簪花根生白花者) 麝香(半錢,別研) 五倍子(三兩) 大戟(半兩) 續隨子仁(一兩,別研) 上三味搗羅為末,同麝香、續隨子仁一處研勻,收藥東向用糯米糊和丸,作四十九丸,候一宿,入葛布袋掛通風處,治百藥毒打撲。
發背蛇虎一切毒,用薄荷茶磨下。
發背山慈姑煎湯磨下。
蛇虎咬用雄黃水磨。
喉閉腮頷腫痛,涎潮膈上,語言謇澀,中風暴病,大腸熱結,清水磨下。
小兒驚風,薄荷湯磨下。
產前產後皆可服,一切毒瘡,清水磨下。
傳此藥神效不可具述。
治驢涎馬汗毒物傷方 治驢涎馬汗毒物所傷。
(牛主簿傳) 上以白礬飛過黃丹炒令紫色,等分一處貼患處。
荊芥散 治血妄行口鼻中,出血不止。
(劉郎中方) 荊芥菜(連根二莖,一名小薊) 生地黃 生薑 薄荷葉 上四味一般勻停,細研,入蜜少許拌勻。
如鼻中血出,用冷水調下。
如口中血出,溫湯調下,立止。
傷方 側柏散 治內損吐血、下血,或因酒太過,勞損於內,或血氣妄行,其出如湧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此藥不過二服止。
(劉郎中方) 柏葉(一兩半,蒸乾者) 人參(一兩,去蘆) 荊芥穗(一兩,燒灰)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入飛羅面二錢和勻,新汲水調如稀糊相似,啜服。
血如湧泉者立效。
黑虎丹 治腸風下血,及酒毒、大便血諸藥不差者。
(劉郎中方) 白礬(二兩,飛研) 雞冠花(一兩,乾者) 黑龍尾(屋下煤,半兩) 青皮(去白,四兩) 五靈脂(四兩,生) 上為細末,分一半用米醋二升慢火熬成膏子,候冷,和一半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陳米飲下,空心,食前服立差。
血餘散 治瀉血,藏毒下血,一服效。
(劉郎中方) 血餘(半兩,燒灰) 雞冠花(根葉皆用,一兩) 柏葉(焙乾,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臨臥服,來晨飲酒一杯投之立愈。
金露丸 天寶七年內,王元覽進金露丸,治腹內積聚癥塊,久患大如杯,及黃瘦宿水,朝暮咳嗽,積年冷氣時復,腹下盤痛絞結,衝心及兩脅,徹背連心,疼痛氣不息,氣繞臍下,狀如蟲咬不可忍。
又治十種水氣,反胃吐食嘔逆,飲食多噎,五般痔漏,??氣走注風,有似蟲行,手足煩熱,夜臥不安,睡語無度。
又治小兒驚疳,婦人五邪,夢與鬼交,沉重不思飲食,昏昏欲如夢,不曉人事,欲死懼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調,心中如狂,身體羸瘦,莫辨莫狀。
但服此藥,萬無失一,無不平愈。
是病皆療,更不細述。
(林巢先生方) 草烏頭(炮) 黃連(各二兩) 桂心(不見火) 乾薑(炮) 桔梗 茯苓(去皮) 柴胡(去苗) 蜀椒(去目炒,用汁) 吳茱萸(湯浸七遍) 厚樸(薑汁製用) 人參(去蘆) 菖蒲(米泔浸一宿) 紫菀(去苗) 鱉甲(醋炙為度) 芎藭(洗焙) 枳殼(去瓤麩炒) 貝母(去心) 甘遂(炮) 乾地黃(洗焙) 甘草(炙) 防風(以上一十以末,各依所制過,度焙乾訖,各一兩) 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乾,取一兩不去油用) 上件為細末,以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
心中痰患,米飲下;心痛,酸石榴皮湯下;頭痛,石膏湯蔥茶下;
每服一錢,米飲調下,不拘時候,日三四服。
回生散 治小兒脾胃虛弱,因吐瀉後脾氣虛極生風,手足瘛縱,項強發搐不定,神妙方。
(劉郎中方) 厚樸(一分,細銼,入生薑一分、甘草二錢、水一碗同煮,水盡去餘藥,隻用厚樸焙) 白朮(半分,蜜炙) 全蠍(七個,用火葉薄荷三七葉,麻黃七莖,各長七寸,將薄荷葉裹蠍,以薑汁浸軟,麻黃十字系定,再以薑汁浸之,慢火炙乾為度,三味都用) 附子(炮去皮臍,三錢) 天麻(一分) 上為細末。
每服半錢,濃煎生薑竹茹湯調下,如人行三五裡再服,良久,手心微潤熱,次有汗出立差。
固氣丸 治小兒脾胃虛怯,洩瀉不止,腹痛腸滑。
肉豆蔻(一個) 乳香(一塊,皂子大) 上二味將豆蔻劈破,入乳香在內,以絲線十字紮定,用酵麵裹,慢火內煨,候面熟為度,去面不用,將二味為末,白麵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米飲下,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五神散 治小兒胃氣不和,嘔吐不止。
(劉郎中方) 花桑葉(焙乾,半兩) 人參(去蘆,一分) 丁香(不見火,一分) 白茅根(焙,一分) 藿香葉(去梗土,一分) 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黍黏子散 治小兒傷寒身熱,及時行癍瘡,毒氣攻咽膈不利,聲不出,咽中疼痛。
(劉郎中方) 牛蒡子(炒,一分) 人參(一分,去蘆) 升麻(一分) 甘草(炙,一分) 幹薄荷(一分) 上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日可三服。
一撚散 治小兒咳嗽有痰。
(張維宋傳) 白殭蠶(直者,新瓦上炒) 甘草(半兩,炙) 延胡索(一分) 上為末。
每一十或半錢,?汁調下。
滴金散 化痰上嗽。
(張維宋傳) 馬牙硝(半兩) 黃丹(三錢) 白礬(三錢) 上研細,入小罐子內,用物蓋,以赤石研細,水調成糊,塗縫,再用黃泥固濟,火中燒通亦,取出候冷,入硃砂末一錢半同研,令極細,每挑二字末,甘草煎湯調下。
雜病 火燎丹 治大人小兒身生燎漿疱子。
大黃(四兩,生) 黃枝(一兩,去尖生) 上件並生研為末,用參門冬熟水稍冷調勻,用雞毛抹紅處,須是隻於瘡面上抹,無瘡處不抹,一日立效。
無忘在陳丹 大麻子(二兩,去皮) 大黑豆(一勝,去皮) 上件各炒香熟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五七丸,細嚼咽津下,日二服,令人不飢耐老,輕身肥健。
又方,以前二味炒香熟了為末,以水調之,服盡飽為度,遇飢再服,久則可辟穀矣。
神聖休糧藥 辰砂(一兩,別研) 水磨雄黃(一兩,別研) 乳香(一兩,別研) 金箔(五十片,為衣) 上於上寅日在淨室中焚香,將黃蠟半兩熔成汁,和前藥令勻,分作三等丸之。
五十歲以上,丸如龍眼大;三十歲以上,丸如小龍眼;二十歲以上,又差小之。
欲休食時用沸湯吞下一粒,可一月不飢;再一粒,可三年不飢,服了忌與婦人同寢。
合藥時不可令婦女雞犬見之。
如要退下藥,即服白粥一盞,如未下,即以葵葉煎湯服之即下。
如無葵葉,蜀葵子亦得。
退下之藥卻於長流水中洗淨,用瓷合子使乳香收之尤勝。
服新藥所合之藥亦同瓷合,以乳香同收之。
治肺風面生疹斑方 治肺風面生疹斑點癗子。
淩霄花(半兩,去蒂) 蛇蛻皮(一分,用蜜炙) 白朮(半兩,米汁浸一宿,炒) 川大黃(半兩,米泔浸一宿,蒸) 蟬殼(半兩,去泥淨洗焙) 皂角刺(半兩,槌碎蜜拌,蒸三次) 上為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進三服。
忌發風之物。
防風散 治小腸氣,外腎偏腫,神效。
防風 牡丹皮 上等分為細末,溫酒,空心,食前調下二錢,日三服。
萬金丸 治小腸氣絕妙。
乾蠍(一兩,酒浸一宿,微炒為末) 硇砂(半兩,去砂石,研) 銅青(半兩,研) 上為細末,以蒸餅丸如雞頭大。
每一粒蔥三莖煎,熱酒化下神妙。
治腋氣方 治腋氣千金不傳。
(舒州劉郎中傳) 田螺(一個) 巴豆(一粒) 上將大田螺一個河水養一日,來日揭起靨,入去殼巴豆一粒,安在田螺內,卻以靨子蓋之,放在地上。
來日取去靨子,將田螺口安在腋下有小眼兒處,緊夾足,勿令透氣,一兩時辰覺胸腹中鳴時,即大便下,黑水三兩行,其腋氣盡從大便中下,卻須換淨衣服著,永不再作。
又 治腋氣妙甚。
上血餘不拘多少,洗淨,用麻油點燈燒成灰秤,看多少,用膩粉等分和勻,點擦牙旋旋滲嚥下,及造白粥,俟瀉三兩次,以粥補之,不得作緩。
又 同上擦方。
上以古文錢三二十文,硇砂一塊揩頭,大用好米醋一小盞,同於建盞內熬三分去二,以瓷罐收之。
每擦時以手撐柱坐,點藥用力擦腋下,凡三次,候腋下小孔成瘡瘥,仍不得動作,恐瘡破再作氣。
又 腋氣方,神妙不可盡述。
(許堯臣方) 一味飛白礬,不以多少,臨睡時以紙襯桌上,伸手托壁柱,以藥幹揩,令腋十分熱痛,兩腋揩遍。
先於日中將所著上截衣服用灰汁淨洗,又泡去腋袖中臭氣,皆不作氣。
如新衣時便可著,若洗氣息不斷,枉用其藥,大概藥無不驗,多是衣服再作氣,故不能去根。
治腋氣方。
上以好生膽礬如琉璃片,無灰色石頭者為妙,不拘多少。
一半生,一半煨過,同為細末,入膩粉少許,同研細。
每用半錢。
水先浴了,次用生薑自然汁調藥擦患處,俟十分熱疼,不能忍得即已之。
又 吃藥方。
全蠍(一枚) 小兒胎頭髮(一塊燒灰) 輕粉(三十文) 麝香(五十文) 上四味同研為末。
每服一大錢,分兩處,一半揩牙,一半用麝香酒調下。
臨臥服,至五更下如黑水,三二十年患者亦可醫。
自然先用皂角水淨洗,所著衣服用湯熏濕潤,次燒麝香、沉檀香末熏焙衣服。
如用藥後,切不必著不熏過衣服,仍被服,亦須熏洗過。
解毒方 中全蠶蠱毒、蕁毒、砒毒、野葛、河豚等毒及中一切毒,不省人事而氣欲絕者,皆可治。
以甘草末三錢冷水調下,即時吐出毒即不吐。
(高郎中方) 王不留行湯 治五淋小便淋澀,臍腹脹急痛。
(石大夫方) 王不留行(一兩) 甘遂(三分,炒) 石韋(一兩,去毛) 葵子(一兩半) 木通(二兩半) 車前子(二兩,淘去沙石) 滑石(一兩) 蒲黃(一兩) 芍藥(一兩半) 當歸(一兩半,洗) 桂(一兩) 上同為粗末。
每服二錢,水一盞,入小麥五十粒,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江諫議消渴方 江諫議治消渴方。
夫渴疾飲食皆化為小便,不歸大腸。
大腸秘澀,世人不議更服宜藥,大腸既瀉,元氣敗脫,其患愈甚,切忌宣轉及毒食醃藏油膩之物,取曰:消渴消中消腎虛,三焦五臟生虛熱。
雖則膀胱冷如水,意中飲水無休歇。
小便盡夜不記行,骨慘皮焦心肺裂。
本因熱酒炙饌多,或醉恣欲無時節。
飲食雖然得美餐,肌肉皮膚轉枯竭。
真教便利甘如蜜,口苦喉幹舌如血。
若加此狀療應難,收得此方真妙訣。
硃砂(研,四兩) 犀角(鎊,四兩) 羚羊角(鎊,四兩) 鐵鏵粉(三兩) 生銀末(一兩) 天花粉(二兩) 黃連(去毛,二兩) 真珠末(二兩) 金銀箔(各三百片) 上為末,金銀箔別研和勻生蜜為丸,梧桐子大。
每三十丸,麥門冬熟水下。
早午夜各一服。
忌酒色炙饌鹹味面。
接骨丹 治打撲傷損骨折筋傷皆治之。
生薑(一斤,取汁) 牛皮膠(四兩,銼碎) 馬屁勃(二兩,銼研如粟米) 乳香(一兩,細研) 上件薑汁入銀鍋內。
約多少得中,多則藥太稀;少則藥太厚。
次下膠,又次下屁勃,又次下乳香。
調和得所,大紙攤貼痛處。
用絹帛裹定痛處,紙包熱瓦熨之。
此藥味雖至微,而功用神良。
薑汁不可多用,太厚時旋添之。
洗風散 治面上遊風,或癮疹或風盛,或黑?。
茺蔚草(乃益母草也) 晚蠶沙 赤小豆 黑牽牛 白芷 藁本(去土) 殭蠶 白附子 草烏頭 白蘞 蔓荊子 上等分為細末。
每用一錢,澡豆用之。
灸男女心脾痛法(陳景齊傳) 上灸患人腳大拇指甲肉想著處,系拶近甲處肉上七壯,男子灸左,女子灸右。
蛇傷方 蛇藥(牛主簿傳) 香白芷(不拘多少,預碾細末) 麥門冬子(不拘多少) 上二味遇有急緩,以麥門冬子半兩拍碎,水一碗半濃煎湯,調白芷末二三錢服之。
如煎藥未就間,且用軟帛紮定,勿令毒氣走,又將白芷末敷傷處,神妙。
溫酒調極速。
治瘰癧方 上以牡蠣用火煅淨碾為細末,茶湯或酒或白湯調下二錢,服多妙,毒物皆從大便下,此極妙。
治打撲傷損方(此寒岩昂老傳) 黃柏皮(去粗皮) 天南星(淨洗,生用)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以生薑自然汁調,擲放皮紙上,貼在打撲損處。
其藥骨碎折者皆見神效。
藜蘆散 淋洗痔疾。
藜蘆(半兩) 甘草(半兩) 川椒(半兩) 附子(半兩) 蛇床子(半兩) 羌活(半兩) 獨活(半兩) 芍藥(半兩) 當歸(半兩) 苦參(半兩) 上為末。
每服三錢。
松柏枝、桑枝各一握,水一大碗,煎至六分,入於瓷瓶內。
將痔坐於瓶口且熏,候通手即洗至冷住,可再暖再洗。
日可洗三二上為佳。
此藥極妙,千金不傳。
治五十年痔不差方 上塗熊膽,取差乃止,神效,一切方所不能及。
枳殼煎(孫道士方) 枳殼(二兩,用湯燙,去瓤,麩炒焦黑色秤) 綿黃耆(一兩,槌扁,蜜炙秤) 不蛀皂角(熱炭灰中炮裂,去核不去皮,二兩) 荊芥穗(去枝梗塵上,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專治腸風痔漏,久年內外痔不差,疼痛大閉澀,壅盛者皆治。
每服三十丸,空心,溫湯下,或陳米飲亦得。
如小便澀,更加白茯苓一兩。
香岩老痔方 海螵蛸 密陀僧 龍骨 煅了白礬(各等分) 梅花腦子(須是成片,十分,大片好腦研細) 真麝香(研細。
各少許) 上先將前四味研極細,後入二味和勻,登溷了以溫鹽水洗過,用藥攤油單或帛子上,可大小敷之。
聚香丸 治腸風痔漏。
生龍腦(半錢) 麝香(半兩) 水磨雄黃(一錢) 密陀僧(一錢) 丁香末(半錢) 安息香(一分) 乳香(一錢) 木香末(一分。
以上並各自研) 川巴豆(五個,去皮心膜,以紙壓出油,須是去盡油為度) 真砒霜(半錢,入綠豆粉二錢,同研勻) 真阿魏(半兩) 上先將安息香研細,施入阿魏一處研,續入餘藥,遂一味入研,留龍腦、麝香最後入,研勻細,用湯浸蒸餅心,少許搜成劑得所,丸如梧桐子。
幹瓷器內封盛,不得透風。
每日空心,濕臘茶清下一丸。
服藥後不便處有垢膩生,大便作阿魏氣息,卻吃平時發病毒物,攻令復作,仍不住服藥,直候吃毒物其病不作,即是根本已去也。
治腸風臟毒方 上原桑葉(第二次坐者),陰乾為末。
每服方寸匕,米飲調下。
治久新內外痔方 治痔不以內外新久皆治,皆效。
上以五倍子不拘多少為細末,煉蜜為丸,梧桐子大,食前,溫水下四五十丸。
忌葵茱海物等。
治腸風下血方 治腸風下血,亦以五倍子不拘多少,燒存性為末。
每服二錢,空心,陳米飲調下。
陸行之痔方 一用青黛末,一用當歸苗為末,兩味皆獨用。
上先將冷水洗痔揩乾,微濕用藥乾摻。
如痔不濕,即以水調成膏塗之。
二方前後屢用極驗。
又 以木槿花之葉陰乾為末,遇痔作時塗摻其上,即不痛。
治外痔方 上採蓮子草,俗謂之鬼蓮,生道邊甚多。
用一握以油鹽少許同揉細,去卻此小汁,約去一半汁。
罨穀道處,頻頻咳嗽,痛立止。
此藥極妙,不可盡述。
抵聖散 治五般淋疾。
赤芍藥(一兩) 檳榔(一個) 上為細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候。
(舒州劉郎中傳) 通神散 治砂淋。
熟乾地黃(焙) 定州瓷器 上等分為末,煎燈心通草湯調末二錢,熱服,不拘時候,三兩服立效。
曹少卿服極有驗。
輕粉散 治小腸不通。
蔥(一莖) 膩粉(五文) 上以粉入蔥內,用線系兩頭,以水一盞煮熟,蔥入乳缽內,都研細,以煮蔥湯調下。
孫巡檢湯方 孫巡檢治渴方。
若服金石緻渴,即不能治。
熟乾地黃(四兩) 山藥(二兩) 山茱萸(二兩) 桂(一兩) 澤瀉(一兩半) 牡丹皮(一兩半) 白茯苓(一兩半) 附子(一兩。
覺熱去附子,加五味子四兩,用童子小便浸一宿,焙乾) 上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米飲下,空心,食前服或二服,氣滑加龍骨一兩。
瓜蔞丸 上以瓜蔞根末蜜丸,梧桐子大。
米飲或新水下百餘丸,以多為妙,食後,臨臥,日二服。
瓜蔞根散 治三焦消渴,心煩體熱,皮膚生瘡瘙癢。
天渴利之病,隨飲即小便也。
此謂服石藥之人房室過度,腎氣虛耗故也。
下焦既虛,虛則生熱,熱則腎燥,燥則渴,渴則飲水,腎氣既虛,又不能制水,故小便利。
其渴利雖差,熱尤未盡,發於皮膚,皮膚先有風濕,濕熱相搏以生瘡也。
瓜蔞根(二兩) 赤茯苓(二兩) 玄參(一兩) 枳殼(三分,麩炒黃,去麩並瓤) 苦參 甘草(三分,炙赤) 上件為細末,不拘時候,溫漿水調下一錢。
(於郎中傳) 治吃水水蠱方 治吃水渴病水蠱。
上用多年黃牛穿鼻木卷子一個,削成片子,用二盞水煎成一盞,溫服立效。
治刀斧傷方 治刀斧傷或人咬。
上以竹園荽生者乾者皆可,於口內嚼十分細,貼傷處,不得見水三日。
又一方,用真定?米乾摻。
治蜘蛛蜂蟄方 治蜘蛛及蜂蟄,上以蓽撥成膏敷之立不痛。
治湯火傷 上取久年厚尿鹼,洗淨藏瓶內,以火十斤煅訖,取出細研,麻油調,雞翎敷之。
治蠱毒方(林景度方) 上以川升麻不拘多少,焙乾為末,鹽湯點二錢先服了,即不納毒。
已中毒而後服即番吐出。
聖授奪命丹 解一切毒。
(沈檢法傳名觀音散) 山慈姑(一兩,乃是玉簪花根生白花者) 麝香(半錢,別研) 五倍子(三兩) 大戟(半兩) 續隨子仁(一兩,別研) 上三味搗羅為末,同麝香、續隨子仁一處研勻,收藥東向用糯米糊和丸,作四十九丸,候一宿,入葛布袋掛通風處,治百藥毒打撲。
發背蛇虎一切毒,用薄荷茶磨下。
發背山慈姑煎湯磨下。
蛇虎咬用雄黃水磨。
喉閉腮頷腫痛,涎潮膈上,語言謇澀,中風暴病,大腸熱結,清水磨下。
小兒驚風,薄荷湯磨下。
產前產後皆可服,一切毒瘡,清水磨下。
傳此藥神效不可具述。
治驢涎馬汗毒物傷方 治驢涎馬汗毒物所傷。
(牛主簿傳) 上以白礬飛過黃丹炒令紫色,等分一處貼患處。
荊芥散 治血妄行口鼻中,出血不止。
(劉郎中方) 荊芥菜(連根二莖,一名小薊) 生地黃 生薑 薄荷葉 上四味一般勻停,細研,入蜜少許拌勻。
如鼻中血出,用冷水調下。
如口中血出,溫湯調下,立止。
傷方 側柏散 治內損吐血、下血,或因酒太過,勞損於內,或血氣妄行,其出如湧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此藥不過二服止。
(劉郎中方) 柏葉(一兩半,蒸乾者) 人參(一兩,去蘆) 荊芥穗(一兩,燒灰)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入飛羅面二錢和勻,新汲水調如稀糊相似,啜服。
血如湧泉者立效。
黑虎丹 治腸風下血,及酒毒、大便血諸藥不差者。
(劉郎中方) 白礬(二兩,飛研) 雞冠花(一兩,乾者) 黑龍尾(屋下煤,半兩) 青皮(去白,四兩) 五靈脂(四兩,生) 上為細末,分一半用米醋二升慢火熬成膏子,候冷,和一半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陳米飲下,空心,食前服立差。
血餘散 治瀉血,藏毒下血,一服效。
(劉郎中方) 血餘(半兩,燒灰) 雞冠花(根葉皆用,一兩) 柏葉(焙乾,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溫酒調下,臨臥服,來晨飲酒一杯投之立愈。
金露丸 天寶七年內,王元覽進金露丸,治腹內積聚癥塊,久患大如杯,及黃瘦宿水,朝暮咳嗽,積年冷氣時復,腹下盤痛絞結,衝心及兩脅,徹背連心,疼痛氣不息,氣繞臍下,狀如蟲咬不可忍。
又治十種水氣,反胃吐食嘔逆,飲食多噎,五般痔漏,??氣走注風,有似蟲行,手足煩熱,夜臥不安,睡語無度。
又治小兒驚疳,婦人五邪,夢與鬼交,沉重不思飲食,昏昏欲如夢,不曉人事,欲死懼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調,心中如狂,身體羸瘦,莫辨莫狀。
但服此藥,萬無失一,無不平愈。
是病皆療,更不細述。
(林巢先生方) 草烏頭(炮) 黃連(各二兩) 桂心(不見火) 乾薑(炮) 桔梗 茯苓(去皮) 柴胡(去苗) 蜀椒(去目炒,用汁) 吳茱萸(湯浸七遍) 厚樸(薑汁製用) 人參(去蘆) 菖蒲(米泔浸一宿) 紫菀(去苗) 鱉甲(醋炙為度) 芎藭(洗焙) 枳殼(去瓤麩炒) 貝母(去心) 甘遂(炮) 乾地黃(洗焙) 甘草(炙) 防風(以上一十以末,各依所制過,度焙乾訖,各一兩) 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三十沸,焙乾,取一兩不去油用) 上件為細末,以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丸。
心中痰患,米飲下;心痛,酸石榴皮湯下;頭痛,石膏湯蔥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