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父也,心腎者,氣血之母也,肝肺者,氣血之舍也。
脾納水穀,其悍氣注於腎而為氣,腎舍於肺而為衛,以溫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開闔也。
衛氣虛則瘡不起發,其毒乘氣之虛而入於肺,肺受之則為陷伏而歸於腎矣。
脾納水穀,其精氣注於心而為血,心舍於肝而為榮,以走九竅,注六經,朝百脈也。
榮血虛則瘡不光澤,其毒乘血之虛而入於肝,肝受之,則為癢痛而歸於心矣。
凡治此者,氣病治氣,血病治血,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從之,仍以脾胃為主,不可犯之也。
陰陽 《內經》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血也;陽者,氣也。
《難經》曰:氣以呴之,血以濡之。
言氣以行其血,血以濡其氣也。
痘瘡之出,其浮沉聚散,使於外者,陽之德也;灌注滋潤,守於內者,陰之德也。
陽守乎陰,陰使乎陽,互為其用,所以易發易收也。
若陰不足,則陽不長而枯萎之變出焉;陽不足,是陰不生,而陷伏之變出焉。
必陰陽相濟,毒化而解矣。
故治此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鹹味湧洩為陰,淡味滲洩為陽。
陰病治陽,陽病治陰,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陽也;精不足者益之以味,陰也。
是皆《素》《難》之所秘,能達陰陽之理,可以為人司命矣。
標本 病有標本,治有後先,有從標者,有從本者,有先標後本者,有先本後標者,有標本兼治者,視其急緩,其法不同也。
痘瘡之候,自人身而言,氣血為本,瘡疹為標。
自瘡疹而言,瘡疹為本,別證為標。
如瘡子稠密,在標之病也,視其氣之不勻,血之不周,以勻氣活血,兼行解毒,此則標本兼治也。
瘡若起發,氣或虛者,補其氣,血或虛者,補其血,此緩則專治其本也。
氣血充實,瘡或壅遏者,單行托裡解毒之劑,此急則專治其標也。
瘡勢太甚,咽喉腫痛者,以治咽喉為主,此急則治其標也。
瘡熱太甚,自利不止者,以止利為主,此急則治其標也。
利久不止,漸成壞瘍,救裡發表,兼而行之,此亦標本兼治也。
先救其裡,後攻其表,此則先標後本也。
大小便秘,煩躁喘呼者,急利之,此急則治其標也。
瘡熱太甚,煩渴不止,以解毒為主,兼治其渴,此先本而後標也,凡此之類,擴而充之,以盡其餘,則治不紊矣。
形色 或雲:痘瘡之候,無以脈診,言形色可辨也。
謂之形者,痘之形也。
故尖圓堅厚,始出之形;發榮滋長,欲壯之形;飽滿充足,成漿之形;斂束完固,收靨之形。
與大豆、豌豆、綠豆相似者,皆正形也。
或平或陷,形之變也。
如初出時,空若蠶種之蛻,隱如蚊蚤之跡,薄如麩片,密如針頭,若熱之痱,寒之粟者,不能起發而死。
黏聚模糊,肌肉虛浮,溶軟嫩薄,皮膚潰爛者,不能收靨而死。
謂之色者,痘之色也。
喜鮮明而惡昏暗,喜潤澤而惡乾枯,喜蒼蠟而惡嬌嫩。
紅不欲焰,焰則易破;白不欲灰,灰則難靨。
由紅而白,白而黃,黃而黑者,此出形起發、成漿結痂之正色也。
出形而帶紫,起發而灰白,此色之變,惟辨痘之形色,可知死生之期。
疏密 痘欲其疏,疏則毒少,不欲密,密則毒甚,此古今確論也。
疏密之分,各有喜忌,如頭面欲疏,元氣不可犯也。
頸項欲疏,管龠不可塞也。
胸背欲疏,臟腑俞募之所附也。
若夫手足,不忌其密矣。
謂之疏者,非但稀少也。
鋪排磊落,大小勻淨,亦可以言疏。
謂之密者,非必盛多也。
攢聚黏連,片復亦片,雖隻數處,亦可以言密。
疏而兇者,亦有數等。
如初出時才見紅點三兩處,其熱便退,可以語其疏也。
苟大熱不解,唇口燥裂,大小便秘,煩躁不寧,或身無熱,但增煩渴者,此由毒甚郁遏於中,不能遽出,日復漸出,漸加稠密,一也。
又如初出一兩點,頂尖焦黑,或三四粒作一堆者,僅見數處,他無所出,喜睡,不食,煩渴,大小便澀,此由毒伏於中。
加譫妄者,不待起發而死,若能起發,後必發癰毒也,二也。
亦有出現實疏,遂生翫忽之心,禁忌不守,風寒不避,飲食所傷,湯丸之試,變生不測,三也。
設有密而吉者,治之早,衛之嚴,裡無病而瘡悉成也。
輕重 痘有輕重,輕者不須服藥,但加保護而已;重而未成壞瘡者,可急治之,重而且壞,不可治也。
何謂之輕?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根窠紅,肥澤充滿,頭面稀少,眼中與喉舌無瘡,能食,大小便如常,此毒之輕也。
重者一齊出,起發收靨如期,能食,其重之可治者;若頭面頸項,胸背喉舌皆瘡,稠密無縫,或灰白色,或青紫陷下,或外白裡黑,或外黑裡赤,食谷則噦,飲水則嗆,或自利不止,或大便不通,此重之不可治者也。
然有輕變重者,以犯房室,觸穢汙,食生冷,冒風寒,惑於鬼神,誤投湯藥,此人事之失也。
有重變輕者,以避風寒,節飲食,忌生冷,遠人物,醫不乖方,此人事之得也。
籲!本輕本重者,諉之於命;變輕變重者,非人所自緻歟! 順逆
脾納水穀,其悍氣注於腎而為氣,腎舍於肺而為衛,以溫分肉,充皮毛,肥腠理,司開闔也。
衛氣虛則瘡不起發,其毒乘氣之虛而入於肺,肺受之則為陷伏而歸於腎矣。
脾納水穀,其精氣注於心而為血,心舍於肝而為榮,以走九竅,注六經,朝百脈也。
榮血虛則瘡不光澤,其毒乘血之虛而入於肝,肝受之,則為癢痛而歸於心矣。
凡治此者,氣病治氣,血病治血,寒則溫之,熱則清之,虛則補之,實則從之,仍以脾胃為主,不可犯之也。
陰陽 《內經》曰: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陰者,血也;陽者,氣也。
《難經》曰:氣以呴之,血以濡之。
言氣以行其血,血以濡其氣也。
痘瘡之出,其浮沉聚散,使於外者,陽之德也;灌注滋潤,守於內者,陰之德也。
陽守乎陰,陰使乎陽,互為其用,所以易發易收也。
若陰不足,則陽不長而枯萎之變出焉;陽不足,是陰不生,而陷伏之變出焉。
必陰陽相濟,毒化而解矣。
故治此者,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洩為陰,鹹味湧洩為陰,淡味滲洩為陽。
陰病治陽,陽病治陰,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寒之而熱者取之陰,熱之而寒者取之陽。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陽也;精不足者益之以味,陰也。
是皆《素》《難》之所秘,能達陰陽之理,可以為人司命矣。
標本 病有標本,治有後先,有從標者,有從本者,有先標後本者,有先本後標者,有標本兼治者,視其急緩,其法不同也。
痘瘡之候,自人身而言,氣血為本,瘡疹為標。
自瘡疹而言,瘡疹為本,別證為標。
如瘡子稠密,在標之病也,視其氣之不勻,血之不周,以勻氣活血,兼行解毒,此則標本兼治也。
瘡若起發,氣或虛者,補其氣,血或虛者,補其血,此緩則專治其本也。
氣血充實,瘡或壅遏者,單行托裡解毒之劑,此急則專治其標也。
瘡勢太甚,咽喉腫痛者,以治咽喉為主,此急則治其標也。
瘡熱太甚,自利不止者,以止利為主,此急則治其標也。
利久不止,漸成壞瘍,救裡發表,兼而行之,此亦標本兼治也。
先救其裡,後攻其表,此則先標後本也。
大小便秘,煩躁喘呼者,急利之,此急則治其標也。
瘡熱太甚,煩渴不止,以解毒為主,兼治其渴,此先本而後標也,凡此之類,擴而充之,以盡其餘,則治不紊矣。
形色 或雲:痘瘡之候,無以脈診,言形色可辨也。
謂之形者,痘之形也。
故尖圓堅厚,始出之形;發榮滋長,欲壯之形;飽滿充足,成漿之形;斂束完固,收靨之形。
與大豆、豌豆、綠豆相似者,皆正形也。
或平或陷,形之變也。
如初出時,空若蠶種之蛻,隱如蚊蚤之跡,薄如麩片,密如針頭,若熱之痱,寒之粟者,不能起發而死。
黏聚模糊,肌肉虛浮,溶軟嫩薄,皮膚潰爛者,不能收靨而死。
謂之色者,痘之色也。
喜鮮明而惡昏暗,喜潤澤而惡乾枯,喜蒼蠟而惡嬌嫩。
紅不欲焰,焰則易破;白不欲灰,灰則難靨。
由紅而白,白而黃,黃而黑者,此出形起發、成漿結痂之正色也。
出形而帶紫,起發而灰白,此色之變,惟辨痘之形色,可知死生之期。
疏密 痘欲其疏,疏則毒少,不欲密,密則毒甚,此古今確論也。
疏密之分,各有喜忌,如頭面欲疏,元氣不可犯也。
頸項欲疏,管龠不可塞也。
胸背欲疏,臟腑俞募之所附也。
若夫手足,不忌其密矣。
謂之疏者,非但稀少也。
鋪排磊落,大小勻淨,亦可以言疏。
謂之密者,非必盛多也。
攢聚黏連,片復亦片,雖隻數處,亦可以言密。
疏而兇者,亦有數等。
如初出時才見紅點三兩處,其熱便退,可以語其疏也。
苟大熱不解,唇口燥裂,大小便秘,煩躁不寧,或身無熱,但增煩渴者,此由毒甚郁遏於中,不能遽出,日復漸出,漸加稠密,一也。
又如初出一兩點,頂尖焦黑,或三四粒作一堆者,僅見數處,他無所出,喜睡,不食,煩渴,大小便澀,此由毒伏於中。
加譫妄者,不待起發而死,若能起發,後必發癰毒也,二也。
亦有出現實疏,遂生翫忽之心,禁忌不守,風寒不避,飲食所傷,湯丸之試,變生不測,三也。
設有密而吉者,治之早,衛之嚴,裡無病而瘡悉成也。
輕重 痘有輕重,輕者不須服藥,但加保護而已;重而未成壞瘡者,可急治之,重而且壞,不可治也。
何謂之輕?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根窠紅,肥澤充滿,頭面稀少,眼中與喉舌無瘡,能食,大小便如常,此毒之輕也。
重者一齊出,起發收靨如期,能食,其重之可治者;若頭面頸項,胸背喉舌皆瘡,稠密無縫,或灰白色,或青紫陷下,或外白裡黑,或外黑裡赤,食谷則噦,飲水則嗆,或自利不止,或大便不通,此重之不可治者也。
然有輕變重者,以犯房室,觸穢汙,食生冷,冒風寒,惑於鬼神,誤投湯藥,此人事之失也。
有重變輕者,以避風寒,節飲食,忌生冷,遠人物,醫不乖方,此人事之得也。
籲!本輕本重者,諉之於命;變輕變重者,非人所自緻歟! 順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