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役氣;脾和則能養氣;腎和則能洩氣;肺和則能藏氣。

     臟有五,腑獨有六者,何也? 謂三焦也,有原氣之別焉。

    主持諸氣,有名無形。

    其經屬手少陽,此外腑也。

    故言腑有六焉。

     腑有五,臟有六者,何也? 謂腎有兩臟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

    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其氣與腎氣通,故言臟有六也。

     七衝門,何在? 唇為飛門,齒為戶門,會厭為吸門,會厭,謂咽喉,會合門,胃為賁門,太倉下口為幽門,大腸小腸會為闌門,下極,(肛門也),為魄門,故曰:七衝門也。

     七傳者,傳其所勝也,間傳者,傳其子也。

     假令心病傳肺,肺病傳肝,肝病傳脾,脾病傳腎,腎病傳心,一藏不再傳,故言七傳者,死也。

     假令心病傳脾,脾病傳肺,肺病傳腎,腎病傳肝,肝病傳心,是子母相傳,竟而復始,如環無端。

    故曰:生也。

     五苦六辛 五苦者,五臟為裡屬陰,宜用苦劑,謂之酸苦湧洩,為陰。

    六辛者,六腑為表屬陽,宜用辛劑,謂之辛甘發散,為陽。

     神藏五,形藏四,合為九藏,九候也。

     神藏者 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腎藏志也。

    以其皆神氣居之,故雲:神藏五也。

    所謂形藏者,皆如器外張,虛而不屈,含藏於物。

    故雲:形藏也。

    所謂形藏者,四: 一頭角,二耳目,三口齒,四胸中是也。

     五穀、五果、五畜、五菜所養。

     五穀為養,謂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也。

     五果為肋,謂桃、李、杏、慄、棗也。

     五畜為益,謂牛、羊、豕、犬、雞也。

     五菜為充,謂葵、藿、薤、蔥、韭也。

     以上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血。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軟,四時五臟病隨五味所宜也,過食之反生其病矣。

    詳見下文。

     又曰: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是也。

     味過於酸,肝氣以津,則多津液,使小便不利。

     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鹹走血也。

    大骨氣勞,鹹傷腎也。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行,甘性滯緩,食之令人氣喘,腎臟不平,土抑水也。

     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沮:注也,弛緩也。

    央:殃也。

    ) 一便邪熱,分氣血二經治療。

    渴而小便不得,邪熱在氣分矣;不渴而小便閉,邪熱在血分矣。

     八風,八方之風也,變則為癰腫,筋攣、骨痛者,傷東風、北風之變也。

     風從東方來,名曰癭兒風。

    其傷人也,外在筋紐。

     風從東南來,名曰弱風。

    其傷人也,外在於肌。

     風從西南來,名曰謀風。

    其傷人也,外在於肉。

     風從北來者,名曰大剛風。

    其傷人也,外在於骨。

     由此四方之變,而病乃生。

     十二經為十二官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膻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又曰:氣化則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

     十二經藏象 心者,血之本,神之變也。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

    腎者,蟄。

    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肝者,罷(音皮)極之本,魂之居也。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

    營之居也。

     五味所禁 辛走(音搸)氣。

    氣病,無多食辛。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

     是謂五禁。

    無令多食 五病所發 陰病,發於骨;陽病,發於血;陰病,發於肉;陽病,發於冬;陰病,發於夏,是謂五發。

     五臟所主 心主脈,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腎主骨,是謂五主。

     五味所宜 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棗、葵皆甘; 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宜食苦,小麥、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慄、藿皆鹹;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

     是故,辛散,酸收,甘緩,苦堅,鹹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