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關燈
小
中
大
霍亂是以上吐下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暴發性的胃腸疾患。霍有揮霍、急驟的意思,亂有撩亂、變亂的意思。本病因來勢急,吐瀉劇,故取名霍亂,非專指因感染霍亂弧菌所引起的霍亂。
霍亂病,多因飲食不潔,或暴飲暴食,或感受六淫邪氣,而使表裡之邪相并,寒熱錯雜,亂于腸胃,清濁相幹,升降失常所緻。
後世醫家根據證情不同,又把霍亂分為幹霍亂和濕霍亂兩大類:脘腹絞痛,欲吐不能吐,欲瀉不能瀉者為幹霍亂;吐瀉交作而無度者為濕霍亂。本篇所述之霍亂,因以吐瀉為主症,故屬濕霍亂。因本病有與傷寒類似之處,故在六經病證之後設霍亂篇,以與傷寒病作鑒别。
(一)霍亂病辨證綱要
霍亂是以邪氣亂于腸胃,清濁相幹,升降失常為主要病變,故其病以猝然發作的上吐下瀉為辨證依據。論中所謂:“嘔吐而利,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都揭示了霍亂的證候特征。
(二)霍亂與傷寒的鑒别
由于霍亂亦由感受外邪所引起,并在初起常伴有表證,見發熱、頭痛、身疼、惡寒等症狀;而傷寒邪氣自表傳裡、由陽轉陰之時,亦可見吐利等症,故這兩種病證需要加以鑒别。
霍亂多是六淫邪氣與飲食所傷合并亂于腸胃,病自内發;傷寒則是外邪客表,由皮毛而入,其病自表向裡傳變。正因為這兩種病在病因、病機、病變過程幾個方面均有所不同,故二者在脈證上就有明顯的區别:霍亂起病即見上吐下瀉,而且吐瀉勢重;傷寒則隻有在邪氣由表傳裡,由陽轉陰的時候才見吐利,而且其病勢亦多較緩和。霍亂吐利交作,津氣大傷,故初起即見脈微澀;傷寒初起病在表,正氣抗邪有力,故脈浮緊。論中所說:“霍亂自吐下”,“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既指出了霍亂的證候特點,也闡明了其與傷寒的鑒别要點。
(三)霍亂病的證治
1.霍亂表裡寒熱證治
驟然間發作上吐下瀉,并兼有頭痛、發熱、身疼痛等症,是霍亂兼有表邪,屬表裡同病。其中若表現為發熱多、口渴欲飲水而小便不利的,為表邪重,水蓄膀胱,氣化不利之證,當治以五苓散,表裡兩解,通陽化氣,升清降濁;若惡寒重、口不渴者,為寒濕邪困,則治宜理中湯、丸,溫化寒濕。
2.霍亂吐利亡陽證治
霍亂既吐且利,吐利交作,必然大傷陽氣。陽氣虛不能溫煦肢體,所以手足厥冷、四肢拘急而惡寒;不能固護肌表、斂攝津液,所以大汗出;無力鼓動血脈,所以脈微欲絕。陽虛陰盛而格陽于外,所以還可見内寒外熱的真寒假熱證。本證雖因吐瀉亦有津液耗損,但仍以陽氣亡脫為急為重,故治以四逆湯急救回陽。
3.霍亂吐利陰陽兩虛證治
霍亂吐利,氣随津洩,遂使陽虛。陽虛不能溫化水谷,攝斂津液,又緻洩利不止。越是下利,則陽越虛,陰益傷。若利雖止,而惡寒脈微不得緩解者,是陽亡液脫,津液内竭,無物可下之征,即所謂“利止亡血也”,當急用四逆加人參湯回陽救陰,益氣生津。
四逆加人參湯由四逆湯加人參組成。方用附子、幹姜、炙甘草回陽救逆,加人參益氣生津。
4.霍亂吐利陽亡陰竭證治
霍亂病吐利停止,可見于兩種情況:脈複肢溫者,屬陽回陰消為欲愈;若“吐已下斷”,指無物可吐,無物可下,手足厥逆不回,四肢拘急不解,汗出而脈微欲絕者,是屬吐利之後而使陽氣虛脫、陰液竭絕的危重證候,其治當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回陽益陰。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用通脈四逆湯破陰回陽救逆,豬膽汁苦寒性潤,一可潤燥滋液而比人參為速,以補吐下後津液之枯竭,又可制約姜附辛熱傷陰劫液之弊;同時,還可借其性寒走下,引姜附大辛大熱藥物入陰,以防陰氣過強對辛熱藥物的格拒。
5.霍亂病後的調治
霍亂吐利停止,若不見陽亡陰竭之證,說明裡氣調和,此時如仍身痛不休,當考慮是表不解,可斟酌具體病情,用桂枝湯小小和解其外。霍亂病後,雖吐利已止,但陰液、陽氣已經受損,正虛不耐攻伐,故即使需要發汗解表,也不可用麻黃湯類之峻劑,這是必須要注意的。
霍亂吐瀉之後,或雖吐瀉未止,又經發汗,脈已轉向平和,說明大邪已去,機體陰陽表裡趨于平和,是為欲愈的象征。此時如患者見微煩不适,多是霍亂吐利之後,其人脾胃氣弱,進食而不能消化所緻。《傷寒論》說:“新虛不勝谷氣故也。”就講出了這個道理。此證不需用藥治療,隻要能節制飲食,注意飲食調養即可恢複。
霍亂病,多因飲食不潔,或暴飲暴食,或感受六淫邪氣,而使表裡之邪相并,寒熱錯雜,亂于腸胃,清濁相幹,升降失常所緻。
後世醫家根據證情不同,又把霍亂分為幹霍亂和濕霍亂兩大類:脘腹絞痛,欲吐不能吐,欲瀉不能瀉者為幹霍亂;吐瀉交作而無度者為濕霍亂。本篇所述之霍亂,因以吐瀉為主症,故屬濕霍亂。因本病有與傷寒類似之處,故在六經病證之後設霍亂篇,以與傷寒病作鑒别。
(一)霍亂病辨證綱要
霍亂是以邪氣亂于腸胃,清濁相幹,升降失常為主要病變,故其病以猝然發作的上吐下瀉為辨證依據。論中所謂:“嘔吐而利,此名霍亂”,“霍亂自吐下。”都揭示了霍亂的證候特征。
(二)霍亂與傷寒的鑒别
由于霍亂亦由感受外邪所引起,并在初起常伴有表證,見發熱、頭痛、身疼、惡寒等症狀;而傷寒邪氣自表傳裡、由陽轉陰之時,亦可見吐利等症,故這兩種病證需要加以鑒别。
霍亂多是六淫邪氣與飲食所傷合并亂于腸胃,病自内發;傷寒則是外邪客表,由皮毛而入,其病自表向裡傳變。正因為這兩種病在病因、病機、病變過程幾個方面均有所不同,故二者在脈證上就有明顯的區别:霍亂起病即見上吐下瀉,而且吐瀉勢重;傷寒則隻有在邪氣由表傳裡,由陽轉陰的時候才見吐利,而且其病勢亦多較緩和。霍亂吐利交作,津氣大傷,故初起即見脈微澀;傷寒初起病在表,正氣抗邪有力,故脈浮緊。論中所說:“霍亂自吐下”,“傷寒,其脈微澀者,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上,轉入陰必利。”既指出了霍亂的證候特點,也闡明了其與傷寒的鑒别要點。
(三)霍亂病的證治
1.霍亂表裡寒熱證治
驟然間發作上吐下瀉,并兼有頭痛、發熱、身疼痛等症,是霍亂兼有表邪,屬表裡同病。其中若表現為發熱多、口渴欲飲水而小便不利的,為表邪重,水蓄膀胱,氣化不利之證,當治以五苓散,表裡兩解,通陽化氣,升清降濁;若惡寒重、口不渴者,為寒濕邪困,則治宜理中湯、丸,溫化寒濕。
2.霍亂吐利亡陽證治
霍亂既吐且利,吐利交作,必然大傷陽氣。陽氣虛不能溫煦肢體,所以手足厥冷、四肢拘急而惡寒;不能固護肌表、斂攝津液,所以大汗出;無力鼓動血脈,所以脈微欲絕。陽虛陰盛而格陽于外,所以還可見内寒外熱的真寒假熱證。本證雖因吐瀉亦有津液耗損,但仍以陽氣亡脫為急為重,故治以四逆湯急救回陽。
3.霍亂吐利陰陽兩虛證治
霍亂吐利,氣随津洩,遂使陽虛。陽虛不能溫化水谷,攝斂津液,又緻洩利不止。越是下利,則陽越虛,陰益傷。若利雖止,而惡寒脈微不得緩解者,是陽亡液脫,津液内竭,無物可下之征,即所謂“利止亡血也”,當急用四逆加人參湯回陽救陰,益氣生津。
四逆加人參湯由四逆湯加人參組成。方用附子、幹姜、炙甘草回陽救逆,加人參益氣生津。
4.霍亂吐利陽亡陰竭證治
霍亂病吐利停止,可見于兩種情況:脈複肢溫者,屬陽回陰消為欲愈;若“吐已下斷”,指無物可吐,無物可下,手足厥逆不回,四肢拘急不解,汗出而脈微欲絕者,是屬吐利之後而使陽氣虛脫、陰液竭絕的危重證候,其治當用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回陽益陰。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用通脈四逆湯破陰回陽救逆,豬膽汁苦寒性潤,一可潤燥滋液而比人參為速,以補吐下後津液之枯竭,又可制約姜附辛熱傷陰劫液之弊;同時,還可借其性寒走下,引姜附大辛大熱藥物入陰,以防陰氣過強對辛熱藥物的格拒。
5.霍亂病後的調治
霍亂吐利停止,若不見陽亡陰竭之證,說明裡氣調和,此時如仍身痛不休,當考慮是表不解,可斟酌具體病情,用桂枝湯小小和解其外。霍亂病後,雖吐利已止,但陰液、陽氣已經受損,正虛不耐攻伐,故即使需要發汗解表,也不可用麻黃湯類之峻劑,這是必須要注意的。
霍亂吐瀉之後,或雖吐瀉未止,又經發汗,脈已轉向平和,說明大邪已去,機體陰陽表裡趨于平和,是為欲愈的象征。此時如患者見微煩不适,多是霍亂吐利之後,其人脾胃氣弱,進食而不能消化所緻。《傷寒論》說:“新虛不勝谷氣故也。”就講出了這個道理。此證不需用藥治療,隻要能節制飲食,注意飲食調養即可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