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雲先生診視脈案

關燈
瘲之病作矣。

    幸神志不傷,語言如常,病在筋脈。

    治宜清肝熱,散肝風,風熱去則筋自柔,庶可望止,但此症恐成痼疾,速當早為除根。

    脈浮而數。

     當歸 天麻 鉤藤 姜蠶 白芍 茯神 遠志 香附 赤芍 白芷 金器 咳嗽洩瀉腰痛 本質雖因目病,攻擊過度,氣血不無被傷,又兼怫鬱,以緻失血,已經調理妥適矣,無煩再議。

    現在咳嗽發熱,口渴引飲,洩瀉腰痛頭眩,脈亦緊數,確有陽明新冒外因所召。

    若作舊病理治,恐難中肯。

     羌活 葛根 甘草 杏仁 白芷 桔梗 前胡 當歸 秦艽 川芎 生薑 腎虧火亢焦燥 兩手脈皆澀而帶數,症則焦燥不寧,飲食微少,壯年非所宜也。

    此必因勞思抑鬱,搖精耗神,緻令水虧火亢,變現諸病。

    若不早為見機保護,誠恐履冰堅霜之至矣,毋忽之。

     熟地 山藥 麥冬 人參 山萸 枸杞 丹皮 澤瀉 石斛 龜闆 菟絲子 遵雷公制末為丸 脾腎大虛,火不生土 脈症不虛,急宜重補,方克有濟,所謂峻補於下,疏啟於中。

    此遵先哲塞因塞用之法也,如或畏懼生疑,仍然治以利器之品,猶恐根荄愈傷,緻蹈虛虛之候。

     熟地 茯苓 山藥 山萸 澤瀉 丹皮 附子 肉桂 車前 牛膝 人參 菟絲 胃熱嗽血 左脈平順無恙,右脈略覺燥動,素多胃熱,可徵偶然痰嗽見血,胃火觸動肺金也。

    不宜作陰虛陽亢虛損調理。

     麥冬 花粉 川貝 梔子 甘草 丹皮 瓜蔞 葛根 荊芥 石膏(熟) 久嗽傷肺失血 按脈兩手皆弦,傷血所以動血,然不數不燥,諒不至成真病。

    據症吐血有時發作,或由內傷外感不一,咳而兼痰,累久不休,非可全藉醫藥救療。

    惟有靜坐養神,少勞心,少費神,少動怒,恬淡從容,時時保衛,自然氣血安和,血不期止而自止,咳不期愈而自愈矣。

    萬勿以意服藥,寒熱涼散,不時常試,究竟無效,徒呷苦水,何如擯除一切,以善養之為得乎。

    管見如斯,高明自裁。

     藕 雄豬胱 雪梨 西瓜 腳魚 綠豆 凡同類於此症者,皆可常吃。

     調元養氣 《經》雲: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此症之所由起也,日復一日,屢服消導之劑,雖所快於一時,而胃氣重傷,脈皆短細,兩尺尤甚,將有累及其腎之象,及早圖之,庶不流為食?。

     熟地 山藥 茯苓 丹皮 焦術 山萸 杜仲 補骨 人參 肉桂 木香 正氣大虛 形色脈症,無不是虛之象,不可以意猜摸。

    自認為氣為滯,若誤作實治,誠恐正氣日剝,蹈入虛虛之象,遷延日久,挽回非易,毫釐千裡之謬,幸毋忽之。

    附方請教,高明政之。

     人參 黃耆 焦術 熟地 白芍 當歸 遠志 炙草 陳皮 茯苓 五味 肉桂 生薑 大棗 百合病 年甫四十,脈則弦多胃少,諸症直如蝟毛,先哲所謂百合病也。

    宜以輕鬆之劑,緩緩調理,或可冀其奏功。

     百合 沙參 石斛 炙草 橘紅 茯苓 山藥 女貞 安胎 脈息滑利,確屬有喜,急以固之,慮其勿易。

     熟地 白芍 當歸 川芎 焦術 炙草 茯苓 艾葉 糯米 紵麻 怒傷肝鬱,吐血而嗽 病因鬱怒傷肝,既血逆上而為吐,橫侮肺金而為嗽,血去則陰虛,陰虛生內熱。

    按脈細而急,肝肺陰虧之象,難免不損,治宜養陰平木,保肺清金之品投之,再看轉機。

     熟地 生地 元參 川貝 桔梗 炙草 麥冬 白芍 當歸 百合 元虧將脫 六脈浮大無根,此真元大虧,刻刻防脫,勉擬一方,以盡人事可也。

    急當多請高明,參酌再用。

     人參 焦術 茯苓 炙草 陳皮 麥冬 五味 火衰土敗 尊恙總因命門真火不旺,未能熏蒸脾土,故胸痛徹背,進食維艱,防成裡關外膈之症,隻有八味一方補火生土,庶可奏功,再聽酌服。

     熟地 山藥 山萸 澤瀉 丹皮 茯苓 附子 肉桂 陰竭抽搐 年及七有七矣,天癸應期不斷,非有餘也。

    偶一及之,蓋勉力之為耳。

    常苦頭筋抽搐,肝腎真陰欲盡,一點微陽上竄,瞽之微驗無疑。

    設能發白,庶可免煎劑。

    養心生血以歸脾,自可吻合病情。

     熟地 山萸 茯苓 山藥 丹皮 澤瀉 附子 牛膝 肉桂 鉛錫 兩手脈細碎無神,真陰虧竭極矣。

    頭風貫目而瞽,乃為佳兆,否則孤陽貫頂,則無能為力矣。

    仍以前方,加龜闆、秋石,再服二劑。

     經衍虛熱,色淡腰痛 脈細急少力,三陰虛熱,且經不應期,體痛色淡,法當養營調之。

     當歸 料豆 丹皮 茯苓 菟絲餅 丹參 杜仲 山藥 續斷 蓮子