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關燈
小
中
大
趁痛湯
治氣滯不散,攻刺脅肋,?痛及走注氣痛。
(石大夫方) 當歸 芍藥(白者) 吳茱萸 桂(去皮,不見火) 人參 大黃(煨) 甘草(炙) 枳殼(各四兩) 茯苓(二兩) 乾薑(六兩,炮) 附子(四兩,炮,去皮臍) 上?咀。
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
通口熱服,不拘時候。
石家丁香開胃丸 治脾胃虛弱,停積宿冷,食不克化,嘔噦清水,見食噁心,肌體羸瘦,倦怠困乏,起居無力並宜服此。
丁香(一兩) 丁皮(好者一兩) 好良薑(一兩,油炒)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細嚼,白湯下一丸。
大良薑丸 治中寒胃冷,心腹撮痛,嘔吐洩瀉。
(石大夫方) 高良薑(銼碎,洗去土,四兩炒) 白乾薑(二兩半,炮) 丁皮(一兩半) 桂(去粗皮,一兩。
二味不見火) 甘草(一兩,炙) 上同為末,煉蜜丸,每二分作十二粒。
每服一丸,細嚼,生薑湯下,食前。
積藥麝香丸(江諫議方) 川巴豆(一兩,去殼膜並心,米醋煮,研細,新瓦上去油) 檳榔(三個) 沉香(半兩) 青橘皮(一兩,去瓤) 木香(半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丁香(半兩) 硇砂(半兩,米醋浸,用面為糊) 烏梅(二十一個,取肉) 舶上硫黃(半兩,飛過) 辰朱(一分) 麝腦(各一分) 上為末,後入腦麝研,令勻,用硇砂糊為丸,梧桐子大。
如要取上部積滯,用蠍半兩,山茵陳二兩,二味為末,用蔥、薑、酒調下二錢,吞下前藥三丸,臨時量人虛實加減服。
男子勞疾,豬膽酒下。
女人隔血,桂心酒下。
翻胃,隨食下。
冷痃癖氣,薑湯下。
腰膝疼,醋湯下。
咳嗽,皂角湯下。
下元冷秘,漢椒湯下。
血塊,荊三稜酒下。
女人四季宣轉,醋湯下。
死胎在腹,桂末一錢,水銀少許,熱酒調下。
小兒驚風,乾蠍湯下。
十般水腫,大麥同甘遂湯下。
寒瘧,大蒜湯下。
風氣痔疾,炒黑豆淋汁下。
霍亂,井花水下。
寸白蟲,蕪荑湯下。
蠱毒,糯米同羊乳酒下。
肌膚燥癢,荊芥湯下。
中風,口眼喎斜,羊骨煎酒下。
脾中冷積,乾薑湯下。
四季宣導,冷茶清下。
頑麻風,童子小便和酒下。
陽毒傷寒,麻黃煎湯下。
陰毒傷寒,暖酒下。
心痛,木瓜酒下。
打撲,蟹酒下。
大便不通,冷茶下。
久痢,甘草湯下。
女人血氣,艾醋湯下。
產後諸疾,熱酒下。
一切瘡腫,黃耆湯下。
小兒疳氣,黃連湯下。
小腸氣,炒茴香湯下。
血氣潮熱,當歸酒下。
紅豆丸 治一切冷氣。
男子、女人心胸刺痛,嘔逆噁心,心腹痛,洩瀉傷酒及女人血氣刺痛。
紅豆 沉香 良薑(炮) 胡椒 白豆蔻(去殼。
各二兩) 木香 蓽撥 益智 乾薑(炮) 縮砂(去皮。
各一兩) 陳皮 甘草(炮) 肉桂(去粗皮。
各四兩) 厚樸 上為末。
煉蜜丸如小彈子大。
姜鹽湯嚼下一丸。
女人心痛,醋湯下,不拘時候。
治噎紫桂丸 夫人有五噎:一氣、二憂、三食、四勞、五思。
此五者皆由陰陽不和,三焦隔絕,津液不行。
此方偏治之。
又噎氣及宿食不消,腹脹不能食,冷物傷脾胃,服之立效。
(林巢先生方) 官桂(五兩) 訶子皮(二兩,煨) 乾薑(三兩,炮) 甘草(一兩,炙) 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 白朮(三兩,麩炒)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或米飲下,薑湯亦可。
食後,臨臥。
蓽澄茄丸 治氣滯脾虛,陰陽不升降,心脾作痛不可忍者。
丁香(半兩) 附子(七錢,炮,去皮臍) 沉香 胡椒(二錢半) 半夏(二錢半) 乳香(研) 人參(半兩) 肉豆蔻(麵裹,煨) 蓽澄茄(各二錢半) 木香(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赤豆大。
每服二十丸,薑湯吞下。
食後,夜臥服。
沉香流氣飲 治血氣壅滯,胸膈痞塞,中滿氣喘。
沉香(一兩) 紫蘇(一兩) 桑白皮(一兩,向東取根,炙) 白朮(一兩) 訶子(半兩,去核) 白芷(半兩,銼) 當歸(半兩,切焙) 芍藥(半兩,銼) 陳橘皮(三分,去白,焙乾) 大黃(半兩) 乾葛(半兩) 草豆蔻(半兩,生用) 五味子(半兩,去梗) 青橘皮(半兩,去瓤) 桔梗(半兩) 肉桂(半兩,去皮懷幹) 黃耆(半兩,洗焙切) 枳殼(半兩,麩炒,去瓤) 漢防己(半兩) 木香(一分) 連皮大腹(三分,薑汁浸大腹子一宿,毛殼不浸) 上為粗末,細竹篩過。
每服二大錢,棗一個,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如喘,加馬兜鈴半兩銼入。
夫人服之尤佳。
翻胃烏雞煎 治脾疼。
沉香(一分) 木香(半兩) 舶上茴香(半兩) 青橘皮(一兩,淨洗) 白姜(一兩) 良薑(一兩) 宣連(半兩) 巴豆(一兩,去心及油) 硇砂(一錢,飛過) 阿魏(一錢) 螺螄殼(一兩,煅過) 朕葉灰(一兩) 上用烏雞一隻,重一斤者,去腸及毛了,入藥在內。
又用糯米者一勝半,炊作飯,摶令成顆,卻包雞在內。
又用黃泥包了,用炭煅,令香熟,候冷取出。
去泥,及糯飯焦者去之,不焦者用,和雞肉及藥同一處搗,去雞骨,劈開焙乾,搗羅為末。
用好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及臨臥,用溫酒、鹽湯任下。
微瀉,冷積不妨。
氣寶散 治氣虛不足,形體怯弱,胸膈痞悶,不思飲食,噎塞。
沉香(半兩,日曬燥,不見火) 丁香(半兩,不見火) 木香(半兩,麵裹略炮) 白朮(一兩,炒) 白茯苓(一兩) 藿香葉(一兩) 厚樸(梓州者,薑汁製一宿,次日炒燥、一兩) 甘草(三分,炙) 烏梅(一兩,去核) 上件十味同為細末。
每服二錢。
水一大盞,生薑五片,肥棗二枚,煎至七分。
溫服,空心,食前。
日三服。
如手足厥冷,頭目眩暈,胸滿氣噎,痰氣上盛,嘔逆,加以半夏曲、附子各一兩。
桂香丸 治氣膈、食膈、憂膈、冷膈、熱膈、痞塞不通、宿食不消或霍亂、吐瀉、腹脹。
桂心 乾薑 檳榔 甘草(炮) 人參 茯苓 細辛 訶子(炮,去核) 枳殼(麩炒,去瓤) 白芍藥 白朮(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嚼服。
三倍散 治心痛立效。
丁香(半兩) 石菖蒲(一兩半) 胡椒(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一大錢,醋湯調服,人行五裡未止再服。
立效散 治心痛立效。
薑黃 青橘皮(等分) 上為細末,淡醋湯調下。
姜合丸 治胸膈不利,吐嘔不止,快脾氣神效。
附子(一個,開作甕子,納硇砂二錢在內,用濕紙裹煨,紙幹去紙,研為末,次入) 丁香(一兩) 木香(一兩) 陳皮 青皮(各二兩) 厚樸(去粗皮,制二分) 人參(一分) 白朮(二分) 肉豆蔻(二分) 上為細末,生薑糊丸如小彈子大。
每服一粒,用生薑一大塊,切開作合子,納藥丸在內,以濕紙裹煨,紙幹去紙,細嚼,米飲,空心下。
萬安丸 治一切風勞冷氣,心腹脹滿,臍下刺痛,口吐清水,痃癖氣塊,男子腎臟風毒,腳氣衝心,四肢浮腫,頭旋目暈,胸膈脹悶,痰涎並盛。
臨臥,用橘皮湯吞下三十丸,來日微利為度。
如未痊愈,則每夜更服十丸,覺安便止。
渾身壯熱,四肢疼痛,狂言見鬼,此是陽毒傷寒,經三日後,以熟水吞下三十丸。
婦人血海不調,積年血塊,小腹冷疼,五心煩熱,嘔吐涎沫,不進飲食,紫蘇湯下。
飽悶不消,腹瀉不止,溫酒下食。
毒癰疽發背,一切瘡腫,及南方近海之地,居處卑濕,冬溫,春寒,夏涼,秋熱,多緻瘴疾。
或發寒熱,霍亂,吐瀉,或屍厥卒暴,或偏風,手足不遂,十種水氣,赤白瀉痢,咳嗽氣喘,發瘧連年不愈。
大便秘澀,食癖發黃,諸般疼痛,氣不宣通,並用橘皮湯下。
水腫,檳榔末調水下。
小兒七歲五般疳氣,肚大腹脹,胸滿氣急,食後,薑湯吞下五七丸。
酒積酒傷,以酒吞下。
木香(半兩) 檳榔(二兩) 人參(半兩) 附子(炮了秤,一錢) 陳皮(半兩) 乾薑(二錢半) 大黃(半兩,煨) 厚樸(制,半兩) 荊三稜(煨軟,二錢半) 川芎(二錢半) 獨活(二錢半) 羌活(二錢半) 桂皮(二錢半) 赤芍藥(二錢半) 肉豆蔻(三個,生用) 黑牽牛子(一斤,生曬焦,碾取粉四兩止,餘不用,別一處末入眾藥) 上為細末,眾藥末使一兩外,秤牽牛末二兩,入藥末內,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服食如前。
(此方許堯臣傳舊日盧大壽太丞方) 補脾丸 治脾胃素弱,中焦積寒,寒則氣收,聚而中脘,痞滿,喜唾而善噫,不思飲食。
若寒湊於下焦,則氣不禁固,而大便頻數,並皆主之。
厚樸(一兩,生薑制) 附子(一兩,炮,去皮尖) 赤石脂(一兩) 乾薑(一兩,炮) 肉豆蔻(一兩,麵裹煨) 蓽撥(一兩) 白朮(一兩) 麥糵(半兩,炒) 神麯(半兩,炒) 訶子肉(半兩) 上同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實脾丸 治脾虛挾冷,多痛易滯。
燥之無益,攻之不可,惟中和藥理之則愈。
白朮 烏藥(呂雲:略炒) 茴香(炒) 人參 陳皮(去白秤) 黃耆(蜜炙) 神麯(炒) 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 生薑(洗淨,切片,焙乾秤) 上十物等分為末,白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粒作一服,食前,熱米飲下。
食後,生薑湯下。
久服大效。
狼山方。
呂紹先雲,更加縮砂一味尤奇。
瘧疾生銼散 治瘧疾,生銼散奇甚。
療脾寒山嵐瘴氣。
厚樸(長五寸,闊一寸,去皮) 大青州棗(五個) 甘草(五寸,炙) 草豆蔻仁(五個) 生薑(一塊,如核桃大) 上?咀,作一服。
水二碗,煎至八分一碗,去滓。
俟當發五更初,通口作一服,服盡。
至午未間,利下白膿,乃冷積也。
沉香消脹丸 暖食藥。
沉香 胡椒 丁香 枳殼(麩炒,去瓤。
各一兩) 檳榔(半兩) 上末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二十丸,木香湯下。
食後,臨服。
流氣飲子 通流榮衛,宣導風熱,勻經絡,涼血脈,消痰壅,滋潤大腸。
黃耆(蜜炙) 桑白皮(蜜炙) 陳皮(去白) 甘草(炙) 當歸(去須) 木通 連皮大腹 紫蘇(連嫩枝梗) 人參(去蘆頭) 赤芍藥(濕紙裹煨) 肉桂(去粗皮。
以上各一兩) 大黃(濕紙裹煨,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錢三片,棗一個,擘開同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日二服,午後,臨臥。
四君子丸 治大人、小兒脾胃受濕,食不克化,停積中脘,吐逆噁心,臟腑滑洩。
常服消食化滯氣,進美飲食,厚腸胃,充肌體,悅顏色。
縮砂仁 烏梅肉(焙乾秤) 陳皮(去瓤) 訶子(紙裹煨,去核) 上等分為末,煮好大肥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棗湯下。
丁沉香丸 治婦人、男子一切氣不和。
心腹疰悶,氣脹胸膈,噎塞不利,久積冷氣,或時攻衝脾胃,氣逆並不思飲食,霍亂不止,臟腑滑瀉,酒食所傷,酸心不消,冷痰並多,大效。
甘草(炒) 官桂(去皮) 沉香 丁香 木香 檳榔 訶子(炮,去核秤。
以上各半兩) 人參(一兩半) 白朮(四兩,銼碎,炒令黃色) 面姜(半兩,炮) 肉豆蔻(半兩,麵裹煨) 青橘皮(去瓤,半兩) 白豆蔻(去皮,半兩) 上件一十三味為末,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
每服一丸,生薑湯嚼下。
治水氣神妙丸 治水氣神妙。
手掌平,臍平,腳底平,體虛,肚脹,此是五症內有一症,皆可服治。
紅棗仁 官桂(去粗皮,不見火) 白茯苓 上三味各等分,生用,為細末。
每服二錢末,白沸湯點吃。
切須忌鹽,一百二十日吃鹽者死。
小便多,是效。
黃婆彈丸 治體虛脾弱,不食嘔逆,下利消瘦。
肉豆蔻 草豆蔻(各五個) 甘草(半兩,炙) 老薑(二兩) 厚樸(一兩) 上除生薑外,為細末入臼,方下切細生薑,搗成團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盞,煎六分,去滓。
空心,溫服。
破氣散 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順,攻刺及虛腫不退,翻吐不止,不進飲食,並皆治之。
沉香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大黃(蒸) 木通 通草 連皮大腹子(炒) 肉豆蔻(煨) 當歸 白朮 赤芍藥 桔梗 紫蘇葉 肉桂(去皮) 陳皮(洗焙) 桑白皮(蜜炙) 上各等分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子七枚,煎七分,去滓服。
傷寒,咳嗽加麥門冬煎。
又治小兒疳勞,骨蒸熱虛,肢體疲瘁,可進飲食。
四肢倦怠,腹急疼痛,服之最妙。
生薑開胃丸 治胸膈不快,心腹悶,氣痛等疾及治水蠱。
阿魏(二錢半,用水調面一匙合成餅,炙令熟為度) 生薑(半斤,切成片,用鹽一兩淹一宿,取出焙乾) 蓬莪朮(半兩,用水調麵裹煨) 荊三稜(半兩,生用) 益智(一兩,生用) 木香(半兩,生用) 縮砂仁(半兩,生用) 香附子(二兩,生用) 陳皮(二兩,生用) 甘草(半兩) 上件為細末,用水泡油餅為丸,如雞頭大,硃砂為衣。
每服五丸,細嚼,白湯下,不拘時候。
孕婦不得服。
陳橘皮煎丸(紫薇山道士呂玄光進) 臣久居山藪,隱遁岩間。
學道求仙,餐霞服氣,積有年矣。
仙道未成,覺身染疾,漸漸羸瘦,命懸系發。
耳聾眼暗,手足俱攣,發白如銀,形體枯悴,夜臥多起,骨骼疼痛,夜夢鬼交,上氣咳嗽,飲食不進,腹脹膨悶,堅硬如石。
若坐,須兩手扶物方始起得。
初服神方,由未少損。
臣重尋方錄,披覽丹經,檢尋名方一千餘卷,惟有陳橘皮煎方功之極妙。
都使八味,以酒煎成。
若服一劑,顏如童子,色如蓮花;又再服之,發白重黑,氣若雲奔,四肢輕捷,五臟安和,萬病俱損。
有此神效,不敢隱秘,用藥如後: 陳橘皮(水浸軟,刀子去瓤,日乾,別為末,秤半斤) 當歸(酒洗,焙乾) 厚樸(薑汁塗,炙) 桂心 川附子(炮,去皮臍) 萆薢(切焙) 乾薑(炮) 荊三稜(濕紙裹,火煨,切片子。
(石大夫方) 當歸 芍藥(白者) 吳茱萸 桂(去皮,不見火) 人參 大黃(煨) 甘草(炙) 枳殼(各四兩) 茯苓(二兩) 乾薑(六兩,炮) 附子(四兩,炮,去皮臍) 上?咀。
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
通口熱服,不拘時候。
石家丁香開胃丸 治脾胃虛弱,停積宿冷,食不克化,嘔噦清水,見食噁心,肌體羸瘦,倦怠困乏,起居無力並宜服此。
丁香(一兩) 丁皮(好者一兩) 好良薑(一兩,油炒) 上為末,蜜丸如彈子大。
細嚼,白湯下一丸。
大良薑丸 治中寒胃冷,心腹撮痛,嘔吐洩瀉。
(石大夫方) 高良薑(銼碎,洗去土,四兩炒) 白乾薑(二兩半,炮) 丁皮(一兩半) 桂(去粗皮,一兩。
二味不見火) 甘草(一兩,炙) 上同為末,煉蜜丸,每二分作十二粒。
每服一丸,細嚼,生薑湯下,食前。
積藥麝香丸(江諫議方) 川巴豆(一兩,去殼膜並心,米醋煮,研細,新瓦上去油) 檳榔(三個) 沉香(半兩) 青橘皮(一兩,去瓤) 木香(半兩) 附子(一兩,炮,去皮臍) 丁香(半兩) 硇砂(半兩,米醋浸,用面為糊) 烏梅(二十一個,取肉) 舶上硫黃(半兩,飛過) 辰朱(一分) 麝腦(各一分) 上為末,後入腦麝研,令勻,用硇砂糊為丸,梧桐子大。
如要取上部積滯,用蠍半兩,山茵陳二兩,二味為末,用蔥、薑、酒調下二錢,吞下前藥三丸,臨時量人虛實加減服。
男子勞疾,豬膽酒下。
女人隔血,桂心酒下。
翻胃,隨食下。
冷痃癖氣,薑湯下。
腰膝疼,醋湯下。
咳嗽,皂角湯下。
下元冷秘,漢椒湯下。
血塊,荊三稜酒下。
女人四季宣轉,醋湯下。
死胎在腹,桂末一錢,水銀少許,熱酒調下。
小兒驚風,乾蠍湯下。
十般水腫,大麥同甘遂湯下。
寒瘧,大蒜湯下。
風氣痔疾,炒黑豆淋汁下。
霍亂,井花水下。
寸白蟲,蕪荑湯下。
蠱毒,糯米同羊乳酒下。
肌膚燥癢,荊芥湯下。
中風,口眼喎斜,羊骨煎酒下。
脾中冷積,乾薑湯下。
四季宣導,冷茶清下。
頑麻風,童子小便和酒下。
陽毒傷寒,麻黃煎湯下。
陰毒傷寒,暖酒下。
心痛,木瓜酒下。
打撲,蟹酒下。
大便不通,冷茶下。
久痢,甘草湯下。
女人血氣,艾醋湯下。
產後諸疾,熱酒下。
一切瘡腫,黃耆湯下。
小兒疳氣,黃連湯下。
小腸氣,炒茴香湯下。
血氣潮熱,當歸酒下。
紅豆丸 治一切冷氣。
男子、女人心胸刺痛,嘔逆噁心,心腹痛,洩瀉傷酒及女人血氣刺痛。
紅豆 沉香 良薑(炮) 胡椒 白豆蔻(去殼。
各二兩) 木香 蓽撥 益智 乾薑(炮) 縮砂(去皮。
各一兩) 陳皮 甘草(炮) 肉桂(去粗皮。
各四兩) 厚樸 上為末。
煉蜜丸如小彈子大。
姜鹽湯嚼下一丸。
女人心痛,醋湯下,不拘時候。
治噎紫桂丸 夫人有五噎:一氣、二憂、三食、四勞、五思。
此五者皆由陰陽不和,三焦隔絕,津液不行。
此方偏治之。
又噎氣及宿食不消,腹脹不能食,冷物傷脾胃,服之立效。
(林巢先生方) 官桂(五兩) 訶子皮(二兩,煨) 乾薑(三兩,炮) 甘草(一兩,炙) 茯苓(一兩) 人參(一兩) 白朮(三兩,麩炒)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溫酒或米飲下,薑湯亦可。
食後,臨臥。
蓽澄茄丸 治氣滯脾虛,陰陽不升降,心脾作痛不可忍者。
丁香(半兩) 附子(七錢,炮,去皮臍) 沉香 胡椒(二錢半) 半夏(二錢半) 乳香(研) 人參(半兩) 肉豆蔻(麵裹,煨) 蓽澄茄(各二錢半) 木香(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如赤豆大。
每服二十丸,薑湯吞下。
食後,夜臥服。
沉香流氣飲 治血氣壅滯,胸膈痞塞,中滿氣喘。
沉香(一兩) 紫蘇(一兩) 桑白皮(一兩,向東取根,炙) 白朮(一兩) 訶子(半兩,去核) 白芷(半兩,銼) 當歸(半兩,切焙) 芍藥(半兩,銼) 陳橘皮(三分,去白,焙乾) 大黃(半兩) 乾葛(半兩) 草豆蔻(半兩,生用) 五味子(半兩,去梗) 青橘皮(半兩,去瓤) 桔梗(半兩) 肉桂(半兩,去皮懷幹) 黃耆(半兩,洗焙切) 枳殼(半兩,麩炒,去瓤) 漢防己(半兩) 木香(一分) 連皮大腹(三分,薑汁浸大腹子一宿,毛殼不浸) 上為粗末,細竹篩過。
每服二大錢,棗一個,姜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
如喘,加馬兜鈴半兩銼入。
夫人服之尤佳。
翻胃烏雞煎 治脾疼。
沉香(一分) 木香(半兩) 舶上茴香(半兩) 青橘皮(一兩,淨洗) 白姜(一兩) 良薑(一兩) 宣連(半兩) 巴豆(一兩,去心及油) 硇砂(一錢,飛過) 阿魏(一錢) 螺螄殼(一兩,煅過) 朕葉灰(一兩) 上用烏雞一隻,重一斤者,去腸及毛了,入藥在內。
又用糯米者一勝半,炊作飯,摶令成顆,卻包雞在內。
又用黃泥包了,用炭煅,令香熟,候冷取出。
去泥,及糯飯焦者去之,不焦者用,和雞肉及藥同一處搗,去雞骨,劈開焙乾,搗羅為末。
用好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及臨臥,用溫酒、鹽湯任下。
微瀉,冷積不妨。
氣寶散 治氣虛不足,形體怯弱,胸膈痞悶,不思飲食,噎塞。
沉香(半兩,日曬燥,不見火) 丁香(半兩,不見火) 木香(半兩,麵裹略炮) 白朮(一兩,炒) 白茯苓(一兩) 藿香葉(一兩) 厚樸(梓州者,薑汁製一宿,次日炒燥、一兩) 甘草(三分,炙) 烏梅(一兩,去核) 上件十味同為細末。
每服二錢。
水一大盞,生薑五片,肥棗二枚,煎至七分。
溫服,空心,食前。
日三服。
如手足厥冷,頭目眩暈,胸滿氣噎,痰氣上盛,嘔逆,加以半夏曲、附子各一兩。
桂香丸 治氣膈、食膈、憂膈、冷膈、熱膈、痞塞不通、宿食不消或霍亂、吐瀉、腹脹。
桂心 乾薑 檳榔 甘草(炮) 人參 茯苓 細辛 訶子(炮,去核) 枳殼(麩炒,去瓤) 白芍藥 白朮(以上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空心,溫酒嚼服。
三倍散 治心痛立效。
丁香(半兩) 石菖蒲(一兩半) 胡椒(一兩) 上為細末。
每服一大錢,醋湯調服,人行五裡未止再服。
立效散 治心痛立效。
薑黃 青橘皮(等分) 上為細末,淡醋湯調下。
姜合丸 治胸膈不利,吐嘔不止,快脾氣神效。
附子(一個,開作甕子,納硇砂二錢在內,用濕紙裹煨,紙幹去紙,研為末,次入) 丁香(一兩) 木香(一兩) 陳皮 青皮(各二兩) 厚樸(去粗皮,制二分) 人參(一分) 白朮(二分) 肉豆蔻(二分) 上為細末,生薑糊丸如小彈子大。
每服一粒,用生薑一大塊,切開作合子,納藥丸在內,以濕紙裹煨,紙幹去紙,細嚼,米飲,空心下。
萬安丸 治一切風勞冷氣,心腹脹滿,臍下刺痛,口吐清水,痃癖氣塊,男子腎臟風毒,腳氣衝心,四肢浮腫,頭旋目暈,胸膈脹悶,痰涎並盛。
臨臥,用橘皮湯吞下三十丸,來日微利為度。
如未痊愈,則每夜更服十丸,覺安便止。
渾身壯熱,四肢疼痛,狂言見鬼,此是陽毒傷寒,經三日後,以熟水吞下三十丸。
婦人血海不調,積年血塊,小腹冷疼,五心煩熱,嘔吐涎沫,不進飲食,紫蘇湯下。
飽悶不消,腹瀉不止,溫酒下食。
毒癰疽發背,一切瘡腫,及南方近海之地,居處卑濕,冬溫,春寒,夏涼,秋熱,多緻瘴疾。
或發寒熱,霍亂,吐瀉,或屍厥卒暴,或偏風,手足不遂,十種水氣,赤白瀉痢,咳嗽氣喘,發瘧連年不愈。
大便秘澀,食癖發黃,諸般疼痛,氣不宣通,並用橘皮湯下。
水腫,檳榔末調水下。
小兒七歲五般疳氣,肚大腹脹,胸滿氣急,食後,薑湯吞下五七丸。
酒積酒傷,以酒吞下。
木香(半兩) 檳榔(二兩) 人參(半兩) 附子(炮了秤,一錢) 陳皮(半兩) 乾薑(二錢半) 大黃(半兩,煨) 厚樸(制,半兩) 荊三稜(煨軟,二錢半) 川芎(二錢半) 獨活(二錢半) 羌活(二錢半) 桂皮(二錢半) 赤芍藥(二錢半) 肉豆蔻(三個,生用) 黑牽牛子(一斤,生曬焦,碾取粉四兩止,餘不用,別一處末入眾藥) 上為細末,眾藥末使一兩外,秤牽牛末二兩,入藥末內,煉蜜為丸,梧桐子大,服食如前。
(此方許堯臣傳舊日盧大壽太丞方) 補脾丸 治脾胃素弱,中焦積寒,寒則氣收,聚而中脘,痞滿,喜唾而善噫,不思飲食。
若寒湊於下焦,則氣不禁固,而大便頻數,並皆主之。
厚樸(一兩,生薑制) 附子(一兩,炮,去皮尖) 赤石脂(一兩) 乾薑(一兩,炮) 肉豆蔻(一兩,麵裹煨) 蓽撥(一兩) 白朮(一兩) 麥糵(半兩,炒) 神麯(半兩,炒) 訶子肉(半兩) 上同為細末,醋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食前。
實脾丸 治脾虛挾冷,多痛易滯。
燥之無益,攻之不可,惟中和藥理之則愈。
白朮 烏藥(呂雲:略炒) 茴香(炒) 人參 陳皮(去白秤) 黃耆(蜜炙) 神麯(炒) 白茯苓 五味子(去梗) 生薑(洗淨,切片,焙乾秤) 上十物等分為末,白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粒作一服,食前,熱米飲下。
食後,生薑湯下。
久服大效。
狼山方。
呂紹先雲,更加縮砂一味尤奇。
瘧疾生銼散 治瘧疾,生銼散奇甚。
療脾寒山嵐瘴氣。
厚樸(長五寸,闊一寸,去皮) 大青州棗(五個) 甘草(五寸,炙) 草豆蔻仁(五個) 生薑(一塊,如核桃大) 上?咀,作一服。
水二碗,煎至八分一碗,去滓。
俟當發五更初,通口作一服,服盡。
至午未間,利下白膿,乃冷積也。
沉香消脹丸 暖食藥。
沉香 胡椒 丁香 枳殼(麩炒,去瓤。
各一兩) 檳榔(半兩) 上末之,麵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二十丸,木香湯下。
食後,臨服。
流氣飲子 通流榮衛,宣導風熱,勻經絡,涼血脈,消痰壅,滋潤大腸。
黃耆(蜜炙) 桑白皮(蜜炙) 陳皮(去白) 甘草(炙) 當歸(去須) 木通 連皮大腹 紫蘇(連嫩枝梗) 人參(去蘆頭) 赤芍藥(濕紙裹煨) 肉桂(去粗皮。
以上各一兩) 大黃(濕紙裹煨,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三錢。
水一盞,姜錢三片,棗一個,擘開同煎至七分,去滓。
溫服,日二服,午後,臨臥。
四君子丸 治大人、小兒脾胃受濕,食不克化,停積中脘,吐逆噁心,臟腑滑洩。
常服消食化滯氣,進美飲食,厚腸胃,充肌體,悅顏色。
縮砂仁 烏梅肉(焙乾秤) 陳皮(去瓤) 訶子(紙裹煨,去核) 上等分為末,煮好大肥棗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棗湯下。
丁沉香丸 治婦人、男子一切氣不和。
心腹疰悶,氣脹胸膈,噎塞不利,久積冷氣,或時攻衝脾胃,氣逆並不思飲食,霍亂不止,臟腑滑瀉,酒食所傷,酸心不消,冷痰並多,大效。
甘草(炒) 官桂(去皮) 沉香 丁香 木香 檳榔 訶子(炮,去核秤。
以上各半兩) 人參(一兩半) 白朮(四兩,銼碎,炒令黃色) 面姜(半兩,炮) 肉豆蔻(半兩,麵裹煨) 青橘皮(去瓤,半兩) 白豆蔻(去皮,半兩) 上件一十三味為末,煉蜜為丸,如小彈子大。
每服一丸,生薑湯嚼下。
治水氣神妙丸 治水氣神妙。
手掌平,臍平,腳底平,體虛,肚脹,此是五症內有一症,皆可服治。
紅棗仁 官桂(去粗皮,不見火) 白茯苓 上三味各等分,生用,為細末。
每服二錢末,白沸湯點吃。
切須忌鹽,一百二十日吃鹽者死。
小便多,是效。
黃婆彈丸 治體虛脾弱,不食嘔逆,下利消瘦。
肉豆蔻 草豆蔻(各五個) 甘草(半兩,炙) 老薑(二兩) 厚樸(一兩) 上除生薑外,為細末入臼,方下切細生薑,搗成團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水一盞,煎六分,去滓。
空心,溫服。
破氣散 治男子、婦人一切氣不順,攻刺及虛腫不退,翻吐不止,不進飲食,並皆治之。
沉香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大黃(蒸) 木通 通草 連皮大腹子(炒) 肉豆蔻(煨) 當歸 白朮 赤芍藥 桔梗 紫蘇葉 肉桂(去皮) 陳皮(洗焙) 桑白皮(蜜炙) 上各等分為粗末。
每服二大錢。
水一盞,姜三片,棗子七枚,煎七分,去滓服。
傷寒,咳嗽加麥門冬煎。
又治小兒疳勞,骨蒸熱虛,肢體疲瘁,可進飲食。
四肢倦怠,腹急疼痛,服之最妙。
生薑開胃丸 治胸膈不快,心腹悶,氣痛等疾及治水蠱。
阿魏(二錢半,用水調面一匙合成餅,炙令熟為度) 生薑(半斤,切成片,用鹽一兩淹一宿,取出焙乾) 蓬莪朮(半兩,用水調麵裹煨) 荊三稜(半兩,生用) 益智(一兩,生用) 木香(半兩,生用) 縮砂仁(半兩,生用) 香附子(二兩,生用) 陳皮(二兩,生用) 甘草(半兩) 上件為細末,用水泡油餅為丸,如雞頭大,硃砂為衣。
每服五丸,細嚼,白湯下,不拘時候。
孕婦不得服。
陳橘皮煎丸(紫薇山道士呂玄光進) 臣久居山藪,隱遁岩間。
學道求仙,餐霞服氣,積有年矣。
仙道未成,覺身染疾,漸漸羸瘦,命懸系發。
耳聾眼暗,手足俱攣,發白如銀,形體枯悴,夜臥多起,骨骼疼痛,夜夢鬼交,上氣咳嗽,飲食不進,腹脹膨悶,堅硬如石。
若坐,須兩手扶物方始起得。
初服神方,由未少損。
臣重尋方錄,披覽丹經,檢尋名方一千餘卷,惟有陳橘皮煎方功之極妙。
都使八味,以酒煎成。
若服一劑,顏如童子,色如蓮花;又再服之,發白重黑,氣若雲奔,四肢輕捷,五臟安和,萬病俱損。
有此神效,不敢隱秘,用藥如後: 陳橘皮(水浸軟,刀子去瓤,日乾,別為末,秤半斤) 當歸(酒洗,焙乾) 厚樸(薑汁塗,炙) 桂心 川附子(炮,去皮臍) 萆薢(切焙) 乾薑(炮) 荊三稜(濕紙裹,火煨,切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