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關燈
小
中
大
氣運
瘡疹之候,或間數年而發,或發則連年不已,何也?經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蓋司天者,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歲運者,主天地之間,人物化生之氣,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行乎地中,下之位也。
一歲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氣,各行化令,氣偶符會而同者,則通其化,其中於人則病矣。
所以瘡疹必待其年而發也。
六十年中,天符十二年:戊子、戊午、己醜、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戍、丁巳、丁亥。
其中有四年為太乙天符:戊午、己醜、己未、乙酉。
謂之天符者,司天與運同也。
太乙天符者,司天與運及辰之同也。
歲會八年:丙子、己醜、丁卯、甲辰、甲戍、戊午、己未、乙酉。
謂之歲會者,運與支同也,同天符六年:甲辰、甲戍、庚子、庚午、壬寅、壬申。
同歲會者六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醜、辛未。
謂之同者,謂歲運與在泉合其氣化,陽年曰同天符,陰年曰同歲會也。
五者雜而言之,共三十六年,合而言之,止有二十六年。
經曰:天符為執法,歲運為行令。
太乙天符為貴人。
邪之中人,則執法者,其病速而危,行令者,其病徐而持,貴人者其病暴而死也。
又子午之歲,少陰君火主之,寅申之歲,少陽相火主之。
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少陽所至為嚏、嘔、瘡瘍、惡病暴死。
凡此數年,剛柔失守,升降窒抑,舊者不退,新者不遷,則連年發而不已也。
疫癘 瘡疹雖胎毒,必待時令不正之氣相傳染而發。
蓋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四時正氣之序。
若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清,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為不正之令也。
夫人感之,或為寒熱,或為瘧痢,或為喉痹,或為腫,或為斑疹,謂之天行正病。
又雲:疫癘是以一歲之中彼此傳染,大小相似。
又若冬溫,陽氣暴洩,至於來歲必發瘡疹,何也?蓋小雪以後為終之氣,太陽寒水主之,水德不彰,使厥陰少陰木火之氣反來乘之,陽氣早發,奉生者少,故來春,民多病也。
況瘡疹之毒,藏於至陰之下,發於太陽之經,當其時而動其氣,毒乃發矣。
此冬溫之後,必發瘡疹也。
凡此不正之氣,發之洩之,解之平之,勿犯歲氣,是謂良工。
故治疫癘者,以解毒為急。
部位 諸瘡皆屬心火,心之華在面,瘡病之候,但以面之部各位占之,思過半矣。
且痘疹陽毒,諸陽皆聚於面,吉兇善惡,尤易見也。
額屬心火,如印堂以上,髮際以下,橫兩日月角位,先見紅點,先作漿,先結靨者,此惡候也。
蓋心為君主,毒發於心,故先見於其位,君危則十二官皆危,其死速矣。
左臉屬肝木,右臉屬肺金,如兩臉先見紅點磊落者,吉;如相聚作塊,其肉硬腫者,死。
蓋肝藏魂,肺藏魄,生意既絕,魂魄將離,故不治也。
頰屬腎,承漿橫抵兩頰先見紅點,先發先靨者,吉。
此位雖屬腎,然三陽三陰之脈皆聚於此,陰陽和,故可治也。
鼻屬脾土,若準頭先出先靨者,兇。
蓋脾屬土,四臟稟命於脾,毒發於脾土,敗則四臟相隨而敗,故綿延日久後斃也。
腎之竅在耳,又雲心開竅於耳,心腎皆少陰君火也。
又少陽相火之脈,行耳之前後,凡在耳輪先現紅點者兇。
蓋君相二火用事,燔灼之勢難以撲滅也。
惟口唇四圍,先出先起先靨者,大吉。
蓋陽明之脈,挾口環唇,胃與大腸主之,無物不受故也。
脈候 痘疹有形之證,無所用診,又歲氣主之,似不必診。
經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
是則不可不診也。
先哲有言曰:瘡痘脈靜身涼者生,脈躁身熱者死。
可見瘡疹亦用診矣。
故小兒七歲以上,四至為平脈;七歲以下,六至為平脈。
或雲八至者,非也。
大抵小兒之脈,多帶緊數,《玉函經》雲:自然緊數甚分明,都緣未散精華氣。
又瘡毒之脈,多浮大而數。
《傷寒論》雲: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
又雲: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脈六至為數,如過於本脈為太數,邪氣實也;不及本脈為遲,遲則正氣虛也。
診脈之法浮以候表,沉以候裡,浮而數,表熱也,浮而遲,陽氣衰也,沉而緊,裡熱也,沉而細,元氣脫也。
痘疹之陽脈,浮沉宜帶洪實,弱而無力,為陽病見陰脈。
仲景曰:陽病見陰脈者,死。
凡診得浮而無根,瞥瞥如羹上之肥,數而急疾,連來如雀之啄,細而欲散,榮榮如蛛之絲,遲而欲絕,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時見,如魚之躍,皆死脈也。
氣血 人之一身,本乎榮衛。
衛者,陽氣,所以開闔橐龠,運動樞機者也。
榮者,陰血,所以充溢臟腑,灌溉肢體者也。
故氣虛則神氣息,血虛則化源絕,二者不可偏勝也。
痘疹之毒,本於五臟之液,各隨經絡部位,直犯榮衛而出,氣血從之。
觀其裹束堅厚,窠囊充長者,氣之足也。
根牙紅活,形色潤澤者,血之足也。
氣血既足,則痘易發易靨,不須施治,以蹈實實之戒。
如平陷嫩薄者,氣之病也,乾枯紫黑者,血之病者,責而治之,不可因循,以貽後悔。
然脾胃者,氣血之
蓋司天者,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歲運者,主天地之間,人物化生之氣,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行乎地中,下之位也。
一歲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氣,各行化令,氣偶符會而同者,則通其化,其中於人則病矣。
所以瘡疹必待其年而發也。
六十年中,天符十二年:戊子、戊午、己醜、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戍、丁巳、丁亥。
其中有四年為太乙天符:戊午、己醜、己未、乙酉。
謂之天符者,司天與運同也。
太乙天符者,司天與運及辰之同也。
歲會八年:丙子、己醜、丁卯、甲辰、甲戍、戊午、己未、乙酉。
謂之歲會者,運與支同也,同天符六年:甲辰、甲戍、庚子、庚午、壬寅、壬申。
同歲會者六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醜、辛未。
謂之同者,謂歲運與在泉合其氣化,陽年曰同天符,陰年曰同歲會也。
五者雜而言之,共三十六年,合而言之,止有二十六年。
經曰:天符為執法,歲運為行令。
太乙天符為貴人。
邪之中人,則執法者,其病速而危,行令者,其病徐而持,貴人者其病暴而死也。
又子午之歲,少陰君火主之,寅申之歲,少陽相火主之。
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少陽所至為嚏、嘔、瘡瘍、惡病暴死。
凡此數年,剛柔失守,升降窒抑,舊者不退,新者不遷,則連年發而不已也。
疫癘 瘡疹雖胎毒,必待時令不正之氣相傳染而發。
蓋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四時正氣之序。
若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清,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此非其時而有其氣,為不正之令也。
夫人感之,或為寒熱,或為瘧痢,或為喉痹,或為腫,或為斑疹,謂之天行正病。
又雲:疫癘是以一歲之中彼此傳染,大小相似。
又若冬溫,陽氣暴洩,至於來歲必發瘡疹,何也?蓋小雪以後為終之氣,太陽寒水主之,水德不彰,使厥陰少陰木火之氣反來乘之,陽氣早發,奉生者少,故來春,民多病也。
況瘡疹之毒,藏於至陰之下,發於太陽之經,當其時而動其氣,毒乃發矣。
此冬溫之後,必發瘡疹也。
凡此不正之氣,發之洩之,解之平之,勿犯歲氣,是謂良工。
故治疫癘者,以解毒為急。
部位 諸瘡皆屬心火,心之華在面,瘡病之候,但以面之部各位占之,思過半矣。
且痘疹陽毒,諸陽皆聚於面,吉兇善惡,尤易見也。
額屬心火,如印堂以上,髮際以下,橫兩日月角位,先見紅點,先作漿,先結靨者,此惡候也。
蓋心為君主,毒發於心,故先見於其位,君危則十二官皆危,其死速矣。
左臉屬肝木,右臉屬肺金,如兩臉先見紅點磊落者,吉;如相聚作塊,其肉硬腫者,死。
蓋肝藏魂,肺藏魄,生意既絕,魂魄將離,故不治也。
頰屬腎,承漿橫抵兩頰先見紅點,先發先靨者,吉。
此位雖屬腎,然三陽三陰之脈皆聚於此,陰陽和,故可治也。
鼻屬脾土,若準頭先出先靨者,兇。
蓋脾屬土,四臟稟命於脾,毒發於脾土,敗則四臟相隨而敗,故綿延日久後斃也。
腎之竅在耳,又雲心開竅於耳,心腎皆少陰君火也。
又少陽相火之脈,行耳之前後,凡在耳輪先現紅點者兇。
蓋君相二火用事,燔灼之勢難以撲滅也。
惟口唇四圍,先出先起先靨者,大吉。
蓋陽明之脈,挾口環唇,胃與大腸主之,無物不受故也。
脈候 痘疹有形之證,無所用診,又歲氣主之,似不必診。
經曰: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
是則不可不診也。
先哲有言曰:瘡痘脈靜身涼者生,脈躁身熱者死。
可見瘡疹亦用診矣。
故小兒七歲以上,四至為平脈;七歲以下,六至為平脈。
或雲八至者,非也。
大抵小兒之脈,多帶緊數,《玉函經》雲:自然緊數甚分明,都緣未散精華氣。
又瘡毒之脈,多浮大而數。
《傷寒論》雲: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
又雲:數脈不時,則生惡瘡也。
脈六至為數,如過於本脈為太數,邪氣實也;不及本脈為遲,遲則正氣虛也。
診脈之法浮以候表,沉以候裡,浮而數,表熱也,浮而遲,陽氣衰也,沉而緊,裡熱也,沉而細,元氣脫也。
痘疹之陽脈,浮沉宜帶洪實,弱而無力,為陽病見陰脈。
仲景曰:陽病見陰脈者,死。
凡診得浮而無根,瞥瞥如羹上之肥,數而急疾,連來如雀之啄,細而欲散,榮榮如蛛之絲,遲而欲絕,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時見,如魚之躍,皆死脈也。
氣血 人之一身,本乎榮衛。
衛者,陽氣,所以開闔橐龠,運動樞機者也。
榮者,陰血,所以充溢臟腑,灌溉肢體者也。
故氣虛則神氣息,血虛則化源絕,二者不可偏勝也。
痘疹之毒,本於五臟之液,各隨經絡部位,直犯榮衛而出,氣血從之。
觀其裹束堅厚,窠囊充長者,氣之足也。
根牙紅活,形色潤澤者,血之足也。
氣血既足,則痘易發易靨,不須施治,以蹈實實之戒。
如平陷嫩薄者,氣之病也,乾枯紫黑者,血之病者,責而治之,不可因循,以貽後悔。
然脾胃者,氣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