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關燈
小
中
大
有一定的時間;肝膽氣郁,則神情默默而不欲飲食;由于髒腑通過經脈的絡屬而相連,因此髒腑為病也要相互影響,随着邪氣的深入,疾病也要從腑入髒,向更深一層發展:邪從外來其位高,病在于裡叫“痛下”,正氣拒邪于上,必上逆而作嘔。
如《傷寒論》中所說:“正邪分争,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髒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
”就是對上述少陽病證病變機制的精辟分析。
若本為太陽病,而邪氣内傳少陽,則見脅下硬滿而痛,幹嘔不能食和往來寒熱,此時,如未經吐下等誤治,其脈沉弦而緊的,說明邪氣已全部離開太陽轉入少陽,治療當以小柴胡湯和解;若上述證情已經吐、下、發汗、溫針等治法,而柴胡證已罷,卻見谵語,這是屬于正傷邪留所緻的壞病,當仔細審察病因、脈證,“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因此,不能再用小柴胡湯了;若雖經誤治,但柴胡證仍在的,說明病位、病機沒有改變,仍可複與柴胡湯和解,但由于是誤治正傷之後再進柴胡湯,正氣得藥力的幫助,奮起抗邪,驅邪外出,因而“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關于戰汗作解,臨床上可見于以下幾種情況:有誤治後而正氣仍能抗邪于外,見戰汗病解的;有邪陷于裡,而正氣複能拒邪外出,見戰汗而解的;亦有服藥之後,或借助于飲食,使正氣得助而拒邪外出見戰汗作解的。
臨證時當具體分析,區别對待。
由于小柴胡湯能和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故它還能治療陽微結的病證。
“陽微結”是指陽熱之邪微結,其證候表現是既有頭汗出,微惡寒的表證,又有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脈沉細而大便硬的裡證。
大便硬為陽結,主邪熱傳于裡,然以外帶表邪,則邪結猶淺,故謂陽微結。
脈沉雖為在裡,但也不能誤認為是純陰結。
“純陰結”是指少陰陰寒的凝結,純屬裡證,不見表證。
因為“陰不得有汗”,即病在陰經均不見汗出,而此證卻有汗出,故雖見脈沉緊,亦不能斷為少陰病,而屬于“半在裡半在外”的病證,亦當用小柴胡湯和解表裡。
若服小柴胡湯後,表邪解而裡氣未和,其病尚不了了的,可微通大便,使之“得屎而解”。
傷寒脈弦,為邪傳少陽之征。
若脈浮取澀滞,沉取弦勁,是脾虛而肝膽氣郁的表現。
脾虛肝郁,以緻氣血不能流暢,故見腹中急痛。
根據“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治療法則,可先以小建中湯緩中補虛以止痛;如果服藥後,而腹痛仍不見好的,則還要以小柴胡湯疏利肝膽,其病可愈。
若少陽病外兼太陽之表,内兼陽明之裡,半表半裡樞機不利而兼表裡不和,亦應以小柴胡湯和解。
如太陽傷寒,病已四五日,證見身熱、惡風、頸項強,是太陽之邪未解;又見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說明邪熱不獨在太陽,而且已浮泛于少陽、陽明二經。
三陽經證俱見,當治在少陽,少陽樞機一利,則三陽之邪均可相應而解。
本證可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瓜蒌根、牡蛎以和解表裡,生津滋液。
下面舉許叔微治療的兩個病例說明小柴胡湯的用法。
“董齊賢病傷寒數日,兩脅挾臍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
予視之曰:非也。
少陽膽經,循脅入耳,邪在此經,故病心煩、喜嘔、渴、往來寒熱、默不能食、胸脅滿悶,少陽證也。
始太陽傳入此經,故有是證。
仲景雲: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脅下滿幹嘔者,小柴胡湯主之。
三投而痛止,續得汗解。
”(引自《傷寒九十論》) “有人患傷寒五六日,頭汗出,自頸以下無汗,手足冷,心下痞悶,大便秘結,或見四肢冷,又汗出滿悶,以為陰證。
予診其脈沉而緊。
予曰:此證誠可疑,然大便結,非虛結也,安得為陰?脈雖沉緊,為少陰證,多是自利,未有秘結者,予謂此正半在裡半在表,投以小柴胡得愈。
”(引自《普濟本事方》)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主方,本節介紹的少陽病正治法,即小柴胡湯的應用。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小柴胡湯證的見證甚多,但在臨床運用時,也不必等諸證俱備才能用,隻要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一兩個主證即可投以小柴胡湯,所以《傷寒論》中提出:“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 (三)少陽病治療禁忌 邪在表,當發汗以祛邪;邪在裡,
如《傷寒論》中所說:“正邪分争,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髒腑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
”就是對上述少陽病證病變機制的精辟分析。
若本為太陽病,而邪氣内傳少陽,則見脅下硬滿而痛,幹嘔不能食和往來寒熱,此時,如未經吐下等誤治,其脈沉弦而緊的,說明邪氣已全部離開太陽轉入少陽,治療當以小柴胡湯和解;若上述證情已經吐、下、發汗、溫針等治法,而柴胡證已罷,卻見谵語,這是屬于正傷邪留所緻的壞病,當仔細審察病因、脈證,“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因此,不能再用小柴胡湯了;若雖經誤治,但柴胡證仍在的,說明病位、病機沒有改變,仍可複與柴胡湯和解,但由于是誤治正傷之後再進柴胡湯,正氣得藥力的幫助,奮起抗邪,驅邪外出,因而“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關于戰汗作解,臨床上可見于以下幾種情況:有誤治後而正氣仍能抗邪于外,見戰汗病解的;有邪陷于裡,而正氣複能拒邪外出,見戰汗而解的;亦有服藥之後,或借助于飲食,使正氣得助而拒邪外出見戰汗作解的。
臨證時當具體分析,區别對待。
由于小柴胡湯能和解少陽半表半裡之邪,故它還能治療陽微結的病證。
“陽微結”是指陽熱之邪微結,其證候表現是既有頭汗出,微惡寒的表證,又有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脈沉細而大便硬的裡證。
大便硬為陽結,主邪熱傳于裡,然以外帶表邪,則邪結猶淺,故謂陽微結。
脈沉雖為在裡,但也不能誤認為是純陰結。
“純陰結”是指少陰陰寒的凝結,純屬裡證,不見表證。
因為“陰不得有汗”,即病在陰經均不見汗出,而此證卻有汗出,故雖見脈沉緊,亦不能斷為少陰病,而屬于“半在裡半在外”的病證,亦當用小柴胡湯和解表裡。
若服小柴胡湯後,表邪解而裡氣未和,其病尚不了了的,可微通大便,使之“得屎而解”。
傷寒脈弦,為邪傳少陽之征。
若脈浮取澀滞,沉取弦勁,是脾虛而肝膽氣郁的表現。
脾虛肝郁,以緻氣血不能流暢,故見腹中急痛。
根據“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的治療法則,可先以小建中湯緩中補虛以止痛;如果服藥後,而腹痛仍不見好的,則還要以小柴胡湯疏利肝膽,其病可愈。
若少陽病外兼太陽之表,内兼陽明之裡,半表半裡樞機不利而兼表裡不和,亦應以小柴胡湯和解。
如太陽傷寒,病已四五日,證見身熱、惡風、頸項強,是太陽之邪未解;又見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說明邪熱不獨在太陽,而且已浮泛于少陽、陽明二經。
三陽經證俱見,當治在少陽,少陽樞機一利,則三陽之邪均可相應而解。
本證可用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瓜蒌根、牡蛎以和解表裡,生津滋液。
下面舉許叔微治療的兩個病例說明小柴胡湯的用法。
“董齊賢病傷寒數日,兩脅挾臍痛不可忍,或作奔豚治。
予視之曰:非也。
少陽膽經,循脅入耳,邪在此經,故病心煩、喜嘔、渴、往來寒熱、默不能食、胸脅滿悶,少陽證也。
始太陽傳入此經,故有是證。
仲景雲:太陽病不解,傳入少陽,脅下滿幹嘔者,小柴胡湯主之。
三投而痛止,續得汗解。
”(引自《傷寒九十論》) “有人患傷寒五六日,頭汗出,自頸以下無汗,手足冷,心下痞悶,大便秘結,或見四肢冷,又汗出滿悶,以為陰證。
予診其脈沉而緊。
予曰:此證誠可疑,然大便結,非虛結也,安得為陰?脈雖沉緊,為少陰證,多是自利,未有秘結者,予謂此正半在裡半在表,投以小柴胡得愈。
”(引自《普濟本事方》) 小柴胡湯是治療少陽病的主方,本節介紹的少陽病正治法,即小柴胡湯的應用。
從上所述,可以看出小柴胡湯證的見證甚多,但在臨床運用時,也不必等諸證俱備才能用,隻要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等一兩個主證即可投以小柴胡湯,所以《傷寒論》中提出:“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 (三)少陽病治療禁忌 邪在表,當發汗以祛邪;邪在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