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文九
關燈
小
中
大
乃肝經調血之劑,非心經生血之方。
明乎此,而所以治血之虛者,安得不注意於陰氣乎?更有一等大吐大崩,去血過多則血脫者,必益氣。
並不僅在陰氣,而在陽氣矣。
此則非參、附大劑,壯陽固陰以收效於頃刻,萬無他法可施,本不徒恃參、耆也。
若夫暴來暴下之忽見血者,且有畜血之為血證而不見血者,則非血之虛,而為血之病。
病則似與四物,無不宜矣。
然四物並用,則動者嫌動,滯者嫌滯,此又當知行氣開鬱、除濕潤燥、瀉火撤熱之皆所以治血,而去瘀以生其新。
瘀去而新乃生者,尤為補血之大也。
乃《醫宗必讀》先論虛勞一大篇,首列「傳屍勞」一證,而即繼以吐血、咯血、咳嗽血三種。
世之樂得其捷徑者,一見有血,便歸入「虛勞門」中,將行氣開鬱、除濕潤燥、瀉火撤熱、逐瘀生新等法,謂皆不宜於虛勞,而盡付諸一勾。
此所以血證之淺深次第竟無下手處也。
凡人以吐、咯見紅,及咳嗽之或已見紅、或未見紅者,欲其不入怯途,若不先明士材之失,其將何以為治?餘哀夫世之為士材所愚也。
有不忍嘿爾而息者。
餘於《醫宗必讀》治血之失,言之有素矣。
近得《古今圖書集成》,於「藝術典·醫部匯考」一門遍讀之中,有載「李中梓語」一條雲:予於諸血證之始,率以桃仁、大黃行血破瘀之劑折其銳氣,而後區別治之。
雖獲中病,然猶不得其所以然也。
後遇四明故人蘇伊舉,論諸家之術。
伊舉曰:吾鄉有善醫者,每治失血、畜、妄,必先以快藥下之。
或問:失血復下,虛何以當?則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若不去蓄利瘀,則以妄為常。
曷以禦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予聞之愕然,曰:名言也。
昔者之疑,今釋然矣。
觀此一條,則似乎士材平日本非盡以血證為虛勞,故伊舉之言,亦為其所信服。
而《醫宗必讀》何以盡入諸虛勞門中也?向疑士材身享大名,本不應一誤至此。
意者《醫宗必讀》亦非出自士材之手乎?血之為病最多,其治法亦甚不一。
今得此論,竊為病血者幸。
特其言必先用快藥下之,則獨宜於畜血,而他血證未必盡然。
姑錄於此,以見《必讀》一書,亦未必定出於士材也。
論秦皇士《傷寒大白》 夙聞松江秦皇士有《傷寒大白》一書,以謂《傷寒論》之難白者,得此可以盡白。
而惜無由求白於皇士也,取而讀之,乃知其意。
蓋謂仲景所用桂、麻,乃治河北長沙北方冬月之病。
江浙東南,為南離巳午地,患此絕少。
故以春夏秋冬,分隸南北,謂清裡同,而發表異,教人以桂、麻二方隻可施諸北方冬月,不治春夏秋三時南方之病。
篇中不厭重複,一則曰冬月北方,再則曰北方冬月;一則曰三時南方,再則曰南方三時。
夫桂、麻二方,誠有不宜於三時者,即北方亦何嘗不然?若南方而感風寒,未成溫熱,即三時亦未必定無桂、麻證。
而其一再言之,直若北方獨有冬月,南方隻有三時,何其悖也。
況既鑿分南北,則其於南北方位當必有釐然不爽者。
乃問其所謂北方者何?則長沙也。
長沙,即今湖南長沙府,以方輿計之,正與江浙毗連處,東西相望,且略迤南。
乃以湖南改作河北,則似長沙不在洞庭之南,而在大河之北矣。
問其所指為南方者何?則江浙也。
江浙之地,但可曰東,不可曰南。
乃以震巽之間,直移諸南離巳午,則似江浙不在大江之左,而在嶺表之南矣。
不特此也,仲景,南陽人,長沙乃其所歷之官,當其守長沙也。
宗族五、六十人,未必皆死於長沙。
則論仲景者,自當就南陽言之。
南陽,即今河南南陽府南陽縣,於漢時為涅陽。
以方輿計之,亦與江南寶應一帶東西相望。
況其所據以為北方者,且不在南陽,而為長沙乎。
凡論地理,當就天下之中,以定南北,而分東西。
長沙江浙,就天下之大論之,實亦相去不遠,非真南北迢迢,東西亙亙,有萬裡之隔也。
而人之於病,病之於藥,亦何至有於此者,必不有於彼。
宜於彼者,必不宜於此哉。
乃將千古以來,一定不易之地輿,信手改南作北,指東為南,而江浙之地遂自此無桂、麻證。
大凡人謂仲景方不可用,每為病家所樂從。
於是南人無傷寒之說,遂盛行於江浙間。
今乃知始作俑者,即不識南北、不辨東西之秦皇士。
而《傷寒論》於是乎大不白於天下矣。
明乎此,而所以治血之虛者,安得不注意於陰氣乎?更有一等大吐大崩,去血過多則血脫者,必益氣。
並不僅在陰氣,而在陽氣矣。
此則非參、附大劑,壯陽固陰以收效於頃刻,萬無他法可施,本不徒恃參、耆也。
若夫暴來暴下之忽見血者,且有畜血之為血證而不見血者,則非血之虛,而為血之病。
病則似與四物,無不宜矣。
然四物並用,則動者嫌動,滯者嫌滯,此又當知行氣開鬱、除濕潤燥、瀉火撤熱之皆所以治血,而去瘀以生其新。
瘀去而新乃生者,尤為補血之大也。
乃《醫宗必讀》先論虛勞一大篇,首列「傳屍勞」一證,而即繼以吐血、咯血、咳嗽血三種。
世之樂得其捷徑者,一見有血,便歸入「虛勞門」中,將行氣開鬱、除濕潤燥、瀉火撤熱、逐瘀生新等法,謂皆不宜於虛勞,而盡付諸一勾。
此所以血證之淺深次第竟無下手處也。
凡人以吐、咯見紅,及咳嗽之或已見紅、或未見紅者,欲其不入怯途,若不先明士材之失,其將何以為治?餘哀夫世之為士材所愚也。
有不忍嘿爾而息者。
餘於《醫宗必讀》治血之失,言之有素矣。
近得《古今圖書集成》,於「藝術典·醫部匯考」一門遍讀之中,有載「李中梓語」一條雲:予於諸血證之始,率以桃仁、大黃行血破瘀之劑折其銳氣,而後區別治之。
雖獲中病,然猶不得其所以然也。
後遇四明故人蘇伊舉,論諸家之術。
伊舉曰:吾鄉有善醫者,每治失血、畜、妄,必先以快藥下之。
或問:失血復下,虛何以當?則曰:血既妄行,迷失故道,若不去蓄利瘀,則以妄為常。
曷以禦之?且去者自去,生者自生,何虛之有?予聞之愕然,曰:名言也。
昔者之疑,今釋然矣。
觀此一條,則似乎士材平日本非盡以血證為虛勞,故伊舉之言,亦為其所信服。
而《醫宗必讀》何以盡入諸虛勞門中也?向疑士材身享大名,本不應一誤至此。
意者《醫宗必讀》亦非出自士材之手乎?血之為病最多,其治法亦甚不一。
今得此論,竊為病血者幸。
特其言必先用快藥下之,則獨宜於畜血,而他血證未必盡然。
姑錄於此,以見《必讀》一書,亦未必定出於士材也。
論秦皇士《傷寒大白》 夙聞松江秦皇士有《傷寒大白》一書,以謂《傷寒論》之難白者,得此可以盡白。
而惜無由求白於皇士也,取而讀之,乃知其意。
蓋謂仲景所用桂、麻,乃治河北長沙北方冬月之病。
江浙東南,為南離巳午地,患此絕少。
故以春夏秋冬,分隸南北,謂清裡同,而發表異,教人以桂、麻二方隻可施諸北方冬月,不治春夏秋三時南方之病。
篇中不厭重複,一則曰冬月北方,再則曰北方冬月;一則曰三時南方,再則曰南方三時。
夫桂、麻二方,誠有不宜於三時者,即北方亦何嘗不然?若南方而感風寒,未成溫熱,即三時亦未必定無桂、麻證。
而其一再言之,直若北方獨有冬月,南方隻有三時,何其悖也。
況既鑿分南北,則其於南北方位當必有釐然不爽者。
乃問其所謂北方者何?則長沙也。
長沙,即今湖南長沙府,以方輿計之,正與江浙毗連處,東西相望,且略迤南。
乃以湖南改作河北,則似長沙不在洞庭之南,而在大河之北矣。
問其所指為南方者何?則江浙也。
江浙之地,但可曰東,不可曰南。
乃以震巽之間,直移諸南離巳午,則似江浙不在大江之左,而在嶺表之南矣。
不特此也,仲景,南陽人,長沙乃其所歷之官,當其守長沙也。
宗族五、六十人,未必皆死於長沙。
則論仲景者,自當就南陽言之。
南陽,即今河南南陽府南陽縣,於漢時為涅陽。
以方輿計之,亦與江南寶應一帶東西相望。
況其所據以為北方者,且不在南陽,而為長沙乎。
凡論地理,當就天下之中,以定南北,而分東西。
長沙江浙,就天下之大論之,實亦相去不遠,非真南北迢迢,東西亙亙,有萬裡之隔也。
而人之於病,病之於藥,亦何至有於此者,必不有於彼。
宜於彼者,必不宜於此哉。
乃將千古以來,一定不易之地輿,信手改南作北,指東為南,而江浙之地遂自此無桂、麻證。
大凡人謂仲景方不可用,每為病家所樂從。
於是南人無傷寒之說,遂盛行於江浙間。
今乃知始作俑者,即不識南北、不辨東西之秦皇士。
而《傷寒論》於是乎大不白於天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